查看原文
其他

《讲谈社·兴亡的世界史》,亚历山大的征服与神话1


本书作者为森谷公俊等。

◆ 推荐序亚历山大大帝的形象


马其顿得以凌驾于历史悠久、有着辉煌灿烂文明的希腊城邦之上,成为巴尔干地区希腊的霸主。腓力的儿子,那个他认为会战无不胜的亚历山大在安提帕特等的帮助下登上了王位。希腊人两百多年中恨之入骨的波斯帝国,在马其顿强大的攻击力面前不堪一击。但亚历山大去世之时虽然已经三十三岁,唯一的后代却还在妻子罗克珊娜的肚子里,未能为帝国留下现成的合法继承人。所建立的庞大帝国,也随之分裂为马其顿、塞琉古和托勒密等几个主要国家。


亚历山大深刻地影响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是世界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帝王之一。他在西方古代历史上的地位,也只有恺撒和奥古斯都差可比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人们对亚历山大形象的遐想,仿佛一眼永不枯竭的泉,源源不断,不曾停止。正如克罗齐所说,一切真历史不免都是当代史亚历山大取得的所有“成就”,如新近的研究所揭示的,与他的父亲留给他的大量人才有着密切的联系。


◆ 序章


亚历山大自称“亚洲之王”,渐渐将帝国的根基向东方迁移,以东方多民族为基础构建新的统治体制。一方面是侵略和征服,另一方面是宽容和共存。象征疾步如飞的“韦陀天”一词,就是“亚历山大”的阿拉伯语读音的汉语拼写的变形,它也反映出亚历山大在短暂一生中东征西战、行军如风的英姿。


亚历山大大帝常年辗转于各地,除了大规模的包围战,只有在冬营时才会在一个地方停留几个月他的帝国并不像是一座统一稳固的大厦,倒像是由各种碎片拼接起来的脆弱的艺术品,一旦失去亚历山大这个唯一的支点,便会瞬间瓦解。


起初他作为马其顿的国王、色萨利联邦的长官和科林斯同盟的盟主,后来他又成为埃及法老和巴比伦尼亚的国王,并以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继承者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在血统方面,他是腓力二世和奥林匹亚斯的儿子,英雄阿喀琉斯和赫拉克勒斯的后裔,后来又自诩是希腊最高神宙斯和埃及最高神阿蒙神之子。


希腊化的概念最早是由19世纪普鲁士历史学家德罗伊森提出的。该时代始于亚历山大大帝执政,终于托勒密王朝埃及女王克娄巴特拉七世自杀,罗马统一地中海的公元前30年。希腊精神和希伯来精神(即犹太教和基督教)并肩成为欧洲文明的两大源头


欧美的历史学家把希腊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混合称为“融合”,但称呼波斯文化与其他文化的混合时却使用具有歧视意义的“折中”一词。事实上,波斯文化吸收了之前的亚述、巴比伦尼亚、埃及、米底等各种文化,既取其精华,又富有特色。


当时的国际商业通用语是阿拉姆语,现在的研究认为,犍陀罗的佛教美术受到了希腊、伊朗和罗马三种文化的影响。认为亚历山大和佛像有直接联系不免牵强附会。


◆ 第一章 亚历山大形象的变迁


将军庞培活跃于公元前1世纪,据说他的容姿与亚历山大有几分神似。庞培从年少起便刚柔兼备,朝气蓬勃又带有王者风范,因此人们称他为亚历山大。历史上,庞培后来败给了恺撒。而恺撒在公元前61年赴任西班牙行省之际,读过亚历山大的传记后陷入长时间的沉思,并潸然泪下。公元前44年,恺撒遭暗杀后,安东尼和屋大维将地中海世界一分为二。安东尼与埃及艳后克娄巴特拉结婚,两人生下孩子,起名为亚历山大,并加上“赫利俄斯”(太阳)一名 屋大维获得奥古斯都的尊称,成为首任罗马皇帝。


在帝政时期的罗马,亚历山大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在贵族马修斯的家中,男性使用的戒指、银器,女性使用的手镯、戒指,以及其他所有的装饰品上,都刻有亚历山大的浮雕当时的罗马人有一种信仰:只要身上带有亚历山大的像,不管是金制的还是银制的,做什么都能得到他的庇佑。


斯多葛哲学的影响直达罗马的上层阶级,它重视内心的沉着,指出人不应被心情左右,强调严格的克己之心与义务,认为理性的生存方式才是最崇高的。一名海盗在被抓捕后,亚历山大责问他:“你为什么在海上抢劫?”他毫不畏惧地回答道:“跟陛下抢劫全世界是一样的。只不过我用小船来做这件事,所以被称作海盗。而陛下用一支大舰队来做这件事,因此被称为皇帝。”


卓别林在《凡尔杜先生》中曾这样说过:“杀了一个人是杀人犯,但杀了一万人就是英雄。”在但丁的《神曲》中,亚历山大堕入第七圈地狱。


普鲁塔克的传记,他坦率地承认亚历山大的弱点和短处,细致地描写了亚历山大后悔和悲叹的情景,给人展现了一个富有人情味的亚历山大。公元1世纪元老院议员库尔提乌斯的《亚历山大传》则突出道德层面的描写。据他所言,波斯灭亡后,亚历山大采纳了东方风格的宫廷礼仪,变得傲慢和懒惰,再加上过度酗酒,人格已经堕落。阿里安的《亚历山大远征记》则对上述暴君形象进行了反驳,他将亚历山大描写为伟大的统帅、旷世的国王。在近代历史学界,这部传记因准确、理智的记述而获得很高的评价,长时间都被视为亚历山大的“正史”,与其他四部相比具有更高的地位。


公元前3世纪,活跃在埃及托勒密王朝首都亚历山大城的克莱塔库斯。他在托勒密的庇护下撰写了十二卷的亚历山大传。该作品迎合一般民众对亚历山大的印象,与史实有不小的差距,但由于作品富有故事性,因而从希腊化时代至罗马时代被广为传阅。我们要观察亚历山大,只能通过希腊化时代和罗马化时代这一双重滤镜。十一位作家与双重滤镜的搭配组合让亚历山大反射、散射,展现出变化莫测的形象


进入启蒙思想时代,对亚历山大绝对的赞扬成为主流。在19世纪中叶的普鲁士王国,亚历山大因建立了统一、多民族的世界帝国而获得极高的评价。获得同样评价的还有征服希腊各国的腓力二世,以及统一了地中海世界的罗马人恺撒。1871年,德国在普鲁士强大的军事实力下实现了统一。极简主义的研究方法带来了微观视角,这一点确实促使亚历山大的研究产生了飞跃性的进步


◆ 第二章 马其顿王国与地中海世界东部


亚历山大是马其顿的国王。马其顿王国位于希腊本土北部,诞生于巴尔干半岛的一角,在与波斯帝国、希腊世界的密切联系下成长起来。它在吸收希腊文化的同时,国力得到了增强,到了亚历山大的父亲腓力二世的时代,马其顿征服了希腊世界,成长为巴尔干半岛最强的国家


公元前8世纪以后,在希腊本土与爱琴海一带诞生了许多独特的小国家,被称为“城邦”。城邦是广义上的城市国家,作为共同体成员的市民聚居在被称为卫城的山丘周围,共同承担政治、军事职责,共同治国。鼎盛时期的斯巴达和雅典是例外,前者有近一万市民,后者则拥有四万市民。据推算,城邦的总数多达1500个


此时在东方,亚述人于公元前8世纪统一了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建立了帝国,将版图扩大到埃及。希腊人不仅改良腓尼基文字,创造出拉丁文字,还在雕刻、建筑样式,以及冶金技术、金属加工技术等方面积极学习东方世界,因此,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被称为东方化的时代或东方样式化革命的时代


在希腊世界中,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地区受到东方文化的深刻影响,当地城邦最先得到发展,文化繁盛领先于希腊本土。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紧邻这一地区东部的吕底亚王国兴盛起来。雅典则在公元前6世纪初实行梭伦改革,迈出民主政治的第一步,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即位,波斯开始了频繁的征服活动。公元前546年入侵小亚细亚,消灭吕底亚王国,并征服了小亚细亚沿岸地区的希腊人。公元前539年占领巴比伦,统一东方世界。其后,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自此出现了空前的大帝国。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逝世,大流士一世篡夺王位,用一年时间镇压了全国各地的叛乱,确立了王权。


公元前395年,科林斯战争爆发。如波斯所期待,斯巴达从小亚细亚撤军。公元前4世纪希腊被禁锢在普遍和平条约的框架中,受制于波斯国王。在战火连绵的希腊,由于政治斗争和经济没落,众多市民离开城邦,为了生计成为雇佣兵辗转各地。希腊雇佣兵是优秀的战士;至于斯巴达,在留克特拉战役大败之后,国王亲自领兵受雇于埃及王,所得收入用于重整国家财政,可谓“全民打工”在波斯国王的控制下,希腊各国战火连绵,国力不断被消耗;令这样的希腊臣服的,是马其顿王国。


今天我们所说的马其顿,是指1991年从前南斯拉夫独立出来的马其顿共和国,实际上,现在的马其顿人是中世纪斯拉夫人的后裔。在现代马其顿的领土上,除了马其顿人以外,还居住着阿尔巴尼亚人、保加利亚人、希腊人、瓦拉几亚人、犹太人、土耳其人等。马其顿已经成为复杂的代名词,马其顿人是在20世纪后半叶形成的,是欧洲最新的民族之一


古代马其顿人属于古代希腊人的西北方言群的一族,但是其国家和社会都与城邦世界截然不同。马其顿森林地带广阔,木材资源丰富,狩猎的重要性是马其顿与亚述、波斯等东方帝国的共识。腓力二世的国家建设确实是一项大事业,从居民的生活方式到社会的存在状态,他都从根本上进行了改革。


◆ 第三章 亚历山大登场


在亚历山大成为国王之后,他的雕像制作任务全部交给了利西波斯。他的父亲是腓力二世,母亲是奥林匹亚斯。奥林匹亚斯是摩洛西亚王国的公主,该国位于品都斯山脉西侧的伊庇鲁斯地区亚历山大13岁时,他的父亲腓力二世为了给儿子提供正式的帝王教育,聘请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为教师。他就像热爱亲生父亲一样爱戴亚里士多德。当亚历山大没有令任何人获益时,总是说:“今天的我不是一个国王,因为我今天没有为任何人带去益处。”


腓力二世将希腊各国的代表召集至科林斯,宣布他的战后构想。公元前337年,除斯巴达以外的希腊各城邦都接受了这一构想,结成科林斯同盟,这是由腓力二世控制的希腊统治体制结成科林斯同盟,这是由腓力二世控制的希腊统治体制。


初夏时,腓力二世的女儿克娄巴特拉和邻国摩洛西亚的王子亚历山大举行结婚仪式。新娘是亚历山大的妹妹,新郎是母亲奥林匹亚斯的弟弟,因此这是舅父和外甥女的结亲。宴会上贴身护卫帕萨尼亚斯突然逼近,用偷偷携带的短剑刺入了腓力二世的胸膛,就在那一瞬间,腓力二世从辉煌的顶峰坠入地狱,是年46岁。帕萨尼亚斯刺杀国王有个人原因。他因为同性恋的纠葛对腓力二世怀恨于心。


最难对付的人是贵族阿塔鲁斯,亚历山大暗杀了他,而王族内的敌对者阿敏塔斯也于翌年被亚历山大以反叛罪处死。年仅二十岁的亚历山大以惊人的精力和疾风般的敏捷,令所有希腊人都瞠目结舌,也让他们轻易地放弃了抵抗。


站在多瑙河畔时亚历山大的心境是怎样的?对此,罗马帝政时期著有亚历山大传的阿里安曾说过“他已经有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非到对岸去不可”。“愿望”一词,阿里安在亚历山大传中用了十次,而且是在谈到亚历山大打算做大事业的动机时使用的。德国学者伊兰伯格在1937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这是亚历山大内心世界的核心,他给“愿望”赋予了独特的意义:对于触不可及的事物、未知的事物,以及遥远无法达成的事物的憧憬


第四章 亚历山大和希腊人


我们将按照远征过程,依不同主题,详细论述亚历山大帝国的实况。首先把东征划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从公元前334年远征开始,到公元前330年夏大流士三世被杀、波斯帝国阿契美尼德王朝灭亡为止。第二个时期,从公元前330年秋进攻中亚开始,到公元前326年跨过印度河,在希法西斯河停止远征,决定返程为止。亚历山大为了追求自身的目的,已经抛弃了为希腊复仇的名义。他自称亚洲之王,提拔波斯贵族担任高官,吸纳东方的宫廷礼仪。因采取与东方合作的方针,遭到将士们的强烈反对,但他还是一次次地排除亲信中的反对派,坚持己见。第三个时期,从公元前326年末开始,马其顿军队沿印度河而下,到达河口,向西行进,返回巴比伦,到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为止。


爱琴海沿岸的希腊各城市纷纷打开城门,主动投降。公元前333年春,亚历山大访问了戈尔迪乌姆的城堡。那里有古代国王米达斯献纳的大车,传说谁能把车辕上的绳结解开,谁就能称王。亚历山大接受了这个挑战,有记载说他是把钉子拔下来解开的,也有记载说他是用剑把它斩断的。这就是有名的戈尔迪乌姆之结的传说。在塔尔苏斯,亚历山大在西德那斯河洗澡后发起高烧,在病床上躺了两个月左右。


大流士的豪华帐篷和精美日常用品全部被缴获,他的母亲、妻子和三个孩子也都成了俘虏。按波斯惯例,国王亲征时,后宫也陪同左右,甚至国王和贵族的家属也随军前行。亚历山大将她们妥善安置,给予王室应有的待遇。大马士革的一个波斯军据点也被帕曼纽占领,从那里掠夺了大量财富和贵族妇女。丰厚的战利品让亚历山大终于摆脱了财政危机作为迦太基的母邦而闻名于世的提尔城却拒绝归顺。亚历山大断定:将拥有强大海军的提尔城置之不顾,这是很危险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心珠植物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