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字解读:产品力爆炸的Arc浏览器,没有职业产品经理,不写PRD
没有公开透露的数据,但「应该知道 Arc」的人,大多已经用过了 Arc。据估算,Arc 有百万级别的用户。
有些问题导致人们没有留下来,但无法否认这是一款非常特殊的产品,在浏览器品类里,做得特别已经很不容易。
Arc 拥有一批狂热的粉丝,像过去 20 年里你经常看到的那些品牌做得很好的产品,人们贴品牌贴纸,戴周边,逢人便说「我已经不用 Chrome 了」。Arc 做到了。
它是怎么做的?在没有专职产品经理,没有 PRD 的团队模式里,Arc 是怎么做产品,怎么做增长的?
文章编译自产品增长专栏《HOW THEY GROW》的文章,Founder Park 略有增删。
本文太干,很难总结的的啦,建议直接看吧。
点击关注,每天更新深度 AI 行业洞察
01
Arc 的野心是重新定义浏览器
大型语言模型(LLMs)基于革命性的 transformer 技术发展而来。LLMs 是现今 AI 的核心。它们重新定义了游戏规则,改变了网站和搜索引擎的运行方式,但直到现在,它们还没有涉及到「控制层」。
Josh Miller(Arc 的创始人兼 CEO)和他的团队认为,这正是他们的浏览器产品的一大机会。
他们让我们有机会重新开始,把浏览器、网页和搜索引擎结合成一种全新的软件类别——一种会「自动为你浏览」的浏览器。
我们稍后会更深入地探讨这个话题,但需要澄清一点,Arc 并不是一个生成型 AI 工具。虽然它确实通过 AI 提供了一些生活便利的功能,但这并不是 Arc 的核心功能。
此外,这并不意味着你不能在 Arc 上像以往那样进行常规的搜索——虽然你完全可以。
但是,Arc 真正的创新在于它融合了这些传统的互联网层次。充分利用 Arc 后,浏览器感觉更像是你在互联网上的一个伴侣。
这真的非常酷,我认为这是浏览器历史上的一个有趣时刻。在 Chrome 统治十多年后,大家开始寻求更多功能、更高隐私保护和更好的用户界面。
Vivaldi 提供了一些很有创意的功能;SigmaOS 正在押注将浏览器发展成操作系统,与 Arc 最为相似;Brave 专注于隐私保护;而 Edge 和 Firefox 也在快速改进。
然而,Arc 是所有这些创新中最激进的,它不仅试图改进浏览器,而是试图彻底重塑浏览器的定义。02
用一种谷歌不会模仿的策略
Arc 在做浏览器,但他们并不想跟市场老大争高低。他们很清楚,谷歌 Chrome 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不可能被轻易撼动,像歌利亚巨人,任凭多少挑战都不会动摇。
Arc 选择了另一条路。他们不打算正面硬碰市场的领头羊,而是想在市场中开辟一片新天地——用一种谷歌这样的巨头不会去模仿的策略。
谷歌不可能冒险去学 Arc 的做法,也没必要这么做。因为这样不仅会影响他们的收入(我们稍后会谈到),而且绝大多数谷歌用户也不会买账。
Chrome 一直表现不错,它是一款不打扰用户的浏览器。大部分的 33 亿用户都喜欢这种体验,他们甚至不会去想 Chrome 作为一个产品的存在。这也是 Chrome 成为优秀产品的原因。
从某种程度上说,Arc 吸引的是 Chrome 用户中的一小部分。这些人整天都在电脑前工作,能感受到现在浏览模式中的不便(虽然可能说不出具体问题)。
他们想要一个更高级的浏览器,而 Arc 正是。Arc 是一个网络体验更积极的产品,你用的时候会明显感觉到它的存在。
Arc 在浏览器领域的创新,就像 Superhuman 在邮件领域的创新一样。
Superhuman:专为 Gmail 和 iPhone 用户设计的邮箱客户端,主打两倍速度管理邮件,30 美元/月的费用。
不过,我们有点跑题了……先来回顾下浏览器的历史。
故事开始于 1993 年,Mosaic 诞生了,打开了互联网的大门。它是人们第一次接触网络的视觉窗口。
我称之为「门户」,因为 Mosaic 就是这样定义浏览器的:与图形网站互动的工具。Mosaic 让我们能够访问互联网上的内容层。换句话说,就是所有内容。门户一旦打开,越来越多的网站被创建出来,供我们浏览和使用。
Netscape 和 Microsoft 随后加入了竞争,他们站在 Mosaic 的肩膀上,抢占了市场。
随着网络的蓬勃发展,由 Marc Andreessen 开发的 Netscape Navigator 成为了最受欢迎的浏览器(在 1996 年占据了 80% 的市场份额)。但 Microsoft 认识到控制互联网基础层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积极开发 Internet Explorer 1.0。
IE 之前,Windows 的默认浏览器实际上就是一个简单标记为「互联网」的图标。
到了 1998 年,借助于 Windows 系统的广泛分发和默认设置的影响力,Internet Explorer 以超过 65% 的市场份额成功登顶。
90 年代,Microsoft 在浏览器的第一场大战中取得了胜利。直到 2003 年,Internet Explorer 达到了无人能敌的高峰,占据了 95% 的市场份额。这时,Firefox 和 Safari 才开始参与竞争。
竞争不大,Firefox 迅速攀升至市场第二,市场份额大约为 5%,而 Safari 则以 1% 的市场份额位居末尾。尽管 IE 在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浏览器之间的竞争正逐渐演变成一场全面的战争。
21 世纪初,Safari 和 Firefox 开始逐步蚕食 IE 的市场份额。
与此同时,Google 正在打造其强大的搜索引擎业务。他们的搜索引擎成为了互联网的导航工具。
当然,要使用 Google 搜索,你还是得通过浏览器这个控制层来操作。当时 Google 在浏览器市场……还没有自己的位置。
2000 年 10 月 23 日,Google 赚到了他们的第一笔广告收入。
不久之后,Google 开始快速盈利。搜索与广告词结合,这成为了他们的金矿。
当你拥有一个金矿时,你会怎么做?显然,你会想办法让它产出更多!
要思考如何让这个金矿更加丰富,一个不错的起点是问自己,是什么让这个金矿如此富有?针对谷歌的关键词广告服务来说,答案是数据。用户的数据。你的搜索习惯。
所以,当你开始在白板上思考如何为这个金矿提供更多数据时,你很快就会想到一个明显的方法——通过获取搜索之外的数据来捕获更多的信息。
如何实现?掌握一个能够追踪用户到所有地方的技术。无论你在哪个页面停留,无论你将鼠标悬停在哪个链接上,以及你点击了什么。
因此,在 2004 年 9 月,有关 Google 正在开发自己的网络浏览器的传言开始流传。
之后的事情,正如人们所说,已经成为历史。
如今,浏览器市场的竞争已经不复存在。Google 主导了整个市场,其他浏览器之所以能够盈利,是因为它们向 Google 支付费用,将 Google 搜索设置为默认搜索引擎。
换句话说……
Google 之所以进入浏览器市场,是因为搜索业务(他们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是对我们进行监控)
其他浏览器之所以能够维持运营,也是因为搜索(比如,Google 每年向苹果支付约 180 亿美元,以确保 Google 搜索成为 Safari 的默认搜索引擎……「无处不在的眼睛」)
这一切的核心都是围绕着传统的搜索功能,以及其背后的广告收益。
将所有内容整合起来后,呈现出以下几层:
控制/基础层 = 用于承载网络的浏览器
导航层 = 用于在网络中进行搜索
内容层 = 网站和网页应用,它们共同构建了互联网的核心
这一架构非常有效,并且运行得相当出色。人们所有的活动都转移到了互联网,而几乎没有人对此提出质疑。
03
针对小众群体,
不想讨好所有人
如果 Arc 想讨好所有人,可能最后谁也讨好不了。我不是在说那种从小众市场开始再扩展的经典策略。我觉得,Arc 一直以来的定位就是针对小众群体。Arc 是为那些技术达人准备的,适合喜欢折腾和个性化的人。它吸引的是那些喜欢 Notion 和 Miro 这种乐高式工具的人。这些人喜欢 Notion 和 Miro,因为它们可以像乐高一样随意组合,还很好看。Arc 的目标用户就是那些喜欢整理和尝试新软件的人。
对这些人来说,Arc 希望能成为 Chrome 的替代品。通过精准定位目标用户,明确 Arc 是为谁设计的,以及不适合谁,他们成功吸引了一批狂热粉丝。这些粉丝会在电脑上贴 Arc 的贴纸,戴 Arc 的帽子,并热情地告诉别人他们已经不再用 Chrome。这样的用户专属设计正是 Arc 的魅力所在。
正如 Josh Miller 在采访中所说:
「我们的目标不是让 Arc 成为每个人的最佳浏览器。实际上,推动我们前进的是互联网已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每个人对互联网的使用需求都不同。
人们的需求、使用场景都非常多样化。
我们认为当前的浏览器市场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选择。
市面上只有几款浏览器。
它们看起来几乎一模一样。
它们的功能也差不多。
它们对如何使用互联网的理念也很相似。
如果你把这种情况放到其他日常使用时间很长的工具上,你可能会觉得:这太荒谬了吧?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所有人住的房子布局和外观都一模一样,可能唯一的不同是墙上的装饰,这简直就是反乌托邦。
The Browser Company 和 Arc 的动机不是让全世界都用 Arc,而是提供一种新的选择。
我们正在尝试构建一种我们认为合适的方式,虽然它不适合所有人,但我们相信很多人会喜欢。因此我要明确说明,我们的目标不是让所有人都觉得 Arc 是为他们而生的。」
我很欣赏他们为这个略显单调的市场带来更多选择的理念。Arc 的最大卖点就是它的独特性。
当你有这么与众不同的产品时,首要任务就是找到能接受这个产品的那部分用户。对于 Arc 来说,最可能尝试这款新浏览器的群体就是科技爱好者。
所以,他们对产品功能做了针对性的优化,增加了与用户常用工具(如 Notion、GitHub、Linear 和 Figma)的深度集成。其他浏览器没有做到这一点。Arc 让第一批用户感到这个产品是专门为他们设计的。这样,他们就给用户一个尝试这款新产品的理由。
强调一下,这里不是在说人口统计,也不是用户画像,更不是简单的「谁」。而是一个具体的社区。
Arc 在科技圈很有影响力,我觉得他们通过 Josh 和 Hursh Agrawal 的私人关系网接触到了最初的用户群。
不过,当我谈到如何锁定一个社区时,我想分享一个策略:当你在为产品寻找目标用户并思考如何接触他们时,不妨试着去详细了解一个特定的社区。
为什么呢?因为和用户画像不同,用户画像可能有相似性但彼此没有联系,而社区中的人们本质上是紧密相连的。
他们认识并关注同样的意见领袖,重视相似的事物,有共同的规范和特定的交流方式,并且喜欢深入探讨一些别人觉得疯狂的兴趣。社区有共同的和本地的文化,他们也常常聚集在同一个地方。
虽然你可以吸引用户画像中的人注册你的产品,但你无法「打入」一个用户画像。
然而,当你打入一个社区并赢得一些信任时,你可以很容易地在那个社区中迅速扩展。也就是说,社区有很大的影响力。
比如说,你在开发一个投资和储蓄产品。与其说「我们想接触美国那些关心存钱的年轻人」,不如说「我们想打入拥有 2.7 万成员的 r/SavingMoney 论坛」。
这样你就可以深入研究这个社区。找出谁经常发帖,总结他们讨论的关键主题,重要的是,记录他们的语言和规范。
然后,在你的产品营销中利用这些信息,从让产品看起来特别适合他们开始,赢得这个社区的支持。
除了社区之外,Arc 还采用了「等候名单」的方式,一直在小范围内测试。要下载它,得先加入等候名单,只有一部分留下邮箱的人能用上。大概第一年里,每个新用户都会通过 Zoom 和团队成员一对一地了解产品。
这么做有几个好处:
Arc 团队可以直接跟新用户建立关系。
团队可以亲自演示,让新用户快速上手。
对于浏览器来说,必须保证速度快、安全可靠。用户在这方面没耐心,功能要是不完美,体验就会很差。
Superhuman 也用过类似的方法。
跟 Gmail 和 Chrome 不一样的软件做产品展示,是用户尽快上手的关键。
虽然 Arc 推出的速度慢,但用户引导对早期的增长很重要——他们通过等候名单和邀请码制造稀缺感和「错失恐惧症」。
因为用户有私人引导,他们不仅见过 Arc 团队的人(产品更有人情味),而且因为详细介绍和解答问题,更容易有「啊哈」时刻。这意味着这些用户更愿意分享邀请码,邀请朋友加入。
到 2022 年 5 月 Arc 公开发布时,已经有一批热切期待的核心用户。他们用一段情感丰富的视频宣布 Arc 1.0 的发布,完美吸引了那些喜欢尝试新事物的科技迷。
谁会不想试试一个被定位为一切的开始或虚无的结束的产品呢?真聪明!
04
马车与汽车:
用户未必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更快的马车还是汽车?Arc 是这个经典问题的好例子。如果你去问用户, 他们想从浏览器中得到什么,几乎没人会说出和 Arc 现在样子相似的东西。
在一次 VentureBeat 的采访中,Josh 解释说:
「你必须构建你和你的团队认为正确的东西,让你的产品成为你们真正的表达,而不是市场所要求的,也不是某篇博客文章说好的东西,更不是某位大咖告诉你应该做什么,而是你们认为正确的东西。」
这话很有道理,人们不总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直觉有时很重要。不过,尽管如此,最终你还是要打造一个人们愿意使用,并愿意为之付费的产品。
因此,Arc 的核心首先是浏览器的基本功能:速度、可靠性、隐私保护和安全性。
这些基本要素必须具备——而 Arc 做到了。然而,正是这些以外的功能让 Arc 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浏览器,它更像是为互联网量身打造的集成操作系统。
我不打算在这里深入讨论 Arc 的各种功能……这不是一次产品推荐。
但为了提供背景,我会简要概述一些 Arc 独特的地方。正如你所看到的,Arc 的基本理念就是对当前浏览器的现状说一句:「去他的,我们能做得完全不同。」
随着我对 Arc 的使用越来越深入,我发现他们的产品有很多注重生活质量和设计的功能,这些功能让浏览网页变得更加轻松和有趣。
他们显然不怕尝试一些大胆的功能。
标签页和书签
传统浏览器:标签页是线性排列的,标签页和书签是两个独立的功能。
Arc:他们将标签页和书签合并在一起,水平排列,并提供隐藏整个侧边栏的选项。
分屏
传统浏览器:要同时使用两个标签页,你需要创建多个窗口并将它们并排放置。
Arc:在同一个窗口内,你可以将最多 4 个网站并排显示。
快捷键
传统浏览器:通常你需要点击和指向浏览器中的各个部分来完成操作。
Arc:他们为几乎所有功能提供了快捷键。
工作区
传统浏览器:你有多个个人资料(如工作和个人),并需要打开新窗口来与每个资料互动。
Arc:在同一个窗口内,你可以通过滑动在多个工作区之间切换,无需点击查找合适的窗口。
可互操作的笔记
这是 arc 的新功能,旨在提供一个集成的记事本,能够在你浏览网页时随时跟随。
画板(Easels)
画板是 arc 的新功能,是一个互联网原生的画布,让你可以以整洁的方式收集和组织网页内容。比如你在和朋友计划一次旅行。你可以截取网站的部分截图,将其添加到类似 Miro 的画布中,而不是发送一堆链接。每个截图会自动链接到网站的实时版本,像是一个互动的实时网页展示。每个画板都可以共享和协作。你可以在这里查看它是如何工作的。
使用画板,Arc 还在利用一种被称为广告宣传的产品获取循环。因为你可以将画板分享给任何人,而画板是跨浏览器兼容的,每当有人在 Chrome 中打开画板链接时,都会有一个明确的行动号召(CTA),引导他们尝试 Arc。当你的平台上有用户生成内容(UGC)时,确保你利用这些内容进行免费营销。
Boosts
Arc 独有的 Boosts 功能让你可以自定义网站的显示效果。你可以更改网站的颜色、样式,甚至完全去除某些元素。比如,有用户为 GitHub 制作了一个 Boost,将其改成了 Windows 98 主题。
我个人对这个功能没有太大兴趣,但这项自定义功能对 Arc 的成长非常重要,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它通过游戏化增加了乐趣,让用户可以将浏览器个性化,从而提升了用户的粘性(即 IKEA 效应)。第二,它鼓励用户生成更多内容。如果我设计了一个粉色的 Substack 版本,只保留主页面而去掉其他部分,我可能会和大家分享。这种用户生成内容能够带来免费的品牌曝光和口碑传播。
我确实可以想象 Arc 未来推出一个 Boost 市场的可能性,高级用户可以在这里分享或出售他们的自定义设置给社区。这是一种经典的模板玩法。
这些功能展示了 Arc 的独特之处和意外惊喜。虽然 Chrome 依旧没有变化,Arc 用户每周五都会得到提升浏览体验的新功能,有些功能受到了欢迎,有些则没有。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来讨论 Arc 对产品开发的思考方式。
关于 Arc 如何构建产品,我想探讨以下四个方面:
他们的原型设计理念
他们的发布说明风格
如何最大化「魔法时刻」,平衡数据和直觉来优化「用户感受」
他们的会员和故事讲述团队
让我们逐一了解。
48 小时内,原型设计完成
我非常推荐观看这段短视频(5 分钟)。这段视频不仅在风格上制作得非常出色(我们稍后将讨论他们的品牌和故事讲述),而且在构建产品方面,特别是原型设计方法上,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我们不知道这些,直到尝试了」。Arc 的产品开发方法完全依赖于每个人都能分享想法,并且每个人都有权将这些想法实现并展示。
正如视频中所示,以及 Josh 在 Lenny 播客中提到的,Arc 并没有正式的 PRD(产品需求文档)流程,也没有专职的产品经理(PM)。一切都设计得比较随性。
Josh 的方法是聘用那些热爱创造的人,他们会尽一切努力去实现这些创意,有时也会承担 PM 的职责。
所以,与其花时间写 PRD 文档和制定计划,Arc 团队更倾向于在 Slack 上进行对话式的工作。他们会在一个频道中讨论想法,解释他们的思路和理由,然后花一两天时间做一个简单的原型来展示这个想法。
虽然大多数内部原型不会被采用,但对那些被采纳的想法,Arc 不会将其视为 AB 测试,而是直接发布并进行监控。这种假设测试非常适合我——虽然不那么「科学」,但速度快,投入少。
正如 Josh 所说:
我们是一个非常注重原型和实验的文化。我们喜欢这样做:如果有人有了某个想法,我们不会浪费时间讨论。我们直接说,太好了,去做吧,我们来试试。
在 48 小时内完成第一个版本,
让它看起来不完美,
尽快推出,
然后让它自己说话。
这不仅是产品开发的第一阶段,而且强调了一个重要的观点:产品开发既要加法,也要减法。你必须习惯于去掉那些不必要的部分。
我认为现在产品中的 50% 的功能在五年后可能会被淘汰,因为从产品中去除、精简和打磨与添加功能一样重要。
当然,这种方法不适合所有人。但这是一个酷炫且灵活的生成想法、赋予人们贡献权力并推动假设测试文化的方式。
所以,Arc 更专注于创建多个原型,而不是过度分析图表、用户旅程和行为图,这使得他们能够在真实环境中进行更长时间、更精准的用户体验测试。
需要说明的是,这并不意味着预原型阶段是不对的或应避免的,而是提醒我们在项目阶段资源分配要均衡,不要在无法提供最佳反馈的阶段停留过久。
新功能发布,就像写周记
Arc 的开发和发布节奏很快,每周五都会推出一些有意义的新功能。
这种频率真的很不错。当你的开发速度这么快时,及时让用户知道这些变化就成了一个秘密武器。
没有什么比「修复了一些小问题和性能提升」这样的更新更无聊的了。如果你想让用户对你的产品保持兴趣,就要让他们知道产品是如何不断进化、变得更好的。我们在 beehiiv 上也看到了类似的效果,他们的公开开发方式吸引了很多关注和期待。
Arc 每周的发布说明就做到了这一点。
这不仅仅是一个更新日志,而是一个设计精美的文档(用他们的 Easel 功能做的)。每次更新都有故事可讲,浏览起来很有趣(符合他们的受众),不仅仅是产品更新,还有 Arc 生态系统的其他新内容,比如新闻通讯、团队视频和本周的亮点。就像每周的新闻稿一样。
当然,如果你经常发布有趣的新功能,这些更新就更容易编写。但即便如此,也值得考虑你对新功能的客户沟通策略。如果一个桌面浏览器能做到这一点,任何产品都可以。
可以看看这个示例公告。
重视细节,创造魔法时刻!
Arc 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他们对那些看似微小的细节的重视,这些细节虽然难以量化,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这些细节就是「magic 时刻」,它们在 Arc 的每个角落都可以找到。
Magic 时刻和「aha 时刻」不太一样——后者是用户发现产品核心价值并开始使用的时刻。魔法时刻是那些超出你对产品预期的体验,让你感到惊讶和愉悦。
在 Arc 中,这些小细节也会有变化。有时你只会经历一次,但它们具有累积效应,让你觉得 Arc 是特别的。
这可能听起来有些浪漫,但以下是我见过的四个具体例子:
多感官引导。从安装 Arc 的那一刻起,我就被深深吸引。屏幕外的 Arc 窗口变成了黑色,他们用了发光球体的视觉效果,还有一种声音效果,让我感觉像是第一个使用 iPhone 的人。这确实吸引了我的注意。
动画效果。在浏览器中,你会发现一些小动画。我甚至记不清楚具体是在什么时候和哪里看到的,但这正是重点。它们虽然微妙,但为一切增添了一些美感。例如,播放音乐时,Spotify 图标上会有非常细微的小音符出现!这是个不错的细节。
会员卡。虽然没有实际功能,但有人提议「给每个用户一个 Arc 会员卡!」你会在引导结束时获得它,它让你感觉自己是其中的一部分。我的卡上写着「Methodical Guest」,因为我还没有将 Arc 设为默认浏览器——我还在「实用地探索」。
AI 创造的魔法时刻。Arc 用小方式使用 AI,让你在互联网上的日子变得更轻松。比如:
整洁的标签标题:如果你曾经固定过一个标签,可能会遇到标题过长的问题。AI 重新命名标签,让它更易于查找。
整洁的下载:AI 为下载的文件重新命名,使其更具描述性。
五秒预览:在 Arc 浏览器中悬停任何链接并按下 Shift 键,Arc 会给你一个简要总结和预览。
页面内查询:如果找不到你要找的词,AI 会帮你找答案。
为我浏览:有点像 Arc 版的 Google「I'm feeling lucky」。Arc 基于多种内容为你创建一个定制网站。
这些魔法时刻最终体现了 Arc 的一个重要理念……那就是优化情感。
「你到底在说什么?」
这种反应很正常。Arc 选择逆势而行,把工艺和产品体验放在首位,数据则是次要的。这也是他们能如此快速进行原型设计和发布的原因——为了验证他们的直觉是否正确。
这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我不想替他们发言,所以这里直接引用他们的解释。这是一个至少值得深思的概念。
我们为什么在做这个?这是我们经常问的问题。虽然我们不喜欢沉湎于过去,但一个无法忽视的事实是:我们已经对硅谷的一些主流理念感到厌倦。
这种理念有很多名字:成长型思维模式、OKR、KPI,甚至极简主义——这是当下主流的美学。但归根结底,这些理念的核心是:对一切事物进行无止境的优化。
我们认为,这种思维模式把我们带到了一个特定的方向:追求效率、生产力和利润……但却忽略了人性、灵魂和情感。
当我们静下来思考时,我们发现情感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
请配合我们一下,想象你最喜欢的社区餐馆。我们最喜欢的是布鲁克林 Fort Greene 的街角餐馆,那里充满了自然光,座椅上有手工纺织的垫子,整个空间都是焦糖色的木纹装饰,天花板上挂着彩色的装饰品。你能想象出你喜欢的地方吗?你是否感受到了那里的温暖和氛围?
一个典型的硅谷优化者可能会说:「他们的咖啡不是 200 度冲泡的。座椅看起来有点破旧。天花板上的装饰品毫无功能。」
但我们认为,这恰恰是重点所在。正是这些小巧的手工细节赋予了环境人性和灵魂。没有它们,环境虽然功能上「完美」,但却缺乏情感上的共鸣,显得毫无生气。
因此,Arc 专注于通过软件的每个细节,为用户带来人性化的体验。
因为,当软件仅仅为了数据而优化时——无论是为了什么数据——它注定会缺少某种灵魂和人性。
我非常认同这个理念。虽然它可能看起来很理想化(就像他们自己承认的那样),但事实上,我们已经在某些方面知道如何去实现它了。以下是 Arc 为了衡量情感所采取的一些做法:
他们重视自己的感受。「我们优化的是感受。我们自己的感受,以及我们所服务的用户的感受。因为我们最珍贵的创作从来不是中立的……它们充满了观点、品味和主观性!正是这些特质赋予了它们生命力和灵魂。所以,抓住那些打动你的东西,让它们自由地展现在你的软件中!」
他们跳出了屏幕的界限。「David Adjaye 从尤鲁巴雕塑中汲取灵感,Steve Jobs 则从禅宗佛教和书法中得到启发。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是跳出行业的束缚,去寻找那些让我们感动的事物,并问自己为什么会感动。借鉴它们,融合它们,让它们塑造你的作品!」
他们将控制权交给用户,允许他们个性化定制空间。「在如今的许多现代软件中,用户被放进了一个单调的灰色隔间——匿名化、标准化,最终只剩下一个日活跃用户的身份。为了极简主义,为了简洁,为了规模!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创造充满感情的软件,那就意味着要邀请用户进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和品味去塑造软件。」
这里的关键并不是要抛弃数据的价值。我们应该查看数据,用数据来做出决策,并将其作为衡量标准,帮助我们保持客观。Arc 也是这么做的。
但是,数据本身往往缺乏细微的情感和人性化的元素。这也是我们常说的,数据会告诉你发生了什么,但很少告诉你为什么。要理解「为什么」,你需要和用户交流。
这个理念强调了一点:使用数据的同时,也要考虑你希望通过产品唤起用户的感受。你想让用户感到成就感和自信吗?你想让他们感到放松吗?还是让他们感到兴奋?
当你在构建一个功能时,(几乎很少有人这样做)考虑一下你希望用户在使用时产生什么样的情感。仅仅这样思考,就可能促使你发现「魔法时刻」,以激发这些感受。
Arc 的产品特别注重细节,软件就像被注入灵魂一样,创造出那些让人惊喜的瞬间,提升用户的情感体验。
用户体验对他们来说就是一切。每个小细节都经过精心打磨,而那些还在测试的新功能,故意留了一些小瑕疵。
上周我们聊到怎么提高标准,并提出了个问题:你的标准够高吗?怎么让整个团队一起提升标准?Arc 就是个好例子,他们把设计放在首位,在开发产品时总是问自己「如果我们这样做呢?」
正是这种思维方式,让他们不断推出那些用户从未想过自己需要的新功能。
05
Arc 做得好的:
品牌推广、产品营销和讲故事
提到 Arc,我想到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产品,更是他们的品牌——这个品牌的设计和打磨和他们的产品一样精致。以下是我认为最突出的四点:
他们的沟通方式很有个性,就像人与人之间的对话,而不是官方的企业语言。
他们把社区融入到了品牌中。
他们让软件更有人情味——每个功能背后都有具体的人,而不仅仅是 Arc 这家公司。
他们非常注重讲故事,甚至有一个专门的故事团队。
接下来,我们详细聊聊这些方面。
扮演 KOL,而不是企业
社交媒体一再证明,人们更关心的是人,而不是品牌。这也是网红营销受欢迎的原因。
如果你想和受众建立紧密联系,就需要展示自己,展现个性,避免使用那种官方的企业语言。
这就是为什么 Arc 的视频通常是 vlog 风格的,像典型的 YouTube 创作者一样。他们展示董事会会议、团队建设活动,还有初创公司日常生活的幕后花絮。这类内容让人们感觉自己参与了整个旅程。
Josh 还经常录制问答视频,在这些视频中,他会非常坦诚地讨论公司目前的情况,甚至谈到一些敏感话题,比如他们在为 Arc 的移动端制定愿景时遇到的挑战。
这种内容风格给观众提供了独特的幕后视角,让他们了解到 Arc 是如何构思新功能的,以及他们如何进行日常运作。
要记住,Arc 是为特定社区设计的产品,这种方式正好符合他们受众的期待。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让 Arc 背后的人物更加生动。在内容中,观众可以见到团队成员(如视频中的 Patrick),了解他们的背景以及他们的工作方式。你会不由自主地为这些人加油——这是一种非常强大的叙事手法。
他们的视频风格故意带有一些「业余感」,但这正是 Arc 用来进行友好、个性化和人性化沟通的重要手段。你一定要看看这个视频。
注意视频中的轻松和真诚氛围。Patrick 在家中通过摄像头讲话,让我们感觉到他在直接与我们对话。这种方式比那些过度修饰的内容更容易与观众产生共鸣。
虽然这种风格看起来有些「业余」,但显然这些内容经过了精心策划和编辑。至少对我来说,这种方式通过巧妙的音效设计、摄像头风格以及 Slack 频道的展示,激起了情感共鸣(让我感觉自己像是「圈内人」)。
当然,这种方式并不适合所有公司,我并不是建议你完全推翻内容策略,但我确实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方向:如何将你的信息传递得更加人性化,更多像网红而不是传统的公司。因为归根结底,即使那些在企业中做出购买决策的人,也不过是普通人。而人们总是喜欢那些有角色、有故事的内容,因为他们可以为这些角色加油。
关注社区动态
Arc 在跟用户交流时特别注重建立关系。「我们一起」这个主题总是以很亲切的语气出现:
多亏有大家,我们才发现并解决了一些问题!
请继续给我们反馈,好让我们为你们做出更好的浏览器!
我们想做些新鲜事,只有和你们一起才能实现。
对 Arc 来说,共同设计不是空话。用户真的参与到了新功能的开发中。比如,Josh 经常在 Twitter 上问大家对某个功能的看法。
他不仅向所有人提问,还特别 @ 那些用 Arc 的专家。
共同设计,或者说社区主导的产品开发,不只是做调查和访谈。这是通过各种方式和用户互动,吸引他们,并把他们的贡献反馈给他们。如果有人提建议,你可以在发布说明或社交媒体上提到他们。这就是感谢用户,对他们说声谢谢,让他们感到被重视。你的内容是实现这一点的好方法。
看看 Josh 在社交媒体上多么积极地和人互动,不管对面粉丝多少。
为功能赋予人物角色
大多数公司在介绍新功能时,只会告诉你功能本身。而 Arc 的做法让我特别喜欢:他们会告诉你是谁做的。看看这段发布说明:
「自从 11 月以来,Adam、Karla、Kasper、Sika 和 Nate 一直在努力开发最快的搜索方式和最简洁的浏览体验。Seb 每天都在减少 CPU 和内存的消耗,通过冻结那些开始占用大量 CPU 的后台标签页,目前每天已冻结超过 20 万个标签页。Andrzej 则专注于修复标签页切换时出现的轻微闪烁问题。Justin 让你拖动调整浏览器窗口大小的操作顺滑如丝。」
Arc 不仅告诉你「分屏视图」功能上线了,还会告诉你这是 Kristina 专门为你设计的。
功能背后有了名字和面孔,大家看到发布说明时,就可以轻松关注这些设计师和工程师。你会知道是谁修复了那个让你头疼的 bug,或者是谁花了整整一周时间优化了 Arc 的性能。
这种做法真的很酷,也是我最喜欢的 Arc 产品营销的一部分。归根结底,这一切都是在建立关系,让产品更有人情味。
在 B2B 领域,客户通常只认识 CEO,或者负责销售和客户服务的员工,但产品经理、设计师和开发人员往往处于幕后。Arc 却让这些幕后工作的人走到台前,展示他们的成果。
这让我对他们的工作更加感激,也让我与产品的关系变得更个人化。
其实很简单。公开赞扬。让事情更人性化。下次,不要再发那些表面上「个性化」的 CEO 邮件了,给团队中的某个人一个机会,让他们自豪地分享自己的工作。
故事团队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一个核心主题:Arc 非常擅长讲故事。这可不是偶然的……
我们的思维处理故事和直接事实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就是为什么无论是品牌定位还是信息传递,最好通过讲故事来实现——可以是员工的故事、客户的故事、产品的故事,甚至公司的故事。而优秀的产品营销,必须能用故事把这一切串联起来。
Arc 很明白这一点,所以他们成立了一个特别的团队:讲故事的团队。
如果说会员团队负责陪伴用户从第一次接触产品到最后一步,那么故事团队就是面向那些还没成为用户的人。这些人可能从没用过 Arc,甚至不知道 Arc 是什么。可能是投资者,可能是媒体,也可能是普通大众。这个团队的工作既包括营销,也涉及未来的潜在销售。但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任务是讲述 Arc 的故事。向那些对 Arc 不熟悉的人传递我们的故事,并从整体上考虑如何全方位呈现这个故事。
所以我们这样思考——从基本原则出发,问自己:我们真正想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实现这个目标的最直接方式是什么,即使这个方式和其他公司完全不同?实际上,这样的思考方式带来了独特的内容创作。
—Josh Miller 在 Lenny 的播客的回答
这就像团队设立的初衷一样简单。
团队的激励机制是什么?团队的核心能力是什么?甚至像我们这样的小公司,为什么需要一位视频编辑?
和我们在 Arc 见到的其他许多独特做法一样,这种方式不适合所有公司。但无论你是在写产品战略、发布新功能,还是在策划一次新的营销活动,问问自己:
我可以如何讲出一个更好的故事?
06
盈利模式:
从免费单人版到 SaaS 收费多人版?
Arc 现在是免费的。
俗话说,如果你不为产品付费,那你就是产品。在浏览器领域这尤其真实,因为很多浏览器为了广告会监视用户。但 Arc 不会跟踪你。默认情况下,使用体验是完全私密的。他们努力减少你在网上工作时看到的广告。但 Arc 不是来做慈善的——他们想赚钱。正如 Josh 所说,「赚很多钱」。所以问题来了——很多人在社交媒体和 Reddit 上讨论——Arc 怎么赚钱?几种可能性:像 Superhuman 一样,收取使用高级浏览器的固定费用。 像其他浏览器一样,向 Google 收费以成为默认搜索引擎。 采用免费增值模式,Arc 的核心功能免费,但高级用户可以升级获得更多功能。 专注于团队和标准的 PLG,追随 Notion 和 Figma 的步伐,最终在 B2B 业务中实现盈利。
在今年 9 月份《DECODER》播客的采访上,创始人 Josh Miller 对于收费是这么回答的:
Nilay Patel:The Browser Company 现在是靠什么赚钱的?
Josh Miller:我们目前没有收费,但作为即将推出的 2.0 产品的一部分,我们会向个人和企业收费,提供一个能为你处理更多更繁琐工作的定制计划,比默认的方案更有效。不过,我们还没有具体的消息。
Nilay Patel:所以是订阅模式。要走向一个订阅浏览器的方向。
Josh Miller:有可能。
Nilay Patel:你说「计划」时,意味着持续收入,而不是「我们一次性卖你一个 49 美元的浏览器」。
Josh Miller:对。老实说,我们还没有具体细节,但我们确定的是,我们想要实现价值交换——也就是说,我们为你处理繁琐的工作,帮你节省时间和点击次数,帮助你度过一天,最终由你或你的雇主付费。至于是通过订阅模式、按使用收费,还是某种代币系统,我们还在探索。
Nilay Patel:选择不同收费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Josh Miller: 这个话题可以聊很久,但我觉得订阅模式在很多方面更简单,也更熟悉。我特别喜欢基于使用的定价方式,因为我希望能够实现直接的价值交换。也就是说,用户使用得越多,付费就越多,因为我们提供的价值也在增加。
当然,这里也有一些复杂的因素需要考虑。你希望用户能够养成使用你产品的习惯,因为他们已经对 Chrome 和 Safari 有了固有的习惯,你不想让他们越来越远离你的产品。不过,我有信心,或者至少抱有希望,我们能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始终提供免费计划,并希望在免费计划中尽可能多地提供功能,但这确实很棘手。
更多阅读
万字回顾YouTube的商业化之路:押注长视频、广告模式误打误撞、给创作者高分成LangChain 创始人万字科普:手把手教你设计 Agent 用户交互
多邻国,百亿市值、月活破亿,PUA用户的天才:AI可以用,但要让用户爽
爆款AI硬件创始人吕骋:融资5000万美元,卖了10万台,窗口期还剩8个月转载原创文章请添加微信:founder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