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构树提醒我,年夜饭里要有“明天见”

小麦 浪过飘来小麦风
2024-09-04
立春后去看我的构树朋友“青龙”,忽然发现,它身上长蘑菇啦!

之前也在“青龙”的两枝侧根上见过蘑菇:
​问了树友,说都是“野生金针菇”。

金针菇?这野生的跟菜场里的完全两个风格——

我们吃的是高小紧,野生的却像矮大松!颜色也是一白一黄,判若两物。


去查资料,还真是!

野生金针菇大名“毛柄金钱菇”,喜冷,晚秋至冬季常腐生在榆树、柳树、白杨等阔叶木的枯干或树桩上。一丛一丛长,菌盖也大,金黄色略带黏性。菌柄黄褐色短短粗粗的,有绒毛。

1928年,日本人开始人工栽培金针菇。因为喜欢吃它的菌柄,就努力让它长成细细长长的无毛菌柄,菌盖也逐渐变小且不易张开。

上世纪80年代,偶然发现了一株白色金针菇的突变体,长得十分可爱。于是人类就用它当作亲本,培育出目前常见的金针菇品种。

soga!


树友说,判断野生金针菇的依据是“菌盖湿时粘滑”。雨后第二天,我去撸——

果然,不仅菌盖粘粘的,菌柄亦可以拔丝。


野生金针菇长在活树上并不常见,我的构树就这么神奇。
更厉害的是,这丛长在主干上10厘米的树缝里,距地面侧根上的最大丛有1米。
孢子粉能飘那么高?
想起《绿色星球》纪录片里说,在雨林上方潮湿的空气中,孢子与水分子结合,渐渐聚集为水滴,形成降雨。嗯,前段时间杭州多雨,没准就是这么传播的。

这丛,长得最多也最大,我量了下,地盘扩张到37厘米。

拨了2根,菌柄有我手指长,但都没看见柄上有毛​。会不会是人工栽培种逃逸到野外返祖的?

相距1.9米外的另一小丛之前就长得不好,现在也是:
估计生境不咋样。

要论水灵,还是主干上的。我拔了下,根扎得又深又紧:
清理了一边,留了2棵。
​看看后面会有什么变化。

当树友告诉我是金针菇时,我第一反应就问:能吃吗?

朋友说:一般不建议吃野生菇,有个体差异,除非一直吃。张三吃了安全,李四不一定安全。同一种菇在甲地吃了没事,但到了乙地也许不安全。慎重。

哈哈,是的。我在香格里拉跟当地人采过见手青,一起吃、后来又一起去挂盐水……


金针菇还有个好玩的地方。它含有几丁质,类似螃蟹壳的物质,胃酸难以分解,很容易吃进去什么样、出来还是什么样,故此有个诨名——“明天见”!

当然,营养已经吸收了,只是徒留外表。


我觉得我的构树“青龙”长金针菇,简直是神谕。

这几天正在想,年夜饭好像没什么特别有意思的菜;这不,“明天见”,多好玩的梗。

买金针菇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浪过飘来小麦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