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谷雨时节,扒一扒武大郎与构树皮的关系

小麦 浪过飘来小麦风
2024-09-05

《水浒传》里写武大郎——

这武大郎,身不满五尺,面目生得狰狞,头脑可笑。清河县人见他生得短矮,起他一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


明末建阳藜光堂刘钦恩刊本《新刻全像忠义水浒志传》

学者钱文忠、王海燕在《“三寸丁谷树皮”臆解》一文中,认为“三寸丁谷树皮”的“丁谷”,是外来语,来自吐火罗语,是洞窟之意,因为吐峪沟峡谷呈丁字形而得名。三寸丁谷树皮是“三寸高的洞窟里长的树的树皮”。

——这也太扯了。

从《水浒传》小说的文本表述上,“三寸丁谷树皮”点断为“三寸丁、谷树皮”更顺。


“三寸”,常赞小脚;据说三寸到四寸为银莲,大于四寸就是铁莲了。

“三寸丁”也好理解,无非是说他个子矮老二小。

宋代的一尺不到32厘米,武大郎“身长不满五尺”,算下来也就一米五左右。据《宋史·兵志·招募之制》记载,宋代招地方军的身高标准是五尺二寸,也就是1.65米,招禁军的身高标准是五尺五寸,1.74米。而武松“身长八尺”,折算成今天的数据是2.53米,比姚明还要高二十多厘米,有点恐怖了。


但是“谷树皮”是啥?

《金瓶梅》里亦写——

(武大)因时遭荒馑,搬移在清河县紫石街赁房居住。人见他为人懦弱,模样猥衰,起了他个诨名,叫做“三寸丁、谷树皮”。俗语言其身上粗躁、头脸窄狭故也。

明万历四十五年刊本《新刻金瓶梅词话》








《水浒词典》解释说:

谷树皮,喻其皮肤粗,皮色难看。谷,繁体作“穀”,是“榖”的讹字。一说谷树即胡粟,一种皮呈黑红色而且上带黑点的高粱。

这里提供了两点信息。

一是用谷树皮来形容武大皮肤粗糙且难看。但是树皮粗糙难看的多了去了,为什么要特指谷树?

二是谷、穀、榖三字易混淆。


眼睛睁大了——“谷”代表庄稼谷物时,繁体字写作“穀”,而不是“穀”!

算了,眼睛睁大不如字放大——

一个左下是“木”,另一个是“禾”。两字都带“壳”(殻或殼),“壳”是象形字,在甲骨文中左边是钟形乐器,右边的“殳”是敲钟的手形。


有“禾”的“穀”是谷。

谷物外面一般是有壳的,一只手拿着器械在敲打带壳的农作物,其实就是脱粒。

粮食是好东西,所以它同时还有“善”的意思;诗经中更用它来代表“生”——

穀则异室,死则同穴。谓予不信,有如皦日!

                                 (《诗经·王风·大车》)

我们生不能活在同一个房间,死了要埋在一起,如果你不信,让太阳来为我做见证。

这是很庄重的誓言。


有“木”的是榖树,就是构树呀!

为什么要敲打这带壳的树?我想起上次弄明白的事(tapa cloth tree,构树的英文名与南岛语族),树皮可以做衣服呀!

终于知道古人为什么把构树称为榖树了!




诗经里就有榖树。


黄鸟黄鸟,无集于榖,无啄我粟。
此邦之人,不我肯榖。
言旋言归,复我邦族。
                           (《诗经 · 小雅 · 黄鸟》)

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

鱼在于渚,或潜在渊。

乐彼之园,爰有树檀,其下维榖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诗经·小雅·鹤鸣》)


朱熹注“榖,一名楮,恶木也”。檀比喻君子,榖代表小人。


说回武大。
清人程穆衡《水浒传注略》专门有“三寸丁榖树皮”条——

《隋书》:男女十七岁以下为中,十八岁以上为丁。云三寸丁者,甚言其短小也。

《本草图经》:榖树有二种,一种皮有斑花纹,谓之斑榖。云榖树皮者,甚言其皮色斑麻粗恶也。

今年我看构树,印象最深之一就是构树皮——

这树皮,可是构树所独有的!


刘华杰《天涯芳草》里写:

构树的树皮幼株与成株有所不同,幼株横向花纹清晰可见,树皮有点像蛇皮,而成株树皮暗灰色有浅裂,以纵纹为主。

我严重怀疑,武大郎脸上和身上有白癜风,一块深一块浅的丑陋麻斑!

所以,形容武大的可不是随便一种老木咔嚓的树皮,而是——

穀树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浪过飘来小麦风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