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高考秘诀!冲刺专供~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距离2019年中高考还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不少考生常常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考前该怎么复习?饮食要怎么安排?压力过大怎么办?
别担心,这些考前复习、饮食、解压技巧帮你规划细节、调整心态,愿你“更上一层楼”,实现“手可摘星辰”的梦想。一起来看!
复习技巧
制定三级目标,缓解焦虑
最理想目标:即考试超常发挥,很好地释放潜能,达到可以实现的最高目标,比如“名牌大学的理想专业”,这一级目标的制订能极大激发考生复习的激情与动力。
最现实目标:即通过正常水平的发挥就能实现的目标,比如第一批次录取的高校,这一级目标的制订可让考生缓解焦虑,踏踏实实将复习进行到底。
最低限目标:指即使在考试中出现意外情况,也能尽最大努力实现的目标,比如第三批次录取的高校,这一级目标可帮助考生平静、安心地看待高考,实现顺利复习。
备考学会“化大为小”
适当调整:备考是个综合性的“大工程”,考生要学会化大为小,根据现阶段情况,适当调整后阶段目标,比如增减复习内容、加快或减缓复习速度和强度等。
定型定时定量:平时备考练习应采取“定型定时定量”的练习策略,对重点题型定时高强度的训练,各科严格控时完成,适当增加练习量,同时进行改错和查漏补缺,突出强化训练限时解题能力,提高解题速度。
建立错题档案
考试答卷是演练,考后总结才是提高。如果每一科目都建立了错题档案,那么在临考前的这段时间,错题档案本就是你复习的最佳工具。
从现在开始,每天把那些困扰你的难题都记录到本子上,一道一道过关,考试更容易成功。
三步走原则
找漏洞——逐题分析错题、失分原因
想办法——制定切实有效的改进措施
补漏洞——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项训练
调整“作战”方案
回归教材,梳理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查缺补漏,注重通性通法,记牢吃透会用;跳出题海,不再死攻难题,不再拘泥细节;看错题本,做到类错不犯,熟悉考试阅卷规则。
考前交流,和老师或同学进行学习或心理方面的沟通,扬长避短;调整心态和生物钟,进入考试状态。
抓长补短强化弱科
在考试总复习阶段,一定要全面备考,不能放弃任何一科,每一科的成绩都非常重要。而且,弱科往往意味着有更大的进步空间,因此更要重视弱科的复习,从而提高整体成绩。
不要死磕难题偏题
做题是一种有效的复习方式,但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发挥做题的最大效果,仅仅只是盲目刷题。
在剩下的时间里不要死磕难题偏题,毕竟难题和偏题在考试试卷中只占很小一部分,可以放弃高难度和出题概率低的题目,转而复习基础知识,确保基础知识部分少失分。
备考食谱
备考饮食宜清淡
少吃蛋白质、脂肪、升糖食物:蛋白质类食物需要较多的胃酸和白酶,氨基酸被吸收之后的后期处理也最复杂,所以吃高蛋白食物给胃和肝脏带来的压力都比较大。脂肪多的食物排空慢,还需要较多的胆汁来帮忙。升糖指数高的食物也不利于大脑思考。精白细软的主食以及各种甜食,易造成血糖快速升高,是导致餐后困倦状态的原因之一。
多吃淀粉、蔬果:淀粉类食物和各种熟蔬菜比较容易消化,而且从后期代谢来看,肝脏的负担也比较轻。也就是说,压力越大,越需要吃清淡简单的食物。
多补充磷脂、水溶性维生素
蛋黄、大豆补磷脂:磷脂是与记忆有关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合成原料,在蛋黄、大豆中最为丰富。
杂粮、薯豆补维生素:维生素中最要紧的是维生素B1,在人体中的储存量最小,几天不足就可能影响学习效率。因此,适当吃些全谷杂粮、薯类、豆类来补充B族维生素很重要。
同时,这些食物的血糖反应比较低,有利于长时间稳定精力和情绪,保证学习效率。
增加矿物质摄入
减少钠的摄入,增加钾、钙、镁的摄入量,有利于保持情绪沉稳平和。
多吃蔬菜果、酸奶:特别是富含镁的各种深绿色叶菜和富含钙的酸奶,对减轻压力最为有益。
适当加餐:在需要长时间集中精力时,除了调整食物品种,还可以减少正餐食量,两餐之间适当加餐。
避免加工食品:备考期间,尽量避免吃过多加工食品,因为其中的香精、色素等成分可能对情绪造成不良影响。
8条饮食法则
1、一日总能量略低于平日水平。
2、烹调方法清淡,不用煎炸烧烤,烹调油适当减少。
3、增加蔬菜供应量,特别是各种绿叶蔬菜。
4、主食总量下降,适当增加全谷、薯类的比例,保持血糖稳定,并供应充足的B族维生素。
5、如果平日很少吃豆类、薯类等,不宜一次吃太多,避免肠道胀气或消化不良,宜少量添加,循序渐进。
6、午餐、晚餐七八成饱,避免影响饭后的学习。
7、两餐间少量加餐,以水果、酸奶为宜。尽量少吃各种甜食和含香精色素的加工食品。
8、严格预防食物过敏和食物中毒,不吃来源可疑和以前没吃过的食物。
减压指南
老师帮助调整以下不良心态
1、认为“我不行”的自卑心态:对于自卑的考生,要不断激励,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考试,考试只是对一般能力的考查,只要用心复习、合理利用备考时间就会取得应有成绩。
2、觉得“都会了”的自负心态:引导考生客观评价自己、看待他人,可以适当创造一点遭遇挫折的机会,能够帮助考生健全心理机制,不至于经受不住任何打击。
3、放言“管他呢”的厌倦心理:长时间专注于复习,部分学生尤其是内向学生容易产生心理疲惫,多聆听他们的倾诉,结合个人兴趣帮助他们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方向。
4、过分在乎名次升降的敏感心理:过于频繁的竞争会使学生产生怯场、紧张的心理状态,引导考生在适当竞争的基础上,看到自身点滴的进步,构建独立稳定的心理状态。
5、过度疲劳引起的烦躁心理:疲劳学习会出现焦虑、心慌气短等负面效果,指导考生掌握科学的复习方法,比如文理科相互交叉学习,记忆过程中可有效减少因材料相似而带来的干扰。
6、过分追求完美的苛刻心理:有的考生对自身、对老师、对同学都要求过分高,也会影响备考效率,应当引导考生适当调低心理期待值,同时协调好人际关系,为自己的不良情绪找一个宣泄途径。
考生减压技巧
1、自我暗示减压法:在焦虑、紧张和烦躁时,不妨自我鼓励一下,对自己说:“该复习的我都认真复习了,还怕什么呢?”“和别的同学相比,我花的功夫一点也不少,既然如此,我又何必紧张呢?”
2、焦点转移减压法:有意识地转移注意力是减轻心理压力的有效途径。处于压力过大的状态时,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做一些或想一些愉快的事情有助于心理压力的缓解。
3、肌肉放松减压法:找一个安静的环境,以轻松的姿态坐好,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依次紧张肌肉、放松肌肉,然后感受肌肉从紧张到放松的感觉。这个方法一定持之以恒,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
4、过渡性减压法:考前一周应该慢慢减少学习强度和时间,采取过渡调节方法来缓解压力。
减压从家长做起
1、保持平常化的家庭气氛:家庭气氛要保持常态,不要过分关心孩子,体贴也不能过分。多进行情感交流,明确孩子究竟需要怎样的帮助,对症下药。
2、不要有暗示性语言:言辞适度“冷淡”,家长应尽量避免给孩子施加压力,既不要讲“你紧张吗?”“睡得好吗?”的话,也不要说“你不要紧张,不要害怕”的话,这样实际上会挑动孩子心中的不安。
3、避免经常把“成绩”挂在嘴边:有不少家长总是盯着孩子分数,整天把“成绩”挂在嘴边。其实,做父母的应把维护孩子心理健康放在第一位,切莫舍本逐末,不断为孩子寻找攀比对象,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4、放松心态,正确看待:备考阶段,选择适当时机带着孩子去户外走一走,一为放松心态,二为让孩子对即将来临的考试有正确的态度,无论失败成功与否,这都不是一时之举。
大家可以在“团中央权益部”公众号
点击“12355”
进入“青少年12355”小程序
还可以直接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我们将为您
提供免费、专业的
法律、心理咨询和个案服务
来源:综合整理自新华网(ID:newsxinhua)、微言教育(ID:jybxwb)、虞城好家长(ID:ychaojiazhang)
《求是》刊登团中央书记处署名文章:《以青春之我创造青春之中国》
校审 | 古华岩
编辑 | 许祖悦(山西12355)
编辑 | 白小玲(北京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