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可以低调到什么程度?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致敬所有为新中国崛起而默默奉献的人。
1
“亲历新旧两时代,愿将一生献宏谋”,正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著名核物理学家于敏沉默而又不凡的一生的写照。
1967年6月17号,新疆罗布泊沙漠腹地。伴随震耳欲聋的响声,空中升腾起巨大的蘑菇云,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氢弹技术是各个核大国的最高机密,没有参考借鉴,中国的氢弹研究是彻底白手起家。因于敏的工作内容较为特殊,在28年时间里,他的名字曾是绝密,直到1988年解密。
连妻子孙玉芹都说:“没想到老于是搞这么高级的秘密工作的。”
打开红布包裹,大家看到了一位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人民功臣”,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张富清。
1985年,张富清从当地建行副行长位置上退休。后来,老人眼睛得了白内障,需要手术,他的医疗费可以报销,但当儿子为他选了7000多块钱的人工晶体时,他却自己找医生换成了3000元的。
不给国家添麻烦,也不让家人占公家的便宜,张富清不许子女亲属在他工作过的单位上班,甚至不许跟他一样有高血压的家人吃他享受公费医疗的降压药。老人的儿孙中,没人沾过他的光。
71年党龄,60多年深藏功名,他用自己的朴实纯粹、淡泊名利,书写了自己精彩的人生。
这位老人就不多说了,大家都认识他。他就是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
他现在已经90岁了,但每天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下田。
主持人王志问:你这衣服多少钱?袁隆平先生:35块。王志:真的还是假的?袁隆平先生:真的。还有一件比这个漂亮一点,也是35块,海南岛买的。
4
这一位衣着朴素的长者,是“中国天眼”之父、“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南仁东。但在2017年9月他去世之前,估计没有几个人能叫出他的名字。
1993年,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大会上,科学家们提出建议,“在全球电波环境继续恶化之前,建造新一代射电望远镜,接收更多来自外太空的讯息。”
南仁东先生当时听了很激动:“我也想建一个!”他放弃国外300倍高薪,深入贵州大山23年,没有任何节假日,偷偷造出了世界上最大的“中国天眼”。
这个“中国天眼”比美国阿雷西博350米望远镜,综合性能高10倍。他凭一己之力让中国领先全球20年。
但这么伟大的一个人,却在生前对家人说:“我特别不希望被人记住。”他的遗言是:丧事从简,不举行追悼会。
作家吴敏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北大新生入学,一个男生手提肩扛,携带了很多包东西,偌大燕园让他找不到北。
正在此时,他看到了一位不起眼的老大爷。
老大爷就一直在那老老实实地守着。9月初的北京,天气还是很热,一位学生见老大爷满头大汗,说:“您回去吧,我替他看着。”可老大爷说:“还是我等他吧,换了人他该找不着了。”许久之后,这位男生才赶了回来。
三天后的开学典礼上,这位男生惊讶地发现:那天帮自己看行李的老大爷,竟然是学校副校长、国学大师季羡林。
这位满头银发的老人是上海市原副市长谢丽娟。1985年至1996年期间,谢丽娟女士任职上海副市长,此后转任上海政协副主席。
已经年过80的她,出门时就是喜欢坐公交、地铁。
有人让座她也不坐,“我身子骨还行,站站没什么。”低调行事,朴素自然,这就是老派知识分子的作风。
“两弹一星”造好后如果没有推进剂,等于造了汽车没有汽油,李俊贤院士就是研究这个推进剂的。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升空,用的就是李俊贤团队研制的偏二甲肼。李院士今年已经91岁,但他仍然每天拎着白布袋步行上班。
2018年6月,李院士把一生积攒的300万元全捐了出来,设立了博士创新基金和困难帮扶基金。
你知道这位老人是谁吗?
他是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前院长刘先林。
这套桌椅,刘院士已经坐了40多年,磨成这样了,他还舍不得丢。
这个滑盖手机,他已经用了十几年,烂成这样了,他还舍不得丢。
刘院士还在好几所大学兼职授课,每所大学给的报酬都不菲,但他都把报酬留在了各个学校,用作奖励优秀的学生和老师。
你知道这个在中国科学院大学讲课,衣着非常陈旧的老头是谁吗?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遥感领域泰斗李小文。
美国波士顿大学地理系主任Strahler说:“李小文是全球遥感基础研究领域最顶尖的科学家之一。”
很多人这样评价李小文先生:“如果没有他,中国遥感卫星事业将要推迟很多年。”
这么厉害的一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却极其低调,学生们回忆说:“每次见到李老师,他都穿着旧旧的衣裤,脚上都是一双布鞋。”
李小文先生生活极其清淡,他把自己的钱和李嘉诚基金会奖励的钱,都捐给了母校电子科技大学,设立了助学金。
这个人是谁?相信很多人都能说出他的名字。对,他就是两弹元勋邓稼先。
但在1986年8月之前,却很少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两弹能够研发成功,邓稼先院士在其中都起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在我国进行的45次核试验中,邓稼先院士32次亲历现场,15次担任现场总指挥,可见其作用有多关键。
两弹爆炸成功后,举国上下欢欣鼓舞。但邓院士一声都没有吭,连父母都不知道他搞了“两弹”。
直到1986年他去世后,《人民日报》等报纸刊发了文章《两弹元勋邓稼先》,邓稼先身边的亲朋好友才惊讶道:“没想到稼先干出了这么大的事迹。”
每天捡完垃圾,韦老就会洗干净手,然后坐在杭州一家图书馆里看书。他天天捡垃圾,是很缺钱吗?
他的女儿说:“爸爸退休前是中学一级教师,退休后每个月可领5000多元退休金,是不需要捡垃圾过日子的,不知道他为什么喜欢出去捡垃圾。”
2015年12月,韦思浩去世后,女儿在整理他遗物时,才终于知道了他捡垃圾的秘密,“我发现了很多捐资助学的信件。”
中国的大企业家里面,最低调的人大概就是任正非了吧。
许多创业者和企业家,都乐于参加活动、颁奖领奖、培训讲学,但任正非先生一点不感兴趣。
2004年,央视年度经济人物要颁奖给任正非。任先生知道后,立马派了一位高层去央视公关,坚决把自己撤了下来。
“不做企业明星,只做明星企业。”这是任正非的做事理念。
每一个行业每一条战线其实都有很多低调内敛、默默奉献的人以上排序不分先后且不能一一举例很多人可能会觉得他们傻但正是因为他们的“傻”才有了今天繁花似锦的中国
致敬所有为新中国崛起默默奉献的人致敬所有在自己岗位上默默坚守的人
来源:微信公众号“拾遗”
校审 | 张小恽
编辑 | 姜小珊(清华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