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多天了,当宅家防疫引发家庭争执、冷战、代际冲突之后……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导读

疫情防控中,为了减少外出,大部分人都闷在家里,家庭成了最小的封闭单位。长时间宅在家中,容易引发一些家庭的代际冲突。


今天,团团带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宅在家里容易产生哪些冲突,又该怎么解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儿子执意要下楼玩耍,一位妈妈在多次劝阻后情绪崩溃,脱口而出:“你出去就是送死,被感染还不如被车撞死。”13岁的少年梗着脖子回应:“那我现在就跳楼!

第二天,这位妈妈非常后怕,打电话给上海市12355青春在线青少年公共服务中心。她想不通,儿子以前很内向,一直都很听话,现在怎么变得这么固执。
24小时都在一个屋檐下,人们情绪被放大,变得更敏感了,有时候连亲人之间说话都比较极端,“父母自己的情绪一定要稳定,恐吓和限制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上的逆反。”上海12355面询援助组组长宋娅茹告诉她。
宋娅茹65岁,因有着丰富经验而受到咨询者的信任。有的孩子告诉她,自己被父母打压了17年,过得非常不开心;有经验不足的年轻妈妈,因为压力过大长时间哭诉。在当前的特殊情境下,很多积攒已久的情绪更容易爆发。


担忧





化“不确定”为“确定”    



“现在的状况最主要是‘不确定’,我们的回应就是给大家提供一种确定感。”上海12355的志愿者金小燕说。

1月25日开始,她和30多名志愿者就开始了线上值班,为咨询者提供心理疏导。过年期间正常提供咨询服务这一行为本身,就是给来访者“确定”的心理支持。

1月26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的通知》。金小燕早早便在群里转发,因为她觉得其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心理危机干预要点非常实用。


壹心理“疫情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





亲子关系、家庭教育要引起注意


作为静安区同济大学附属七一中学的专职心理老师,金小燕明白,近期的很多咨询,看上去是平时也会出现的亲子关系、家庭教育问题,但其实都受到了疫情影响。

有在读初二时因为考试焦虑来寻求过帮助的孩子。一年来他一直情绪稳定,最近因为居家隔离出现了焦虑情绪,觉得自己学习效率低,幻想别人在家学得很厉害,压力很大。尤其当他面对自己不是很擅长的数学科目时,这种不安的情绪更严重。

当电视、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成为孩子居家隔离生活的案头之物后,看到孩子无休止地“刷屏”,不愿意看书学习。有的家长选择强行制止,产生负面情绪的循环,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也有孩子看到父母天天讨论疫情信息,囤积食物,作息不规律,觉得家里陷入了全方位的混乱,也产生了恐慌情绪。严重的甚至因为担心,出现了一些躯体症状。

一位休学在家的大学生原来因为情绪问题去看过精神科,并接受过药物治疗。最近,因为疫情觉得自己又有了新症状,为要不要去医院而不安。

金小燕说:“疫情影响下,恐慌情绪是不可避免的,尤其在过往生活中有过创伤经历的人。当他们处于情绪高压下,更容易引发内在的创伤机制,产生情绪反应。”




部分中老年群体和年轻妈妈也是疫情敏感群体    



宋娅茹也认为,除了心理基础差的人可能会有一年左右慢性的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部分中老年群体和年轻妈妈也是疫情敏感群体。

有位年轻母亲在看到儿童确诊病例后,产生了急性应激反应:除了天天给孩子用酒精擦洗身体,还不让孩子听电话,觉得电话线信号也能传来病毒,甚至做噩梦都是孩子在抢救。有的中老年人出于“好心”,热衷于在微信群里积极转发一些极易证伪的消息,还去积极实践。

在一个由心理学老师组成的微信群里,有人分享链接“开空调可以杀死新型冠状病毒”。一般在群里不说话的宋娅茹没忍住辟谣说,“病毒虽然对热敏感,但要到56度才能杀死,空调开到30度人就觉得闷了,与其开空调还不如多开窗通风,促进空气流通。”

宋娅茹认为,在此类黑天鹅事件中,无从知晓的事情太多,所以“这种集体潜意识的担心,其实已经群体化了”。

不同于突发事件,疫情从出现、蔓延到被控制,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

2008年汶川地震时,部分震区青少年被送到上海,宋娅茹曾为他们开展过心理干预。面对突然间失去了父母的7岁的孩子,她以长辈的身份和孩子进行情感连接,通过绘画等方式来调节心理创伤,孩子恢复得很好。

地震造成的危害可见可感,但现在大家普遍的感觉是心里没底。此时若去“解决”问题,效果并不见得好,接纳、倾听和给予支持,才能给对方稳定感。告诉对方“你最近很多的情绪反应,其实是正常的,很多人都会有的”,对方可能就会缓解很多。

宋娅茹说:“要明白这不是一时一地的事,是全国的事。与其担心,不如活在当下。”

冲突





情绪上的陪伴、理解和支持极为重要    



那天,很多成都人的睡梦被一场地震打断。防空和防控同时拉响警报后,宋娅茹与一位身处成都的朋友打了两个多小时电话。通过倾听,她给予了对方情绪上的陪伴、理解和支持。

她理解那种不知所措。出门与否的焦虑和冲突是切实的,“我们专业上有种技术叫做本体疗愈,通过调整,身体可以自己从创伤中解脱。”
但是,有些应激状态下的负面情绪则需要干预。
比如在和那位当孩子想出门却说出“出门不如去死”的妈妈沟通时,宋娅茹就娓娓告诉她,“青少年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有朝气和活力,需要运动,需要和同伴的交往。现在被关在家里,自然觉得郁闷苦恼,父母应该理解和陪伴他。家长可以在家里陪他做做运动,甚至可以做好防护去楼下丢一次垃圾。再告诉孩子,妈妈也是为了保护他。

“青小聊”的手机端咨询页面




父母情绪的稳定性也很重要    

当发生亲子冲突时,孩子如果年龄小,会觉得比较委屈或者无奈。可对于年龄大一点的孩子,有时冲突直接就在桌面上,既有火药味十足的争执,也有不动声色的冷处理,这些情绪都需要被及时关照。

如果父母的情绪比较稳定,能够正向积极地面对,孩子才可能会有比较稳定的应对方式,愿意和父母探讨。当父母自己的情绪都不稳定、不开心,甚至吵闹,还要求孩子状态好,往往结果适得其反。

1月28号晚上,在听到杭州要封城的消息后,宋娅茹的儿子害怕无法回到工作一线,说什么第二天都要走。这位有多年临床经验的医生妈妈很担心,跟儿子强调了目前疫情的严重性和不确定性,还提醒他就算到了杭州,也需要居家隔离,去不了单位。

可儿子在这件事情上却很坚持。作为杭州大区的经理,儿子想在封城前回到岗位,告诉同事们自己就在附近,给他们安全感。

宋娅茹在听了儿子的解释后,表示理解。儿子已经30多岁,不是孩子了,“我可以拿走他的车钥匙,不让他走,可我尊重他的担当,只能祝福他一路平安顺利。”

多沟通多倾听,不去指责,而是去感受,母子间才能相互理解。儿子知道母亲担心,一到目的地就先给她报了平安。




封闭环境里核心情绪将会被放大


除了亲人之间,其他亲密关系也会受到影响。

有位女生找到宋娅茹,她觉得男朋友在操控自己。这对从网络奔向现实的情侣,因为居家隔离不得不朝夕相处,而在娱乐方式、时间安排,以及生活细节上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宋娅茹认为,关于安全感和依恋性这样很核心的情绪,在封闭环境里会被放大。在这段关系中,双方能量不匹配,男孩比较情绪化,女孩扮演了妈妈的角色,没有以成熟的状态去沟通交流,导致了矛盾产生。

壹心理根据收回的4万多份“疫情心理健康自评量表”总结出的报告中显示,单身与恋爱群体的心理不如已婚已育的人群健康,单身人士的抑郁倾向最明显。虽然大部分人心理指标并没有达到“状态堪忧”,但或多或少存在恐惧、易怒及轻信等负面情绪。

纾解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在金小燕看来,每个人都会承受因疫情带来的生活改变,在能力范围内,可以自己消化时,并不想去麻烦别人。“可如果自己调节不过来的时候,要知道,有人是可以帮到自己的。”


通过专业机构提供的网络服务、电话热线、网络自助咨询平台等途径,公众在越来越主动地寻找纾解之道。很多精神不振的人在逐渐被疗愈,本身心态平稳的人,也能获得更多力量。





“宅家”让更多人重新去审视“家”    



春节伊始,金小燕所在的一个集合了众多心理老师和专家的微信群里,围绕“除了刷疫情,可以做的N件事”开展了征集活动。


“宅家”让全家人有机会重新去审视“家”,用有限的资源和场地,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大家寻找了不少排遣无聊、提升幸福感的方案,除了健身、研究美食、画出新年愿望外,趣事清单中还有一项是“毫无愧疚地无所事事和发呆”。


宋娅茹认为,这是给匆忙的心灵和身体踩了一个急刹车。家庭式生活虽然有吵吵闹闹,可此时这种相互支持很重要。


金小燕说:“人在面对突发事件时,会有负面的想法跳出来,这种思维的‘负面快反应’能提高我们的应对能力。但同时我们也需要改变思维策略,多一些‘正面慢回应’,在付诸行动和解释行动时都可以变得更为正向些。”


春节前夕,上海团市委召集的12355青小聊志愿者群里的“征集令”





让孩子正确认识和平衡生活    



家长不用刻意去为孩子屏蔽“负面信息”。正能量不是简单空洞地告诉孩子“不要担心,未来会好的”。而应该让孩子看到,虽然有很多残酷的现实,但同时我们也做了非常多的努力:确诊数据在不断增加,但也有很多人在完全治愈后出院;武汉封城,物资缺少,但有多批医疗队伍积极响应号召,奔赴一线,各地民众也在踊跃捐赠医用物资,送给医务人员。


金小燕说,自己以前无法理解老一辈“囤物”的习惯,现在她明白这也是一种生活智慧。让孩子参与进对存量食物的安排,是一次难得的了解生活的机会。怎么去做时间规划、调整安排、平衡生活和学习工作,是所有人都应该学会的。


“孩子们既要了解外界的信息,学习生活的智慧;也要有能静下心读书的时间。谁平衡得更好,谁就会是这场战役中收获最多的。”


重建





小孩子们其实既有爱心又有策略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的进攻,艾莎公主戴上口罩,用医生研制出来的武器,在城堡上给了病毒致命一击,随着惨叫,病毒应声倒地,人类获得了胜利。”

这是金小燕女儿班级作业中的一个。老师请孩子们结合兴趣爱好,做一些跟这次事件相关的作业。这些三年级的学生们发挥所长的结果让人惊艳:画笔、棋子、美食,孩子们用上了各类工具。还有一个时长1分半的定格动画《Fight the virus》,是孩子和家长用乐高做成的。

“我们有时候小看了我们的孩子,”金小燕说,作为老师,她也总被学生感动。

在疫情发生前期,七年级的10多位同学联合了自己的小伙伴们,共同拿出压岁钱,在家长们的帮助下,找到了320个由具有资质的工厂加班生产的、符合医用标准的KN95口罩,并委托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即将支援武汉的医疗团队带到了前方。“他们既有爱心又有策略,很善于使用他们这一代人熟悉的网络,把整件事做得妥妥当当。”

在给前方医生的信中,二班的施懿纯同学写道:“这点数量的口罩对于前方的需求可能只是杯水车薪,但是我们还是想尽这一份心力。爱心不分大小,责任共同担当。”

金小燕的女儿喜欢画画,这是她给自己画的寒假时间分配饼图。





真实的样子,让大家更有趣    



2月是金小燕和大学好朋友的生日月。没有了年年都进行的聚餐,今年大家打起了视频电话。给蛋糕插上蜡烛时,大家唱起生日歌,视频里挤着各家孩子的脸,妈妈们在家里穿着睡衣,每个人都是最真实的样子,大家反而觉得有趣。


“或许,怎么把有限的东西变成无限的,怎么在被动的状态中主动把生活过得更确定、更充实、更有意义,是我们在之后的日子里应该一直思考的。”金小燕说。


如何找到12355


点击上方卡片

即可进入“青少年12355”小程序

欢迎你的留言


来源:微信公众号“伴公汀”,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确诊了还去坐公交?借机高价卖口罩?这些行为可能都是犯罪!


民政部:对因疫情影响造成监护缺失的儿童要及时救助!


超硬核!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艰辛远超想象!



校审 | 卢

责编 | 李仁泽

编辑 | 麦尔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编辑 | 王诗瑶(东北财经大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