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是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

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

理性分析 倾听心声

 服务青少年发展


导读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今天,是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诞辰94周年的纪念日,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一起致敬这位为祖国奉献一生的民族脊梁。


点击查看视频

于敏,1999年9月人民大会堂两弹一星表彰大会上


于无声处起惊雷,28年隐姓埋名为国铸核盾,作为“中国氢弹之父”,于老曾掷地有声地说:“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 也绝不能受旁人欺负!”


天才少年

赤子一腔报国情


于敏与父母合影


1926年,于敏出生于河北省宁河县芦台镇(今天津境内)一户普通的人家,父母亲都是小职员,靠着微薄的收入,一家人勉强能过活。


童年于敏


1944年,18岁的于敏不负众望,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工学院,开始了如饥似渴的学习之路。


于敏(左一)和同学们 


1945年8月6日,“死神”一箭射中了广岛心脏,全世界第一次见识了核武器的威力。


被投放原子弹之后的日本广岛


1946年,于敏决定走科学救国的道路,从工学院转到理学院物理系,正是这次转系,为于敏日后与被称为“魔鬼”的核武器较量埋下了伏笔!


3年后,他以物理系第1名的成绩,考取了北大理学院院长张宗燧的研究生。


于敏(后排左一)和同学们在北大理学院荷花池


在一次代数考试中,由于试题极难,数学系的平均成绩竟然不足20分,而有一张成绩单,几乎轰动了整个北大校园:于敏,100分!


从此,于敏的大名在北大校园总是跟“天才”二字连在一起,就连张宗燧先生都无比欣慰地说:“我教学了一辈子,从未见过于敏这么好的学生!”


中国“于敏方案”

用一声巨响震惊全世界



1952年11月1日,美国研制的世界上第一颗氢弹在太平洋马绍尔群岛的一个小岛上爆炸。毛泽东指示:原子弹要有,氢弹也要快。



1961年冬日的一天,大雪纷飞。


于敏被通知到钱三强办公室。钱三强直言不讳:“经院里研究决定,请你参加氢弹理论的预先研究,你看怎么样?


脑子瞬间短路的于敏很快回过神来,国家这是要把研制氢弹的重任交给自己!



于敏和妻子孙玉芹


原子弹和氢弹虽然都是核武器,但是一个属于核裂变,一个属于核聚变,是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


为了国家的最高利益,于敏隐姓埋名,长年在外奔波,上不告父母,下不告妻儿。


从接受这份任务开始,他的名字和从事的事业一起成为国家最高机密,“国产土专家1号”从此被雪藏,他像是销声匿迹了一般,再也没有公开发表过论文!



研制氢弹,中国完全是从一张白纸开始的,于敏和科研人员们只知道氢弹的释放当量比原子弹要大几十倍上百倍。


至于怎么造氢弹,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就连彭桓武都说“于敏的工作完全是靠自己,他没有老师!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周恩来立即部署:一定在1968年之前进行氢弹装置爆炸试验!


时间紧迫,氢弹研究还没有关键性突破。于敏和团队科研人员几乎时时刻刻都沉浸在堆积如山的数据计算中。


直到1965年,氢弹研制方案才终于有了一些眉目,为了验证方案是否行得通,于敏带领几十名科研人员赶赴上海“百日会战”。



于敏把自己埋在数以万计的演算纸、运算纸带里,从大量密密麻麻、杂乱无章的数据中,他以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逐渐理出头绪找到关键!最终,形成了一套从氢弹原理到构形的基本完整方案。



仅用5年不到的时间,于敏从一个对氢弹完全不懂的“国产土专家1号”,硬是靠着独立自主突破了核大国对氢弹理论技术的封锁,更用轰动世界的“于敏方案”为中国研制氢弹打开了一扇大门。



1967年6月17日,一架战机在新疆罗布泊上空投下了一个降落伞,氢弹试验正式开始。


伴随着雷鸣般的响声,大漠上空同时升起两个太阳,蘑菇云随之拔地而起。我国第一颗氢弹空投爆炸试验成功。



当日,新华社向全世界发布了《新闻公报》庄严宣告:“今天,中国的第一颗氢弹在中国的西部地区上空爆炸成功!”




中国第一颗氢弹


苏联“沙皇炸弹”(氢弹)


美国第一代氢弹


从第一颗原子弹到氢弹,美国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苏联用了六年零三个月,英国用了四年零七个月,法国用了八年六个月,而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中国抢在法国前面,成为世界上第4个拥有氢弹的国家!中国的氢弹从无到有,完全是自主化产物,是最地道的中国制造!


惊天的事业

沉默的人生


于敏在平洞试验场


在氢弹试验成功后,1969年,于敏带领团队来到了绵阳的深山里,开启了核武器研究的新征程。


已经有原子弹、氢弹了,为什么还要继续隐姓埋名研制核武器?


于老说:“我们的武器在地下,是固定的,人家卫星一看你这个位置都知道。核武器已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如果丧失威慑能力,我们就要重新受到核讹诈。”




“中国氢弹之父”没有停止他的脚步。


为了研发二代核武器,于敏深藏大山,日夜无休的科研,加上实验中放射性物质的侵害,他的身体变得越来越虚弱,曾3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上世纪80年代末在上海神光装置旁讨论工作


于敏, 这位中国的物理学天才几乎是拼了自己性命为国铸核盾!


尤其是在二代核武器研制中,他不仅一次次突破关键技术,更敏锐地意识到,核武器发展到一定程度,美苏肯定会采取措施,限制其他国家进行核试验,中国必须加速核试验!!



1996年7月29日,在邓稼先逝世10周年这一天,中国郑重向全世界宣布:从1996年7月30日起中国暂停核试验。


1996年9月10日,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正是因为邓稼先、于敏的战略眼光,为我国争取了十年宝贵的核试验时间。更让中国赶在世界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达到了实验室模拟水平。



1999年9月18日,于敏在人民大会堂接受了“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勋章,在那里,他更替老友邓稼先见证了中央领导为“两弹一星”元勋颁奖的全过程!


也正是在这一天,于敏、程开甲、王淦昌等功勋科学家,隐藏30年的身份才真正解密!



15年后,89岁的于敏荣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


坐在轮椅上的于敏 , 华发稀疏 , 略有驼背,满脸谦逊慈祥,回顾自己一个甲子的科研历程,于敏淡然地说:“一切都是为了国家需要!”


近半个世纪与“核”共舞,于敏有自己的看法:我打心眼里赞成核武器最好完全禁止。可是,我们不能没有核武器, 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 但也绝不能受旁人欺负!


晚年的于敏与妻子孙玉芹



93岁高龄的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是科研单位的重要“顾问”,他以平生所学,还继续在为祖国的核物理事业,发光发热!



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


于敏,从意气风发到白发苍苍,一个绝密28年的名字,一个铸核卫盾一甲子的传奇,一辈子心甘情愿为国家、为人民保驾护航的民族脊梁!



铭记他的名字,
感谢他的功勋!

来源:微信公众号“北洋之家”(ID:bypm2016),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林郑发文讲述退回剑桥名誉院士身份始末,有句话特别燃!


1700人冲天参战,誓死报国!那段悲壮的历史值得铭记!


他们,就是青春的榜样!



校审 | 陈浩

责编 | 李仁泽

编辑 | 王泽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