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2355自护学堂 | 掏耳屎竟导致孩子颅内感染!耳屎到底能不能掏?


每个人的耳朵里
都藏着不少“好”东西那就是……有一些家长认为
“耳屎”是脏东西一定要把它清除干净才好所以不管有事没事都喜欢掏一掏不仅自己掏还要给孩子定时定期掏

可耳屎真的有必要掏吗?拿棉签、指甲等掏耳屎真的安全吗?掏耳屎的正确方式又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医生怎么说……


为啥说

耳屎是个好东西


点击查看视频

耳屎,在医学上被称为“耵聍”


有人说,它是个好东西。


正如人体皮肤会分泌出一层脂质代谢物,用来保持湿润和防止微生物的入侵一样,耳道皮肤也会分泌。


但由于耳道的特殊构造,导致灰尘、皮屑等易堆积,时间久了,便和耳道分泌物混杂在一起,形成了耳屎。



可耳屎不是脏东西。
对于孩子而言,少量的耳屎在耳道里分布,还对他们有着一些好处,比如:



好处一:清洁耳道


孩子的耳屎中含“耵聍”,它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好处二:杀菌


耵聍味苦、油质,能驱逐飞入耳内的小虫,捕获入侵的细菌。而且耳屎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好处三:保护耳膜


儿童的鼓膜比蝉翼还要薄,非常娇嫩,一旦遇上猛烈声波直冲耳道,会损害到鼓膜,甚至造成破裂导致失聪。而耳屎能保护鼓膜,起屏障作用。


如果耳屎对人体能够起着一定积极的作用
那要不要掏耳屎?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掏耳朵呢?


耳屎,到底要不要刻意掏


事实上,人的耳道有自身清洁功能,绝大多数情况下,耳屎会通过咀嚼、哈欠自行排出,过度掏耳朵,反而会出现问题。


据报道,一男孩用棉签掏耳朵时,不慎把一点棉絮落在耳道内引起感染,逐渐蔓延至大脑,从而引发癫痫。


男孩的主治医生说,患者出现坏死性外耳道炎,癫痫发作可能由感染产生的毒性,或者对大脑的压力引起。



在众多耳朵外伤中,掏耳朵不当占了很大的比例。乱给孩子掏耳朵的危害:





危害一:耳膜受损


鼓膜是一层非常薄的膜,厚度仅约0.1毫米,如果掏耳朵时孩子乱动,稍不注意,掏耳勺就会伤及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孩子的听力。




危害二:外耳道感染


儿童的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与软骨膜连接比较紧密,皮下组织少,血液循环差,掏耳朵时如果用力不当容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导致外耳道疖肿、发炎、溃烂,甚至造成耳朵疼痛难忍,影响张口和咀嚼。




危害三:细菌生长


经常给孩子掏耳朵容易使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导致细菌生长。




危害四:患中耳炎


中耳炎是累及中耳(包括咽鼓管、鼓室、鼓窦及乳突气房)全部或部分结构的炎性病变,好发于儿童。可分为非化脓性及化脓性两大类。


所以在医生看来,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需要刻意掏耳朵的。



那什么样的“耳屎”可以取?


什么情况下,我们需要给孩子掏耳朵呢?



可以看得到


处理耳屎我们可以遵循一个原则,只取能看到的,不取看不到的。
家长可在确保孩子位置固定的情况下,在有照明强度的引导下,用小镊子将可以看到的,耳道口的耳屎取出。
切记不要用棉签,不要过于深入。



听不清声音


如果孩子在体检的时候,出现听力检查不通过。
那么这种情况下,我们是需要将耳道清理干净,做一个全面的听力检查的。



犯中耳炎,或出现耳痛、流脓
如果孩子出现中耳炎、耳痛或流脓等情况,为了进一步治疗、用药,或做一些听力检查,我们是需要把耳屎清理干净的。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孩子的耳道和我们成人的是有区别的。
它有一定的弧度,在取的时候我们需要把耳朵扽直。而这种专业的手法只有在医院才能达到,所以医生不建议家长自行的去给孩子清理耳道。
那孩子耳朵痒时,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孩子耳朵痒?

如何正确解决


点击查看视频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耳朵痒,是耳屎造成的,实际上这是一个误区。耳屎本身是不会引起耳道瘙痒的,引起耳道瘙痒的是干燥或干性湿疹。


针对这种情况,医生建议大家,可以用手指在孩子耳洞口轻挠两下。


切记不要用尖锐的物品!不要过于深入!


此外,我们还可以把润肤油抹到孩子耳甲腔或者耳后沟耳垂的位置,起到局部保湿的作用,不必刻意取耳屎。


但如果孩子出现瘙痒难耐的情况,有可能是外耳道湿疹等,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掏耳朵这件事情虽小但也蕴藏着很大的学问家长们一定要牢记不随便给孩子掏耳朵如果孩子确实出现了不适症状请及时上医院请耳鼻喉科大夫处理

来源:微信公众号“全国少工委”,转载请注明来源。


往期推荐


12355自护学堂 | 小女孩“逗猫”后得怪病!


12355自护学堂 | 剥桔子时不要碰它,真的会爆炸!


12355自护学堂 | “诺如病毒”感染高发季,防范妙招不可少!


校审 | 刘

责编 | 李仁泽

校对 | 王旭东(烟台大学)

编辑 | 王诗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