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党史撷英·微故事 | “十一书”之王尔琢的“托孤书”
@团中央权益部携手“益小青”,接力“我是党史讲述人”,推出“党史撷英·微故事”音频栏目,让我们一起,从故事中感受革命先辈的奋斗精神和无畏气概,从文字间体会共产党人用生命和鲜血铸就的信念与忠诚,从红色记忆中汲取不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本期为大家带来的是《见证初心和使命的“十一书”》的第四篇——王尔琢的“托孤书”。
王尔琢的“托孤书”
“儿何尝不想念着骨肉的团聚,儿何尝不眷恋着家庭的亲密……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凤翠娘家父母双亡,望大人善待儿媳,见凤翠如见儿一般。”
谁知这一走,竟成为这对恩爱夫妻的永诀。
1927年6月的一天,在武汉的一处街巷里,郑凤翠带着她3岁的女儿桂芳,几经周折,终于找到了丈夫王尔琢为她们租好的住处,但是屋内却空无一人。
母女俩空等了十多日,也没有等来亲人,只得给丈夫留下一封信遗憾返乡。三岁的小桂芳出生后还未见过父亲,父女俩一生中唯一的见面机会,就这样错过了。
等到王尔琢再回到武汉时,才发现妻子和孩子已经回了老家。
王尔琢从武汉赶赴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湘南起义,随朱德、陈毅上了井冈山,历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参谋长和红四军参谋长,成为工农红军最年轻的军参谋长。
1928年8月25日,王尔琢在江西省崇义县思顺圩追劝叛徒时,不幸英勇牺牲,年仅25岁。
在王尔琢烈士追悼会上,毛泽东亲自起草了传世挽联:“一哭尔琢,二哭尔琢,尔琢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后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王尔琢牺牲后,郑凤翠独自抚养女儿,可这唯一的女儿二十岁时带着终生没有见过父亲的遗憾因病不治。
这位80多岁的老人,也是红军的后代。在王尔琢的感召下,他已经为烈士墓地默默守护了三十多年。
本期讲述人
2021-04-04
2021-04-03
2021-04-08
出品:益青春工作室
来源: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网站
校审:许一苇、康泽光
责编:王诗瑶
校对:王旭东
编辑:王梦薇(东北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