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使用”你支“的人都是什么动机?

黄三思 新潮沉思录 2022-01-22

最近厦大田某事件又一次挑起公众情绪,获得了远超另一所名校女大学生相关事件的关注。主流公共舆论认为田某的言行应该获得相应惩罚,厦大处理的太轻,试图掩盖问题。然而也一有部分观点认为公众小题大作上纲上线,田某使用的”你支“等词并没有大众以为的那种侮辱性恶意,或者她本身使用的时候并不抱有这种恶意只是单纯的情绪发泄,公众的声讨行为会让言论越来越不自由。


现在事情已经过去将近半个月,正如一开始就有人说的那样,过段时间就不会有人再关注了。虽然蹭不上热度,但我们还是觉得有必要聊聊这种为田某辩护的观点,以及聊聊网上这种言论乱象背后的种种。



维特根斯坦大爷说得很清楚,“一个词的意义就是它在语言中的用法”,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夸奖的时候,它就是夸奖的意思,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侮辱的时候,它就是侮辱的意思。


往前二十年,你支是杂文家鲁迅曾经用过但是现在不用了的一个死词,42是且仅是一个数字,呵呵是笑声的一种,哈利波特中的阿瓦达索命也并不是一个咒语,而就是一堆乱码。


社会会发展变化,新词会被发明出来,让原本是乱码的字词组合变得有意义,比如谷歌,比如推特,比如脸书,比如阿瓦达索命;旧词会发展出不同的意思,这种新的发展和变化不一定是政治性的,有时候是文化现象,有的时候是社会现象,往往是用旧词来指代和以前不同了的事物,比如同志;有时候保持原有涵义的同时赋予其新的内涵(或者把这个内涵从小圈子推广到大众),比如呵呵,比如42,比如2333,比如周董的屌爆了。而另一些时候,这种变化是政治性的,是亚文化群体或者少数群体对主流声音嘲讽,其诞生的目的就是借由对政治话语的解构与重塑来传达对严肃与正确的反抗。


但是,一个词会被赋予什么样的涵义,并不是突然自动出现并且推广开来的,是和使用这些词时的具体情况紧密相连的,就像我之前说的那样,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夸奖的时候,它就是夸奖的意思,我们用一个词来表示侮辱的时候,它就是侮辱的意思。



就像前面说的,支那,你支这类词在历史上的涵义演变跟政治高度相关,网上很多资料已经讲的很清楚,有认识能力的人应该明白这个词是怎么变成具有侮辱性的意思的。随着日本军国的瓦解,中国的独立自强,这个词侮辱性意义的历史背景已经消解,但在中文空间,尤其是在网络空间里,作为一个有特定作用的词汇在各种场景和圈子中被广泛应用,并且在数年的时间里通过网络空间中的无数人在各种地方的讨论、举例、争吵、夸奖、诋毁、侮辱、谩骂甚至真人快打而将其使用方法固定了下来。


到最后,你支这个词已经在新时代里发展成一个蕴含着一套完整的既定情绪、既定立场、既定范式的廉价成套解决方案,就好象把无数本书组成的某种主义全部塞进了一本加起来不到十页的《三分钟学会XOXO》一样,变成一段一段的语录体,成为一个方便请教主上身的便捷法门,把理论变成了咒语,从此之后,任何想要使用这套理论的人,只需要把这个词纳入词库,或者干脆绑定一个快捷键,然后就再也不用每次都去翻自己的读书笔记或者摘抄本或者教主语录,花上几个小时几千甚至上万个字来重复论证自己已经论证过无数遍的立场、观点和态度,只需要轻敲键盘,打出这两个字,所有要说的就已经包含在其中,不用再浪费时间了——捷径的诱惑之处就在于,如果只需要几秒钟就能够完成之前几个小时的工作,那么很多人就不想再打字或者读书或者讨论了——虽然坏处在于大家都走这种捷径于是最后大家也都只能和另外一堆一样只知道猛按快捷键刷语录的人扎堆互相比赛谁的手速比较快。



这就是网络时代一个公共话语概念形成的绝佳例子。它形成之后就不再为使用者个人意愿所左右,而是有其自身的演变轨迹,其实传统话语体系里也是这样,只不过网络时代极大的加快了这一进程。


就像给田某辩解的人说的那样,使用这个词的人有可能往往并不不关心他们参与的话题到底想讨论什么,也不想提供什么新的意见或者想法,只是急于表达一种姿态(具体什么姿态不一定),所以把它当成了亚文化小圈子身份辨识或者建立认同感的标志物,以及可以快速廉价地攻击性咒语,一方面表明立场,“我跟你们不一样”或者“我跟你们是一伙的”,另一方面则是表达侮辱“我知道你们不喜欢这个词所以我就是要用它LZSB不解释”。


其实对于这种没想清楚还喜欢乱用这些词的人也并不难以理解,就好象儿童社会化时期总是会试图模仿成人一样,总有人会试图通过对他人的模仿来满足其自我价值的认可;而且在网络世界里,不同社群内部也大都通过各种内部切口与黑话来建立内部的等级制度与鄙视链,对于高等级成员语言习惯的模仿与学习,本质上也是融入社群的必经之路。


不过可惜的是,在网上键政圈发明的那不同的几整套语言系统里,你支这个词只不过是一个非常入门等级的词汇罢了,再往后还有更多更复杂的发明,比如与这一套词汇搭配的新话语法和特别规矩。相信熟悉网络键政圈以及左中右和亚文化各种圈子的读者应该都很了解,比如因为我们曾经喷过然后被相关人士举报了的著名姨学。



当然,这也是为什么作者推断田同学只是一个拙劣的模仿者的主要原因,毕竟如果她真的近距离观摩学习过的话,那么她就不至于犯下在使用你支这个词时竟然还要沿用标准汉语的语法这么低级的错误了。


所以,也许可能如有些为田某辩解的人所说的那样,你支这个词也许确实包含了各种各样的复杂含义或者这样那样的使用意图,或者哪怕这个词隐藏着关于这个世界、宇宙的一切问题的终极答案都跟她没关系,她不清楚意义,只是单纯的想用。


但起码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就这个词在网络空间中绝大多数时刻起到的作用来说,使用这个词的人本身的动机其实很明了,他要么是想表示我跟你是一伙的,要么就只是想侮辱你而已。而且她确实达到了效果。


所以就如前面说的,对于你支这个已经形成的网络话语概念,不管出于主观上的恶意还是客观上的愚蠢,在这个时期跳出来对公众使用,挑衅主流群体,那你就要承担起这个概念背后可能带来的结果,做为网络时代的公民,也要具有这个时代相应的觉悟。


然后我们简单讲讲这个事件背后的一些问题。



很多人都觉得厦大的处理结果是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尤其是在被多个官方媒体轮番点名的情况下。群众的反应很正常。一方面很多公众不清楚留党查看处分的严重性,另一方面,即使清楚了留党查看的分量,对已经因此事和之前一些事情丧失了公众信任度的厦大和身怀”背景“的田某来说,这样一个不甚清楚的处罚决定难免会让人怀疑其执行效力。而且关于言论本身之外的涉嫌学术造假事件,相关方面想要给出一个处理结果是需要一定时间的,但这个时间是完全不能满足公共期待的,结果如何也不一定。


往远了说,这类事件以后也还会陆续出现,很难消失。我们还是要思考此类现象存在背后的原因。


就像我之前在关于现代化的那篇文章里面说过的那样,共同的精神生活需要共同的精神纽带来维持,在我国网络空间里,可存在上中下一致认同的符号?维持一致的基石是什么?解释“我们是谁,我们要做什么,我们为什么有资格这么做”的总纲是什么?而且更糟糕的是,如今谁有意愿,有能力,有资格去回答这个问题?


所以说,在如上所言的前提之下,田同学(以及更多的精神外国人们)之所以最近频频被放到聚光灯下,实际上也是一种必然。在没有更先进更有说服力的理论出现之前,公共空间意识形态的混乱不会停止,并且随着国家塑造 认同感的手段和力度更进一步被刺激的越发剧烈,从而出现更多像田某这样的人引起公众的激愤。


而对于想要塑造认同的国家来说,因为意识形态方面的力不从心,团结民众,引发认同的工作,很多时候也就落到这些自愿站到大多数人对立面的朋友们身上了。所以像田某这种跟风被抓的典型,以后也会越来越多。


这么一想的话,大家都双赢了呢。



 作者简介   

黄三思   一个趣味低级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