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超闹剧收场,帝国主义足球的掘墓人在哪?
文 | Sega
当笔者于北京时间4月19日中午敲下这个题目时,绝没预料到这会是自己近年来写的所有稿子里返工最多的一次,所以稿子直到今天才迟迟和大家见面(才不是拖稿呢,手动狗头);不过也恰好如此,笔者才能更加全面而深入的将这一话题讲得更清楚些(毕竟事后诸葛亮好做,手动滑稽)。
先让我们顺着时间线简单回顾一下吧。
北京时间4月19日,皇马主席,也是欧超联赛的主要组织者与倡议者弗洛伦迪诺代表12家欧洲顶级豪门俱乐部突然官宣欧超联赛已经成立,瞬间激起了全球足球界的轩然大波,在国内也掀起热潮冲上各大平台热搜,终于刷出了传说中3亿球迷的存在感。
北京时间4月20日,欧足联和各国足协以前所未有的强势态度表示将制裁参与欧超联赛的俱乐部和球员,各国政府、足坛名宿、球员代表、球迷组织也纷纷发声,言辞猛烈,群情激愤,向来以足坛宠儿出现的这十二家顶级俱乐部一时间千夫所指,仿佛传统杀手、足坛犹大一般。
北京时间4月21日,迫于内外压力,12家初始俱乐部中,来自英超的6强率先宣布退出,意甲3强和马竞在短暂犹豫挣扎后也官宣退出,只留下皇马巴萨这对相爱相杀上百年的顶流CP磨叽,欧超破产已成定局,对外官宣暂停。至此,震惊全球足坛的欧超事件告一段落,史称两日维新。
尽管作为一个半吊子加速主义者,笔者时常和朋友们开玩笑着说“这世界变化太快,以至于新闻专业已经可以去和历史考古合并了”,但当现实真的如此荒诞且赤裸的暴露出来时,笔者还是在恍惚间再一次体会到了自己的想象力匮乏,毕竟还是too young too simple了。
相信有一些老朋友之前看过笔者在2018年世界杯期间写的《足球特色帝国主义》一文,文中笔者简单介绍了当前世界足坛业已形成的寡头格局,虽然限于篇幅并没有详细展开,但对产业资本高度聚集和金融资本大举进入背景下的现代足球世界所具备的内生性、根本性、结构性的矛盾已经有所预见,以至于在文末发出了“帝国主义足球正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而他的掘墓人在哪里呢?”的疑问,尚在困惑于它将于何时以什么形式被戳破。
只是当时笔者万万没想到,仅仅数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就戳破了这堆积在泡沫上的假象,并将现代足球世界这一充斥着矛盾、对立与不平衡的荒诞结构被以欧超联赛这一怪胎通过如此跌宕起伏的闹剧形式赤裸裸的揭示了出来。
当然,笔者首先要开宗明义的声明,在笔者眼中,欧超的这场闹剧,并不是足球走向帝国主义道路的必然趋势发展,反过来,它其实恰恰是当前垄断寡头为了避免走向帝国主义最终的宿命——共同毁灭——而采取的自救措施,因此,它的失败也是必然的。
足球本来只是一项单纯的体育运动,和其它运动相比并没有什么特异之处,只是因其广泛的民众基础和社会影响力被附加了许多额外的价值意义。香克利所说的“足球无关生死,足球高于生死”固然有些夸张,但是看看阿根廷人对本国86年击败英格兰夺冠而认为雪去了“马岛战争”的耻辱,再想想尼日利亚居然为了能看贝利的比赛而暂停内战,科特迪瓦政府军和反政府武装在非洲杯期间的比赛日默契停战,如此种种,足以窥见足球所具备的超乎一切其它体育运动的巨大影响力和号召力。这是自现代足球诞生以来一百多年,数以十亿记得热爱足球的人们用自己的支持、付出和信仰所凝聚而成的宝贵财富与共同记忆,是无价之宝。
但是我们都知道,资本主义生来就是注定要将这些我们所珍视的关系、价值和本质所“异化”的,足球作为体育世界至高无上无可争议的第一运动,自然也逃不过这一命运。现代足球体系,其本质就是资本化的足球产业。之前笔者的文章曾简要介绍了足球资本化的过程,所以本文不再赘述,想集中篇幅,以欧超联赛这一怪胎为例,尽自己所知将这一产业的各方参与者向各位朋友做一简析。
就先从欧超的发起方说起吧。欧超的启动,明面上站在前台的,是以皇马为代表的12家豪门俱乐部,他们以构建俱乐部联盟的形式进行赛事组织,是欧超联赛的组成主体,正是有了这些俱乐部以及这些俱乐部所代表的的巨大社会影响力和庞大球迷群体的加入,才使得欧超联赛的出现成为一种值得被重视并对现有足球体系提出强势挑战的现象。
而在这一切背后推波助澜的幕后推手,则是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的华尔街资本,趁着拜皇登基后又一次的印钞大放水,再一次将直升机撒下的绿钞拿来收购其它国家的优质资产。
大家都知道,事物的发展转化都是在内因和外因的共同驱动下完成的,缺一不可。具体到欧超诞生这一事件,引发这些俱乐部甘冒天下之大不韪不顾一切铤而走险的“内因”,正是寡头垄断下的“帝国主义足球世界”所引发的高竞争、强兼并所引发的对于自身当前阶级滑落的恐惧和疯狂;而其“外因”,则是大放水大通胀时代中金融资本那无处安放的攫取利润之心,利率越低,未来现金流和潜在利润的现值也就越高,那么如何利用好当前资本去拿到尽可能稳定且优质的现金流资产,就是大放水时代一切金融资本的永恒焦虑。
而二者交叉所碰撞出的欧超联赛背后蕴含的根本矛盾,则是足球作为一个充满艺术感、个人英雄色彩、临场意外性的竞技体育所具备的高度不确定性和偶然性与金融资本所渴求的稳定预期与风险控制的冲突。
欧超联赛有两个鲜明特征,一个是邀请制,一个是终身制。一方面,要加入欧超是邀请机制,而非类似欧冠那样完全通过比赛成绩决定参赛资格,那么只要这家俱乐部有足够的“素质”,那么哪怕一时成绩不佳,也能登堂入室;另一方面,欧超并没有其它足球联赛所具备的升降级机制,最起码对于初始的这12或可能的15个创世会员而言是有铁饭碗的,哪怕年年欧超垫底,也能分到足够的羹汤。
熟悉体育的朋友可能一眼就看出,这不就是个足球界的NBA嘛!这就说对了,对于资本来说,还有比NBA更完美的体育俱乐部联盟吗?新人想加入必须所有球队都同意才行,从根本上保障了现有玩家的利益;整个联盟量入为出,赚多少花多少,绝对不会出现某天联盟收入全开了球员工资而逼得老板负债跑路的魔幻剧情;最最重要的,成绩和收入不挂钩,也没有被淘汰的风险——甚至可能出现成绩越差(没有拿高薪的巨星)反而利润越多的搞笑情况。正常来说,只要老板别瞎折腾,这买卖真的稳赚不赔!
然而,尽管足球世界正如笔者前文所述,已经出现了帝国主义状态,足球资源资本一方面从边缘联赛向主流联赛高度汇集,一方面也在联赛内部向头部豪门高度汇集,20世纪世界足坛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盛况已是过眼云烟。但是,足球本身的体育属性而非资本属性决定了,资源和成绩并不能直接划上等号:球员身价和球技状态无法精准挂钩,球队战术价值难以精确量化,临场因素难以穷尽,伤病情况不能预计······
如此种种,每一条都几乎是资本的噩梦,让未来可能回报充满了巨大的风险——尤其是资源高度聚集后,获取新资源的边际成本也在上升(譬如球员身价),那么一旦一家豪门启动了军备竞赛,局势就会迅速进入大家喜闻乐见的加速内卷节奏,仅仅是为了保持现有收益不滑落,各参与方都被迫不得不疯狂追加投资,甚至举债备战,但在成绩决定核心收益的足球世界里,投资却和成绩不能划等号,那也就是说总有资本会蒙受巨大损失。
过去年景好的时候,受损的资本有限,而且总有风水轮流转的时候,大家还算能够心平气和愿赌服输;可新冠肆虐下,遭受损失的成为了绝大多数,受到的损失也远超过去,这就无论如何不能继续维持了。
所以,利用现今的影响力和球迷基数,组建一个NBA式的封闭联盟锁定利益就成为了大多数站在足球世界顶端的俱乐部的心愿。这其实并不新鲜,早在2000年就有14家当时欧洲足坛的顶级俱乐部成立了G14联盟,并于2002年扩充到了18家(多说一句,当年的18年顶级俱乐部,只有8家时隔多年还能出现在欧超的创始名单中,除了其它大部分都已经退出一线豪门阵营,可见帝国主义足球世界兼并之剧烈,竞争之残酷),其诉求与欧超几乎如出一辙,就是要构建封闭联盟独立比赛,来最大限度的攫取高额且稳定的收益,从而降低风险,提高自身价值,当年一度也是声势浩大,最后也还是无疾而终。
失败的因素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他们难以寻找到稳定的资金来源以确保自身能够在脱离传统足球世界后还能维持超额收益和利润,从而保证自身相对于其它俱乐部的优势。这次欧超联赛之所以招致欧足联、足球从业者及球迷们如此强烈的反应,也正是因为欧超在之前G14时代空中楼阁的基础上,又向前迈出了坚实一步——真的找到了金主。
根据公开消息,摩根大通为欧超提供了超过60亿美元的启动资金,而欧超发起者也号称能通过商业开发为欧超拉来100亿美元的年收入——要知道目前整个五大联赛仅100只球队加一起的年收入也才150亿欧元而已。
那么,既然万事俱备,连东风都被拜登政府的8万亿大放水吹了过来,欧超又为何仅仅两天就宣告失败呢?这就要从其它足球世界的参与者说起了。
先来看看欧超最直接的敌人——以欧足联为代表的足协组织吧。不管是国际足联还是欧足联,都一直标榜自己是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之前还曾经因为我国足协的官方背景而下过通牒。按道理说,这种组织其实是没有强制力的,大家来去自由,无非就是不在一起玩了也就是了,你们G12不踢欧冠了,满欧洲随随便便还找不出120支想踢的吗?如果放在五六十年前,几家俱乐部跳出来说要独立,那么欧足联可能也就是微微一笑,毫不在意。然而,在足球世界已经高度垄断的今天,这些头部俱乐部的行为对欧足联来说,无异于一场新时代的独立战争。
没有暴力背书的组织,其管理合法性往往来自于利益均沾,也就是说你要尽可能的保障每一个参与方的利益,利益可以有薄厚之分,但一旦区别变成有无,那就玩不下去了。欧足联作为各国足协的合集,各国足协又作为各地球迷协会的合集,其合法性不可避免的天然带有一丝“转移支付”的意味。
从欧冠就能看出,欧超联赛的一个直接导火索就是欧足联拟对欧冠进行改革,进一步扩军并给小联赛更多的名额。欧冠作为欧足联手上最大的营收源,其一年30亿欧元的收入不可否认大部分可能都是G12这些俱乐部带来的,但是欧足联却在不断努力压制五大联赛,死死将单个联赛名额上限控制在4个的同时,将扩军后的名额向其它联赛分配。
对于英超六强来说,每年都要为这四个名额拼死拼活,一不留神掉出前四就是近亿元的经济损失,而为了保障前四每年又得投入上亿转会费用和工资费用吸引强援,也难怪集体暴走了。
所以面对欧超的挑衅,欧足联所能做的就是直接掀桌子——G12只是不想踢欧冠,欧足联却协同各国足协,想让他们连国家队和本国联赛都不能踢了。正如之前所说,欧足联其实本身没有能力直接对俱乐部进行惩罚——尤其是俱乐部已经抱到新的金主的情况下,那么欧足联就只能以这种形式,把能够真正制衡俱乐部以及其背后资本的参与者逼上前台。
一开始是球员。虽然球员是足球资本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千万年薪和代言都是几十年前的足球运动员无法想象的,但对他们来说,参加欧超所获得的超额利润,其大头都是被俱乐部及背后资本所拿走,而他们却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无论是被剥夺代表国家队的荣誉,还是被迫为了赚更多钱而更加频繁的参加比赛都是难以接受的。至于打工人常有的困扰“我不参加企业换人怎么办”对他们也是无效的,顶级球星和资本哪个更稀缺还不好说呢!因此,大量球员或公开或私下对俱乐部管理层进行抗议,甚至发出罢赛威胁,很大程度上迫使俱乐部开始退让。
再然后是球迷。在资本世界中,球迷长期角色缺位,往往被当做人肉充电宝一样,只要老老实实为资本打造的所谓“盛宴”贡献钱包就好。他们甚至可能预见到了其它俱乐部球迷可能会愤怒,却绝没想到恰恰是G12的球迷团体反应最为激烈——
按资本流量理论,自家idol能赚大钱,粉丝们不也与有荣焉,为啥反而抗议呢?但是,球迷并不是单纯的粉丝,他们是用真金白银而不是鼠标键盘在支持自己心爱的球队和球员的。一旦欧超成立,预期收入将是当前的数倍之多,在基本消费群体稳定的情况下,为了满足资本攫取利润的需要,不可避免会出现门票涨价、转播费上升和周边商品奢侈品化的趋势,足球毕竟是工人阶级的运动,这些额外增加的成本有谁愿意或者有能力承担呢?而且一旦球队不能参加本国联赛,脱离了百年积攒的社区文化和历史情怀,看球的乐趣和快感岂不也要大打折扣。
最后出场给了欧超致命一击的是政府,比如马克龙的发言,以及鲍里斯威胁要取消参加欧超球员的劳工证。足球产业并不算大,全欧洲也不过200多亿的营收,最赚钱的英超也不过58亿,对于国家来说实在不算大数,因此,大部分国家很难真的把足球本身当做支柱产业进行倾斜照顾,而更多地关注足球对球迷的影响力,一方面能维稳,给劳动者们一个廉价高效的精力宣泄器,让他们的不满和积郁得以发泄——所以足球总是伴随着流氓;另一方面,如此大基数的民众在比赛日当天去酒吧、餐厅看球庆祝消费,也是不错的扩大内需的途径。
正如此,一旦球迷大范围对足球产生不满,以至于失去了对足球的支持和兴趣,对政府而言,远比几个俱乐部多赚十个亿而上缴的那点税收重要的多。
所以,得罪了几乎除了G12俱乐部之外所有足球世界参与方的欧超,自然也只能黯然谢幕了。
然而,欧超死了,足球便胜利了吗?寡头联盟倒下了,寡头们却还在,而且被逼着继续殊死拼杀——直到大家一起倒下,又或者迎来新的玩家,带来完全不同于资本主义的玩法呢?
就还以那句话结尾吧——
帝国主义足球的掘墓人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