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西部不需要“鸡娃”

潮思 新潮沉思录 2022-01-22



近些年,“鸡娃”已经成为各大互联网平台上的著名公共话题,就连曾经以母婴和美妆等垂直内容异军突起的APP“小红书”,目前也成为了我国城市中产互相比拼“鸡娃”程度的高地。在小红书用户们日常对“鸡娃”成果的炫耀中,八个月会走路张嘴说话,一岁多就能背英语单词和古诗词已经是标配,在这样的氛围下,如果你的孩子两岁了还没有用一口流利的英文出口成章,那么按照小红书的鸡娃标准,你的孩子已经输在起跑线上了。


大家可能还记得2021年上半年一部叫《小舍得》的热播电视剧,这部剧聚焦当下一线城市家庭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与焦虑,契合近些年网络上越来越多的关于“鸡娃”(指给孩子拼命打鸡血投资教育)的话题讨论,引发了城市中产家庭的普遍共鸣和对“鸡娃”现象的控诉批判。结果仅仅过了几个月,随着国家对K12行业的严厉管控和课外文化课辅导班的连番打击,很多人又陷入了因为担心“无娃可鸡”会导致孩子“输在起跑线”进而出现“阶层跌落”的焦虑之中。



在网络空间上,城市小资和中产在社会议题上的声量总是很大的,然而现实情况是,我国是一个今年才完成了全民脱贫的国家,还有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庞大基层群体。本质上来说,国家双减政策的逻辑与扶贫的目的是一样的,更关注的是月可支配收入不到3千的庞大的基层群体,以及收入不高的中西部县乡群体。比起如何“鸡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基础教育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其实是优秀的年轻教师资源非常稀缺。


近些年,随着国家经济实力不断提升,对相应地区的资金和资源投入也越来越多,但目前这种投入,并不能逆转长期存在的人才向一二线城市和沿海发达地区集中的趋势。



据相关学术研究,早在21世纪初,中西部基层地区的教师队伍就开始进入老龄化进程,农村尤其严重。自2006年开始的“特岗教师”计划曾长期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地区贫困县和县以下农村学校任教,至2021年为止,已累计为中西部乡村学校输入教师103万人,由于特岗教师报考资格要求在30岁以下,所以这一计划开始实行后,很大程度上延缓了教师队伍的老龄化趋势。但随着近些年一二线城市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人才虹吸效应愈发严重,不少公开报道和学术研究都指出,中西部基层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流失现象又出现了加剧的倾向。


这不只是中西部基层教师队伍的问题。近些年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欠发达地区人口流出,向发达地区集中人口几乎是一个无法逆转的趋势。基层教师在我国虽然属于普通工薪阶层,教学任务却十分繁重,虽然不乏愿意扎根偏远地区任教的心怀理想、值得尊敬的优秀园丁,但一项事业仅凭一些人燃烧理想和情怀用爱发电是远远不够的,要逆转虹吸效应,办法必然是提高基层教育的薪酬待遇和改善其任教环境,这方面我们实在是任重道远。



平心而论,在我国人均GDP已经突破一万美元大关,东部和沿海发达城市生活水平已经接近发达国家入门门槛的当下,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地区的基层乡村环境与之相比,实在是显得偏远、落后且单调,但这并不是导致年轻教师流失的最主要原因。


实际上,在当代大城市生活压力越来越大的背景下,很多年轻人是很向往在中西部能有一份不错的工作的。而国家多年来将大量基础建设投入到西部地区,如今的西部地区在水电煤气、高铁高速、信号带宽、网购便利程度这些现当代人的刚需问题上,与东部地区并无明显差异。年轻教师的流失,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薪酬待遇和工作环境等问题。



2019年的一篇学术研究指出,目前在整个乡村教师群体中,西部乡村小学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仍然偏低,老师们的专业发展、自我提升的能力仍然较弱。这篇研究调研的青海省,乡村平均每位有编制教师年收入不超过五万元人民币。如果算上没有编制的教师群体,平均数则会更低。


与收入相对应的,是由于师资力量的短缺,平摊到每个教师头上的教学和管理任务就显得非常繁重。大部分地区新入职教师可能会同时担任3~4个班的任课老师,如果是语数外的教师,一周的课时量在25节以上。越偏远的地区,教师的课时量越大,所要承担的任务越多,一些教师甚至戏称自己是“全职保姆”,而这些负面因素也会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



调研同样指出,西部基层的教师面临晋升难的问题。偏远地区的教师很少有能够得到高级教师职称的,大多数教师在临退休之际依旧是中级职称,似乎中级职称是大多数西部偏远地区教师职业生涯的顶点。西部地区乡村小学教师不仅晋升名额少,晋升名额还不是下发到每个学校,而是以所在地区为单位分配编制名额。城镇先分名额,分完之后才轮到村级的各个学校,分到村级学校之后名额就非常的少了,因此乡村小学教师获得职称晋升的机会远远低于县城学校的教师。


在教师的职业能力培训资源上,虽然国家自2010年到2020年中央财政累计往中西部乡村教师培训上投入了180亿,但仍然面临严峻的培训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由于教师分配资源上的“马太效应”,教师培训名额多向优秀骨干教师倾斜,许多西部乡村小学青年教师参加教师培训的机会较少。由于西部乡村教师培训资源有限,培训名额无法普惠到每一位教师,再加上工学矛盾突出,许多教师因为承担了过多的课业压力,没有空余时间参加培训,只能放弃外出学习的机会。而对于那些非在编教师,参加正规培训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山区里的很多教师一辈子都没有外出培训过。



目前,国家在落实双减政策的同时,也在推进中小学音体美育和计算机等教育水平的提高。长期以来,我国基层地区的音、体、美等素质教育专职教师长年短缺,而西部基层地区在这方面的师资短缺尤为突出。据2020年底的一篇报道,2019年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报告显示:35个基本均衡实地核查县中,有25个县不同程度缺少音乐、体育、美术、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共缺2095名,此问题在农村学校更为突出。


该报道还提到,在贵州省毕节市的一所边远乡镇中心小学里,一栋两层楼的建筑挂着“乡村少年宫”的牌子。据悉,这座场馆投资150万元建成,里面虽然设有美术室、音乐室、科技活动室等,整座学校却没有一名专职的音乐或美术老师。



“在岗教师22名,其中体育老师2名,音乐和美术课都是其他科目的老师兼任。”校长告诉记者,到了五六年级,学校干脆把体育、美育等课程都换成了语文、数学等主科,因为“毕竟分数很重要”。


怒江州是云南乃至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之一。怒江州的泸水市第一中学是怒江州办学条件名列前茅的中学。但据副校长张何英介绍,学校初中部有19个班、910名学生,但只配备有4名体育老师、1名美术老师、1名音乐老师。



2020年疫情发生后,一个问题显著的被摆在了台面上。2020年4月下旬,中国教育科学院发布名为《“停课不停学”的中国经验和大规模在线教育的六点启示》的报告。在分析了近18万名教师、180万名家长的调查问卷后,报告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地域变量来看,此次西部地区在线教育在几乎所有数据指标上都落在后面;西部学生每天在线学习的时间也显著短于中、东部地区的学生;经由在线教育而凸显出的“数字鸿沟”不可回避。


虽然目前我国西部地区大部分地方的网络基础设施足以支撑在线教学任务,但具体到基层农村民众,流量和带宽费用的掣肘,上网设备的短缺等问题仍然明显。报告指出截至2020年3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96亿,其中农村地区非网民占比为59.8%。作为网课学习的重要工具之一,城市学生电脑的拥有率为90.38%,农村学生的电脑拥有率为37.06%,这样的资源分配不均衡,在西部地区尤为突出。


而信息化教学环境差,又给基层教师增添了很多新的任务和压力。好在经过全国人民团结一致的努力,疫情很快平复了下去,但信息化教学的大潮已不可阻挡,尽快缩小西部地区与中、东部地区的数字鸿沟已是当务之急。一方面,要通过投入、补贴、支援的方式让西部基层学校和学生都尽快配齐能满足信息化教学基本要求的设备。另一方面,对基层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训也必须尽快提上日程。



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也最受尊敬的职业,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就曾在短篇小说《乡村教师》中借由神级文明之口对人类社会中的教师表达了最崇高的赞美。而该小说中,正是一个默默无闻,以身殉职的乡村教师用自己多年来的坚持教学阻止了太阳系被毁灭。现实里,每一个选择去中西部基层任教的老师,也都是值得我们尊敬的对象。


中西部基层目前面临的教师队伍问题总结起来很简单,工资待遇,工作环境,个人发展,能力培训,这些都需要切实的投入,但这又是一个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解决的复杂问题。相信随着我国对“共同富裕”的推进,对2035远景目标的完成,整个中西部基层的状况都会迎来根本性的改善。而在此之前,我们仍要尽最大的努力,去呵护这些最可敬的人。


最近,我们通过雪佛兰·红粉笔公益项目采访了两位西部基层地区的老师。一位是青海省果洛州玛多县的万春香老师,一位是云南省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的邵本娟老师,都是非常优秀的西部基层教师骨干。我们针对一些与西部基层教师和教育现状相关的问题,两位老师给我们做出了细致的解答,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


Q:为什么选择教师这个职业?让您选择驻守在偏远山区执教的信念和动力是什么?


万:我的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师,从小我就觉得爸爸和妈妈就是我的榜样。小的时候觉得他们站在讲台上很潇洒,然后下课以后看到学生见到他们总是敬礼呀、问候的时候就觉得他们很“拽”。


当我自己真正的站上讲台的时候,我才发现我心中爸爸妈妈的那份潇洒,那一份“拽”都是用无数的汗水和泪水换来的。孩子是家长的心、是家长的眼睛,每一个家长把他们的心肝宝贝交给我的时候,我不能辜负他们对我的信任。所以自从当老师以来,我的人生信条就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了一切孩子!



邵:我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老师,能坚持做乡村教师,首先自己也是农村孩子,对乡村环境适应能力强;其次乡村孩子很单纯很淳朴,我被他们眼睛里对知识的渴望发出的光所吸引。乡村孩子不会像城里孩子有那么好的条件,对老师爱的表达方式也是“奇奇怪怪”。教师节到了,他们自己折纸花,把自己的心意融入到一个个歪歪扭扭的纸花中,一句“老师我家玉米熟了要请你去我家做客”,“老师我家后面山上的野果熟了(黄袍、白酒果)你吃吗?”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对我们的依恋,现在怒江边,孩子们的路更加宽阔、更加顺畅了,我希望他们从这里出发,带着大山的希望,带着我们的祝愿,怀揣自信和梦想,走向更加灿烂而美好的明天。



Q:您如何看西部/西南部地区基层教师这个职业 ,对于国家的扶持、学校环境、生活条件(如当地网络设备和网速,网购快递速度等),有什么看法,是否能满足日常需求?


万:基层教师这个职业是一份比较辛苦的工作。因为在这边,很多家长都是没有太高的文化程度,所以很多对孩子的家庭辅导方面的工作也都是由老师去完成。


在这边,无论是国家对我们的扶持也好,学校的环境也好,我们的生活条件都有了惊人的变化,很多学校的网络教学,生活中的网购快递,都能满足我们日常的需求。



邵:现在山里生活也在慢慢变好。随着国家扶贫异地搬迁工程的进行,大山深处建档立卡的贫困村民都搬出来了,很多学生家也搬到了新的安置点。2019年起,我们这里村村都开办了幼儿园。以前,我们学校门口的马路坑坑洼洼,一下雨就泥泞不堪,孩子们脚上、裤腿上到处是泥。现在,也修建成平坦宽阔的柏油公路了。学校球场从以前的水泥地变成了漂亮的塑胶跑道,建起了新的教师宿舍,新的教学楼,快递站,录播室,阶梯教室,晾衣棚,义务教育网络,每间教室都有了多媒体,换上了新的课桌,学生都能免费吃到一日三餐再加一份营养餐。



Q:在相对偏远的地区任教会不会对您的家庭造成影响,如何平衡解决呢?


万:偏远地区的任教肯定会给家庭造成影响,但因为我的父母已经退休和孩子都在市区生活,我自己也是单亲妈妈,所以对我的家庭生活不会造成什么影响。但是我身边有的老师确实是造成了影响,比如说夫妻的分居,孩子的就学等。



邵:今年是我从教的第五年,还没有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家庭,因为学校离家有500多公里,路程一半是高速一半是二级公路,每次回家都要八九个小时,所以平时周末不会回家,只有放寒假、暑假才会回家。如果家里有急事只能请假回家,平时都是待在学校。


Q:目前在西部基层教师培训的投入也许还有待提升,您对工作中受到的专业技能培训情况的感受如何?雪佛兰∙红粉笔项目的一个重点就是给基层教师开发的线上公开课培训,您的使用感受如何?您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获得哪些培训资源,有什么建议?


万:这两天看到了培训课程中每一位老师精彩的课堂展示。但是在我们这里,比如说音乐、体育、美术等这些方面的专业老师都是特别缺乏的,所以我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获得一些让这里的孩子能够接受、消化的课堂教学方法,让孩子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源。



邵:每一次到发达城市进行专业技能培训都有不一样的收获,但是都会发现和城里孩子相比,我们乡村孩子的教育资源和知识面确实落后了很多,环境的不同差距真的很大。通过红粉笔线上培训对美育教师来说收获很大,课堂很精彩很丰富。如果能把它开展到乡村课堂里,对孩子来说很肯定是一件最幸福的事情。我希望通过红粉笔线上培训再出一些心理辅导课程、简单的舞蹈课程、班主任培训课程等我们乡村学校没有的课程。


Q:您觉得您所教授的这些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目前面前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和困难有哪些?


万:就是需要和课本能够同步的简单、通俗易懂的PPT资料或者是视频教材。


邵:我们山区孩子,首先最希望有更多年轻的老师来带给他们不一样的东西,有更多专业的心理辅导老师、美育老师等等,来教孩子们来打开他们的心门让他们变得阳光自信。其次希望有更多的爱心人能捐给孩子们一些衣物、学习用品、课外书,还有一些娱乐用品比如象棋、乒乓球、篮球等能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能让一些孩子温暖地度过这个冬天。



Q:请两位老师分享一两个自己感受最深的故事。比如班级里面的孩子的家庭,某一两个孩子的故事。


万:第一个故事是,有一次写作文,我们班有两个女孩儿的母亲在她们很小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作文的题目就是《我的妈妈》,两个孩子就问我,老师:我们没有妈妈该怎么写呢?当时我就灵机一动,我说:谁说你们没有妈妈,香香老师就是你们的妈妈呀!此话一出,我第二天收到了将近20篇作文是写我的妈妈——香香老师。


第二个故事是,我们班有一个小儿麻痹患者的孩子,学校有一次进行地震演练,当我们听到警报声,我和班长还有她的好朋友一起扶着她下楼梯的时候,她对我说:“老师,今天是演练,你就带着我一块下楼,如果真正的地震来的时候就不要管我了,因为我腿脚不方便,你们几个都会因为我而失去逃生的机会,死我一个也没事,反正我活着对于爸爸妈妈也是增添负担。”当我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和旁边的几个同学都是流着眼泪下楼跑到了操场上。



邵:第一个故事是关于我的家访:学生小春带我进山去家访,我们一起出发,走了3个多小时,才到小春的家。小春的奶奶看到我们很高兴。她说,小春父母外出打工了,她很想到学校看孙子,但路太远。就连买东西,也要找别人借马下山去驮,很不方便。希望老师多照顾她孙子。奶奶说着傈僳语,小春不停地给我翻译。我一个劲地说,奶奶您放心,我一定对小春好一点。


那天,我还邀请小春和奶奶走到屋外,给他们祖孙俩拍合影。老人家特地打开箱子,换上一件带花的衣服。看到合影后,奶奶流泪了,她以前从来没有和孙儿拍过照片。那天,下山时,我看着大山,感觉大山的风景很美,而我们要为大山做的事情也很多。



在家访中,我发现小花用木炭在墙上画画,画的花很好看,她很喜欢画画。我在小普家,发现他把竹筐挂在小树上当球篮,得知他一直很喜欢运动,很羡慕运动员。大山虽然偏远,但孩子们都有自己的兴趣和向往,都希望有丰富多彩的童年。


我想,我不仅要认真上好每一节课,还要精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和老师们在学校举办了第一场趣味运动会,孩子们一起跳绳、跳蛤蟆。六一儿童节,我们举办了学校有史以来第一次文艺汇演。我们和孩子们制作了漂亮的手工作品,小花也参与到其中,做了个漂亮的花篮。山里条件有限,我们在地上铺上红布,第一次搭成了属于我们的简易舞台。元旦节,我们一起诵读中华经典,一起祝福我们伟大的祖国,一起迎接刚刚到来的新年。


第二个是我和孩子们研学旅行的故事:在腊早,我还经常带孩子们一起徒步,一起野炊,让他们有研学旅行的感受。大家从学校里带上锅碗瓢盆,带着柴米油盐,扛着旗子,欢快地去往江滩边。孩子们自觉分工,洗菜、淘米、搭灶台,烧柴火,用江水熬苞谷稀饭,干得热火朝天。


我们一起在江边围起来跳着牵俄、瓦肯,一起在江面丢石子比赛看谁丢的远。袅袅的炊烟,欢快的笑语,人人都乐在其中。讲故事、听故事,大家自发围成一圈。回来的路上,大家一起唱:我家就在怒江边,大山就在我眼前……



目前,两位老师均为雪佛兰·红粉笔公益项目发起的最美乡村造梦师评选的候选人,感兴趣的读者可以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链接了解更多乡村教师的故事并参与投票。


这里还要再介绍一下由雪佛兰发起的这项红粉笔公益活动。雪佛兰·红粉笔教育计划是雪佛兰已经运营15年的公益支教平台,致力于为乡村孩子开阔眼界带去更精彩的知识文化等。而今年,项目成立十五周年之际,由上汽通用汽车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牵头、雪佛兰品牌联合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共同启动了“雪佛兰·红粉笔乡村教师扶持计划”,将焦点从乡村孩子延伸至基层教师队伍的建设,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扶持和鼓励长期扎根乡村,从事一线乡村儿童教育的“未来造梦师”,以此放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这次对我们来说,是一次不一样的宣传,为了做好这项公益活动传播,我们查阅了不少资料,也通过采访两位老师和其他有相关经历的朋友更新了对我国西部地区基层教师和教学事业现况的认识,收获很多。了解越多就越感觉我国的扶贫事业意义重大,共同富裕目标任重道远,也愈发钦佩和感激那些坚守在西部基层的教师们。希望国家以更大的决心和投入发展中西部基层教育,也希望社会上如雪佛兰∙红粉笔这样的公益项目能够越来越多,聚集更广大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帮助、呵护基层教师们,为祖国更好地培养下一代人才。毕竟只有在肥沃的土壤里才能开出明艳靓丽的花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