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欧美抗疫拉胯,但舆论赢麻了

潮思 新潮沉思录 2022-03-29

文 | 北方朔风



前几天有一则新闻,说美国官方表示,从2月2日开始,美国的各家医院不再需要每日上传因为新冠造成的死亡人数,这也就意味着美国的新冠死亡人数,将会难以被了解。虽然后来有新闻表示,并不是不申报,只是调节了一些申报的方式。但是结合欧美最近一段时间在其他领域的一些动作,这种解释实在是实在是缺乏可行度。



虽然奥密克戎毒株的流行给全球医疗系统再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也再次告诉我们,新冠病毒存在着强大的突变重组潜力,但是遗憾的是,西方国家对此的态度,却相当的不尊重科学,美国cdc直接把无症状感染者的隔离时间从10天降低到了5天,而英国也取消了室内强制佩戴口罩的命令,与此同时,舆论场之中,各种新一代的共存论又开始喧嚣了起来,这一系列组合拳的目的是很明确的,那就是真的推动和新冠的共存。


而对于新冠死亡人数的影响控制,则显然是在舆论层面的准备,虽然真正的死亡人数并没有减少,但是只要大家看到的数字降低了,舆论上新冠的严重性也就降低了,自然有利于宣传共存了。这样的舆论操作,倒也是西方国家很擅长的这一套。



应该说,从疫情在中国之外的地区被发现之后,西方国家和病毒共存的想法,就没有停止过,自然,在舆论方面的准备,也反复进行了多次。第一次的尝试,当然是英国惊世骇俗的把群体免疫理念用在了对于新冠问题上面,虽然这样的理念毫无科学道理,但是当时依然获得了很多支持,毫不奇怪的,国内部分人,也跟着这个宣传的指挥棒走了下去,甚至弄出来了什么“更高级的人道主义”,结果,现实十分给力的告诉我们,群体免疫并不是给人类使用的。



第二次的大规模尝试是关于瑞德西韦。既然直接群体免疫不合适,那么就讲一讲科学吧。这个关于新冠的抗病毒药物,被赋予了大量科学之外的要素,美国部分媒体的宣传似乎在试图证明,有了这样的药物,新冠就完全不可怕了。但是事实证明,抗病毒药物虽然在部分情况下有利于降低新冠的严重程度,但是从来都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我想这件事情告诉我们,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上面确实是有优势,但是科学技术从来都不能包治百病。


第三次的尝试则是在2020年底,各国开始接种疫苗,而特朗普也即将下台。这时候,又一轮的舆论攻势开始形成,表示,之前发达国家的问题,都是特朗普这个反智民粹头子的锅,现在拜登上台了,大家开始接种疫苗了,就算有流行也不怕了,所以问题就解决了,这一波舆论浪潮是十分宏大的,无论国内外,都有大量人群相信。但是事实并非如此,虽然疫苗在降低新冠严重程度上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并不能完全抵御新冠的传染,而面对各种各样的全新毒株,疫苗的局限性是十分显眼的。而拜登上台之后,也并没有采取多少更有效的防疫政策,同时还要面对大量的反疫苗人群。在依然增长的感染和死亡数字面前,这次尝试也实在是算不上成功。



最新一次就是关于奥密克戎和口服抗病毒药物的出现了。看起来奥密克戎的数据并没有多么可怕,而更加便利的抗病毒药物似乎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于是即使全球每天的新增确诊超过了三百万例,发达国家的舆论机器依然在进行着各种神奇的操作,比如说最近,欧美多位科学家表示,奥密克戎的肆虐,可以帮助解决新冠大流行。似乎在部分人的眼里,共存这次总算是要成功了,奥密克戎这个毒株也变成了“天然疫苗”,就连国内的网络上面,也有大量类似的鼓噪声。



只不过情况显然比想象之中复杂,奥密克戎的重症率与病死率之所以低,是因为它对于接种过疫苗和感染过病毒的患者,有着更强的感染力,这些人存在免疫力,会让症状不那么严重;而口服的抗病毒药物确实能对于新冠的防治起到很大的帮助,但是也需要在感染早期使用才能效果最大化——这是抗病毒药物的普遍特点,更不要说,新冠也有可能出现抗药的突变了。


应该说,被现实打脸了这么多次,人总该有点记忆,但是发达国家依然一如既往的坚持共存,这当然不是他们傻,而是因为利益相关。毫无疑问,在新冠面前,全球经济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大放水虽然暂时控制住了经济衰退的风险,但是通胀的压力是十分全面的,这几乎是难以回避的问题,而彻底解决疫情,难度巨大,那么在一开始的判断就出现失误的情况下,和科学毫无关系的“共存”选项,几乎成了唯一选项。这是毫不奇怪的事情,既然不要脸皮,舆论工具必然会在这个事情上面疯狂投入。甚至夸张一点来说,国内对于新冠清零这个共识的形成,和疫情早期西方舆论系统的“努力”和国内的应声虫的活跃,不无关系。


我确实很佩服欧美的舆论控制能力,每次要制造一个舆论,即使这个舆论和事实完全相反,即使和科学没什么关系,也能动员起来多个系统的力量,无论是政界,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科学界,娱乐界,商业界都能一起发力,而我国国内的很多舆论,也会跟着走,这种事情已经发生过许多次了。有不少互联网上面的网友,很羡慕这种能力。



不过从疫情以来的发生的事情去观察,我们能意识到一些更有趣的事情。比如说,和新冠共存的舆论,是特朗普或者是拜登下了个命令,然后美国舆论界就动员起来了吗,并不是的,准确的说,是欧美的资产阶级的共同判断,共存是符合他们的利益的选择。毕竟只有背叛阶级的个人,没有背叛阶级的整个阶级。欧美舆论界在很多问题上面可以动员起来,正是因为他们有着共同的利益,他们并不遵守某个人的命令,而是十分现实的尊重利益。至于发动舆论之后,舆论会导致欧美的普通人怎么样,这似乎并不在他们的考虑之内。不然疫情之中各种反智的浪潮,也不至于这么夸张。


疫情之中最讽刺的例子,莫过于“大号流感”这个说法了,这最早是特朗普的说法,他说出来之后,几乎遭到了全球性的嘲讽。但是在特朗普离开之后,我们在那些之前反对特朗普的媒体那里,听到了类似的言论,这样的朝三暮四实在是过于可笑。而我也一直觉得,流感并不是个很好的比喻对象,要知道,即使新冠在全球肆虐两年,但是它造成的死亡数量,依然不是1918流感大流行的对手。



同时,流感每隔十几二十年,都会造成一场中型的流行,可能会导致上百万的死亡。流感伴随了人类社会上万年,它实际上杀死的人数难以统计,但是很可能已经超过了鼠疫,天花和结核病,同时,流感有着很高的变异速度和重组能力,还可以跨越多个物种进行传播,这样的病原体已经非常可怕了,还要大号的?我实在是难以想象,为什么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个无害的比喻。或许很多时候,在宣传面前,事实并不重要,现代宣传的魔术,确实可以让人暂时无视现实。


之所以将现代宣传比作魔术,是因为绝大多数魔术除了精妙的道具和高超的手法之外,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要点在于转移注意力,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通过转移注意力,很多时候确实可以制造出奇妙的效果。但是魔术说到底是魔术,并不能真的让人被切成两段之后又拼回来。


而自然,宣传的魔术十分精妙且华丽,但是新冠病毒并不在意这些东西。实际上,发达国家人民群众也不可能一直无视现实,只是因为广泛的疫苗接种和相对良好的医疗条件,让现在的死亡率不是那么难看,同时发达国家可以通过放水,减缓社会矛盾。这并不是单纯改变统计数据所能做到的。同时,舆论操作总是会有意料之外的副作用的,比如说欧美国家对我国新疆问题进行丑化,而最近,特斯拉在这里新开了一家中心,这是非常简单的商业行为,但是在美国舆论之中,马斯克成了为了利益背弃美利坚的叛徒,这让一切变得十分滑稽。那么,类似的反作用力,在新冠相关的舆论问题上,也同样会出现。


如果不出意外,这一次的舆论攻势,依然可以在短时间造成一定的效果,毕竟北半球的冬季即将结束,而因为奥密克戎的传染性极强,所以在用人命抵御住这一波浪潮之后,新冠确实会有一波低谷期,而国内的网络上面,必然会再次出现一次声浪。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呢?奥密克戎和德尔塔的交差免疫能力很差,疫苗的有效期限也并没有太长,如果选择淡化新冠的破坏力,那么无论是接下来的疫苗接种,还是口罩的佩戴,都会遇到不小的阻力,欧美现在本来就有大量反对疫苗和封锁政策的人群,借助这一波,他们会搞出来一波巨大的声势。那个时候,距离新冠的下一波反弹,也就不太远了。


这样的可能性,我都能看到,各路专家自然是也能看到的,但是他们之所以装聋作哑,显然不是因为他们更懂科学,或许是他们比我更懂政治,所以“心存幻想”吧。



在疫情持续两年之后,全球都感觉到了一种耗竭般的疲倦,但是即使是最优秀的科学家,也难以确定新冠什么时候结束。但是倘若不做出努力,而是单纯的等待所谓的新冠毒力消退的话,我想新冠结束的曙光,暂时还看不到。毕竟,修改的再怎么精巧的数字,新冠也是看不到的。



近期文章导读:

《昭和米国物语》,乐子人眼中的霸权史

为什么学不起上海——疫情当下的基层困境

富人逃税,穷人交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