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考编撕下的画皮
文 | 南锣鼓巷
近日,关于易烊千玺等三位艺人报考国家话剧院编制的话题引发了广泛争议。早已功成名就的明星们还想赢家通吃、考进编制本来并不奇怪,而人民群众愤怒的根源,还是在于这件事情可能涉及的近亲繁殖、利益输送。更有某挂着国字号头衔的边缘小媒体,不知是为了流量刻意拱火,还是真的屁股歪到食利阶层那边去了,上演了一出扛着红旗反红旗的荒唐闹剧。
今天,国家话剧院针对此前舆论上的争议做了回应。
这个回应发布后,又引发了新一轮的质疑。今天我们不讨论这个回应本身,和大家聊聊“明星考编”现象背后展露的问题。
从娱乐产业视角重看此事,我们不难发现,明星为何考编、还疑似践踏公平这一问题,其实可以转换为一个,影视娱乐产业是否已经开始没落的问题。明星考编,不过是撕下了这个产业最后一张画皮。践踏公平,换取上岸的船票,这种阳光底下的罪恶,其实不过是相时而动,饮鸩止渴。
我们不妨从电影,这一明星所赖以成名的基本盘开始谈起。今年的电影市场尤为惨淡,受年初几个作为票仓的大城市封城的影响,电影院复工率远不及去年和前年。更重要的是,一部商业电影的制作周期通常长达两年,也就是说,观众朋友们今年能看到的电影,实际上是在两年前就开始立项的。前两年之所以还能看到一些爆款,不过是疫情之前的存货。到了今年,除了春节档的《长津湖》还能勉强救个市,票房最高的《人生大事》数据上也不过才十亿出头。这和疫情之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热闹场面,早已大不相同。
而娱乐产业中的电影产业,则再明显不过地体现出了他附庸于房地产、金融行业的属性。全国八万块银幕,一大半是随着城市化、房地产快速发展而衍生的配套设施,某些房地产公司还有着身价不容小觑的电影公司。地产业欣欣向荣那会儿,还有不少资方违反市场规律、强推主角、粗制滥造的烂片。到了今天,房地产不断暴雷,甚至连大烂片都没有了,早些年坐享红利的烂片主演也早就没了踪影。
金融市场理所当然地用脚投票,几个龙头影视公司的股价早就跌成了个位数,市值加起来还不如碰到天灾加人祸的新东方。虽然,媒体、学者还可以拿中国内地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票仓来辩护,可如果我们把在线视频网站的情况纳入比较范围就会发现,在中国市场独占鳌头的爱奇艺,市值还不到网飞的十分之一。
市场不景气,一天几百万的明星“打工人”更是冷暖自知。方才考上编的这位当红炸子鸡,除了在春节档有两部明显是命题作文的电影外,半年了,一没有综艺,二没有电影,考编事件发酵之前,才刚刚跟着国师混口饭吃。而两年前,他还有着一年十几个一线晚会综艺、四部影视作品的辉煌业绩。这已经说明了,疫情如果还持续,上下游产业链对于不确定性的恐慌,一定会加剧文娱产业的没落。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一个问题,某明星今年刚刚毕业,他在校期间怎么还可以请这么多假搞事业,还能安然毕业、考编。那我们就又得讨论一下,文娱产业究竟是个什么产业的问题了。明星考编除了撕下影视市场大不如前的画皮,告诉大众,自己只不过是资本的附庸之外,同时也摘下了艺术教育体制的面具——本质上,给他们文凭的知名艺术院校,更不过是资本和权力的附庸。
长久以来,在一线的那几所知名艺术院校,早就形成了一种自产自销的“内循环”,借着房地产、互联网在短短十几年里接连爆发的东风,文娱产业和院校、明星形成了互利互生的关系。而明星考编无非说明,这套做法行不通了。
曾经的产业链条是这样的,资本先造就明星,明星再通过影视作品、媒体,给自己的母校提升知名度。艺术院校举办动辄十几万人的艺考,收取的报名费就可以解决学校所有人一年的工资,同时还以极低的录取率、不断上涨的分数线抬高了自己的含金量。接着,院校声誉反哺给明星和明星的作品,又养活了上下游艺考和新闻、广告、影视的产业链。名牌院校起来了,又赶上艺术院校扩招、文娱产业狂飙突进,成绩较低的考生也有了去处和未来。这套模式,可以说是让几百万人皆大欢喜。
甚至,过气明星也可以因为之前的贡献,依靠市场成就代替学术成就,回母校捞个教职。即使是嫖娼被抓的某些明星,也可以靠教高中生表演来谋生。双一流毕业的翟天临,从硕到博,不仅没有脱产,演艺事业还勇攀高峰,可是直到博士毕业还不知知网。更有一堆明星本科在读却跑通告、拍广告、上晚会、演电影,忙得不亦乐乎,一切怪象都已明示了这套体制的畸形,它从来就不是独立的,而是需要外界资本、媒体的推动来养活百万漕工。
这套内循环机制得以建立的前提,首先是国内演艺圈的人才培养资源,长期被把持在三个半学校手里,这三个半学校出来的艺人,才是真正有资格进入演艺圈子的,这三个半学校,每年招的演艺生加起来也就几百人。这区区的几百人背后,能容纳多少相关利益方,能容纳多少普通考生,显而易见。
在一零年以前,国内演艺圈的金主是煤老板和港台娱乐资本,一零年以后,随着大屏幕的飞速扩张,开启房地产资本时代。相比煤老板和房地产金主,互联网资本们在与传统演艺圈合作的同时,也有能力自己进行造星运动,想通过自己造星同传统的影视院校和某些”圈子“相抗衡。
于是我们能看到这些年来,依托各大视频平台产生的,缀学中学生参加选秀类型的综艺节目遍地开花,这当中人气高的选手们,还真的能在互联网资本的加持下参演电影电视剧。不光是造星,互联网资本也在不断招安演艺圈传统势力,开电影节,办学校,甚至如贾章柯的平遥电影节这样看似与商业关系不大的项目,背后也是陌陌这样的社交小巨头。
但至今为止,这个路线出来的仍然还没有口碑和票房很优秀的选手,仍然还是无法同传统影视明星生产圈子抗衡,造星产物们更多的还是活跃在综艺中。至于以前选秀造星的另一条主线地方卫视,以湘浙沪为主,除了湘军还能保持独立性之外,其余的都逐渐失去同互联网平台抗衡的能力。
然而金主爸爸不是永远都有能量的,就像当年煤老板和港台娱乐资本的退场,这两年随着商业地产见顶,以及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打压,曾经的房地产金主们开始在娱乐,足球等各项领域上全面溃败,而互联网平台的流量红利也已见顶,开始进入存量博杀时代,一方面是传统长视频平台各项成本居高不下,一方面是抖快等短视频平台攻城掠地,互联网金主们还能持续投入娱乐业这个重资产之地多久,已经是一个越来越迫近的问号。至于以游戏为代表的各种娱乐活动对传统影视消费需求的侵蚀,也早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那么现在,一个岁入数亿的明星,居然还要考编?这就扯下了传统娱乐产业的最后一张画皮,它快完了。越是心虚,越是张狂。
明星作为大众投射欲望的集合体,汇聚了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对于理想自我、理想人生的渴望。明星还要通过公开隐私、表演生活,试图给公众以良好示范,人设如此重要,可一旦人设崩塌,泡沫被戳破,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瓦解,职业生涯也就划上了句号。依靠炒作人设生存是明星的宿命,从全世界第一个明星依靠假死谋利,到今天随处可见、使劲蹦跶的牛鬼蛇神,无不如此。将自我与官方绑定,让体制为自己背书,更是一种可以料想的黔驴技穷之举。
避免塌房,避免自己被金主抛弃、被后来者取代、被娱乐工业碾压,从好谈政治的美国明星,到挤破头考编、演主旋律的内地明星,同样无不如此。一旦往后娱乐工业成熟,开始从教育体制输入人才,那么他们被取而代之不过是指日可待的事情。
韩国明星金秀贤深谙此道,爆红的那一年,他在中国内地疯狂接拍广告,拿了普通人打工几千年都赚不到的代言费,回去再继续做发达资本主义体制下的普通打工人。而流量明星的天价片酬,无不是因为他们早已明白了自己的宿命,一千多年前,一位被皇帝宠爱的妃子,临死前曾说:
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
近期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