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四字男星的百花奖提名背后
文 | 南锣鼓巷
明星考编所引起的舆论风波,本已趋于平静。可就在前几天,新鲜出炉的百花奖提名名单又让网友们炸开了锅。刚刚放弃入职国家话剧院的某明星,却同时入围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不仅如此,五部入围“影片奖”的电影作品,就有四部是由他参演。
那么问题来了,百花奖到底是个什么奖?
我们常说的中国内地电影三大奖,指的是金鸡奖、百花奖和华表奖。一般来说,金鸡奖代表专家,百花奖代表群众,华表奖代表政府,三个奖项各有分工。在建国初年白手起家、百废待兴的漫长时光里,完全由观众票选决定的大众电影百花奖,就如同国产电影自身一般,代表了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幸福未来的渴望。每逢百花奖评选,附有选票的《大众电影》杂志必定脱销,1982年,它还以单期947万的销售量创造了电影杂志的世界纪录。
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认可造就了百花奖曾经盛誉。提名、荣获百花奖的电影工作者,不仅在民间有口皆碑,去高校教书、去社会组织任职,也都会是水到渠成的事。直到今天,经历了时间考验的斯琴高娃、陈冲、刘晓庆、陈强、陈佩斯、冯巩、葛优等明星获奖者,也都成了大众眼中演技过硬的代名词。但是,如果我们从百花奖现在的评选机制、评委会成员和最终提名名单来看,它现在的公信力,却是要打个问号的。
根据大众电影百花奖组委会所颁布的章程,只有观影人次达100万以上的近两年内在全国城市影院发行放映的国产影片才有资格评选。以2021年为例,100万观影人次对应的票房为3400万,达到这一票房水平的电影只有100部。刨除其中的进口电影、重映电影,两年来有资格参加百花奖评选的电影,就只剩下108部。
虽然百花奖是一个面向大众电影的奖项,观影人数门槛有必要性,但确实以目前的宣发排片机制看,在小众电影之外,也会有一些题材大众质量过关的电影,由于成本和宣发原因被挡在100万观影人次之外。
接着,这108部电影,会经由初选委员会投票以评选出候选影片。而这个初选委员会,都由哪些人构成呢?根据组委会章程我们得知,他们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属下的骨干影院经理100人和本届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会理事165人。看起来是不是很合理?百花奖用市场(票房)、从业者(影院经理)、专家(行业协会)三道防线,保证了奖项的权威性。
但是如果再看看,构成初选评委的两个组织——放映协会和电影家协会,都是谁在里面?他们是什么身份?相关作品和他们又有什么关系?我们就会不免怀疑,这只是个自己选自己的游戏。
放映协会由影视行业相关发行、放映企业组成,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博纳影业、横店影视、华谊兄弟、大地、幸福蓝海等知名影视公司。结合评奖标准中“100万人次”的门槛,要说这中间不存在上下其手、徇私舞弊的空间,显然是过于绝对的。在今天的商业电影市场中,决定过没过这个观看人次标准的,一是发行方,二是院线,三才是作品质量。
不仅如此,放映协会里面的大公司老板,大部分也在电影家协会的理事会里。博纳影业的于冬、上海电影集团的任仲伦、华谊兄弟的王忠磊、中影的傅若清、万达影业的曾茂军,他们不仅是放映协会的成员,也是电影家协会的理事。也就是说,一些国营、民营大电影公司的商人,几乎全程参与到了百花奖的评选中。中国的影视企业,往往既拍电影,也发行电影、放映电影,他们垄断电影产业链的上下游,以获取对产业的巨大利润和绝对控制,电影奖项也趁机被他们收入囊中。
这样的评委和评选机制搞出来的候选名单,不出现点“人情世故”,那是不可能的。近年长期跟博纳合作的某“行走的荷尔蒙”男星,以三部主旋律电影同时提名三个最佳男配角奖项。同样的,并无过硬作品的某综艺咖,依然借着主旋律作品提名了两个男配角奖。更不用说男主、男配双提名的某考编明星了。甚至,艺术成就并不突出的某“拼盘电影”,也因为背后利益方太多而占据了不少名额。
然后,候选名单还需要经过一轮网络投票,投完票,再经过组委会选定的选票统计中心统计出最终的提名名单。不出意外,这事几乎不会掀起半点水花,也和群众没什么关系。大部分人对今年6月10日百花奖开始投票一事根本不知情。微博上,并没有众多官方媒体的转发,也没有形成相关的超级话题。金鸡百花电影节官方微博虽然公布了投票地址,但积极转发、评论的几乎都是明星粉丝。我们可以看到,虽然现在的百花奖依然美其名曰“群众奖”,但是如今的大部分人民群众一不知情,二说不上话,三更谈不上什么决定权。
这么一顿操作下来,由“群众”网络投票所决定的提名名单里,不出现点让群众疑窦丛生的结果,那也就太说不过去了。民营电影老大哥博纳影业,不仅自己有院线,老板高居电影协会副主席,还以他公司出品的《长津湖》《中国医生》角逐百花奖的“最佳影片”和”优秀影片”。如果说这两部电影质量在今年的大盘里相比较,确实有资格角逐的话,那几分钟戏份的小生小花提名最佳男配、女配就无法让人信服了。更不用说其他诸如万达、中影、华谊、大地等影视公司巨头了,他们或多或少都身兼裁判和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参与到了自己选自己的过程中来。
除了资本和评奖剪不断、理还乱的暧昧关系,获个人提名奖的43位影视工作者,有多位本身也是电影协会理事会成员,还有某大导演,上届还是金鸡奖评委会主任,这届又来隔壁的百花奖凑热闹。金鸡奖没拿到,来百花奖试试运气,实在不行再去个什么其他的小电影节,早就成了这些人靠拿奖刷履历的传统戏码。
这些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怪事,根本不需要过多列举。百花奖,明明最初是名副其实的“群众奖”,用来反映人民群众对电影这门艺术的看法,目的是通过奖项促进电影产业为人民服务,结果如今却成了“粉丝奖”和“资本奖”。无孔不入的资本不仅积极造星,还顺带承包了国家的权威奖项,一套瞒天过海的组合拳,竟让人民群众在提名名单揭晓之日才如梦初醒。
百花奖最终的评选,还需要101名经组委会综合考虑地区、人口、观影人次、票房等因素所挑选的幸运观众来现场投票决定。经过两个协会百里挑一的初选环节,基本是粉丝起作用的提名环节之后,到了最终评审环节,大众评委虽然有最终的决定权,但由于经过初选和提名环节之后能出现在最终评审环节的电影,可选范围已经很狭窄,所以最终也只能是成人之美。
有位著名的混血女星在“夺得”百花奖最佳女配角时,说出过这么一段别有深意的话:其实我这一路走过来,也并不算是完全的顺利,如果顺利的话,我现在应该把奖项,拿了一个大满贯。我们的影视产业,早已习惯于“近亲繁殖”,并且一直毫不避讳其中的利益输送问题。至此,我们也就不难明白,某些明星为什么明明有践踏公义的嫌疑,却始终不知悔改、反复横跳了。
资本的能耐远不止于此,就连曾经承办百花奖、创造了单期近千万发行记录的《大众电影》杂志社,也差点被万达收购。万达集团通过复杂的资本运作向电影、足球、游戏等文娱领域渗透的尝试,只是房地产资本高光时期日渐张狂的缩影。
博纳、万达、华谊、中影等影业承包影视制作全过程、赢者通吃的做法,自然不乏追随者。在前几年中国电影市场狂飙突进的时候,腾讯、阿里、百度、美团几家巨头,不仅成立了类似的影视公司,还利用互联网入口做了影视票务。甚至连小米、魅族这些智能手机公司也不甘示弱,前者有影视投资部门,后者还一度成立过偶像团体。在互联网票务入口被卡死的情况下,万达甚至不得不收购了老牌影评网站时光网,试图打通买票、舆论这两个环节,和科技公司争个你死我活。
更不用说基础的教育产业了。几大影视巨头不仅喜欢通过产业、媒体造星,还热衷于走进普通高校举办选美比赛,在艺术高校发奖学金,冠名大学生竞赛培养好感,通过广撒网、从娃娃抓起培养自己的打工人。光线传媒、华策影视更是明目张胆地办起了高等院校,前者高管写畅销书推销自身,后者则美名其曰混合所有制改革。互联网新贵们利用自己的媒体渠道,选择为考不进艺术院校的辍学生搞选秀节目,将战线拉到了未成年人队伍中。
2008年的某双一流高校,报考人数还只有五千人,而去年,这个数字已经翻到了50000人,在短短十几年中翻了近十倍。动辄数万的艺考培训费,一人一轮一科目几百的报名费,高达百分之一的报录比,五六轮的初复试,更是让艺考机构、相关大学赚得盆满钵满。艺考从业人员实现财富自由乃至艺考机构上市的消息,早就不是新闻。相关大学在职老师化身为高中生的梦想导师,还利用权力之便干涉招生的例子更是数不胜数。
无论是某奖的评选机制,还是相关行业的暴利事实,都在说明我们的影视市场及相关的评价体系、艺术教育体制,还是牢牢掌握在少数资本及其附庸的手中。无数家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望,人民群众对优秀作品的需求,早就消失在了这叠床架屋、纷繁复杂的资本和权力运作机制之中。
我们所能看到的那些离了大谱的获奖名单,正如百花奖评选机制所暗示的那样,背后都是权力与资本的博弈。背靠大树好乘凉,自然连提线木偶都开始飘飘然得意忘形起来。在这个行业、这个职业的发家史中,附庸两个字如影随形。十几年前,《武林外传》中主持鸡王争霸赛的白展堂,早就看穿了一切:
“凡是赞助商的鸡,直接进入决赛。”
客观的说,国内电影业这几年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确实出现了一批质量和类型上非常有突破性的电影,在工业化程度上也迈上了一个台阶。这其中也有本文前面提到的一些公司的作品。但显然,成绩归成绩,作为从业方,不能因为有了成绩就开始垄断话语权,自把自为。
这几年电影行业的火爆以及高质量电影打败流量电影,说到底是群众们实实在在花钱进电影院消费,用脚投票的结果。如果群众们最终失去了选择和评价的权力,那毫无疑问,这些之前还能被逼着拍出些好电影的资方们,肯定又会走回无所顾忌,躺着赚钱的老路上。而且,不管他们目前拍出多少好作品,当下国内这种从艺校到圈内到资方拴在一根绳上的情况都是极其不健康,无法长久的。
演员方面也同样如此,一方面,这几年流量明星们在电影上大多折戟,成为票房毒药,另一方面,比起我国数量众多的老中代优秀演员群体来说,年轻口碑好知名度高的电影演员,目前仍寥寥可数,究其原因,就如我们过往分析的那样,当下这套人才培养体制,实际上很不利于批量培养优秀的年轻演员。
如这位四字少年,平心而论,演技不能说差,和一众流量鲜肉比自然有优势,但也远称不上非常优秀。但他在演员这个身份之外,仍然享有巨大的人气。这就无外乎从资方到导演们都喜欢用,粉丝们也喜欢吹捧。当下内娱粉丝圈的风气,基本就是艺人们有一人发的实力,粉丝们就可能吹到十分。他这个阶段,本该是沉下心来打磨演技的时候,但这种基于商业性的过度使用和捧杀,只会催毁未来的演艺道路造成。
近期文章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