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富豪的潜水器举世瞩目,沉没的难民船无人问津

潮思 新潮沉思录 2023-08-03

文 | 峣峣



这个世界的参差虽然我们早已心知肚明,但每当它一次又一次地被展现在我们眼前时,却仍然会让我们感到如此的惊讶。


当地时间6月18日,美国一艘名为泰坦的潜水器在参观泰坦尼克号沉骸的途中失联,里面载着的五名乘员分别是英国富豪哈丁、巴基斯坦富豪达伍德跟他的儿子,法国潜水员保罗、以及这架潜水艇所属的公司“海洋之门”的创始人兼CEO拉什。



要么是亿万富翁,要么是响当当的人物,潜水器的事故立刻引起了包括美国总统拜登、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内的一众国家元首的重视。然而,尽管最终美国与加拿大的海岸警卫队尽数出动,尽管法国派出了科考船“阿塔兰特号”,尽管美国海军声称自己“随时待命”,甚至使用了一套平日里用于探测敌方潜艇的军用绝密声学探测系统,由于水下救援问题这个在全世界范围内众所周知的难题,这支国际搜救队也还是没能完成这次水深超过3840米的“人类有史以来最深的水下救援”。


6月22日,美国海岸警卫队确认,“泰坦”号潜水器发生了“灾难性内爆”,现场发现潜水器碎片,内部乘员已全部遇难。


无独有偶,同样是这个六月,在潜水器失联仅仅四天以前,一艘满载了非法移民的船只在希腊南部伯罗奔尼撒附近海域沉没,事故造成了大量难民伤亡,其中包括至少400名巴基斯坦人、200名埃及人和150名叙利亚人,目前仅104人被成功营救。


▲这样一艘小船


没人知道具体的数字,无论是乘员数,亦或是死亡数字。


联合国下属的国际移民组织(IOM)说当时这艘船上约有750人,有媒体在采访幸存者后报道称船上载有800余人,而据巴基斯坦参议院主席萨迪克·桑吉拉尼在18日所做的一份声明,有超过300名巴基斯坦人在沉船事件中遇难。


每一个都是虚数,没有人知道死的是谁究竟来自哪里,无论是联合国还是希腊当地的官员。不过这也确实不能怪他们,恐怕连蛇头都不敢说自己确切地知道这艘小艇究竟被自己塞了多少人,毕竟想要逃离落后,甚至是一片废墟的原生国度寻找那些能被称得上是好的未来的人太多,而能够提供一个安全、稳定的环境的第三世界国家又太少。可能简单算一下小艇的体积与人体体积这么一除,都比现在各方援引多手的数据更可靠。


▲杰森·弗洛里奥作品 |《目的地:欧洲》


不过如果说有什么事情是我们再清楚不过的话,那就是相比于因“探险精神”而被困在了难以救援的深海的富豪们,这艘难民船上的几百名游客的遇难地点是远比前者更容易开展救援的地中海开阔海域,难民船的沉没地距离希腊皮洛斯岛更是只有仅仅43海里,而欧盟边境管理局13日便在皮洛斯岛西南附近水域发现了这艘船,并向希腊当局进行了通报,据幸存者回忆,这艘船在沉没前五天就耗尽了淡水,期间还有好心的货船给他们扔了几瓶水。


可以说,这些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逃难者们,是死在了繁忙热闹的地中海的众目睽睽之下。




作死与求活


笔者喜欢冒险,也尊重冒险,高中时代还在沈阳的时候,我就会跟所在的登山队一起去爬各种各样的野山,钻曾经战争中留下来的防空洞,大家会带绳子,会穿冰鞋,会走成熟的路线,而如果说我认为的冒险是这样的在万全准备下的对于人生乐趣的享受的话,那么泰坦潜水器上的五名富人的经历不管你从哪个角度看都像是作死。


首先,一个虽然荒谬但我还能帮他们找补的一点是,他们这套商用潜水器的控制器是家用游戏机XBOX的罗技第三方手柄。


没错,就是那个你玩《奥里与黑暗森林》,跳《舞力全开2023》的XBOX。


▲海洋之门CEO拉什(已故)教你如何使用罗技手柄操纵潜水器 | 我家有好几个同款


笔者家里有switch,Xbox360,PSV,但说实话除了索尼的掌机PSV之外,另外两个的手柄都不知道坏了多少回了。一旦坏了,要么喷一点玄学喷雾听天由命,要么就只能换新的。


而在各种手柄故障之中一个最常出现的,便是手柄漂移。


啥意思呢,就是在游戏中即便你只是拿着手柄并没有在操纵摇杆,它也会持续输出指令使游戏画面中的操纵对象始终往一个角度偏移。


给不玩游戏的读者举个例子的话,大概就是你去家乐福选了辆看起来还挺干净的购物车,结果你刚一开始往前推它就始终往左拐,如果你想让它走直线那就得付出更大的力气。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在超市,那你大可以换一辆车,哪怕撞到人了说声对不起也就够了,如果你是在玩游戏那也大可以在看到过保修期了之后骂骂咧咧地再买一个。


可你要是在海底呢?你撞了,或者手柄漂移了,你还能沉得住气么?即便像海洋之门的CEO拉什先生在视频中所承诺的那样,潜水器内已经准备了多个手柄,可你又如何能确保自己可以在“生命的规定时间内”快速更换外设呢?


有点小难度吧。



但即便在这里我们假设当时的手柄出现了故障,我们就能把事故源头推给手柄么?当然不能了,因为它就不应该被用来干这个。


在质量、价格、好用这个不可能三角里,作为面向对价格十分敏感的游戏人群的产品,品牌脑子进水泡了才可能以坚如磐石的质量、永不漂移的摇杆、跟故障后的快速切换为卖点。


对于游戏手柄来说,重要的永远都是好玩,好玩,好玩;便宜,便宜,便宜,能耐用最好,哪怕不耐用之后产生的骂声也是所有情况中最小的。


▲没做防水的手柄,好处是撑过了灾难性内爆


那为啥我还在前面说可以帮他们找补呢?


因为美国军队也在用XBOX手柄。



真的,大家别不信,就解放军报、BBC、CNN等一众国内外大小媒体的公开信息来看,现在XBOX的手柄在西方世界最起码存在以下数种用途:


在美国海军最新型“弗吉尼亚”级“科罗拉多”号核潜艇中用来替代昂贵且复杂的潜望镜控制器;


在美国陆海军2010年的新型无人地面排爆机器人测试中完成多项排爆精密操作;


在美军“庞塞”号船坞登陆舰上加装的“激光武器系统”中用来操控并摧毁来袭的小型无人机和高速快艇;


在美国陆军“高能激光系统机动型演示样机”中实现操作控制。


等等等等等。



你说我不重视安全吧,我用的是美国陆军同款,你说我重视安全吧,我用的是美国陆军同款。



那为啥美军会选择游戏手柄呢?


因为在不可能三角里,美军同样选择了好用,与便宜。


作为一款知名家用游戏主机的手柄,Xbox是在全球几千万玩家的长期体验与反馈中逐步改进、更新换代的,舒适感与便利性根本不是西方政府单独立项拨款研发做出的军用操控器可以媲美,政府更不可能为了某一块新的系统操纵就跟微软一样投入上亿美金去开发让军人有着舒适体验的“军队外设”,哪怕只是单独研发一个拥有简单性能的操作杆,军方的报价比起前者恐怕也会是一个天价,更别提在细节上做到跟Xbox一致了。而在单独开发的初版定下来之后,还会是无尽的扯皮,漫长的制作周期,繁杂的维护。


而与之相比,XBOX的手柄只需要三十美金一个,坏了随时买新的,拥有人性化的操作体验与为0的沟通设计成本,估计这里哪怕让军方重新选择无数次,他们也依旧会用脚投游戏手柄。


然而即便是这样,即便他们选择游戏手柄的理由如此充足,但就像我刚才说的,一个人无论是在深海里,还是在战场上,他的第一需求都不会是体验感,亦或是便宜,而是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不过如果说在这一点上他们尚且有美军的“前车之鉴”,使得潜水器的罗技手柄还不至于那么“雷人”的话,那么在潜水器本身的构造设计上,那真是让你感觉这群人就是约好了去集体自杀的。


▲仅存的潜水器残片


作为一款需要完成3000米以下下潜任务的潜水器,泰坦号所使用的主体耐压材料不是特种金属,不是钛合金,不是有机玻璃,而是碳纤维复合材料


▲国内外科研用潜水器主体材料一览


这种在海底几乎没有前车之鉴的材料有什么特点呢?比起被各国“重器”所偏爱的具有高耐腐蚀性与强度的海洋金属——钛合金来说,碳纤维最大的特点就是一便宜,二谁也看不出来它坏没坏。


与大飞机一样,潜水器在全世界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一个耗费人力物力极大,极其考验工业实力与科研技术的品项,2020年,中国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完成深度10909米的坐底,并且达到了百分之96.5的国产化率,背靠的是全中国上百家高校、科研院所跟企业里的上千名科研人员。光里面的一个载人潜水器声学水声通讯系统,都是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几十年的技术积累。



而这种实力拉什有么?没有,办不到。


在创立海洋之门开始做商业下潜之前,他拥有的只是林斯顿大学航空航天工程学位和麦道公司飞行测试工程师的职位。


为了完成自己的潜水梦,也不知道拉什是不是在碳纤维材料应用相对成熟的航空航天领域获取了灵感,觉得既然钛合金的我搞不起,既然碳纤维能胜任空中任务,那我为什么不能将它用于潜水器呢?


但别人不用碳纤维,那是有原因的啊。


碳纤维这种材料你说它强度高它确实挺高,但当潜水器在到达3800米的深海之后,需要承担的是来自各个方向的高达40MPa的压力,然而碳纤维本身却不擅长承担这样的拉压以及压压疲劳,而且也不会像金属材料那样在出现疲劳老化的时候给出相应的变形反馈,一架复合碳纤维材料的潜水器可能实质上早已不堪重任了,再一次下潜就会像威化一样崩离解体,可外表看起来却仍然完好如初。


然而,尽管材料的特性就摆在那儿,尽管有专业人士的警告,尽管有相关规定根本不可以这样设计,但拉什还是造出了这个使用碳复合纤维作船体,并用两个圆形钛合金端盖加固的潜水器,并且坚定地认为是自己是那个用先进的设计理念打破了行业陈规旧俗的小天才(自己说的)。


这就相当于啥呢,这哥们造了一架设计使用深度在1500~2000米(存疑)的脆脆鲨,并且坚持要坐着它下潜到4000米左右的深度(他自己还是驾驶员)。



他把一切传统潜水器需要的屏幕、界面、仪器全部拆掉,空间内没有座位、仪表、操纵杆,仅有的就是一个舱室,一个罗技手柄和一个打进了碳纤维结构的显示器。



嗯,这脆脆鲨还让他打了个洞。


其间,公司员工海洋运营总监大卫觉得自家老板的设计实在是太不靠谱了,想停止潜水器的载人测试,结果让拉什给开了,还遭到了进一步的起诉。


美国也有针对商业运营潜艇的法规,但通通都被他绕过了,他觉得所谓法律都是都是耽误商业创新的累赘,你要是想安全,那就不要起床,不要坐车,啥都别干了得了

泰坦号本身没有作为美国船只在美注册,也没有在监管安全的国际机构注册,它的母船极地王子号是在加拿大注册的,你甚至都不好说他这个商业载人深潜的创业项目究竟该被归类为什么海运团体。


就这样,从2021年开始,拉什便驾着脆脆鲨在海底服务着一众富豪精英,并在泰坦号的十几次下潜中越来越自信(不都是去泰坦尼克),并在这个月的18号的任务中产生了灾难性内爆,只留下了几块潜水器碎片,以及一些“貌似人类遗骸的东西”。


脆脆鲨坍缩了。




不存在的探险精神


笔者上一段中某些玩世不恭的语言也许会让大家感觉到有些许的不适,这毕竟是几条人命,人命不分阶级也不分贵贱,我们需要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然而笔者之所以会采取这样的描述方法,其实也恰恰是出于对上述有钱人们不尊重科学,不尊重生命的不认同。


一名富豪想要登上泰坦号参观泰坦尼克号需要多少钱?181万人民币。


一名叙利亚人想要登上前往欧洲的非法移民船需要准备多少钱?5万人民币。


这两者之间究竟谁是真正的冒险者,谁花费的“代价”更高,谁对未来的死亡可能更加“心知肚明”呢?


毫无疑问是后者。



他们更明白自己的未来完全取决于这次航程会发生什么,而富人多半已经在思考下一个探险的目的地,181万只是亿万富翁们愿意为娱乐做出的某笔消费,但五万却可能是难民东拼西凑甚至借高利贷才获得了的改变命运的船票。


难民船失事地点爱奥尼亚海最深处可达5000多米,比泰坦尼克沉船的位置还要深,还要黑,富豪的勇气跟拥挤在小船上的难民们比起来不值一提。


可二者之间谁受到的关注更大呢?


毫无疑问是前者。


事件发生后,加拿大交通安全委员会在24日宣布启动“泰坦”号深海潜水器失事调查,并与其他有关机构展开合作,预计调查时间长达18个月至两年。


海洋之门也在声明里说:"这些人是真正的探险家,他们有着独特的冒险精神,以及对探索和保护世界海洋的深厚热情,在这个悲惨的时刻,我们的心与这五个灵魂和他们的每个家庭成员同在"。


互联网上,人们热切议论着CEO拉什的老婆其实是泰坦尼克号后代,他只是想“回去看看家人”,甚至创造性地提出了“泰坦尼克号”精神,大谈特谈“宿命论”。



人们盛赞这五位潜航员是为了探险精神而牺牲的大英雄,忙着教育网民什么才是真正的探险精神与浪漫主义,用着相同的文案一次又一次地告诉我我究竟有多low。



是,我这个人确实是很low,也不够浪漫,我是真看不出来这里面有什么狗屁泰坦尼克精神,我从头到尾只看出来了富人们所表现出来的强烈的盲目自大与民科精神。


还是之前说的那句话,我认为的真正的探险,是在充分尊重老天爷的情况下的放任自流,是在尽人事之后的听天由命。


我挑战张家界翼装飞行是冒险精神,我穿个雨衣从上海中心大楼跳下去也是冒险精神么?


我准备好充足的水跟口粮独自穿越撒哈拉是冒险精神,我啥都不带穿个羽绒服在撒哈拉热死了也是冒险精神么?


你们只会觉得我有病。


同样的,海洋之门数次无视公司员工和深潜工程行业专家的警告,不理美国海洋技术协会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写给自己的长信,执意架脆脆鲨下水,是不也是有病?


哪怕不与逃难者们相比,在我个人的评判标准里这也是纯纯的作死,跟什么探险精神八竿子打不着,最多就是个商业行为。


其他成员不予置评,谁都不知道他们对自己所乘坐的深潜器所知多少,但如果你让我用一句话概括一下整件事情,我只会说——


当穷人花费了五万块钱密密麻麻地挤在大号蛋糕盒里期盼着没有苦涩的甜蜜未来时,富人却花900万人民币给自己造了一个大号骨灰盒。



是这个世界不正常


一个我们心知肚明但却又都不忍心捅破的事实是,如果这次没有富豪潜艇的失事,可能我们压根就不会关注到地中海上的这艘难民船只。


笔者最开始看到将两件事情并列提及的地方其实是在推特,就像刚刚上面的很多图片,还有本篇文章的封面图那样,西方世界的人们也在用文字与图画来描写着这个世界的参差。


▲在希腊,人们被刺眼的差别对待所激怒,并爆发了针对当局的游行。


然而与此相对的是,如果一篇推文上仅仅是在讲述北非难民或者是地中海的难民沉船,那么阅读量就会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甚至直到现在笔者想搜寻一下究竟有多少人被确认死亡也是完全搜不到,只知道十多天过去了,仍有将近600人处于下落不明的状态。


可以说,是五位富豪的“牺牲”,才让地中海的人口贩运链条短暂的进入了我们的视野。


笔者也扪心自问了一下,如果没有如此巨大的命运沟壑摆在我的面前,我真的会去主动关心八千公里以外的另一个世界么?大概率是不会的,甚至在我的潜意识里,难民的死去是“正常”的,而富豪们的死去,才是“不正常的”。


原因也很简单。


在我们这个时代,信息实在是过于繁杂,我们不可能逐条浏览所有,而是会着重看待那些更具有“新闻稀缺性”的事件。


那什么更具有新闻稀缺性呢?


富豪们天然占有着更多的社会财富,有着更多的机会,受过更好的教育,享有更好的生存环境,更不容易死去。


所以他们过得好不算是新闻,过得不好,尤其是荒谬的死去,才算是新闻,才具有新闻稀缺性。


相反的,对于落后的甚至处于战争中的第三世界国家人民来说,教育是稀缺的,机会是稀缺的,和平是稀缺的,干净的食物与水也是稀缺的,他们比我们更不容易活到平均寿命,更不容易出人头地,在互联网上长期处于被歧视的地位。


而对于这群人来说,他们的死去不算是新闻,活着才算是异事,更别说讲卫生懂礼貌了。“你看,他都这么穷了,居然能活得像个人一样,真是件怪事”。



所以同样是这个月发生的事,同样是海难,即便穷人的遇难者是富人的整整一百倍以上,可二者之间的新闻价值或者受重视程度也完全不同,因为冒死偷渡而尸沉大海的经济难民常有,而作死探险却碎成粉末的世界级富豪却不常有。


这不是我们的问题,这个世界本来就不正常。


实际上,即便这次难民船事故最终死亡人数停留在600人以上,它也绝不能算得上是什么“特大新闻”,一个众所周知但从来都没有被好好对待的事实是,由于2010年底的阿拉伯之春以来,西方国家一再粗暴干涉西亚与北非的内政,导致了地中海周边产生大量难民流离失所并迅速向欧洲流动,其中仅2023年的第一季度,死于地中海西线、中线、东线偷渡的难民人数就高达225人。



今年二月,一艘难民船在暴风雨中撞上了意大利卡拉布里亚海岸岩石,96人死亡;


去年十一月,一艘难民船在希腊附近海域倾覆,60人失踪;


根据国际移民组织的统计,从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1月26日,地中海偷渡的遇难人数总计978人,而这已经是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的数字了



2020年8月,一只难民船在爱琴海倾覆,正好遇到了路过的刚刚卸完货的中国船只,最终这艘船只一共救下了41名难民。



从2014年至今,在这条被联合国称作“全球最致命移民路线”的地中海偷渡路线上,因从海路试图偷渡入境欧盟而葬身大海的人数保守估计就高达20430人(别忘了,这里面的所有数字都是预估)。


这么一看,600人又算啥呢?


大家还记得这张照片里的艾兰·库尔迪吗?2015年,年仅两岁的艾兰与家人一起登上了超载的橡皮艇,打算从土耳其走地中海东线偷渡去希腊的科斯岛,结果橡皮艇出海不久便倾覆,只留下了这张引起了巨大轰动的摄影作品,以及什么都没有改变的现实。



八年过去了,事到如今,国内外的网民们能够将富人的潜水艇与地中海的难民船相联系在一起已经实属不易,遑论再将这张陈年的老照片翻出,并将现实视为当时的某种延续了。


这么多年了,在西方有意降热度的情况下,人们只知道地中海岸有热带植物以及鸟语花香,却鲜少知道这里作为“难民绞肉机”的“新常态”。


而在这背后,又是多年来欧洲极限扯皮的另一个新常态——由干涉内政引发了难民问题,难民问题又进一步引发了社会治安问题,既然无法干涉美国干涉他国内政,时间也不会倒转,那么作为接纳难民的前线国家的意大利、希腊等国,对待难民就自然是消极的。


甚至可以说,既然死亡不是一个确切的数字,既然落后意味着没有人权,那么难民的高死亡率对于后来者的劝退,才是符合难民前线政府执政利益最大化的解决方式。


这几年其实已经好很多了,这次的前线海岸警卫队只是什么都没做而已,2015年的海岸警卫队可以真真切切的用长竿刺破了难民们的橡皮艇。



所以说,对于欧洲最好的解决办法,其实就是“无人问津的死亡”,没人在乎也无人知晓,哪怕没有倾覆也会默默地拒绝入境,国内的难民保护者们丝毫不会察觉,可偏偏就是这次的潜艇事件把难民们置在了聚光灯之下。


由于目前欧洲的抗议活动,前线国家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对难民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宽松”,并在热点过去之后再次迅速地关闭大门,毕竟阿拉伯之春已经过去13年了,这一套弹性政策也是轻车熟路,换汤不换药。


甚至能再抽出空来骂一骂中国,说中国造了太多橡皮艇,草菅人命之类的。



所以,这就是今天的我们所面临的世界——作死的富人,挣扎的穷人,以及沉默的西方政府。


不公平,且荒谬,富人直到醉生梦死都是积极向上鼓舞人心的,他们的死被形容的华丽且悲壮,而穷人无论多勇敢,都只配在上不了台面的地方阴暗地存在。


这就是21世纪的世界,这种不公平还会持续很久,可如果说有什么事情仍然值得我们庆幸的话,那就是百年前也称得上是一文不值、无人问津的“我们”,如今也需要很努力地吸取信息,才能理解这种“身世浮沉雨打萍”的感觉了。


这个世界不太正常,但我们正在正常的道路上努力奔跑。



近期文章导读:

苏维埃的成败启示

历史留给俄罗斯的抉择时间,可能不多了

布林肯与沙利文,美国外交的双头政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