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知十评 #47

年底了那自然是盘点别人的盘点,本周30篇左右,关键词是隐私、科技、孩子、孤独、注意力、倦怠、断舍离、网络空间、科学、致良知、漫游者、共同体、小丑、电影、资本主义、本雅明、革命、文学等。

界面文化有一系列盘点,还有女性和劳动者等,不过对于大数据和儿童确实感到责无旁贷,现代性是加速的,为了拥有不使用最新科技的自由还必须得选择使用哪些和怎么使用这些最新产品,不应该僭越进行代言不代表连发声都是虚伪的,最近两三年也算是个业余读书爱好者里的资深玩家了,独处和孤独感基本没啥关系,像选择租金低通勤时间长搞些碎片化的不如享受放空和观察,今年坐公交或地铁我就很喜欢看别人在做什么,有时候听到一些对话特别有意思,如果是安静的车厢我把手机当MP3专心听歌也会有不一样的感受,满打满算多线程往往得不偿失。

NOWNESS是我最喜欢的酷酷的自媒体,用景观来消解景观社会,颇有下文本雅明的创造意义之感想。
我手机的APP只有首屏之前也晒过,常用的十来个左右,像一些加密货币钱包应用我会把私钥保存好卸载就完事,主要就是电子书和听歌(播客)的,然后每天打开的微博微信推特电报,还有最近把ssr换成clash了,过几天我会复盘一下,包括我的信息源和关注点,fuckfomo系列吧(微信号也是这个)。

Nov这个最近发现的公众号非常好,译介关于自由互联网的文章,仿佛心有灵犀昨天看到原文的拱廊计划https://t.me/zeong/899 今天就有人发出来赶紧去给原文的豆瓣里赞赏了,我要写年终总结的话标题大概就是我是如何在互联网里漫游的,现代人可以和商品感同身受,但也要解放想象力夺回主体性,我是相信如果你不按照你的想法去活,那就只能按照活法去想了,真正的革命是思想的革命,所以最开始让我更新日报、周刊的动力也源于观念的新陈代谢和方可成的理想——让人人都接触到优质的媒体食谱。

手机没那么重要,找几个人共同建造一起生活的社区才重要,比如之前介绍过的fairbnb,还有这几天常提及的风险共担型(stakeholder)资本主义,不是让人人都成为股东而是给人承担风险的自由(自决自治自主自发性)。

科学是一种反洗脑的思考方式,知道批判性思维应该都有根弦,对就医和投资而言最能考验认知上的精神修养,因为有实打实的直接的身体或利益损害,被骗似乎是不可避免的,给自我反省一点时间。

放眼望去其实现在的商品无法被分类,正如儿童也不应该被贴上标签,消费的是使用价值还是符号价值还是有自由意志发挥的空间的,对技术用途的阐释是多元的,就不会陷于消费主义和物欲拜金的单向度。我认为简单来说就是自创使用说明书,废品不一定只能去回收站也可以作艺术品或家具手工等,恋物癖不可怕,可怕的是只能恋某物的某种形态,像磁带光盘等过时媒介也可以不吃灰当手办一样摆出来做个展览,被观看是需要的,这并不一定导致自我崇拜。

之前只知道第四国际,现在的饭圈文化可以说是第六国际了吧,前几期也谈过只有情绪无法转化为行动的问题,逃避到嗨就好了的狂欢里也许是一种犬儒,这也是李厚辰和戴锦华提过的现实主义电影不受待见的现实,我觉得休克疗法是新自由主义扩张到政治领域的一种事后诸葛亮的解释,利用广告和传媒这颗资本主义下的蛋孵化出不那么文化工业、更人道主义的资本主义也许是我对大众文化的解放潜能保持肯定的一丝希望。

最后,我还是强调现代人缺乏自信的问题(包括我),选择书影音的品味像挑食一样需要先看前人的评价,而没有主导自己的“烹饪”风味,下一个十年希望有立人立己达人达己的过程吧。

另外有交流群组,公开的在telegram上搜skininthegame,private的见https://t.me/peopleofscreen/210 ,笔者可以提供一点上网冲浪的技术支持,点击左下阅读原文链接可以跳转到我最近发布推介的帖子。

  1. 尽管匿名与脱敏化处理是大数据隐私保护的常见技术,但依然不能阻止个人的隐私被窥视与监控
    普通大众对技术与政治的信任土崩瓦解,进而让鼓吹保守封闭的右翼思潮在世界范围内重新崛起
    谁来监视那些监视者呢?
    我们当然不该仅仅为了怀旧,歌颂实际并不美好的“自然”的生活,希望回到不可复现的过去;更不应像卢德分子一样砸烂服务器与电脑,在拒斥科技的黑暗面时,也拒斥科技本身
    要解决科技带来的问题,往往要通过运用更多科技。

    被剥夺的童年 | 2019年儿童新闻盘点
    “海啸是个看得见的怪物。可是,看不见的怪物将永远存在。”
    我们用分门别类的语言把孩子分了类,这种语言像真正的监狱一样将孩子限制起来,这实际上是对孩子们的一种精神上的放弃。

    罗广彦,公众号:界面文化技术年代的怕与爱 | 2019年科技与社会议题盘点
  2. 注意力资源可以保存,但它不是像松鼠储存干果那样直接,大脑注意力的储存方式很隐晦,它以独处放空的方式“储存”:你“放空”的节奏越好,它后续运作的“创造力”就越强,这是一种间接“储存”。
    赋予“无所事事”的合法性才是获得“独处红利”的关键
    “拥有无条件的信任”以及“被理解的夸张想象”才是消除孤独感的本质
    一个狭隘自私的人,永远无法释放自身最强大的一面
    智本社年度文章精华(收藏版)
    “若放弃思考,就意味被奴役。”

    李少加,公众号:少加点班高处不胜寒,低处就很温暖?
  3. 主脑之梦(19)
      我们不把精神寄托都放在“过去”上,我们应该对充满无限可能的“未来”有更多期盼和幻想

    2019年,还有1天就结束了

    5个时间真相,给你

    功绩社会中的人,虽然摆脱了福柯意义上的规训社会,却又陷入了新的精神规训社会,比起他人的剥削,自我剥削更加严重地导致了自我崩溃。
    生活已经够难的了,有时候偶尔拥抱失序和乱序也不失为一种对人类的解放。不妨把自己的人生当成歌单,听腻了一成不变,切换下一首也许更好,不是吗?

  4. 真正重要的事,是不会错过的,它总会通过不同的方式找到你。
    小程序适合的是突发、低频的需求。
    App 适合的是突发、高频的需求。
    桌面适合的是非突发的需求。
    过去是 Just in case (或许需要,我先下一个吧)。现在是 Just in time (需要的时候再下)
    关于读书,能说些什么呢?

    服老思,公众号:P话App 断舍离
  5. 我们倾向于强化那些能产生巨大个人成就的事情,而当任务需要大规模的社会凝聚力和合作时,我们的表现会差得多,因为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为了自己。
    我们是如何畅想并抵达未来的:百年想象简史
    我们依赖水一定更甚于手机,然而因为水是静止不变的,而手机却不断更新换代,所以我们倾向于认为手机发挥了更大的作用,实则不然。
    推动历史变迁的不是现有的科技,而是人类的思想。
    绕过开发商建造住宅不完全指南 | 德国住宅趋势(下)
    建房共同体(Building Community)
    建房合作社(Housing Co-op Association)

    toNovember,公众号:Nov米奇·卡普尔(Mitch Kapor):文明的网络空间(《滚石》杂志,1993年)
  6. 自我反省本身是一种极其个人、需要时间、强调理解与理智的过程,但“台上激情演讲,台下哭成一片”式的自我表露看中的却是情绪的宣泄,而不是理性的反思,最终很可能沦为一场“表演”或者“作秀”。
    中医、风水、八卦图,甚至是“阳明学热”,他们通过在传统文化截取关键概念和关键词,抽离思想背景,将传统文化嫁接在迷信思想的身子上完成“赋魅”,在方法上“效仿先贤”,实则树立起空空的个人崇拜,缺少精神内涵。
    用科学进步的历史,取代王侯将相的历史

    式微,公众号:知著网“致良知”还是“洗脑控制”:传统文化与爱国主义的画皮下是谁的野心?
  7. 知识和意义并不依赖于一个结构性的历史事件(革命),而是不断地涌现。
    漫游者(flâneur)之所以对商品感同身受,是因为他知道自己也是商品。
    社交媒体上的生活就像是一场没完没了的逛商场之旅,一边展示自己的品味,一边观察别人的品味。像漫游者一样,我们只有在可见的情况下才有价值。“网络漫游者”(cyberflâneur)指的是在网络上闲逛的人,他们利用休闲的形象来创造“使用价值”,创造出波德莱尔所说的“自我崇拜”
    与其坐等一场革命,不如在不断变化的“现在”中,从我们与物品和消费文化的关系中创造意义。
    作为时光机的媒介考古学
    文化、知识和社会力量这些非物质力量可以区分并调解技术的用途。

    toNovember,公众号:Nov本雅明(Benjamin)的拱廊计划(Arcades Project)和互联网
  8. 可是现在只有第六国际了,用齐格蒙特·鲍曼的话来说就是美学的共同体,感性的共同体,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偶像-粉丝的共同体,没有人去管他说的是什么,说的对不对,反正就是一个美学的共同体,大家就跟着偶像“嗨”(high)就好了嘛。那么就只有第六国际了。只有情绪的共同体了,没有道德共同体,没有知识共同体,更不要说没有社会行动的共同体了。
    再论《小丑》:从非政治虚无主义到新左派,或是为何川普不是小丑
    小丑的姿态是一条死胡同,一个完全的僵局,冗余的和非生产性的,但悖论是人们必须经历它才能把它感知到它的冗余性质。

    回声·EG|,公众号:院外从炮灰到速度的暴政|维利里奥《速度与政治》导读|一
  9. 电影抑制了艺术品的崇拜价值,使观众采取了一种鉴赏的态度,这种鉴赏的态度不包括凝神专注,观众成为了一位主考官,一位心不在焉的主考官。
    复制作为一种结果,要么使得个人与真实生活世界的分离,要么使得真实与非真实界限的模糊
    在整个文化理论的脉络中,还有一支依然对复制技术,依然对大众文化的解放潜能保持肯定
    阅读分享丨重新认识资本主义三部曲
    经济学不会有完美的终极理论,罗斯福需要凯恩斯,里根需要哈耶克,不是谁更高明,而是碰巧谁更契合政治实操。
    广告和传媒,是资本主义下的蛋
    我们需要效率,离不开资本主义
    AirPods与智能音箱带来音频革命,最大冲击将在发展中国家
    朱迪.嘉兰:在永恒中凋落

    骍角,公众号:传播学之思灵韵的消失与革命的可能丨从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品》说起
  10. 卡辛斯基,一位狂人
    对于大量缺乏自治与成就感的人来说,工业社会造成了灾难。他们仰人鼻息、缺乏自信,在心理和精神上受到同辈中优胜者的摧残。甚至,即便是那些优胜者,他们照样缺乏、或者自己抛弃了宝贵的“自由”,因为这个系统容不得他们自由发挥。
    他们批评泰德的暴力与血腥,却依然对未来之路的红绿灯感到迷惘。毕竟,他们没有泰德二十年如一日的坚定“革命”意志。


    新知 | 年关浮世绘:十年前的差馆观察日记

    对话方可成:新闻业的危机与他的“实验”

    洪子诚 戴锦华 贺桂梅 毛尖︱当代中国人的情感结构与文学经典——以阅读为中心的对话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