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帝国迈向大统一
数据洞察,商业万象
作为一款M1芯片的一体机,苹果也将电脑系统生态和英特尔时代做了切割,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条路。
近几年在华为、三星的手机和平板协同上也同样有这样的趋势,但苹果显然是走的最快的一家。
文|罗宁
编|王一粟
又是一场被精准预测的苹果春晚。
4月21日凌晨,原本要在三月举办的苹果春季发布会姗姗来迟,虽说让很多果粉等到花都谢了,但还是有不少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东西。
除了iPhone 12和Apple TV算是常规升级外,AirTag暗藏苹果的小目标,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搭载M1芯片的iMac和同样配备M1芯片的iPad Pro都有了巨大变化,在甩开英特尔推出ARM架构自研芯片M1之后,苹果M1芯片的产品线大家族一步步揭开了自己的神秘面纱,继续吹响革命的号角。
苹果的野心显露无疑,从芯片到操作系统,再到生态圈,正在引领PC与移动生态实现大融合与大统一。
近几年在华为、三星的手机和平板协同上也同样有这样的趋势,Wintel联盟进一步瓦解,ARM生态正在进一步扩张。
还记得那句iPad Pro宣传语吗?“你的下一台电脑,何必是电脑。”从昨晚发布会看,或许这次发布的iPad Pro才真正配得上这句话,原因无它,就在于iPad Pro从A系列芯片一跃升级到了M1芯片。
基于M1芯片的iPad Pro相比上一代CPU性能提升50%,GPU性能提升40%,尽管外观没有多大变化,但芯片的升级再一次将iPad Pro推向了最强平板电脑的宝座,也许应了那句老话,性能能够打败iPad Pro的只有下一代iPad Pro。
相比A系列芯片,M1芯片也为iPad OS与macOS的融合做好了准备。基于相同芯片架构,平板形态的iPad Pro和笔记本形态的MacBook Pro将会在应用生态上做到统一,也意味着整个iOS生态的开发者可以更方便开发出跨平台的应用内容,不再需要为同一款应用设计基于X86和ARM架构的不同版本,完成了iPad Pro从过去的平板电脑向个人电脑的底层基础变化。现在说iPad Pro完全取代电脑或许还不太可能,但随着越来越多应用将可以在iPad Pro上流畅运行,必将引起新一轮生态的变革。
这一动作其实是“一石二鸟”。一方面,iPad OS与macOS可以在更多交互上走向统一,使苹果庞大的iOS生态惠及笔记本产品线;另一方面,也让开发者拥有更方便的开发环境,持续壮大苹果的应用生态优势。
不仅仅是芯片上的统一,显示技术上苹果也要逐步统一。基于M1芯片的iPad Pro共推出两个版本,其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配备Liquid视网膜XDR屏的12.9英寸iPad Pro,由于采用最新的mini-LED显示技术,苹果实现了一个惊人的屏幕显示效果,全屏亮度达到1000尼特,峰值亮度1600尼特,对比度1000000:1。
这个数字已经达到了此前苹果推出的售价高达四万元的Pro Display XDR显示屏的效果,而这一次,苹果把这项技术压缩到了iPad Pro这块12.9英寸、6.4毫米的机身中,带来了目前所有移动设备中最强悍的屏幕表现,这也是在为更多专业人士加入苹果移动生态做好准备。
苹果还为iPad Pro增加了雷雳端口,按照官方说法,iPad Pro不仅能兼容现有的USB-C接口,还能直接连接Pro Display XDR显示屏跑满6K分辨率,苹果用这样一种看似很自然的方式,完成了iPad屏幕和Pro Display XDR屏幕的高度统一,这意味着过去一些需要庞大的Mac Pro能做到的事情,新的iPad Pro也能做到,用户在所有苹果设备上的体验进一步达成统一。
除了M1芯片和mini-LED屏幕之外,苹果还为iPad Pro加入了5G网络功能,5G网络的加入,不但实现了iPad Pro移动办公的需要,也让iPad Pro相比MacBook来说具有更多扩展性,比如直接通过iPad Pro进行网络直播,或者随时随地高速上网进行游戏和视频会议,这一特性也方便用户有针对性选择苹果设备。
所以,融合M1芯片,mini-LED显示技术以及5G网络的iPad Pro不但为苹果凝聚了更多开发者,吸引到需求更高的专业人士,也将iPad、Mac、iPhone之间的隔阂逐渐打通,也因此,苹果还在昨晚带来了全新的iMac电脑。
作为发布会上的重磅产品,从内到外重新构建的iMac不但成为苹果改变桌面生态的又一重要武器,也承载了苹果破旧立新,融合生态圈的野心。
去年推出M1芯片的MacBook Air、MacBook Pro以及Mac mini尽管外观与前代产品毫无变化,但苹果却通过强悍性能以及超长续航,让人们看到了M1芯片的无穷潜力,基于ARM架构开发的M1芯片无疑让英特尔感受到了压力。而苹果也再接再厉,将这颗M1芯片用在了台式机iMac上,这一次给人带来的是全新的惊喜。
基于M1芯片打造的iMac实现了过去从来不曾做到的轻薄,整体厚度均匀,只有11.5毫米,这样的外观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巨大的iPad配上电脑支架,整体重量不到4.5kg,相比上一代iMac 5.48kg的重量直接减轻1kg,而且要注意到的是,这款24英寸的iMac,实际上是之前21.5英寸iMac升级版,重量降低的同时屏幕增大,使得体验更进一步升级。
这种从设计上将iPad形态融合到电脑形态的思考显然是苹果有意为之。当处理器都采用统一架构时,人们在不同苹果设备上的交互必然更加统一,而iMac在外观上和iPad Pro边界不再那么明显,让人们使用时更加轻松自如,近几年在华为、三星的手机和平板协同上也同样有这样的趋势,但苹果显然是走的最快的一家。
搭载M1芯片的iMac电脑相比之前标配的21.5英寸iMac机型,其中央处理器速度提升85%,图形处理速度提升2倍,无论是对于代码编译还是视频编辑而言,处理运行起来都表现得更加出色,这一点早在去年M1版本的MacBook Air上就有所体现。
另一方面,作为一款M1芯片的一体机,苹果也将系统生态和英特尔时代做了切割,形成泾渭分明的两条路。在macOS Big Sur系统加持下,你不但可以使用系统转译过去的X86架构应用,更能运行各种iPhone以及iPad应用,尽管没有触摸屏支持,但苹果实际上早在iPad OS上就通过触控板为这些应用打通了交互,过去iPhone、iMac、iPad之间的那堵墙正在慢慢消失。
ARM才是未来,基于M1芯片的iMac的变化可以说是全方位的,外观上向iPad Pro靠拢,系统使用上也逐渐打通iOS生态。苹果走出这一步的同时,其软硬件生态的融合性进一步增强,从某种程度上说,iMac就是一个放在家里的超大号的iPad Pro, iPad Pro就像是小型的iMac,不再有X86架构和ARM架构的区别,这样当用户选购苹果产品时,只需要针对自己的使用场景就能做出选择,而不再纠结于生态的区别。
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的融合在近年来不断加深,传统的PC逐渐被改造,华为、三星、小米等厂商都通过自家手机和笔记本电脑打通了Windows系统与安卓系统的界限,而苹果则一路狂奔,让iOS、iPad OS、macOS从底层架构到应用生态上逐渐统一,其转变之快,让不少开发者十分看好。
前英特尔总裁雷尼·詹姆斯创业做新公司Ampere时就曾公开表示,Apple M1是ARM在客户领域的“分水岭”,数据中心将不可避免地转向ARM。该公司高级副总裁Jeff Wittich提到,苹果公司的M1将会吸引更多的人,并将开发人员从x86转移到Arm。
不过凡事都有两面性,在一些iOS开发者欢欣雀跃的同时,也有人对于M1芯片架构的统一不那么高兴。由于M1芯片高度一体,使其开放特性进一步降低,Linux之父Linus Torvlds就谈到Linux难以运行在苹果M1芯片的笔记本上,因为苹果的封闭策略,开源软件开发者将没有足够的资源在Mac上开发Linux支持的驱动和操作系统。
这实际上给了其他ARM架构芯片以机会,也是Windows系统PC依旧不会被取代的原因。苹果的封闭策略固然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加入,但基于Linux开发者的生态社区依旧十分强大且有生命力,Linux开源社区依然是这个世界持续向前的核心推动力之一,对于这些用户而言,他们也许并不喜欢M1芯片的设备。
华为消费者业务CMO朱勇刚此前也对苹果围绕ARM架构展开的战略也表示认同,并提到华为战略和苹果战略是完全一样的,尽管PC领域华为依然使用英特尔芯片,但基于ARM架构的华为麒麟系列芯片已覆盖到手机、平板、电视等设备上,并计划通过鸿蒙系统底层架构实现生态的进一步统一。截止2020年底,鸿蒙系统全球开发者超过180万,预计今年年底将在华为手机上大范围使用,这也是ARM进一步赶超英特尔的契机。
伴随M1芯片大家族产品的不断亮相,苹果打破PC和移动设备边界的野心显露无疑。这样一步棋苹果走了足足十年。从A系列芯片到M1芯片,苹果打破了老旧的英特尔设下的结界,让iPhone、iPad、iMac变成了可以相互支持的工具,似乎再没有哪一家公司能如此成熟的完成这样的转变。
以此为突破口,苹果也终于完成了从内到外的自主话语权,摆脱英特尔的芯片桎梏,苹果将有机会设计出更符合自己思路的产品。这一点我们在本次全新iMac上就能看出,而苹果每一次发布会上都会提到的AR、AI技术等应用场景,在愈发强大的M系列芯片之下都更加游刃有余。
这不仅是苹果的胜利,也是ARM的胜利,因为苹果、华为的推动,ARM阵营将会进一步壮大。此前微软推出ARM架构Surface电脑时成绩并不理想,但当苹果作为变革者推动这一进程之后,微软也许有机会借这股东风再次尝试吸引开发者,华为鸿蒙系统或许也能从中受益。
接下来该期待的,就是六月的围绕软件和系统的苹果开发者大会。
// 哪里还能找到我们 //
· 数据洞察,商业万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