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市街头,被煮过的头颅,被切成2000多块的尸体;
手段之残忍、性质之恶劣、影响之持久,这可能是最受关注的当代悬案之一。
“吐的吐,哭的哭, 看后全扛不住”
在最美好的年华,却遭遇最残忍的杀害。
南大女生刁爱青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某一天竟然会成为市井流传的恐怖故事的女主角。
而这一切,都是从1996年一个雪后的清晨开始的。
1996年1月18日,南京普降暴雪。
1月19日清晨,在南京大学(后面统一简称:南大)南边,靠近市中心新街口的一条小巷里,一位清扫大街的大妈在垃圾桶里捡到一包碎肉块。
肉块由一黑塑料袋包裹,很沉。
开始她以为是猪肉,便带回家清洗。清洗过程中,大妈震惊地发现3根手指状物,吓得魂飞魄散,赶紧报警。
接到报警后,警方迅速对该区域进行排查,发现若干袋/包尸块,并确认尸体的身份是南大学生刁爱青。1996年1月10日下午,刁爱青因身体不适,请假留在宿舍休息。离开南园4舍的刁爱青,穿着一件当时在女生中很普遍的红色外套,消失在南大附近全长不足400米的青岛路,这是刁爱青留给世人的最后一抹身影。她是在青岛路消失?还是在其他地方消失但再没有被人看到?这点,没人知道。9天后,刁爱青再次出现,以一种令人难以承受的方式重现在人们的视野中。1月19日至1月31日,刁爱青的尸块接连在不同的地点被发现。以下的描述,是根据警方公布信息及网络资料整理而成的:下表为网友“茅小喵”甄别一些不实信息后,系统整理的抛尸地点与尸块内容: 图片来自《十八年后的再回首——96年南大“1.19”碎尸案的记录、释疑与分析》图片来自《十八年后的再回首——96年南大“1.19”碎尸案的记录、释疑与分析》因身体被切得太零碎,刁爱青的尸体最终是通过室友辨认其头颅来确认身份的。据网友“bvbvbv1232012”的回忆(备注:结合其在天涯论坛的一些留言帖,大家推断很可能是当年参与办案的刑警之一):
“警方发了协查通报,各大企事业单位高校等近期有无女性人员失踪或长时间缺班,并告知部分衣物特征,校方代表3人,学生代表6人,照片辨认不能确认,辨尸4人。有部分心理准备,看后全扛不住,吐的吐,哭的哭,同寝室的确认。”
确定了受害人的身份后,南京警方依据弃尸地等特征,将侦查重点定在了南大;把案件当做桃色杀人或者变态杀人案件来侦破,排查南大人士,包括高级知识分子等;南京警方成立了专案组进驻南大,以南大为中心,在周边范围内进行严谨排查。多日来,工作组不停地采集指纹、收集资料线索、调查南大内所有可疑人士,无论教师、学生及职工都不例外。据当时在读的南大学生回忆,那时候,南大为中心的一带全是便衣警察,平时品行稍有不端的人都会被带走调查。当时排查力度之大,据说以南大学生为作案目标的小偷、流氓几乎绝迹。近一个月排查后,警方把排查圈以南大为中心扩大,从凶手行凶手段入手,开始调查有证物指向性人群。在网友“bvbvbv1232012”的回忆里,提到了很多南大外的搜查细节:比如很多当时的怀疑对象,可能有碎尸能力的,有弃尸场所的,有弃尸工具的,在弃尸现场多次发现的,邻居举报晚上常常亮着灯的,有奇怪气味的,就像常见的刑侦电影一样,一一排查后,查出一堆偷情的,私藏违禁品的,有奇怪性癖的.....也有不少网友提到DNA排查,这是现在刑侦中常见的手段,但在1996年的中国,还是比较罕见,只有少数几个重点城市可以做到。最终,一是因为没有找到碎尸的第一现场,二是那时技术侦查手段相对落后,凶手迟迟未能找到。但关于案件的各种消息在南京市乃至全国的传播却从未停止。1998年,一位名叫王大进的职业作家以南大碎尸案为灵感,在双月刊杂志《收获》上发表了一篇名为《纪念物》的短篇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口吻描写了一起女大学生碎尸案。这是现在可以考证到的,最早把“1.19”案艺术化的小说。因为细节描写及心理描述太详尽,很多网友把矛头指向了作者王大进。2008年5月28日,在百度贴吧,突然有人建立了“刁爱青”吧,并留下了“刁爱青,真的好想你,希望你过的很好”的第一条帖子,随后消失,留贴的ID是60.211.8.* 。这一条帖子,后来被网友广泛怀疑是凶手受不住良心的谴责,出面忏悔;但当时全国上下正忙于汶川地震的救援赈灾,此贴并未受到广泛关注,直到一个名叫“黑弥撒”的网民发帖,引起轩然大波。2008年6月19日,天涯论坛,一位名叫“黑弥撒”的网民发帖《关于南大碎尸案的一点想法》,全文近2500字。在文章中,“黑弥撒”分析,刁爱青很可能是通过重金属音乐结识了凶手,并因为自身气质激发了凶手的童年阴影,最后被凶手变态杀戮。“这种CD的内容多是一些国内不常见的欧美流行音乐、乡村音乐,更多的则是摇滚乐、重金属,甚至那些极端音乐。”黑弥撒说,南京大学周围恰是南京文化气息最浓的地方,该市的“打口碟”买卖最先在这里出现,喜欢这种音乐的人一般性格内向,外表普通为人低调。黑弥撒写道,“刚上大学不久的她被校外的‘打口碟’吸引。但当时CD机比较少见,对于穷学生来说更是奢侈品。被害人正当郁闷时遇见了凶手,他主动向被害人介绍这些音乐,并邀请被害人去他的住处欣赏。”相貌端正,气质成熟稳重;性格内向,为人谦和;单身,独居,受过高等教育,住在南大附近;文化素质较高,喜欢听音乐,亦有可能爱好文学;懂得一些医学方面的知识。童年阴影、重金属、变态杀戮,“黑弥撒”的帖子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些符合影视作品元素的观点立刻引起网友的疯狂议论,最大的猜测莫过于对“黑弥撒”本人身份的质疑。“黑弥撒”父亲是参与过案件调查的警察,其本人大学法学专业毕业,重金属音乐爱好者,且对此案感兴趣,于是写下了这篇推测凶手的帖子。“黑弥撒”生于82年,案发时才14岁,不具备作案年龄。2008年6月24日,南京主流媒体《现代快报》以整版篇幅报道了南大碎尸案的情况。
2008年7月4日,一网名“悼红轩主人”的山东网友,与一名记者自发前往江苏姜堰,刁爱青的老家,采访刁的父亲,获得很多第一手资料。7月13日,“悼红轩主人”把采访资料汇总成《关于南大碎尸案的终极猜想》并发表,同时接受《美国之音》专访。在不到20分的录音采访中,“悼红轩主人”以相关帖子被封为依据,极端地认为此案是“有内幕”,矛头指向军方。2009年11月30日,天涯论坛,一位名叫“潜水啊潜水多年”的网友发表了《我也想说说我知道的南京119碎尸案》的帖子。根据行文推测,该网友是案发当年的南大学生,亲历了南京警方在南大的排查工作,提及到了很多比较准确的信息,尤其提到了一年后的南大一次学生遇袭受伤事件。2012年3月23日,还是在天涯论坛,网友“baaaaabbcc”发表了题为《灰色轨迹——致96南大碎尸案凶手》的帖子,推测出凶手是刁爱青的同学或室友的团伙作案。他根据自己的推测,认为“潜水啊潜水多年”就是当时知情者之一,甚至可能就是凶手,而那个被提及的学生遇袭事件,就是那个团伙为了保守秘密的极端做法。2008年-2011年间,一位名叫徐家亮的南京人,曾向警方提供过一条线索。案发时徐是南京一名联防队员,据他个人的回忆,在刁爱青失踪时间,他曾在南京古林公园(后来的一处弃尸地附近)发现两个“可疑的姜堰人士”,携带有类似“后来发现的用来盛放尸块”的拎包。就这样,原本可能一起普通的杀人碎尸案,在经过20多年的网络发酵之后,已然变得千奇百怪。现在网上搜索“南大碎尸案”,可以随意看到各种“真相”,几乎每个帖子下面都有人“信誓旦旦”说自己知道案件真相。在网络上,刁爱青被部分网友肆意描述成一个既性格内向又可能同时交往多个男友的怪异女孩,甚至是吸毒者。神秘重金属爱好者、心理变态白领的目标、邪恶祭祀活动的祭品,乃至军方高层的无辜牺牲品,各种阴谋论扑面而来。刁爱青高三毕业前赠给同学吴晓洁的单人照,照片源自南都周刊 但当2008年《南都周刊》刊登出刁爱青的一张照片后,我相信很多怀揣着各种阴谋论参与到“南大碎尸案”讨论的人,第一眼见到刁爱青真容时,都会失去大半的兴趣。也不忍心再将她和这些乌七八糟的狗血剧情联系在一起。是的,芸芸众生中,这个来自苏北农村的女孩实在太普通了。
而这一切,在刁爱青的同学兼闺蜜吴晓洁看来,更是无稽之谈。吴晓洁回忆,刁个子高约1.65米,身材适中,长相普通。短发,单眼皮,眼睛稍有些近视,喜欢阅读,中学时喜欢看《辽宁青年》《电影文学》等书籍。一个细节是,这个字迹娟秀的女孩,有时候会故意把自己的名字复杂化为“刁爱卿”。
吴回忆,中学时,睡在宿舍上铺的刁爱青总喜欢把蚊帐放下来在里边看书,或者听音乐。刁爱青喜欢王杰、齐豫等嗓音有些忧郁的歌手,她常哼唱的单曲是《萍聚》,“听起来很有韵味”。
在吴晓洁的印象里,相比同龄女生,刁爱青似乎更谨慎。她俩走在路上,陌生人搭讪,吴晓洁总会应付两句,而刁爱青从不理睬,她还提醒吴晓洁要注意安全。
刁爱青的另外一位同学潘秀丽,从小学到高中都和刁在一起。她回忆,刁爱青小学成绩较好,到了中学算是中等。长得不是特别漂亮,喜欢独处但并不张扬,朋友不多,爱憎分明。
1994年高中毕业后,三个农村女孩各自走上了命运设定的人生之路。潘秀丽考上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吴晓洁参加了工作,刁爱青复读一年后上了南京大学成教专科。而刁爱青上大学的百余天内,三个人还是会时不时在一起聚聚。吴和潘都觉得上了大学的刁爱青,和高中时候相比没什么大的变化。
1996年1月7日是星期日,也是潘秀丽的20岁生日,她约了刁爱青等几个老同学聚餐。刁爱青像往常一样没怎么说话,当晚和潘秀丽同住,次日回到了南京大学。吴晓洁、潘秀丽都没想到,这成了她们和刁爱青的最后一次见面。刁广明,刁爱青的父亲,第一次接到从南京打来的电话,是1996年1月19日。电话里南京大学保卫科的人询问刁爱青是否在家,刁广明这才得知,女儿离校失踪已约10天。他当日即赶到南京,警方对其作了笔录,详细询问了刁爱青的身体特征以及衣物鞋子等形状。刁广明回忆,接受警方询问时,他的眼泪“唰唰”往下掉。警方曾向他承诺,要家属相信他们会很快破案,但“大清查几个月后,案子逐渐不了了之”。第二次接到从南京打来的电话,是12年后的2008年。12年来,刁广明一直陷入一种恍惚的矛盾,他希望遇害的不是自己的女儿,因为他始终没有亲眼看到过女儿的遗体,有时“女儿遭到拐卖”的想法,也会让刁广明心里相对宽慰一些。这一次,仿佛是为了化解刁广明积压了12年的犹疑和恍惚,警方抽取了刁广明的血液准备做DNA化验。刁回忆,这是女儿遇害后12年来警方第一次要求他抽血化验。但令人遗憾的是,至今,凶手的面目依然隐藏在一片迷雾之中。2016年1月19日,网传是“南大碎尸案”20年追诉期的最后一天,此后即使抓到凶手也没法追究刑事责任了。但很快,1月20日下午,公安部刑侦局在官方微博“辟谣“:公安部刑侦局称,“追诉期”是针对未被发现的犯罪,对于已经发现的犯罪,以及逃避侦查或者审判的,不受追诉期限的限制。2020年2月23日,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发布消息称,1992年3月24日,发生在原南京医学院(现南京医科大学)的一起女大学生遭奸杀案告破,嫌疑人麻某钢被抓获。这起恶性杀人案的成功告破,让刁爱青家属再次感到一丝希望及曙光。2021年3月29日,被害人刁爱青的姐姐刁爱华来到南京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就当年刁爱青遇害一事起诉南京大学。“南大碎尸案”,已过去26年之久,但其手段残忍、性质恶劣,令人发指。即使在案发后20多年里,其恶劣影响不仅在南京当地,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无法消除,尤其是进入网络发达的时代,该案在网络上的影响旷日持久。对正义的渴望与追逐,也许是镌刻在人类血液之中的一种本能。数十年来,有过无数曾关注或依旧关注此案的人,包括我在内,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不愿此案就此沉默。当然,也有少部分网友以猎奇的心态介入,道听途说,以讹传讹,一些不假思索的主观假设和判断,不仅给无辜的人造成伤害,更是搅浑了案件,把案件大部分真实的信息掩盖在只为吸引眼球而编造的谣言里。这次,我同样并没能够给大家带来关于此案件的真相,我更多是尽量客观记录着这个凶杀案26年来的点点滴滴。活着的人好好活着,学会保护自己,以及让自己心爱的家人远离危险。点亮【在看】+【分享】,期待案件早日侦破,恶魔受到应有的惩罚。现代快报:12年前,南大女生被残忍碎尸;12年后,网络热帖描摹杀人经过天涯社区:茅小喵 :“十八年后的再回首——96年南大1.19碎尸案的记录、释疑与分析”作者:馆长凯先生,本文来源:志愿云(ID:zhiyuanyun),是以两位公益达人为主建立的思维类新媒体,志愿公益、正能量、成长。关注我们,每天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