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终于!唐山烧烤店被打女孩首露面,最新情况曝光!果然不对劲...

好看的 电子课本站 2023-04-25
作者:凉风,来源:杂志之旅(ID:zazhizj)
点击关注 不迷路


01


还记得去年6月份的 “唐山打人案” 么?          
犯罪嫌疑人陈某因酒后调戏女生被拒,恼羞成怒之下伙同他人将4个女孩打伤并逃离,恶劣程度激起全网公愤!          
根据后续报道,受伤最重的王女士鼻骨粉碎性骨折、牙齿脱落、颌骨骨折,定性为轻伤二级。          
在警方全力追缴下,犯罪嫌疑人相继落网,从逮捕到宣判,间隔不到3个月,只为尽快还受害者一个公道。          
根据调查,从2012年起,以陈某为首的团伙还多次实施非法拘禁、聚众斗殴、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社会生活秩序,造成了恶劣影响。          
最终,法院一审宣判主犯24年有期徒刑,其余从犯也受到了相应的惩罚,算是给了大众一个满意的答复。          
匪首伏法后,很多人都在好奇:受害女孩们,如今还好么?          
不久前,有人在网上公布了一组照片,里面的两男一女分别是当时受伤最重的王女士和她的父亲,以及本案的代理律师。          
据发布者说,这是受害者在父亲的陪同下,专门到北京的崔律师家中送锦旗致谢,上面绣着“匡扶正义,追求真理”8个大字,以表达内心的感激之情。          

图片来源:网络

         
照片中的她戴着口罩,裸露的皮肤上已看不出明显的疤痕,但那双眼睛却没有任何神采,显得空洞而麻木。          
身病好医,心病难除。距离那次受伤已经过去了八个多月,但时间只是匆匆掠过,留给受害者心理上的创伤,难以消弭。          
据父亲说,此次来北京,除了登门致谢外,还要给女儿找心理医生继续治疗。          
失眠、多梦、惊恐、害怕、自闭,已经成了她的常态。因为当人经历了极端的惊吓后,身体会自动进入一种应激反应。          
那些伤害和痛楚,会深深地印记在你的大脑中,短时间内很难消除。          
就像埋藏在记忆深处的地雷,稍有不慎便会引爆。          
犯罪嫌疑人的伏法只能在法律和道德层面伸张正义,但受害者内心所受的伤害,则需要一段漫长的恢复期。

02


当女孩的照片出现时,很多人都松了口气,万幸,她身体恢复的比较理想,万幸,她没有将自己困于痛苦的回忆中,而是勇敢的走了出来。          
然而,部分网友却质疑其“摆拍博眼球”,也有人希望其他几名受害者也能站出来,让她们的声音被更多人听见。          
更有甚者,居然喊话受害者,希望她能 “原谅” 犯罪嫌疑人,理由很简单:他既然已经付出了代价,再做过多的批判也毫无意义。          
这些要求,听起来匪夷所思,却揭露了一个颇具讽刺意味的现实:          
很多人都习惯用圣人的标准要求他人,用懦夫的标准要求自己。          
近期,又有新闻播报:唐山打人案的主犯陈某新增了6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金额合计约125万元,其名下公司已全部注销。          
图片来源:网络
由此可见,针对犯罪的打击从未终止,只要尚存一丝毒苗,都将被拔除殆尽。          
法律都未曾宽恕的罪恶,却被某些网友要求忘记,实属讽刺。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2种言论最为可恨:          
第一种,是受害者有罪论,施暴者要承担99%的罪恶,但受害者必有1%的过错,他们宁愿盯着“完美受害人”身上的瑕疵,也不愿谴责罪犯的残忍。          
第二种,是宽恕论,既然法律已经制裁了犯罪嫌疑人,那便应该将心结放下,几滴忏悔的眼泪,便能换取大众的原谅。
         
郭德纲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你不知道我经历了什么,就来劝我大度,你要离这样的人远一点,因为遭雷劈的时候容易连累到你。”
         
言辞犀利,却不失道理。我们不是受害者,更无权要求她们原谅,而对于受害者来说,曾经的伤害不愿再提及,不是“原谅”,而是“过去了”。          
也正因如此,唐山打人案的其余几个女孩始终不愿露面,没人愿意在媒体的镜头前一次次拆开自己的纱布,将血淋淋的伤口展现给众人。          
而上文中的王女士,能在8个月后勇敢地站在镜头前,已值得敬佩。          
所以,与其让她们学会“原谅”,倒不如让犯人学会忏悔,毕竟从始至终,主犯都未曾向她们道歉。          
当网络上少一些无厘头的反思,身边多一些 “路见不平一声吼” 的正义,这种针对弱势群体的谴责才会偃旗息鼓。

03


曾经有人提过这样一个问题:毁掉一个女孩,分几步?          
答案是2步:          
第一步,把她的照片拍下来发到网上;第二步,在照片里配上一些低俗的文字。
无需多久,那些刽子手便宛如嗅到血腥味的鲨鱼,从四面八方袭来,将困在中心的她们吞噬殆尽。          
那原谅一个施暴者,需要多久?          
答案是一秒钟。          
再残忍的施暴者,总有人希望能给他们机会重头开始;再无辜的受害者,也会被找出各种瑕疵。          
既然没有完美的受害者,那就挑剔出她们身上的缺点,以弱化犯罪者的残忍,再通过道德绑架来煽动大众情绪,以此要求受害者的原谅。          
我们都听过那句玩笑话:          
“抛开事实不谈,受害者就一点错都没有么?”

也正因如此,才诞生了无数双盯着她们的眼睛,无视现实的残忍,为了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便将道德的枷锁堂而皇之的挂在别人身上。          
这种行为,无法减轻罪恶,更不能削减痛楚,只是毫无意义的感动自我罢了。          
更可怕的是,当这种“自我感动”式的原谅强加到受害者身上时,无异于给她们的人生多了几重枷锁。          
譬如,浙江的一个戒毒所的社工,为了让一个前来戒毒的女生放下芥蒂,他拼命游说,终于成功促成了一段姻缘,让她嫁给了那个当初教唆她吸毒的男人。          
为了达成目的,他还反复的pua对方:          
“你曾经吸过毒,不好找对象,不如“负负得正”,也算是你们最好的归宿了...”
         
但这种自我感动式的保媒拉纤,却遭致骂声一片。          

图片来源:网络

         
再譬如在近些年层出不穷的调节类节目中,我们常能看到调节员举着摄像机对准了那些曾遭受家暴迫害的人,正义凛然的要求原谅施暴者的过错。          
居高临下的口吻,道德绑架的话术,把她们曾经遭受的苦难三言两语的带过,却对施暴者如今的处境万分同情。          
但这些自我感动式的举措并不能改变历史,只是伪君子用以粉饰自身的泥塑罢了。          
俗话说“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我们无权要求他人放下仇恨,更不能用自己的道德标准去考量别人。          
与其大度的劝别人放下,不如在弱者受到伤害时,伸手帮他们一把,这才是维护公众良序最好的准则。

作者:凉风,来源:杂志之旅(ID:zazhizj),人文之旅,每天早上8:00,与您分享深度好文。


往期推荐






女大学生惨遭性侵后被割舌:“永远不要高估自己的运气,更不要低估人性的恶!”


华为重大官宣,孟晚舟身份突变!任正非曾说:她永生永世不可能成为接班人...


清华大学女生遭遇性侵后,他们再次“扒”下了她的衣服……


12岁幼女被性侵产子,14岁生二胎,19岁再生三胎?!这个00后女孩经历了什么?


女子嘲讽“穷人晒山姆是个笑话”冲上热搜?第三条评论反成更大笑话…


香港名媛碎尸案刚刚又流出1个关键细节:我们都是拿着手提电脑的山顶洞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