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必须牢牢把握的“国之大者”:碳达峰、碳中和下的“深圳答案”

FII 福田产投
2024-10-09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新生热词随着两会开幕频登热搜,“碳达峰、碳中和”无疑是关注度最高的话题之一。

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拿出抓铁有痕的劲头,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


会议还指出,要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空间格局,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由此可见,“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在“十四五”期间乃至更长时间内的重要政策导向。目前,深圳等地已设立了全国碳达峰碳中和现行示范区,并启动碳排放交易市场。浙江、陕西、合肥等各地政府纷纷公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规划、时间表并开始逐步落实。



“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新时代背景下持续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健康发展注入能量的“动力源泉”,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的发展与落地,更是保障“到本世纪中叶建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环境领域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实现的美丽中国”这一目标实现的重要现实基础


低碳减排,深圳先行先试。


2010年,深圳市被国家列入首批低碳试点范围。2013年,深圳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式启动,我国强制碳市场序幕就此拉开。截至今年5月,深圳碳市场配额累计总成交量约5900万吨,总成交金额近14亿元,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交量约2023万吨,市场流动率已连续七年位居全国试点碳市场首位。


6月4日,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围绕碳达峰、碳中和主题开展专题调研,并明确目标和一系列方向、措施:力争早于国家目标,在2025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以下四点值得重点关注:



要聚焦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阶段目标,科学制定碳达峰、碳中和的实施路径。


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发挥“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的整体效应,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要加强深港合作,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区,是粤港澳大湾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任务。


要立足深圳、放眼全球,提升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国际化水平。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佐军研究员提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主要需要五个路径:优化经济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增加吸碳固碳和实施综合制度和政策。


国家气候战略中心战略规划部柴麒敏主任认为,在探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路径上,深圳有非常好的产业基础,在行业标准制定甚至对全球市场的引领性都非常强;在绿色金融、气候投融资等金融领域也有非常大的优势。他建议深圳应该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推动整个产业往中高端发展,往绿色低碳转型。


谋定而后动。如何更快更好地实现“双碳目标”,在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先行示范作用,政产学研各界从多个角度建言献策,为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圳答案”提供了更多参考


实现“双碳”目标同时也是一场能源革命,社会经济中生产能源供给的主要支撑,必将从化石能源转变为低碳能源。这场能源革命将推动多个产业逐步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并产生大量的投资机会。对于深圳来说,笔者认为,以下相关产业必将会迎来发展的重大机遇。


最有代表的是低碳能源领域。通过多年积极布局,深圳光伏产业已在下游电站运营端积累起一定的规模和实力,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产业上游的硅料、硅片、光伏玻璃、逆变器研发生产等相关产业环境将持续向好。风力发电方向,在滨海环境天然加持下,海上风电平台或成未来深圳电力产业的全新闪点。



伴随着产业升级的脚步,5G、AI、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技术的应用规模加速扩张,更快的网络、更多的设备接入意味着更大的能源消耗。低碳能源的规模化使用,能够有效避免“高能耗=高排放”,一定程度上打破新技术应用中的碳排放限制。同时,创新技术的应用也能显著提高经济生产效率,起到间接“减碳去碳”的作用。


深圳是全国首个5G独立组网全覆盖的城市,5G基站密度国内第一,5G手机用户占比国内第一,5G产业规模、5G基站和终端出货量全球第一……依托完善的电子信息产业链,以及华为、中兴、海思、日海等一大批位于深圳的5G技术龙头企业和行业应用领军企业,在“双碳”目标与5G应用平行推进的过程中,深圳可以为5G产业上下游企业提供最新、最完善的解决方案与终端产品,带来层出不穷的创新机会。



作为广东省人工智能企业的主要聚集地、国内人工智能产业中心城市之一,深圳自2016年起便有计划地通过政策引导,加速AI产业发展,在应用层的消费终端、智能家居、智慧医疗、自动驾驶、AR/VR等领域,以及技术层的计算机视觉、语音合成/识别等领域都具备突出的技术和发展前景优势。随着“减碳去碳”目标一步步落实,深圳AI产业将最先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机会,并以增长带来的红利,助力产业整体结构向“基础-技术-应用”三者均衡过渡,为进入“快速发展正循环”打好基础。



此外,近年来深圳开始大力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共安排专项扶持资金4.55亿元,扶持工业互联网项目1030个。在工厂规模化定制、柔性产线与制造模式、共享制造模式等工业互联网发展方向,深圳工业互联网产业在5G技术的配合下,以新技术、新应用、新生态,强有力地推动了深圳制造业及周边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为“双碳”目标逐步落实过程中的深圳市产业经济,定下了良性增长、顺畅升级的基调。



5G、AI、工业互联网等创新技术与低碳能源的组合拳,将辐射到深圳众多产业中,“碳达峰、碳中和”的雪球越滚越大,同时推动这些产业驶进产业升级的快车道。


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深圳目前已发展成为全球范围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最完善的城市之一。迄今为止,比亚迪、东风、上汽、北汽、吉利等三十余家知名车企的新能源汽车项目或产业园先后入驻深圳。在整车生产、动力电池、电控系统、充电桩等附属基础设施、工业设计等细分领域,深圳都已形成国内领先的产业规模效应与集群效应。


比亚迪-丰田深圳工厂,是比亚迪王朝系列新能源汽车的主要生产基地,也是丰田全球体系中最大的新能源汽车海外研发机构。


随着“双碳”工作的推进,无论是新能源汽车在消费端的进一步普及,还是低碳经济政策的持续利好,都将更加有力地驱动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于现有良好产业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在新一代固态/氢燃料电池、超级电容等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夯实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优势地位。


深圳也是国内最早推广新能源汽车的城市之一。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48万辆,位居全国第一。现在,深圳已经实现了公交车和巡游出租车的完全新能源化。在运营人员结构较为松散的网约车市场,新能源汽车也占据了绝对的主流。良好的市场基础与广阔的市场空间,为深圳新能源汽车产业在未来借“碳达峰、碳中和”的东风,踏入高速发展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深圳的城际高铁产业同样将获得大量发展机会。一方面,城际高铁是一种低碳公共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城际高铁能有效扩展城市经济生活圈的范围,促进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以规模效应实现区域范围内的“减碳去碳”加速。



建筑产业、农业等领域,也会因“双碳”而催生许多创新增长点,例如节能建筑设计施工、节能建材研发制造、农业物联网系统、生态友好型农业系统等,都将有效且稳定地缓解深圳市公、农、商业用地紧张的情况,增强城市发展的可持续性。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深圳市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外部能源供给,对于钢铁、电解铝、化工新材料、微电子等高碳排放行业,“双碳”目标会倒逼企业,主动寻求进一步“减碳去碳”的方法与路径,从而使周边产业涌现出大量新机会。

相关产业在“双碳”进程中的升级与发展,离不开绿色金融的支撑,低碳能源革命与技术革新带来的大量投资机会,需要政府财政覆盖核心领域、关键项目,更需要社会资本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广泛参与,充分发挥深圳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优势,共同为产业升级提供资金动能。


据估算,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所开启的低碳新时代,将会给相关产业带来百万亿元的投资机会。作为国家“减碳去碳”的排头兵,深圳在多个产业的政策和动作,或许能为其他城市提供一个可参考的范本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福田产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