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科创强区”与“金融强区”的双向奔赴,背后是投资逻辑的跨界颠覆

FII 福田产投
2024-10-09


近年来国内科技创业势头迅猛,一度出现投资人“到实验室堵人要项目”的盛况。在资本市场,用真金白银砸出全新增长点,这一百试百灵的“小妙招”曾经带火了电商、服务业、新消费等改变生活的现象级业态。在科创赛道崛起的今天,资本想要复刻这些经验,不能说完全失效,只能说铩羽而归。


科创赛道的扶持模型,很可能跟消费类、纯互联网产品的项目落地逻辑有很大差别。绕不过去的一点“铁律”是,科创从产品研发到形成营收反哺,是一个更为复杂且失败率极高的过程,这种规律会反作用于资本进入,对于资本的筛选和扶持是堪称残酷的考验。


这不仅是对产业的升维,更是对赋能体系的升维。面对艰难险阻的科技赛道,市场资本面对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投什么”变成“如何投”。一个成熟的金融体系,往往是撬动社会资本赋能科创的最大保障。



赋能科技赛道,金融正在“体系化作战”

 Finance Systematic Operations 


6月,2023年福田区都市型科创区成果发布会在深圳新一代产业园举行,会议推出“四大计划”:即重大创新“凤巢计划”、头部企业“聚龙计划”、企业孵化“竹海计划”,以及科技金融“赋能计划”,合计推出了22项行动、56条路径,全方位、多层次推动福田区加快建设“中央创新区”,为企业提供创业沃土,成为企业创新福地。
数据显示,当前福田科创主体发展迅速,国家级创新载体15家,省级创新载体超120家,研发机构近350家,河套深港科技合作区推进和落地高端科研项目超150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500家,再创历史新高密度全市第2,全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至769.79亿元。


如此大手笔吸引科创力量,是福田充分发挥自身区位优势的结果。今年6月稍早时候,福田区在“新战略 新空间 新机遇”产业政策发布会上,重磅推出《支持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全力支持总部企业做强做大。截至2022年,福田区市级总部企业数量达到110家,仅在福田CBD内就聚集了深圳半数以上总部企业,形成了可观的乘数效应。
赋能如此体量的科创势力,福田堪称“卷王”。除开利用总部经济、楼宇经济以及政策扶持等一系列区位利好进行铺垫,福田的传统优势——金融服务机器,也在缓缓运转,为科创企业提供着滋养。
和传统的投资逻辑不同,福田的扶持更贴近“服务”,且是针对科创企业成长痛点的服务,而非金融来往本身。关于如何“给钱”这件事,福田玩出了不少“花活儿”——
如在“2023年福田科创产业支持政策”中,确定通过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方式融资的科技企业,将按实际综合融资成本的70%给予支持,将科技实力直接与企业发展成本挂钩;
交通银行深圳分行等金融机构不断创新组合式融资工具,发布科创贷等具有竞争力的产品。如今,深圳科创企业的整体贷款年利率可下探至1.78%,远低于市面上的贷款年利率;

除此之外,《深圳市福田区促进科创金融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意见》指出,力争在五年内全力推动实现福田区“一链、二田、三地、四体系”的科创金融发展愿景:形成“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创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
这其中,“全过程”是保障金融服务赋能能落到实处的关键。在科创赛道,金钱有自己的“想法”,它永远会去到战术上最需要的地方而非战略上最薄弱的地方。在回报周期越长的赛道,越需要宏观的助力和引导,确保项目能成功落地。此时,成熟的金融体系会发挥至关重要的引导作用,而不仅仅是提供资金上的支撑。
整个深圳市也在紧锣密鼓探索如何将科创与金融更紧密融合在一起,《深圳市关于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实施意见》就从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推动科技金融创新发展、支持风投创投集聚发展、强化资本市场枢纽功能、完善平台智库服务支撑六个方向发力。赋能科技,深圳以及福田实打实在“全体系金融渗透”。

科创的“募投管退服”需要完全到位

 Sci-Tech Innovation Element 


对于金融资本而言,科创确实是个难懂的“巨物”。回报周期过长,产品的认知门槛高,可替代性难以评估,项目受到产能、供应链、成本等多方面的制约等等不利因素,让资本望而却步。
但成功的科创项目,其回报率是绝对可观的。时下全球已经进入了“大科技”“大创新”时代,投资“硬科技”成为不折不扣的风口。但一个科技项目的落地,光靠注资这种“发射后不管”的手段是远远不够的。投资方需要考察赛道,垂直看项目前景,横向看项目竞品,确保项目后劲;其次看企业有没有清晰的发展路径和可实现的盈利模式;再看团队资质和组织文化。“将技术产品化”的路径,远比消费品、互联网平台化产品等更长。矛盾的是,科技被市场验证了可行性,往往象征着已度过了最难熬的阶段。这就意味着资方需要将目光前移向早期,发挥“筛子”的作用,让优质的项目大浪淘沙后留下。

具备一定市场竞争力的项目会顺利实现融资,然而仍然面临着决定生死的众多选择,如扩张、技术攻坚、经营等。决策是对项目方的考验,也是对资方“管”、对政策“服”的考验——在企业渡过融资关后,往往需要的是市场、渠道、技术支持、人才、场地乃至IPO助力等全方位、体系化的支撑,以及借助资本经验作为决策参谋等。在赋能科创企业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变数,以及资本大量向头部企业富集。
诸多问题,让科创赛道投融资复杂度远超想像,“募投管退服”这些基本动作需要全部做到位,方能让一个成功的项目完成落地到造血到生存的全过程。让资本变得更“智能”,是纯靠市场资本发掘或政策倾斜难以办到的事,科创企业云集,背后必有严密的“金融集群”联合作战。这也是福田乃至整个深圳都在加速金融、科技创新相互融合的背后逻辑所在。

早在2022年,福田区就发布《深圳市福田区引导创业投资集聚促进科创金融融合发展若干措施》,作为福田区支持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建设的配套政策,同时也是大湾区首个区级风投创投专项政策,将有力推动香蜜湖国际风投创投街区建设,全面优化福田区风投创投生态发展环境。措施从“募、投、管、退、服”5个方面23条具体举措构建企业全生命周期政策体系,提供涵盖招商、技术支持、人才奖励、租金补贴等全链路服务,吸引更多更优质的创投企业落地福田、扎根福田。
在《措施》中,直接对合规创投机构给与奖励、给与退出端合规机构、企业奖励,以及缓解创投行业“负税重”痛点等亮点举措,为资本与企业双向奔赴扫清障碍,让福田在牵线资本与企业的合作上如鱼得水。

活用知识产权消除边际效应

 IPR Against Marginal Effect 


科创落地难的另一个核心痛点是,科技项目的价值太过于依赖产品化体现,产生了巨大的边际效用,项目周期过长非但“劝退”资本,更使企业在“生存还是all in”的两难抉择中陷入瓶颈。
福田的一着“妙棋”是知识产权。

《深圳市福田区促进科创金融深度融合发展若干意见》,就有着浓厚的消除技术、资本融合过程中边际效应痕迹:如致力于打造知识产权交易体系、催生知识产权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年初,“福田区-平安证券-高新投知识产权2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战略新兴)”发行设立,发行规模1.39亿元,10家入池企业多为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行业覆盖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知识产权,正是激活科技创新、实现创新阶段性价值标定的有效手段。2022年,福田区专利授权量为15245件,同比增长11.63%,其中发明专利授权量4031件,同比增长45.52%;区共有全国知识产权服务品牌(培育)机构18家,专利代理机构125家,占全市36.2%,稳居全市第1。成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既为创新“保驾护航”,也让创新脱离了“以成败论英雄”的牢笼——知识产权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等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更灵活的资本入场形式,无疑是解决技术变现难、产品回报周期长、实现企业价值实时量化的一把利刃。活用知识产权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蔓延在企业和资本之间的边际效应。

知识产权这种“牵线”形式,多少有点“平台经济”的要义在其中:把难于标定的东西(此为企业核心技术)量化,由强大的平台保障(金融工作局、科技创新局背书),用户一站式购买(资本进入)。把复杂的过程标准化、颗粒化,也是金融体系实力的体现。
在产业提速升级的今天,多数时候,资本和科创项目就像一对陌生人轻轻敲开彼此的门扉,却相视良久,脉脉不得语。此时需要的是第三方——强大的金融体系介入,进行未来兜底、消弭磨合边际效应等一系列操作,才能最大限度修成善缘。这或许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是颠不破的金融赋科创的规律,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赋能案例被验证,成熟经验得到推广应用,我国的产业升级也将迎来进一步加速。




RECOMMEND


推荐阅读☞ 时尚产业遇上“科技与狠活”后,更快更准更强了?☞ 人工智能,还是要优先解决“与人融合”的问题☞ 从“尝鲜”到“常用”,让数字人民币更好助力数字经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福田产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