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都市圈协同发力,为产业转型升级“打团战”

FII 福田产投
2024-10-09


早在2019年,中国出台《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将“都市圈”这个概念全面细化,提出“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经济转型升级提供重要支撑”。近期,广东省政府发布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汕潮揭、湛茂五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深圳亦出台《深圳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协调深圳都市圈各城市经济发展、社会民生、要素协同,对深圳都市圈各层次规划进行了关键指导。


深圳都市圈具有非凡意义。深圳完成了模仿到创新的产业升级流程,利用国内资源,逐步形成了“深圳创新研发、莞惠生产制造”的深店莞(惠)厂模式,依靠东莞、惠州以及整个粤港澳大湾区,拥有最完整、最高效的产业配套基地以及供应链。盘踞绵长的海岸线,定位全球创新枢纽,深圳都市圈拥有开放、对外辐射的先天基因,且已形成了较为清晰的产业分层,在区域发展的协同一致性上,已然处于领跑地位。


协同性:都市圈时代的刚需

 Need For Cooperation 


“都市圈”一词,最早由日本参考美国的“都市区”概念提出。1956年,日本出台《首都圈整备法》,首次明确了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千米的首都圈地域范围,此次规划被称为“第一次首都圈规划”。此后,韩、中也相继提出都市圈规划。
时过境迁,“现代都市圈”的概念开始兴起。相较于最早都市圈概念中疏解人口的主要职能,“现代都市圈”深度结合生产力的发展特点,具备更科学和细致的规划理解。

为何都市与地区、都市与都市之间要系统统筹,发展成为现代都市圈?这都是因为,生产力的矛盾,较之资源矛盾,更为尖锐。
产业升级进程不断推进,企业开辟新的增长曲线,规模与组织架构持续增长,给城市创造了新的增长风口,却也为城市带来新的压力。科技创新发达区域,人才、帮扶政策密度往往更大,更为成熟的营商环境又将源源不断引入新的产业龙头。深圳最早从承接制造业,到将“创新”内化为城市底色,收获了丰硕的科技产业果实,彰显出鲜明的“城市圈马太效应”。而龙头企业的极大富集,却也将产业竞争推向白热化,城市运营成本大幅上升,对区域治理的考验水涨船高。

2023年6月,对龙头企业如数家珍的福田区推出了《深圳市福田区支持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沿袭《深圳市福田区加强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对符合政策认定条件的总部企业予以资金、贷款贴息、产业用地、产业空间等多项支持,以提升福田作为“湾区总部之都”影响力、辐射力和凝聚力。
目前福田区共有平安、正威、招商、深投控等4家本土世界500强总部企业,占全市四成;沃尔玛、中广核等110家深圳市总部企业,占全市三成;百胜餐饮、信利康等超500家福田区总部企业。总部企业衍生出盘根错节的产业链,当总部企业呈数量级聚集的时候,产能外扩,产业链的归置就成为城市下一步发展的台阶。这就是后城市化时代,增长面临的新难题:区域与区域的协同一致性。

“X经济”需合力推动

 Efforts To Achieve "X-Economy" 


广东省发展改革委曾指出,深圳都市圈地跨珠三角地区东岸(深莞惠)、沿海经济带支点(汕尾)及北部生态发展区(河源),都市圈内经济交往频密、人缘相近、文化相融,但都市圈内各市发展水平悬殊,深圳、东莞两市发展空间不足。
空间不足的矛盾,本质上是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在传统产业格局之下,劳动力密集带来的产销体系飞速膨胀,区域的消费与再生产形成了良好的正向循环。当面对产业升级当面对产业升级大趋势时,这种平衡性很容易被打破。

除开诸如人工智能、储能、光伏、新能源车等新兴产业,传统产业数字化也将带来产业链的进一步延伸。据2023埃森哲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调研显示,有超过半数(53%)的中国受访企业表示计划继续加大数字化投入,2%的中国企业开启全面重塑新征程。产业升级意味着产业价值链进入细分阶段,传统密集劳作的生产模型将会面临拆分,生产工具、使用工具、产品营销等等价值环节都将由负责相应领域的劳动者最终实现,各司其职却高效协同会是价值环节相互链接的主要特征。
产业升级并不会将生产者束缚在一个专门的链条之内,生产者往往拥有更高的就业面,如电池产业可以面向新能源车,或是eVTOL飞行器,或是储能;数字服务供应商不仅仅可以提供安防服务,更可以提供运维服务等等。
价值链延伸,区域及城市不再是“地标”性质的品牌或产品一家独大的局面,而是以门类命名的“X经济”,如福田大力发展的平台经济、低空经济、海洋经济等。深圳“发展空间小”的论断是客观的,当价值的贡献主体从单个的龙头企业、行业等,达到了类型经济的高度,将全产业链都纳入都市属实是难于上青天

都市圈:区域合力探索未来

 Regional Cooperation 


规划的出台,将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深圳市发展空间,充分发挥深圳经济特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及科技和产业创新中心、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的引领作用,加快提升东莞、惠州副中心发展能级,高水平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增长极,建立区域产业、职能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中心集聚、轴线拓展的集约发展态势,为全省特区带动老区、发达地区带动欠发达地区作出探索和试验。

“都市圈联动”后的深圳主中心,将大力打造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疏通城市运输主动脉,强化资源要素配置能力,壮大现代服务业,在保持高增长的同时承担好核心主责,为都市圈接轨国际做好做好准备;东莞副中心则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定位,以全球创新为目标、联接国内国际双循环为战略定位,以科技创新为基石打造先进制造之都;惠州副中心专注培育壮大石化、能源、新材料、高端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等支柱产业,建设世界级绿色石化产业高地;深汕特别合作区增长极则致力于创新建设区域协调发展合作范例,努力把合作区打造为重大产业项目承载地、新引进重大项目目的地和区域高质量发展孵化器、驱动器。
从架构到各区定位,不难看出这是一套涵盖一二三产业、在承接制造优势同时发力科技创新、对内合作也保障、对外合作探索范式、为先进经济模式积攒势能的联动规划,其意义远不止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遏制低效竞争,而在于探索更高规格的产业形态。
诚然,发展是不变的主旋律,我们不信“诺亚方舟”只信“大禹治水”,“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是刻在中华民族基因里的信仰,相信有些大事集中力量才能办,决定人类走向的大事尤其是如此。都市圈“火出圈”,就是新发展风口前,对消除地区与产业水准差异、协同一致的大力探索。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科技企业高交会“秀肌肉”,将“中国创新”推向“世界牌桌”

跨越“野蛮生长”,营商环境成为地区高质量发展“金名片”

福田“百千万工程”怎么干?2025年GDP达到6600亿元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福田产投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