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回顾 | "情动"与武汉48小时生活实验室
明年夏天,我们不见不散
写在前面:
武汉48小时生活实验室后,大家成为了朋友,在撰文的8月6日,大家意犹未尽约着一起去跳东湖,这份友情是48小时生活实验室留下的。写前言之前我想过应该怎么写呢?我想主题就用“情动”吧,情动并不是依靠理性去概念化我们的情感,而是用心去感受别人的情感并理解他人,这个过程抛开价值评判,活动回顾选择将参与者的想法放上来,这也是48小时生活实验室共同生活的一部分。
—— yaoxuan
从大学读法律开始,我便不断地被授以理性的知识,我曾经是经历过挣扎的,因为觉得和自己之前接受的教育是完全不同乃至矛盾的。在老家我接受的教育是什么呢?是包容、忍耐和体谅等这些品德,还有那些跌宕起伏的小说和诗歌。
我看到家人在老家用法律手段解决纠纷遇到的阻碍,我也有同学因为和我之间的协议纠纷感情破裂,我曾经用道理去拒绝别人的帮助请求,并且慢慢地感觉“用感情解决问题似乎是一种弱者的行为”,而当我努力做一个“理性的强者”的时候,又被老师评价“过于深沉”。
我触及到了“真理的无用性”,如果说求知并不能确保我们一个“良好的生活”,那么情感在“良好的生活”里扮演如何的角色?也许是艺术,也许是善意,也许是真诚;也有可能是垃圾、恶意与欺骗。
与706的缘分是与外出求学同步的,在那种极度的冲撞与不确定里,看里面的一些人分享知识、观点与生活,无论是我无聊或者无助的时候,都可以去706里玩玩聊聊。看它飘洋过海也看它在众筹,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我总想和别人说说706的故事,有个706的朋友跟我说要不在武汉做个706?我只是听着,没钱没势的我凭什么呢?就在这种踌躇中,本立带来了706武汉,不知是近乡情更怯还是觉得自己已经老了,我只是偶尔去,浅浅地维系着。听706武汉做活动——中断——重建,我也进行着自己生活的重建。当在“共同体”的活动里聊到我对共同体的理解,有一种“共同体”是具有强制性的,比如血缘、婚姻、国家……有一种“共同体”是没有强制性的,比如朋友、恋人……706就是我自己选择的一个地方,在这里我可以同意也可以拒绝,可以付出也可以索取,可以违反也可以救赎。我希望这是自由人的家园。
“明明是一个小白偏偏要装成社牛的样子”,活动前一天晚上我在租到地铺寝具后返回宿舍的共享单车上吐槽着。早上起来,慌忙地收拾所有能带上的寝具从山上出发了,叫的车不让进校门,从眼看着迟到10分钟变成迟到50分钟...这里严重建议以后48小时生活实验室的开始时间充分考虑社畜的补觉自由。第一天在发起人耀萱的推动和参与伙伴的积极响应下过关。我默默拖地弥补早上迟到的过失,虽然不是所有事都能被弥补,不然要警察做什么呢?
我的活动“理想的沟通方式”活动最早的灵感来自于2019年8月8日我看到的“愤怒的冰山理论”,当时我就惊呆了,原来愤怒可以由33个词汇替代或解释,当时我就把一个词圈出来,原来人还可能因为“内疚”而愤怒。一般而言,我们认为“内疚”是一种较高道德感导致的。毫无疑问是值得被社群看到的。
后来逐渐接触到《非暴力沟通》,了解到在沟通的时候宜表达感受(即用“我”开头),忌用评判词汇(即用“你”开头)。沟通的目的是观念的共识与情感的共鸣。我在上个月和一个学佛学的同学沟通过这个工具包,她觉得还可以。
我在14年的时候接触到了一位“life coach"(人生教练),他也提到过这个“冰山理论”,人们展露的都只是自己的冰山一角,更深层的方面会在后续的接触中被“拉出来”。他还教我们在人多的地方录一个一分钟左右的自我记录的视频,我觉得我是从那个时候开始重塑自己的自信的……我当时就觉得这个工作很不错。
706中的“48小时生活实验室”里的工具包都是开源的,承办人可以在里面选择工具包,开发的工具包也将被共享。所以大家觉得在这个活动里有收获,确实是有很多706小伙伴智力、经验和情感的基础。如果我们这个小活动是被大家基本接受的,那么也将有更多的人有机会体验到这个小活动。不过这需要更多的反馈和完善。
比如有小伙伴在私下的沟通告诉我,怎么可以根据人的一点点描述就去下评判呢?这个活动的规则本身有让人无可容忍的地方。我认为其说的是有道理的,但是这样的规则却在我们的生活里比比皆是,有一个“三分钟理论”,我们对一个人的印象是在前三分钟决定的,后面都很难改变。这个小活动就是面对这样的现实,从这样的现实出发,我们来提供经验,进行头脑风暴,想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当然“思想有自由,表达有纪律”,如果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揣测了动机、攻击了人身就应该被制止,主持人不制止,在场的所有人都可以制止。
有一个小伙伴说我们因为莫名其妙的缘分聚集到了一起,我想我们十几个人本来就是一个微缩的小社会吧,我在微博上看到过说“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共业”,有些事情可能是我们或早或晚都会遇到的,让我们允许一点点的冒犯、一点点的试探,一点点的伤害,这样在我们下次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我们就能快速有效地爆发出回应。让我们在游戏中去耗散我们生命力的冗余,在生活中去寻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其实我就是带了一颗心来到活动现场,抱的目的很单纯就是收割大家的情绪,周六30号早上8点05来到老废物乐园,前一天晚上我还去蹦迪,感受音乐现场的氛围第二天又感受到思维的碰撞,这是我之前一直渴望有的。30日的8点05-12点后 冰棒的情绪感知为试探。大家在相互试探的探戈中相互摇晃,逐渐这个氛围被打开,我的感受也随之打开。我感受到了(h)的心急如焚想要弥补、感受到了(V)对活动的期待与紧张、感受到了(j)对于活动的期待、感受到了(s)强烈的表达欲望、感受到了(n)在极力照顾每个人的感受、感受到了(z)赶来时对羞涩与紧张、我感受到我的情绪是享受到每个人好与不好的感受。
在参加这次活动之前我就一直在努力探索如何在这个日渐疏离的时代将人们联系在一起的方式,经过48小时的朝夕相处之后我虽然没有找到确切的答案但很感激一颗种子已然埋下,根系逐渐清晰。
在以往的交流经验中,我不善于袒露包裹在厚重社交外壳内的自我,就算是共情也不会轻易透露给相对陌生的朋友,可在几次情感交流的活动中随着周围人们的分享我逐渐掌握了过去梦寐以求的对情感流动的感知和释放.逐渐我也会开始向外去表达和反思自己过去与自我的挣扎纠结,尽管我还需努力达成和解但好歹伸出了发展的枝条就已经对我来说有一个巨大的跨步.除此以外,与他人的交流让我意识到纯粹界限的存在,每个人其实都无法完全了解或是完全的置于一种从未经历的事件,所以情感情绪会构筑成印象和投映,面对如此景观般存在的的对立不是没有任何办法而是需要联系和引导,展现接触的倾向和姿态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作为本次年龄心智都最不成熟的个体,也很感谢其他人对我部分幼稚的偏激的包容,感谢706这次共同的实验给予我一部分坚持理想的勇气。
忐忑-包容-付出-诚恳-倾听-谦让-共建-融入-使命-勇气-共鸣-欣喜-雀跃-自信-喜悦-释然-支持-互助-平和-慰藉-共振——这样的词在整个活动中不断蹦出来,而且感觉只要活动不中断那么这样的词还会一直生发出来。现在对整个’48小时’回想起来:神奇理应如此平常,关系本该如此这般。
不过如果再往后退来想想:为何对整个活动我的感受尽是这些看上去很“小康”的词,或许是我们这个临时的随机的天南地北的高矮胖瘦的各不相同的普通个体,都在各自的日常中,经历着抵抗着那些机械的贫乏,为一些本无必要的隐喻彼此争夺,按照被冠以命运的脚本进行嵌套式地表演;所以一旦有706武汉这样“48小时”短暂抽离,就自然而然的卸下那些莫须有的既定脚本,或者说将这些既定的脚本还原成乌托邦的工具,形成一个14个1的组合,而不是1个14的组织。当每个情感的主体都能在正确舒适区生长时,“小康”就应是平常态吧。
在36问的环节,就是个体的一种镜像互见,向对象叙述自我的同时,同时倾听自己,而接下来让搭档介绍搭档的方式(简直就是神来之笔),更让搭档彼此能对照自我的认知,为情感政治的研讨奠定了与每个成员自身经历与理论研究之间深沉的对照。让我自己对情感所想当然是非理性-二元对立的认知,啪啪啪直抽脸。想当然这个文明的基础是理性的契约的规矩的这种认知,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着将这个看上去井然的文明,或许本质上是由不可量化的情感所维系的,而理性是不是反而只是情感的冰山一角,或者说不过是情感的显性状态罢。这个显性是不是就是那个结构化黑箱的外壳?
那么如果情感这个结构性的黑箱能量体是有区别的,那接下来的夏日主题绘画沙龙里,画家老师情感能量的丰沛程度是我前所未见的,更让我赞叹的是她对情感的感知与理解的透彻程度,远远是我望其项背(如此她能自成一方完整宇宙也就理所当然了,如此,为了尽可能的造成无意识的情感漫灌,她尽可能的减少互动,也是极大的在克制黑箱的不自觉,或许这样的理性的外壳相比而言就更加坚固,所有的情感回应尽可能事先通过通过理性的转译,犹如流水圆石)勉强能比喻的是她有佛陀的智慧于能量却依然能如希绪弗斯般从不使巧地日复一日的将人事的石头一遍遍的推上山顶。她对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的画作的完成程度(大家都真正的做到了画如其人,可能也就是情感的自我镜像转移)感到惊叹,仅仅是因为她对自己的为师的情感传达能力量级的不自觉地谦卑罢。
在情感的颜色与图形质感转换的绘画沙龙之后,情感跃入声音表达的形式之中,SX用身体丈量长江用声音绘制武汉城,以此来探索这个承载人和人联系在一起的存在之所,音乐沙龙延绵而来的舞蹈互动环节或许就是无需转译的肉体答案;暨情感对于肉体/生命体而言,更是无需转译存在体本体罢;翻过来说地绝对点:肉体/生命体或许是情感的载体罢,没有情感生发的肉体/生命体就是生死转化的中间态。更加锦上添花的明证就是化开一切地睡前宵夜,看来口舌果真是情感能量转化大师。
地铺与过早就像一对AB胶水,无缝对接到成员情感故事分享与反馈的重头验证环节。此时的我在犹犹豫豫中褪去了重重理性包裹,尽可能的伸展自己,链接每位分享者,期待能在分享的言语之内理解言语的生发。
无疑,这还是一厢情愿的,短短的30小时并不能做到如此所愿。奇妙的是,在每个情感故事里我都无一例外的看见了一层自己,一旦我试图用那层自己去感知时,感到的都是无助无奈无望,孤独疑惑惶惶,徘徊畏惧谨慎,失望愤怒悲伤,厌倦懊悔顺从等等这些情绪状态,但也能隐隐的感觉到有点远远的光,在在召唤在传达在靠近,有些似有似无的能量在外溢,不知觉的我靠在沙发或柱子上。我并不是她它他为什么我能如此真切的感受到叙事的发生,为什么我会悲伤tatata的悲伤振奋tatata的振奋期盼tatata的期盼,为何在日常中我却孑然坚固推开所有的试图,对孤独迷恋不已又对占有tatata充满渴望,对生厌倦对死惧怕。
回程的途中,我尝试再次自省,这次“48小时”于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是否是某种启示,如果是,那我该如何开始?无论是城市声音计划的在地性探索、还是画家将自己使用多年各类颜料和画笔开放给所有人共享(对于艺术家来说这是-真且彻底共享-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情感同频-要是我是她那我应该是万万做不到的)还有JK哥背着大包小包五花八门的吃住行用品打心底为人人服务、更不用说组织主持们的面面俱到与分享传达出来的那些真真切切的人生情感体验的共振,等等都是摆在我面前的情感行动!是的,不是从现在开始,而是我们一直在行动,只是在此之前我们视而不见罢,而这次就是也只是一次重见罢,但也不仅仅是停留在重见,而更是是带着对情感的重见。就从在地性开始尝试,一起从此时所在出发。
Timor
在2022年7月的尾巴里,我有幸参加了706武汉场的一次活动。初衷是源于余安发的朋友圈,其实我内心一直很渴望参加这种SOCIAL,能感觉到是一种初衷于有志青年在一起集会头脑风暴的非正式面谈。一个人能走很远的路,但是一群人在一起可以让这条路变得不那么无聊,基于想要思想碰撞的初衷,我参加了。
在706的两天里,我拥有了很多个第一次。
第一次从一个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第一次从一个被动倾听者,变成了主动出击者;第一次这么彻底地敞开心扉去跟一群陌生人一本正经地讨论是与非;第一次接受那个“不那么好”的我自己。
最近有看一本书,讲述的观点就是,生活要的是完整,而不是完美。完整意味着,我无论好的积极阳光的状态或者是不好的怠慢的阴暗的状态,无论是表面上的阳光少年还是内心深处的小恶魔都是值得被爱被接受的。人不可能说只有一副面孔,也不可能一直处于一个状态,社会上漫天飞舞的都是如何处理家庭职场关系,呼吁大家要“狼性”。我觉得自己和自己关系的处理程度才是真正决定个人真正幸福的关键。没必要被责任捆绑,也没有必要被道德束缚。 都2022年了,时代的变化下,有些糠糟和陋习都应该被摒除。我觉得706就是这样的一个地方,启迪心灵,回归自我。来到706的人,不再是父亲母亲老婆孩子,不再是律师教师公务员,而只是TA自己。无论是不被定义的自己,还是想要去确信的自己,都可以被接受,被容纳,被信任,被包容。选址也很棒,仿佛我是想逃离的世外桃源。虽然是付费形式的活动,但是无论是黄博士的宣讲,还是各种的讨论会,都让我觉得这份付费只是意思了一下,很多东西都不是我在网上或者哪里能看的到的东西,也响应了我的初衷:遇见未知的自己。
走出706,我们都回到了各自的圈子里,每天依旧扮演着自己的角色。还是会有很多的烦恼发生,去解决,去复盘。一天又一天过去,渺小的一个人在时代的灰尘里,艰难前行。但是706就像一束光,指引着每个迷雾里的觉醒者。人家是累了困了喝王老吉,我可以累了困了去706。也希望我在未来的某一天可以把这份期待和信任传承下去,给以后更多的伙伴,给需要我的人一束光。那么大的城市,那么小的706,却正是因为这点星星之火,点亮了我现在白夜黑夜夹缝中求生的路。
Dala
Aloha~城市中有706,有706组织的48h真是一束光。就在真诚和放松中去感受作为一个人的情感需求交友需求。每一段生命发出珍贵邀请,允许我窥探,共舞。情感情绪理性的主题延伸到了对舞蹈的思考,平衡选择冷静-再反馈到日常生活,那些炽烈的盲目的激情我似乎未曾体验过,我近距离接触了我羡慕的精彩之后发现,然后这次和大家相处后再次确认,我的大方向是合适的智慧的。而苦难,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有力气的时候我要去抗争,没力气的时候静静和它相处。
L的画
提笔的时候在想用什么视角来写这篇回顾,考究气上来,我可能会写成论文。
但这次主题是情感,我想怎么都需要情绪化的表达,那我就说说我感性的部分。
从武汉706的48小时生活实验室回来以后,我进入麻木状态,没错,就是那种情感和体力被耗尽后无处躲藏的虚弱感,我再没有多余的力气去表达什么理念,躺在床上,天花板白色墙面细微裂痕里的灰尘似乎都能掉入我的眼睛里,朋友打来电话询问我活动的情况,我详细描述我的设想是如何成为一场思想实验,以及我未来的路怎么走,那种自豪感油然而生,后来我的声音变得沙哑,我想就像这次活动主题一样,我在这两天对武汉706留下了深厚的情感。
没错,这几天太投入了,所以我不太想写成宏大叙事的文章,那样很无趣。
7月29日晚上,我寻思用一个框架串联活动主题,想着试试情动理论的论文吧,简单写了Beamer,第二天变成严肃的黄老师做了活动相关的概念推演。讲理论时是严肃的黄老师,聊八卦时前翻后仰眼睛发亮,这是我的角色。
这次活动很成功,参与者体验感很好,沉浸式的酒吧氛围构建特殊场域,老废物门口的树林和楼下的动物医院构建了青年路闹中取静的氛围,层次分明的红、绿、蓝色灯光和爵士风格的设计,让大家有了情动的环境,聊得格外深入,至情处有眼泪,至性处有尖叫,感谢老废物。
小禾说,她很佛,随性组织活动没想到活动体验这么好,10天时间活动就组织起来了;我说,我也不知道怎么发起来了这次活动,就是很迅速,临时起意,相互之间配合很好,qiu一下活动就起来了,我也没想到突然来了一个这么大活动;Frankie在苏州,内心os我想也是类似的。我不想求完美主义,706不是商业组织,在细节上无法苛责,是这次活动参与的人让我很有成就感。
小禾在第二轮自我介绍的时候说,她坚持做武汉706是想等本立回来,她对去年的武汉706有感情,她被本立感动了,因为她被本立看到了,本立在团队没有评判她,让她做自己。我深知在武汉做706有多么困难,流动的参与群体,武汉人参与青年活动的愿望小,这些都可能导致706突然经营不善。我想可能是小禾对理想的这种坚持,以及对团队的热爱让她坚持了这么长时间,小禾是至情之人,而武汉706吸引到的都是至情之人,我很欣赏小禾,内在有一团火。
这次48小时实验室塞进去的主题是情感,创意源于今年六月灵机一动想发起三场情感表达的活动。今年六月,我进入这几年以来创造力最强的阶段,新点子每隔三天就有一个从我脑子里喷涌出来,论文思路也在某个瞬间被串联起来,我需要灵感,发起三场活动其实是想做进行一次实践尝试,对我而言也是一次激励,我需要同行者。
最开始联系我的是Frankie,他是超级聪明又有行动力的设计师,社会化的外表温柔带点儿害羞,实际富有激情坦诚又真实,超级帅。那天“疼痛”活动结束后我和Frankie聊策划,当天晚上快把整个流程拉完了,我没想到这么迅速,两个月三场活动,第三场活动等他回来在Prison跳一晚上舞,第一次见面我和Frankie就确定了相互“压迫”做事与灌输理念的关系,在我的压迫下设计师完成了灵动可爱的海报制作,设计师也很帅啊。有一天下午小禾说咱们一起做48小时吧,三场活动集中到一起表达同一个理念更好,我说好,一起吧,把时间压缩到一起更好,中间波折不断,在我们三人的配合下完成了活动的宣发与执行,此处感谢志愿者,同样也感谢一众好友帮助进行宣发,我爱你们。
我喜欢快节奏高强度做事,将体力和脑力推至极端于我而言是一种享受,就像伙伴们说的,我在温柔知性的外表下有一颗野性又危险的心,如果觉得我知进退懂得照顾人很好接近可能只是和我不熟悉,我话多可能也只是我知识储备比较多,不代表我投入了情感,我本性善谋略与思考并且喜欢刺激。我有一部分艺术家的灵性,这会带来创造力,也会让我捉摸不透,白天我可能还在看书,晚上说不定去江湖酒吧或者Sensation,我的内心其实很封闭,能走进去的人不多。
706于我而言再熟悉不过了,这次活动之前我还是比较紧张,因为不确定来的人会是谁,我也不太确定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这次活动我其实把我自己藏起来了,因为其他的朋友故事实在是太精彩了,48小时对我们而言又太短了,我还没来得及讲自己的故事,其实那些也不太重要,有机会我再讲给大家听。我眼中大家都很细腻共情能力很强,对情绪的反应很迅速,也都很会照顾别人。T会用富有表现力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肢体动作,虽然他口口声声说自己很浪但其实他有一颗勇士般面对生活的心;SX看似生人勿近的外表下是柔软细腻的心;NB和Henryk内心对其他人的需求体察很细致,能对别人的需求迅速做出反馈,J则特别懂得照顾其他人;OY内心坚韧有自己对绘画的执着;L很单纯,和我共同有一颗八卦的心;o则很严谨,是个认真细致的人。
我是北京706关闭后才觉得706对我很重要。国内的知识分子圈子很小,青年活动的圈子更小,偶有多人聚会,我肯定会发现这人混过706,706里面圈子不同,你说你认识哪位我认识哪位就大概能确认自己是属于哪个圈子的,还有一些不为人知的706故事我能从不同渠道了解到。在这次48小时实验室之前,我还与方荣通话argue女性主义的展览为什么不让我做下去,那状态就像老朋友。既然很重要,那就承认这件事,包括因观念不同与706产生的分歧,也感谢706让我在成长过程中发现了自己。我和Frankie说过,我找到武汉706,是因为我对706有感情,不过没说的是我对706的感情很复杂,在武汉更多是因为我去年对张本立的信任。小禾说我今年状态变得很好,我其实想说,直接原因是我科研开始顺利了,更深层原因是因为我开始成为行动者了。
最后谈谈发起活动的历程。48小时实验室只是一次活动,是我整体觉醒的一方面。我发现我喜欢上世纪30年代的知识分子也是因为我有自我投射,那是阿伦特、雅斯贝尔斯、本雅明、雷蒙·阿隆、布洛赫、科耶夫、斯特劳斯、摩根索的时代,也是海德格尔、施密特、沃格林的时代。施密特批判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说自由主义具有软弱性,因为自由主义缺乏绝断论,缺乏行动力,而这是导致战争的原因。那?知识分子有行动力又是什么样子?施密特终究是为了纳粹服务的,且不说他在政治上的成功,知识分子就应该去行动。去年十二月,我开始绝望了,已经觉得不能再吸食精神鸦片了,我和黄老板就聊过我想行动,我想行动,黄老板说他尽全力帮我,也感谢当时的晓宇,我慢慢确信面对现实比回避更重要。
说完这些话的时候,台海问题出现紧张局势,我反战的理想在乌克兰战争的时候已经碎了一地,我想已经做好了迎接热战的最悲观的准备,那就去接纳世界未来一切可能发生的黑天鹅事件,但依旧充满希望,这是一种基于现实主义的浪漫主义,亦或是这个时代需要的Zeitgei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