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CG《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发布 聚焦人才国际沟通素养发展情况

CCG 全球化智库CCG 2024-03-24


2023年4月12日,全球化智库(CCG)与ETS中国举办“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论坛”,邀请资深政策制定者、驻华外交官、国际组织代表、专家学者和行业领袖等,围绕国际人才培养与发展相关议题展开深入研讨。论坛上发布全球化智库(CCG)课题组研究撰写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报告。
人才是民族振兴的第一资源,国际化人才在企业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全球化发展以及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中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探讨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工作十分必要。《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系列是CCG在国际化人才研究领域的又一次开拓性尝试,旨在为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发展状况提供更多实证依据,为推动国际化人才培养建言献策。


报告聚焦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基于文献研究及对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的访谈,提出了国际沟通素养框架。该框架由情感内核(国家认同和全球关怀)、认知基础(外语知识与技能、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行为要素(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三个层次组成,体现了国际沟通素养内在的丰富性。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发展情况,CCG研究团队选用ETS旗下托福和GRE两大标准化英语测试成绩作为衡量参考指标,经分析发现,中国考生托福考试成绩的平均值与十余年前相比有了较大提升,中国考生深度理解相关指标接近或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有效表达相关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同时,报告结合相关文献和专家访谈,对国际沟通素养培养的发展方向进行了总结,就加强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了相关建议。

以下是报告核心发现:

一、构建了国际化人才的国际沟通素养框架,包括情感内核、认知基础、行为要素三个层次
情感内核是国际沟通素养的基础与前提,包括国家认同、全球关怀两个重要元素。认知基础是连接情感内核和行为要素的桥梁,包括外语知识与技能、世界知识与全球议题、专业知识与技能,以及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行为要素是情感内核和认知基础的外显方式,可促进情感内核和认知基础的形成,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两种形式。
图1:国际化人才国际沟通素养框架

二、以外语知识与技能为代表的中国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取得较为显著的成绩
全球化智库(CCG)研究发布的《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指出,目前中国的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已贯穿初、中、高等教育及职业教育体系全过程,并从英语教育领域拓展融入不同的学科教育领域。在基础教育阶段,国际学校不断发展,截至2020年10月,全国正常运营、采用国际课程、实行双语教学的各类全日制国际学校共计1399所。在高等教育阶段,越来越多高校创造国际化校园环境,提升国际化水平,例如,QS排名100中国大陆高校中,国际学生占比为14.5%-18.7%、外籍教研人员占比16.6%-37.2%,而且近几年四六级考试的全国报考人数每年都接近2000万。从国际标准化测试情况来看,自2009年起,中国已成为全球托福考生人数最多的国家。从ETS每年发布的《全球托福考生成绩报告》来看,过去十余年,中国考生的托福考试成绩显著提升,平均成绩由2010年的77分提高到2021年的87分,逐步接近全球考生的平均分值(88分);托福成绩100分以上的考生人数占全球考生人数的比例较2009年增长了三倍。
图2 2010年至2021年全球和中国考生托福总成绩平均分
注:2011年和2012年全球托福考生平均成绩不可用。
资料来源:根据2010年至2021年《全球托福成绩报告》整理而得。


三、出国留学是提高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国际化人才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报告指出,国际沟通素养培养需要将学生置于真实的国际交流情境,帮助其获得立体的感知和锻炼的机会。中国改革开放45年来,出国留学已成为国际化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持续增长的留学需求推动下,国人对于国际沟通素养越来越重视,学习外语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根据报告,目前,中国同181个建交国开展了教育合作与交流;与58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学历学位互认协议,为中国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出国留学机会。2000-2019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持续攀升,2019年,中国当年出国留学人数达70.35万人,约为2000年时的18倍。即使在受疫情影响,根据UNESCO的数据,2021年中国大陆有108.8万人在境外高等教育机构就读。除了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韩国等传统留学目的国之外,德国、法国、意大利、爱尔兰等欧洲国家以及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也成为重要目的地。自2008年以来,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美国第一大国际学生来源国。2022美国门户开放报告(Open Doors 2022)显示,中国留学生人数仍然位居美国国际留学生人数榜首,约为29万人,占美国高等院校国际学生的30.6%。
图3 中国出国留学人员数量变化(2000-2021年)
资料来源:根据教育部等公开数据整理,2020、2021年数据来自第二十届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上相关领导讲话。

表1 2021年中国海外留学生前20大目的地
注:UNESCO数据库中未统计中国赴日本留学人数。
资料来源:UNESCO. Global Flow of Tertiary-Level Students [DB/OL].

四、中国国际沟通素养培养初步形成东部发达地区引领的渐进式发展模式

报告指出,中国东部发达省市国际化程度相对较高,国际化文化更丰富,具有更开放、多元的氛围,国际学校等国际化教育资源更丰富,对国际沟通素养的重视程度高,其国际沟通素养高于其他地区。从“魅力中国——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的历年十强榜单中可以看到,东部发达城市一直占据8个席位。从国际学校数量来看,东部省市也处于领先地位。2019年广东国际学校数量(188所)居全国第一,江苏、北京、上海的国际学校数量均超过100所。中国托福考生人数和成绩分布也呈现了明显的区域差异,托福平均成绩省间差异达到15分。
图4 2021年中国各省份托福考生的平均成绩
注:(1)“其他”是指生活在海外的中国考生,或未填写籍贯的考生。(2)由于基于小样本的统计数据可信度较低,因此未报告小于30个亚组的平均值。因此,此图未呈现西藏考生的情况。(3)不包含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考生。
资料来源:ETS中国.

五、中国考生国际沟通素养中的“深度理解”相关指标接近或超过全球平均水平,“有效表达”相关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

《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白皮书(2023)》指出,国际沟通素养主要包括“深度理解”和“有效表达”两方面的行为要素。报告以托福考试的“听力+阅读”以及GRE考试的“语文推理”作为深度理解水平的衡量指标,以托福考试的“口语+写作”以及GRE考试的“分析性写作”为有效表达的衡量指标,分析中国国际化人才国际沟通素养的发展状况。通过分析发现:
中国考生深度理解相关指标接近或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托福考生的阅读理解平均得分超过全球平均值,听力理解成绩不断提高并接近全球平均值。自2008年以来,中国考生的托福阅读成绩开始超越全球平均值,2021年中国考生阅读成绩(23分)高出全球平均值1分。中国考生托福听力成绩稳步提升,进一步缩小了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2021年,中国考生的托福听力成绩(22分)与全球平均值(23分)的差距缩小至1分。同时,GRE中国考生的语文推理成绩(152.3分)于2020年超过了全球平均值(151.4分)。

图5 全球与中国考生托福阅读和听力平均成绩对比(2008、2010、2015、2021年)
资料来源:根据2008至2021年《全球托福成绩报告》整理而得。

图6 2011-2021各学年全球和中国GRE考生的语文推理平均成绩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2011年至2021年各考试年度《GRE普通考试全球考生概况》整理而得。

中国考生有效表达相关指标与全球平均水平的差距逐渐缩小。2008年至2021年间,中国考生的托福写作成绩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步减小,并于2021年达到全球平均分值。中国考生的托福口语成绩与全球平均值差距不断缩小,至2021年,两者分差为1分。同时,GRE中国考生的分析性写作成绩与全球平均值的差距逐渐缩小。2011-2012学年,中国考生分析性写作得分与全球得分相比低0.6分,随后六年稳定保持约0.5分的差距,2020年,中国考生分析性写作得分(3.3分)与全球考生平均值的差距缩小至0.3分。
图7 全球与中国考生托福写作和口语平均成绩对比(2008、2010、2015、2021年)
资料来源:根据2008至2021年《全球托福成绩报告》整理而得。

图8 2011-2020各学年全球和中国GRE考生的分析性写作平均成绩对比
资料来源:根据2011年至2021年各考试年度《GRE普通考试全球考生概况》整理而得。

六、在复杂国际形势下各界需共同发力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
报告就进一步促进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提出建议:出国留学依然是人们提升国际沟通素养、成为国际化人才的主要渠道,国际学生在促进经济发展和国际人文交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应继续加强与美国、德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以及“一带一路”伙伴国家保持稳定的教育交流合作关系,持续鼓励中国学生到这些国家留学,也欢迎相应国家的优秀学生来华留学,加大中国国际化人才培养力度。同时,从促进国家发展、提升国民素养、推动企业全球化、促进技术发展等不同角度来看,外语既是国际化人才成长之“路”,也是中国发展之“桥”,应保持外语在教育中的地位,加强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体系的外语培养力度。还需构建兼具批判性和多元性的国际沟通素养评价体系,以全面、深入地测评国际沟通素养,提升国际化人才“有效表达”能力。
此外,报告还提出通过丰富长短期留学项目形式、进一步创造国际化的校园环境、提升课外交流项目的国际性和真实性、提升国际交流的信息技术支持水平等方面创新国际交流形式,多角度拓展国际沟通的触角。
报告指出,国际化人才培养需要政产学各界共同发力,充分发挥政府、学校、企业等多元主体作用,进一步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生态体系。同时,针对国际素养培养区域不均衡等问题,鼓励企业、社会组织等民间机构在欠发达的中西部或东部三四线城市根据地方特色引入国际沟通素养培养资源。



CCG 图书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更多……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发布 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视角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 更多……

多位专家点评《我向世界说中国》: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不再失语





CCG 纵览



⊙ CCG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举办国际妇女节特别研讨|性别平等应对科技创新挑战


⊙ CCG举办中国西部国际交流与合作论坛-西班牙国别专场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 “回访欧亚 聚意发声”:CCG二十大后再启二轨外交人文往来之旅


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举办 聚焦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十天三大洲七十场活动 CCG环球二轨外交重启面对面人文交流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习近平主席回信寄语CCG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


⊙ 【CCG报告合集


⊙【CCG全球名家对话合集】 


⊙【CCG新书发布合集】


⊙【CCG品牌论坛合集】


⊙已正式申请!看看这家智库如何持续推动中国加入CPTPP


⊙CCG新年贺信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CCG名家对话视频年度精选(一)


⊙CCG名家对话视频年度精选(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