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CG《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发布

CCG 全球化智库CCG 2024-03-24



2023年7月7日,由全球化智库(CCG)与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研究撰写的《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于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报告基于当前青年就业形势,聚焦不断涌现的新就业形态,揭示其给青年群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助推青年成长成才建言献策。


《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在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下新就业形态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和社会需求快速更迭。作为新就业群体中的庞大新生力量,新职业青年的出现不仅为就业市场注入新鲜活力,其发展还关系着中国职业体系创新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对新时代职业系统变革和青年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此背景下,CCG研究团队结合国家战略方向、产业分布、职业发展类型,选取互联网营销师、虚拟现实工程师、社群健康助理员、碳排放管理员、企业合规师、农业经理人六种新职业开展调查研究,重点分析新就业形态下新职业青年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发展需求,提出促进新职业青年培养和发展的对策建议,旨在构建“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助力中国加快世界人才高地和创新中心建设。


全球化智库(CCG)副主任、研究部总监郑金连解读《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


报告显示:当前,我国青年就业形势严峻,新的就业形态给青年群体提供新的就业方向。不断涌现的新就业形态已成为我国就业市场上不可小觑的一部分,也成为青年群体就业的重要方向。新就业形态的发展为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青年群体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在人工智能、元宇宙、数字孪生等技术不断推动新就业形态发展的情况下,新职业青年的成长发展,不仅关乎“稳就业”,更关系到技术改变职业生态过程中青年人才的成长,对新时代职业系统变革和青年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扫描二维码看英文报告


扫描二维码看中文报告



核心发现




1. 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及数字化转型带动新业态、新需求涌现,促进新职业蓬勃发展

报告指出,新职业人才需求规模庞大,将为青年群体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新职业青年有的紧跟科技前沿,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技术领域创新发展;有的着眼于社会服务“痛点”,结合新消费的发展趋势,在生活服务业中发挥作用。据课题组汇总分析,2021-2025年,互联网营销师、企业合规师、人工智能训练师等20种新职业人才缺口接近1.2亿人。


表1 新职业人才缺口估计



2.新职业青年就业方式灵活多样,就业方式从相对静态、固化形态转向动态、多元形态,将进一步推动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

根据《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既有传统雇佣关系(36.8%),也有合作分成(35.1%)、承接外包业务(19.4%)等多种形式。虚拟现实工程师的非传统就业形式占比(70.4%)最高,其接受企业外包业务的比例(28.8%)也最高。企业合规师多由法律职业转型而来,传统雇佣形式占比(50.3%)最高。农业经理人无正式合作形式的比例(16%)最高。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符合当代青年追求自由、灵活、多元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将推动工作方式朝着灵活、混合办公模式发展,从而打破工作与生活、学习的界限,促进新型劳动关系和生活方式的形成。

图1 受访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


图2 受访六种新职业青年就业形式


3. 新职业青年择业注重职业发展潜力及与兴趣爱好的匹配度,就业目标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报告显示,虽然新职业青年择业仍主要基于自身专业基础和职业发展前景,但兴趣爱好等个性化驱动因素亦成为重要的内在动因。受访者选择本职业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是发展快和前景好(45.5%)、相关专业毕业(45.2%)、个人爱好和喜欢(35%),另有18%、11.4%、6.2%的受访者选择新职业重点考虑了个人价值实现、工作时间灵活、好奇和尝试新领域。在受访新职业青年对即将步入所在职业的青年的建议中,59.6%受访者建议“以实现个人价值为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54.7%受访者建议“结合市场需求与自身特点,科学制定职业规划”,49.3%受访者建议“把握市场契机,敢于创业、勇于创新”。新职业青年的就业选择更多元化、个性化,在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方向和契机的同时,职业目标注重个人价值实现。

图3 受访新职业青年选择本职业的原因


图4 新职业青年对即将步入所在职业的青年的建议



4. 新职业青年受访者每天工作时长集中在6-8小时,工作量相对饱和

《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表明,六类新职业受访者中,超过四成(41.8%)每天工作时间在6-8小时,近三成(31.1%)每天工作时长达8-10小时,也有两成(21%)每天工作时长在6个小时以下。其中,工作时长达10-14个小时以上的为5%,14个小时以上的为1%。同时,从业者自我感知工作量程度平均值为7.4,选择工作量程度为8的比重最高,占比为24.6%,其次工作量程度为7和10的,占比分别为17.3%和16.2%。工作量在7以上的占比为72.8%,受访者自我感知的工作量相对饱和。

图5 受访新职业青年工作时长分布


图6 受访新职业青年工作量(10为工作量完全饱和)



5. 受访新职业青年就职时长多集中在1-3年,青年新兴力量不断进入新职业

本次在2023国际青年交流大会上正式发布的《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显示,44.8%的受访者从事新职业的就职时间为1-3年,就职时间在3年以下的占比为58.1%, 27.1%的受访者为3-5年。出生于1995年之后的受访者本身就职时间较短,其就职时间小于三年的占比最高,达到73.9%,其他年龄段受访者就职时间小于三年的分别为:出生在1985年之前(59.8%)、1986-1989年之间(57.4%)、1990-1994年之间(53.2%)。


图7 受访新职业青年就职时长

图8 受访新职业青年就职年限的不同年龄层占比



6. 新职业青年显示出“自我驱动力强”“开放包容向上”“重视自身努力”等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本报告中的调研数据显示,58.1%的新职业青年受访者认为自身努力和拼劲是职业发展中最重要的能力。新职业青年在工作实践中非常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提高,近五成在过去三年内选择报读专业知识学习类课程,77.4%的受访新职业青年每年在学习上支出2000元以上。新职业青年受访者也注重市场营销能力(47.4%)、创造能力(46%)、专业能力(43.9%)等多种复合能力的提升。在提及未来职业规划时,有43.2%的新职业青年受访者希望通过努力工作进一步提高能力,争取在本职工作中获得更大的发展。随着社会对新职业从业者身份多元化接受度的提升,从业者感受到的包容度也在不断提升,近六成受访者会主动介绍自己从事的职业。

图9 受访的新职业青年对待能力的看法

图10 受访的六类新职业青年对于职业所需能力的理解



7. 新职业多未形成完善的职业资格准入体系,将影响青年群体进入相关新职业,也影响相关领域业务的国际拓展

《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课题组对部分新职业及新兴职业领域进行国际对比发现,相关新职业在部分发达国家也是新职业,部分新兴职业目前只存在于我国。这说明在数字化转型与独特的市场特征耦合之下,部分新职业可能引领世界新业态发展,成为我国未来服务贸易的新方向。目前新职业认定培训市场快速发展,但在“放管服”改革推进过程中,社会通用性强的职业,职业资格认定逐步退出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改为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而新职业比较新,相应的管理措施配备不到位,导致认定市场乱象丛生。核心问题在于缺乏完善的职业资格准入标准和监管体系,这不仅影响青年群体进入相关职业,也影响相关领域规范化发展及海外拓展。



8. 基于工业经济时代建立起来的劳动及社会保障体系在新就业形态下面临挑战,亟待探索适应新职业发展的劳动保障体系

根据全球化智库(CCG)与腾讯青年发展委员会研究撰写的《新就业形态下中国新职业青年发展报告》,当前的劳动者权益保护制度建立在明确的劳动关系基础上,而新职业具有灵活性、流动性、松散性,从业者劳动关系不明确,容易被排除在法定社会保障之外。新职业青年人员流动较快,社会保险参保意识低,存在不愿缴、缴不起、不懂缴的现象,近半数新职业青年受访者选择自行缴纳保险。探索适应新职业发展的劳动保障体系不仅对新职业青年发展意义重大,对整个社会适应未来职业体系变革也具有重要意义。


9. 新职业青年人才成长服务体系有待完善,就业信息掌握不足(38.7%)、缺乏社会关系(37.2%)、缺乏人才发展良好平台(35.7%)是受访新职业青年反映最多的问题


报告显示,新职业青年反映缺乏社会关系,说明其与社会接触的渠道受限,无法很好地向社会打开自己,社会各方缺少与其交往的途径,社会对新职业的认知度和包容度还不够。另有29.8%反映缺乏实践经验,22%担心就业歧视导致本职业的不公平竞争加剧。这从侧面反映了新兴职业相关领域的人才服务还没跟上。

图13 受访的新职业青年在职业中面临的困境



10. 健全管理与保障机制,推动新职业青年人才更好发展


为促进新职业青年培养和发展,报告提出了如下对策和建议:对人才培养体系而言,需要规范新职业技能培训,畅通新职业青年技能提升渠道;促进产教融合,探索满足时代要求的新职业青年人才培育模式。

对政策制定部门而言,需要健全新职业资格管理制度,为新职业青年人才国际化及未来服务贸易国际化奠定基础;健全新职业青年就业服务机制,强化不断线就业指导和服务;提升新职业青年参保意识,探索适配新就业形态的社会保障和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新职业用工规范,加强新职业青年权益保障;吸引新职业青年嵌入新形态社会治理,提升新职业青年社会获得感;加强宣传交流,提升社会对新职业青年的接纳度等。





CCG 图书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首先梳理了全球化的变迁与理论发展,从技术与人本等新的视角观察全球化,并做出全球化的界定,总结了后疫情时代新型全球化具备的特征,然后对中国融入全球化的历史与现实进行了全面总结,用数据与事实说明,中国正在从全球化的受益者发展为反哺者,正在通过自身发展推动全球化进程,并尝试承担起更多国际责任,为全球治理创新贡献方案。作者对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和文献做了梳理,回顾了全球化在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历程,指出全球化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本书从第四章开始,两位作者对中国推动全球化实现包容性和公平性发展的路径进行了探索,通过发挥中国的优势和特点,让中国为全球化发展注入新动力。作者基于长期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国际、官产学各界有影响力重要人士的对话交流等,对中国的全球化发展路径及全球治理创新等形成了新的思考,提出中国推动全球化发展的三大支柱与七大路径。




● 更多……

《21世纪的中国与全球化》发布 中国与全球化发展的新视角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 出版 | 中信出版集团 

● 作者 |  王辉耀,苗绿


图书介绍

《我向世界说中国》是由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和秘书长苗绿基于“世界新格局下的中国对外叙事及话语权重塑”问题研究的重要成果,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据悉,该书讲述了全球化智库近年来立足芒克辩论会、慕尼黑安全会议、巴黎和平论坛、达沃斯论坛等知名国际舞台,与各国政商学界知名人士畅谈国际时局与未来趋势,回应各方对于中国的关切和质疑,诠释中国的发展模式,降低外界对中国的误解,通过多层次、多主体、多元化、多渠道国际交流及传播,以全球视野讲述时代中国,积极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的生动故事。同时,本书立足国际形势变化和全球传播新格局,针对中国应当如何开展对外交流和传播工作、如何创新外宣方式讲好中国故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 更多……

多位专家点评《我向世界说中国》:中国在国际舆论场不再失语





CCG 纵览


⊙ “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最新力作《软实力与中美竞合》在CCG发布


⊙ 巴西农牧业部部长率团出席“中国—巴西可持续发展对话会”,中巴政商学人士在CCG热议两国合作


⊙ 展望国际人才发展的新时代机遇——2023全球人才培养和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 巴黎和平论坛总干事陪同马克龙访华在CCG演讲并对话


⊙ CCG与联合国妇女署联合举办国际妇女节特别研讨|性别平等应对科技创新挑战


⊙ CCG举办中国西部国际交流与合作论坛-西班牙国别专场


⊙ 第七届中国全球智库创新年会举办 国际知名智库探讨后疫情时代的国际合作和人文交流


⊙ “回访欧亚 聚意发声”:CCG二十大后再启二轨外交人文往来之旅


北京“两区”建设与企业全球化论坛举办 聚焦制度创新与可持续发展


⊙三十天三大洲七十场活动 CCG环球二轨外交重启面对面人文交流


⊙研判世界发展变局,应对全球危机——2022第八届中国与全球化论坛成功举办


⊙中国全球化三十人圆桌举办 30位重磅专家谈中国与全球化发展


⊙习近平主席回信寄语CCG发起的“国际青年领袖对话项目”外籍青年


⊙ 【CCG报告合集


⊙【CCG全球名家对话合集】 


⊙【CCG新书发布合集】


⊙【CCG品牌论坛合集】


⊙已正式申请!看看这家智库如何持续推动中国加入CPTPP


⊙CCG新年贺信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


⊙CCG名家对话视频年度精选(一)


⊙CCG名家对话视频年度精选(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