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大的收益
前言:我的三篇读后感
本文已经是我关于《价二》的第三篇读后感了!
我的读后感一《价二读后感》,是在摸索中写出来的,基本上是对《价二》的一次重点总结。由于总结的主题不清晰而被自己否定,没有勇气投稿。
我的读后感二《劝劝你,我的三叔》,由于高度地模仿和抄袭大师兄,又被自己否定。
我的读后感三《巨大的收益》,现在开始,我想从另一个角度再试试。
注:后文称这这三篇读后感为:“读后感一”、“读后感二”、“读后感三”。
人物
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个上学毕业后的近10年间,没有完整的读过一本书、没有认真的码过一篇文章,并对投资零基础、刨旧文或看书时见到数字就卡壳的纯纯小白。一个2015年跟风开户,小亏几笔后就再没怎么关注过A股的人。
再介绍一下与“读后感一、二、三”相关的四个人物:
第一位:引路人---土龙木(微信名,唐朝老师的真粉)
一位向我推荐唐朝老师的书,热爱分享(主动推荐唐书房给朋友,分享他对价值投资的观点),并强烈建议我写一份读后感的人。
一位我肉眼可见的、在日拱一卒、持续进步的人。
第二位:我的亲人---三叔(亲叔)
一位股龄20多年,年龄越来越大、本金越来越少,每天情绪紧跟线图浮动,且在2015年由于上杠杆爆过仓的“资深韭菜”。
一位我接触价值投资理念后,最想说服他“回头是岸”的人。
第三位:柳暗花明处的人---王冠亚(大师兄)
所谓“柳暗花明”,是因为大师兄的那篇读后感《价值投资的中国进行时》正是我要寻找的那篇。
一位早有耳闻“伯涵”之人,也是给我“读后感二”带来灵感的人。
第四位:熟悉的陌生人---唐朝老师(老唐)
一位既乐于分享,经常与读者互动让人没有距离感的熟人,也是常规意义上素未谋面的陌生人。
一位对人生的态度和投资的理念都对我影响深远的人。
一位让我对他的生活和投资都有画面感的人。
老唐生活中的画面感: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每晚喝点小酒(一、三、五茅台,二、四、六洋河,周日小酌古井贡),水气日夕佳时,或湖边跑步后满身大汗相与还家,或湖边散步后最高领导相与还家。悠然!
老唐投资中的画面感:
价投
沉浮于股海,而无牛熊喧。
问君何能尔,估值锚在先。
日拱一卒下,不期而至缘。
能力日渐佳,财富相与还。
此中皆真意,道术器真颜。
像唐僧一样每天心无旁骛地诵读“诗经”,并碎碎念重复地提醒着大家:“心中有了估值锚,红也逍遥,绿也逍遥,耐心等待创新高;心中若无估值锚,红也惊心,绿也惊心,再多道理也飘零。” 淡定!
故事
本故事纯属实事,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犹记得,初入唐书房是在2021年的1月1日,好友土龙木推荐,虽然加入书房却鲜有关注。真正开始阅读书房文章,是在今年春节期间无意中看到那篇《财富三轮车与阅读的价值》之后。
这篇文章令我很震撼。首先,是被里面展示的不同投资金额和不同投资年限所产生收益的巨大差距所吸引。其次,明白了老唐说的“有了本金、有了足够的剩余投资生涯,财富并不会自动到来,还需要我们建立正确的投资系统。依照我的个人经验,我认为首先就是阅读,大量的阅读。思考和实践的重要性,要排在阅读之后。”
也就是从这时起,我开始了书房刨旧文和阅读老唐的书籍之路。
《价投二》到手后的一周内粗略和细致地各看一遍,两遍过后自我感觉良好,良好在于我以为我都“懂了、明白了”。
随后,看到一篇篇入选的读后感,有些写得文采飞扬,羡慕其文笔;有些总结概括得环环相扣、面面俱到,佩服其细心。
与土龙木交流后得知他的读后感已经写好了,并鼓励我“把想表达的写出来,写出来才能把自己的思路捋清”。受此鼓舞,一直没有自信码字的我才下决心试一试。
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我发现之前所谓“看懂了,看明白了”的东西,真正到开始写的时候,却根本表达不出来。于是,我就边看书边写总结,就这样在“读后感一”完成的同时,把书又看了一遍。完成并修改“读后感一”我用了整整一周的时间。
此时,我有了另一个想法:我要把《价二》推荐给三叔,并说服他放弃每天辛苦的“炒股”生涯。
与三叔的前三次会面:
第一次:
我先买了《巴芒演义》和《价值投资实战手册二》寄给了三叔,并建议他认真看。
“读后感一”经过反复地琢磨之后,我信心满满地去到三叔家给他讲“道理”。竟发现,虽然我能把总结写出来,但真到讲的时候却常会语无伦次、没有重点。结果是以一场愉快地聊天结束了我的尴尬。
第一次的失败,我总结主要问题可能有两点:第一,三叔还没看我寄给他的书,我们不能产生共鸣。第二,我没做到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观点。我私下再次强烈地要求他把书看完,他答应我了。
第二次:
回去之后,我把我的“读后感一”从原来的近2万字左右精简到1万字左右,并着重标出重点。一周左右时间,三叔把书看完后,我再次来到他家。谈及他对书的感受,书中的投资理念只有少部分他是认可的。这次的交流我虽然没有了第一次的生疏感,可还是做不到观点清晰,有说服力。
第二次的失败,我又找出两点问题:第一,我虽然能完整地表达出我的观点,但说服力不够。第二,与三叔的交流中我感觉到他接受价值投资理念的主要障碍在《书房拾遗》的这段问答:
问:价投不会成为主流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因为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最吸引和挑逗人类内心贪婪和恐惧情绪的,永远是暴富。
第三次:
找到问题后,我把重心放到了“时间的复利”上。调整思路,我的“读后感一”被修改的只剩下了四五千字左右。我再次主动来到三叔家,此次交流(其中有争论到面红耳赤的时候),我虽没有了前两次的尴尬时刻,但依然说不到他心里去。
这三次的经历,让我很有挫败感,也让我深深的明白了巴菲特说的那句话:“能接受价值投资的人,五分钟就接受了,否则可能一生都接受不了。”
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8月初的一天,在我二次翻看已入选读后感的时候,看到了大师兄王冠亚的《价值投资的中国实习》(可能是那期发布的,不能直接点击阅读,我错过了)。
顺藤摸瓜,我在大师兄的公众号找到了《价值投资的中国进行时》。看罢,万分感慨!这不就是我需要的吗?我的“读后感一”和劝三叔就是观点不鲜明、说服力不强,才没有达到满意的效果。
文中例如“睡前收入与睡后收入”、“人生选择与资产配置”、“共生共赢与互掏腰包”、“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等等,这些醒目的加粗字体,这也让我联想到了江南春《人心红利》里所说的:“让老板只用一句话说出消费者选择你而不选择竞品的理由,这句话一定是你的品牌在市场上取得优势的根本原因。”
因此,我转变了思路,先要总结出更加有针对性的、观点对立的“一句话”,再去展开解释。比如:先有“睡前收入与睡后收入”、“主动投资与被动投资”这种观点对立且针对性强的“一句话”。再去解释睡前、睡后收入、主动、被动投资是什么,为什么睡后收入优于睡前收入,为什么要先被动投资后主动投资。
顺着这个思路,我开始写“读后感二”。在“读后感一”和《价值投资的中国进行时》的基础上我的读后感二《劝劝你,我的三叔》很快就完成了。
“读后感二”的内容大致和《价值投资的中国进行时》类似,我把重点放在了“劝三叔”上。文中的侧重点是强调如何去接受慢慢变富,例如:标题“正和游戏--陪伴成长与负和游戏--频繁投机”、“泸州老窖与北京买房”、“亿万财富与晚景凄凉” 等等。
经过修改完善后,又打了几遍腹稿,这次码字加准备前后花了一周时间。我又一次按响了我三叔家的门铃,此次交流我占据了一点点的上风。这是第四次了!
第五次,第六次,第七次.....
在三叔慢慢地被我说动后,他主动给我讲了2015年他爆仓的经历。我简单总结为:先是无脑买入,挣钱;后来,跟随各种财经大V和股神进进出出;最后,竟坚信“一万点不是梦”,开始上杠杆,成功爆仓(还好没有卖车卖房,只是把手里的闲钱亏完了)。
这期间我们同步的在微信上也有无数次的交流,到目前,猜猜结果如何?
现在三叔已经清了所有的仓位,并且开始在书房刨旧文了。我想说,我应该是成功一半了。
这个故事还在进行中......
感悟和理解
经历了两个多月重复“阅读、反思、总结、码字、打腹稿、劝三叔...”的过程,我完成了“读后感一、二”和这即将结束的“读后感三”。
目前,我处于尚不能完全理解《手财》,更看不懂财报的“门外汉”阶段,但上面的这些书签“真言”在我阅读文章和书的时候总是在脑海里出现。
下面我就从书签“真言”的角度,表达一些浅薄的感悟和理解:
从“读后感一”第一次码字开始,到本次的“读后感三”历时两个多月的整个过程,后文称为码字过程。半年多来所有的关于投资的阅读和思考,后文称为投资的理解。
多看一二
码字过程的感悟:
伴随着劝三叔和修改“读后感一”的进行,我翻看了很多已入选读后感,却一直没有碰到我想要的。直到我二次翻看并“顺藤摸瓜”找到适合我的《价值投资的中国进行时》后,才借鉴并完成了“读后感二”。随后,说动三叔。
我想这种二次翻看并顺藤摸瓜后遇到的“惊喜”也是一种“多看一二”的力量吧。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借用书房拾遗64期里的一段问答:
问题:对二级市场投资来说,我们在市场赚的就是别人亏掉的钱。这是个负和游戏,每笔交易都要扣税。市场并不会自己产生利润,而且A股的上市公司大多是骗子公司,融资的钱并不会用来生产经营。
唐朝:你说的没错,所以才说:股市垃圾十之八九、多看一二。
远离杠杆
码字过程的感悟:
三叔,作为他那个年代少有的大学生,并在上学期间出过书(不知名,印象中家里的都当废品卖了),后来毕业后在报社做过编辑的文化人。在听完他主动讲完的爆仓经历后,我是挺吃惊的。
吃惊的是,没想到这么一位平时做事沉着冷静的人,在面对市场的疯狂依然会失去理智;更吃惊的是,他对那次的爆仓总结为:没有把握好时机,没有成功逃顶。之后,便开始了专研各类技术分析。
虽然我没有经历过爆仓,但三叔的经历让我感同身受,意识到了人性的弱点和“远离杠杆”的重要性。因为,我清醒地知道,我做事的沉着冷静尚不及三叔的一半。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关于杠杆,我的理解是老唐在《惊心动魄赌金者02》里建议《赌金者》的读者反问自己的那段:我来到资本市场,究竟是想璀璨如烟花,还是将财富的雪球越滚越大?前者,最终走上的路几乎一定是高杠杆、题材股、热门股、高度集中,而后者则是拒绝杠杆、只投资市值远低于价值的股票、不懂不做、适度分散。
真知,行不难。
别瞅傻子,瞅地!
码字过程的感悟:
看完《价二》后我认为的“懂了、明白了”,其实都不是真知,一直到“读后感二”的完成,才慢慢地做到真知,再去劝三叔也就没有前三次那么难了。所以,我认为的真知,是能写出来、讲出去,并做到条分缕析、丝滑顺畅。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投资的真知我认为有两点:
1. 对自己“能力圈”的真知。
我理解为《至简三板斧》里的这段:股市中千千万万的人,总是不满足企业增长带来的利润,总是希望在起起伏伏的k线中再额外地捞一笔。这种贪婪,这种对自己能力的高估,就是大多数人在通往财富自由道路上的核心障碍。
投资者需要能力圈,但第一重要的能力圈不是对某行业或某企业的认识,而是“真的知道”自己没能力高抛低吸,没能力获得市场短期波动的利润。
2. 对企业的真知。
我理解的内容全部在《巴芒演义》第二十四回里:农地案例投资真谛,别瞅傻子坚持瞅地。最后,总结为六字真言:别瞅傻子,瞅地!
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怕什么学海无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码字过程的感悟:
从刚开始码字的无从下手,到现在想说的太多。这期间是一遍遍地重复阅读和不停地找重点去总结的过程,码字过程虽然辛苦但并不枯燥,正如老唐所言“怕什么学海无涯,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每次把一个章节的内容用自己的话总结出来的时候,都会有满满的成就感。很欢喜!
码字过程也让我领会到了一个要点:以《价二》为例,先把每一章节甚至每一小节提炼出要点,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实在写不出来的,按照书本码一遍都有收获)。一本书写完总结之后,再从自己提炼出的重点里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作为重点中的重点。就这样,重点里找重点,再结合书中内容去完善,重复几次,一篇读后感就出来了。
我的“读后感二”就是这样在“读后感一”的基础上,再参考《价值投资的中国进行时》写出来的。虽然有些地方我是直接照抄的,依然收获巨大!
先完成,再完美,日拱一卒,不期而至。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价二》中老唐那震撼人心的案例:泸州老窖的真实收益和熊市模拟。不但告诉了我们投资不需要“接盘侠”,而且强调了投资真正重要的是,去寻找未来长期利润增长近似于乃至优于泸州老窖的企业。
同时,老唐强调到:“不要小看了“寻找未来长期利润增长近似于乃至优于泸州老窖的企业”的难度。理解一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竞争力所在,并确认其未来利润确定会增长,并不简单。它不是点点鼠标,看几个指标就可以搞定的。它是投资者需要一辈子深入学习的东西,是投资当中最有趣味性的部分,也是投资者永远需要日拱一卒的方向。”
我理解为,无论是处于学习“道和术”阶段,还是已经运用“器”研究企业的阶段。首先做到的是无畏学海无涯,再做到不放弃自己碰到的任何一个问题,只要不放弃,总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
有知识储备,才看得见机会。
码字过程的感悟:
关于学习和思考,整个码字过程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对下面这张图的理解。
主动学习事半功倍,被动学习事倍功半。
正如查理芒格说的:“如果你和一只猩猩坐一起,向他解释你所珍惜的一个想法,可能只会留下一只迷惑不解的灵长类动物,但你自己的思维会更加清晰。”
如果没有主动阅读、总结和劝三叔的过程,没有此过程中知识的储备,就不可能有一个思路更加清晰的自己,也不可能有机会劝动三叔。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我的理解在老唐《财富的两个要点》里,其中一点是:强烈的赚钱欲望。
欲望要有可实现的路径,从工作角度想,抓住一切可能,不仅尽最大努力完成自己的业务,而且尽量找机会去学习,储备知识,尝试完成公司其他的业务。如果储备了足够的知识,努力到让一家机构或者一份事业,甚至是一个小的工作单元,离开了你就不转,或至少少了你转速会变慢、会卡壳,你不可能没有机会,不可能赚不到钱。这不正是“有知识储备,才看得见机会”?
另一要点是:抱有一颗好奇心。
有了好奇心,才会主动的去探索、去学习、去思考。都说“性格决定命运”,它只是一个结果。我认为是:学习和思考形成一个人的思想,思想主导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表现出性格,性格决定命运。所以,我认为最终改变命运的是学习和思考。
财报是用来排除企业的。
码字是用来检验自己的。
码字过程的感悟:
从开始写“读后感一”,检验出了自己的“懂了、明白了”不是真知。
从去劝三叔,检验出了自己对一些概念的模糊和生疏。
从写“读后感二”,检验出了自己并不是一个“思路清晰的自己”。
老唐分享的关于写作的经验:“写,其实很简单,难点主要是把事情想明白。写不出来通常和写作能力无关,是事情没有想清楚。”所以,码字是用来检验自己到底有没有把事情想明白。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我的理解是老唐《避雷要诀》里写道的:
巴菲特曾强调过:“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不容易的核心原因,是因为市场经常会重奖错误的行为,以鼓励他们下一次慷慨赴死。坚持做且只做正确的事,并愿意为此放弃市场先生颁发给错误行为的奖金,这才是避雷大法之核心要诀。
什么是正确的事?投资收益主要来源是企业的成长,这就是正确的事。一旦你以这种思路考虑问题,绝大多数雷区,你根本不可能踏入,甚至看,都只会远远地躲着看。
排除企业和确认造假不同,前者疑罪从有,后者要求严格证据。我们是做投资的,不是警察。所以坚持疑罪从有,有疑不投即可。
这些,都是财报能做到的。
下面的几句“真言”由于码字过程感悟不深,仅谈对投资的理解。
我们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有得选。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书中“不同的选择,不同的结局”所列举的甲、乙、丙三人,同样的收入、同样的投资年限,所产生的财富轨迹。
这一切差异,不在于他们工作时赚多少,而在于他们选择将工作期间靠智力和体力换来的财富配置在哪儿。
人生所有的努力,就是为了让自己有得选。我相信没有人希望自己晚景凄凉,在省吃俭用的挣扎中毫无尊严地度过晚年。而究竞是捡瓶子度日还是留下亿万财富,就取决于你今天怎么选。
我想强调的是,乙只是把财富配置到“只需少许的能力和努力”的资产上,便可取得这“令人敬佩的结果”。
收入是一连串事件,等待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我的理解为书中巴菲特在2020年致股东的信中这样写道的:“持有股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正和博弈’。事实上,一只耐心且头脑冷静的猴子,通过向标普500指数内的上市公司投50支飞镖来构建投资组合,只要它不受诱感改变原来的选择,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会享受到股息收入和资本利得收入。所有的生产性资产,比如农场、房地产或企业股权,都能产生财富---大量的财富。大多数拥有这些资产的人都会得到回报,所需要的只是时间的流逝、内心的平静、充足的多元化以及交易和费用的最小化。”
市场波动,只可利用、不可预测。
对价值投资的理解:
正如老唐在《我的第一难和你的第一难》中所强调的:“对于大多数朋友的天下第一难,还是如何面对市场波动;是时刻明白傻子的出价只能利用,不能尊重;不能以傻子的一时出价高低,衡量自己或他人的投资得失。
如果不能真正理解这一点,就算有人告诉你:这只股要戴维斯双击,这只股系统送钱,这只股要先跌到230亿市值然后涨......你还是会赔钱。
但一旦你真的明白了这点,老唐甚至可以说,哪怕你完全不懂得给企业估值,照样不耽误捡钱。”
这也正如祖师爷的那句名言所描述:“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它使得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它使得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
总结:
如果没有这段时间码字的过程,我想我会有遗憾的。面对“读后感一”被一次次地被自己的否定,面对“劝三叔”的一次次失败,让我想起了一位体育解说员的经典解说:“人生当中成功只是一时的,失败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失败,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失败击垮,有的人会爬起来不断向前。真正的成熟并不应该是追求完美,而是直面自己的缺憾。这才是生活的本质。”
放在投资中我想说:“投资当中浮盈只是一时的,浮亏却是主旋律。但是如何面对浮亏,却把人分成了不同的样子。有的人会被浮亏击垮,有的人会无视它不断向前。真正的成熟并不应该是追涨杀跌,而是能力圈内呆坐不动。这才是投资的本质。”
本文,也是我(一个“门外汉”)对这段码字过程的一个总结。最后,用唐朝老师每周的实盘周记里最后一段做个结尾:“相信老唐,无论是否入选,你一定会从这次码字的过程中获得巨大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