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印度的“七寸”在哪儿?掐断西里古里走廊,等于打着了印度的七寸

心愿种子 2023-06-07

印度次大陆是亚洲的重要组成成分,而印度作为南亚次大陆最主要的国家,它在独立后的几十年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印度的死穴


印度地处北半球,中北部位于恒河流域,地势平缓,适宜人类居住故而是印度的人口稠密区,西北部以山区为主,南部则属于高原,其地势总体上西高东低。


印度地处热带、亚热带,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夏季炎热冬季干燥,由于印度北部有喜马拉雅山脉的阻挡,印度境内几乎不会受到寒流影响,大部分时间是炎热甚至干旱的,而喜马拉雅山脉的水源和雪山消融又使得印度雨水泛滥,洪涝灾害频发。




西里古里是位于印度西孟加拉邦的一座平原古城,印度边境的水陆空交通运输要道均以此城作为中心,北接中国,东连孟加拉,是印度边境的交通要地。


而西里古里走廊则是指链接印度主体大陆和印度东北部的一段狭长地带,因其全长只有二十多公里且最宽处也不到25公里,以印度为整体看,这里似乎像“鸡脖子”一般,又因西里古里走廊是印度本国境内唯一联通本土与东北六邦的交通要道,故也被称作印度的“七寸”。


顾名思义,蛇的七寸是蛇的心脏位置,更有“打蛇要打七寸”的说法,可见西里古里走廊对于印度国防以及军事方面的重要意义。




西里古里的过往


这样的独特版图形状之所以形成,还要追溯到印度的被殖民统治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南亚次大陆的民族独立运动进一步发展,英国难以维持本国在印度原有的殖民统治。


权衡利弊之下,英国统治者于1947年在保证其基本殖民利益的前提下将南亚次大陆的统治权分别移交给印度大党和穆斯林联盟,此后巴基斯坦与印度宣告独立,开始了两个南亚次大陆的主要国家的自治统治。


显然,英国统治者此举并不是因为难以承受南亚次大陆的民族运动,而放弃其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反而是以退为进,试图遵从南亚次大陆此时早已激化的宗教矛盾,借机使殖民地内部分裂的更加彻底,只有这样英国的殖民统治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加强。




印度与巴基斯坦的最终分裂当然不仅仅是遂英国的愿那么简单,其实两国之间早已积怨颇深,而英国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最多算一根导火索,彻底引爆了两国的冲突。


首先是印巴两国的历史和宗教矛盾,在英国殖民统治之下的南亚次大陆民众主要信奉印度教和伊斯兰教,而当时的印度教众与穆斯林可谓处于各自的对立面,穆斯林联盟领袖真纳甚至提出分割如今的孟加拉地区和旁遮普成立一个小的巴基斯坦,也不愿在与印度教众共处,可见其矛盾之深。


印度的宗教问题至今仍是国内频繁发生恐怖袭击的重要原因,长期以来,起初简单的信仰不同至今早已成为了多种复杂原因的集合体。


印度教与伊斯兰教的冲突之处不胜枚举,例如,印度教视牛为宗教圣物,对牛充满了敬仰和膜拜,而穆斯林则将牛作为其日常祭祀的主要食用品。




因此,过去曾有人提出,在英国对印度实施殖民统治之前,印度大陆并不存在宗教矛盾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早在印度进行封建王朝的混战时,印度民众的起义就是兼具宗教情感与民族情感的,这样具有历史的宗教怨恨使得两派教众在此后的岁月中多次出现摩擦和冲突,印度大陆的分立因素逐渐膨胀。


再者,就印度当时的经济状况来看,印度的民族工业在19世纪末逐渐开始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随之产生,当外国资本开始侵入印度市场后,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竞争逐渐激烈。


而伊斯兰教在观念上并不重视商业,再加上英国对穆斯林实施的压制政策让穆斯林资产阶级集团在竞争中彻底处于劣势,因此,对于此时要求独立的巴基斯坦,穆斯林上层给予其大力支持。




此时的穆斯林上层只是处于个人私利而主张分治,似乎广大的穆斯林佃户在巴基斯坦彻底独立后就可以彻底摆脱阶级压迫和剥削,这也就使得巴基斯坦运动成为了一场具有群众基础的社会政治运动。


此外,巴基斯坦运动将“两个民族”理论作为其理论基础,值得一提的是,这种理论将宗教看作是民族认同的唯一特征,并将民族集团等同于宗教集团。


在这样的理论基础之下,印度教虽然占印度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但由于其客观存在的文化及语言差别,印度教徒除了具有宗教共通性之外并不具备其他主要的民族特征,因而从本质上否定了印度教众的民族地位。


巴基斯坦所遵从的这种理论,一旦作为一种宗教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后,就会彻底扭曲他们所真正需要解决的民族问题,反而进一步激化东巴与西巴之间的矛盾。




基于印度社会此时的大分裂状态,巴基斯坦运动在南亚次大陆进一步发酵,而穆斯林联盟作为其重要支持者,仅在三年时间内力量就大大增强,成为了拥有强大号召力的组织。


随着印度国大党与穆斯林联盟之间的分歧逐渐演变的不可调和,他们最终还是陷入了相互攻击的漩涡之中,加上英国当局从中挑拨离间,两大政党的多次协商、洽谈都以失败而告终,南亚次大陆最终走向了分裂。


在印巴走向分裂前,英国殖民统治者美其名曰的实行了一种被称作“分而治之”的政策,旨在维护其在南亚次大陆的殖民统治地位,该政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由于在莫卧儿王朝统治时期穆斯林不仅垄断了政治、和军事力量甚至在经济领域也取得一定的进展,这严重威胁了英国殖民统治者的行政大权,因此英国在一开始便对穆斯林采取打击抑制的态度,长此以往便形成了抑穆扶印的政策。




然而这样的措施并未实行多久,国大党的发展便开始让英国统治者警惕起来,并在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拉拢穆斯林上层,以此牵制国大党决策。


另一方面,英国殖民者也曾多次公然挑起教派冲突,最为明显的便是分割孟加拉事件。


当时的孟加拉民众中以印度教教众为多数,英国人此时正困于印度激愤的民族运动之中无法抽身,于是便想到可以以孟加拉省太大不便管理为由,将原本的孟加拉分割为东孟加拉和西孟加拉两部分。


东孟加拉以穆斯林为主导而西孟加拉以印度教众为主导,加深其原有的矛盾和对立,从而达到自己转移民族战斗的大方向和分裂民族运动力量的险恶目的。


虽然此事最终因反对力量强大而罢休,但英国在某种程度上已经达到了激化两大教派矛盾的目的。




1947年,随着印度与巴基斯坦分别宣布各自独立,英国在南亚次大陆近两百多年的殖民统治也终于落下帷幕,然而这一切却并不是印巴冲突的终点,反而给印巴两国此后东针锋相对带来了更为深远的影响。


其中,印度东北部地区的民族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这里的印度东北部也就是所谓的“印度七寸”之地的东北方向。


由于西里古里的地理位置特殊,其北面的不丹境内曾出现三大反政府武装组织长期在印度与不丹边境。


也就是西里古里走廊附近进行跨境反政府活动,然而不丹政府却并未对此进行强力阻止,引发了印度政府的不满。


迫于国际形势和不丹境内社会安全局势的需要,不丹才最终下定决心与印度政府合作展开协调活动,对不丹境内的印度分裂组织进行围剿。




此时,巴基斯坦的领土包括西巴基斯坦和如今的孟加拉国两部分,这样的局势就使得西里古里的军事位置更为重要了,一旦西里古里被作为印度的重要咽喉而切段,那么印度的东北部就会彻底成为瓮中之鳖。


然而这样的危机情况印度统治者自然不会忽视,最终与1971年彻底肢解了巴基斯坦,并吞并了西里古里走廊北面的小片领土,以此来保卫本国的脆弱之处。


尽管历史上巴基斯坦似乎并没有什么机会以此来要挟印度,但在国际形势飞速发展的今天,印度的这一弱点已经为世界所知,基于印度如今的军事力量,西里古里走廊的重要地位也随之有所下降。


中印两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且自古以来便是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邻国,又曾饱受西方殖民主义的摧残,可以说有着许多相似和共通的特点,更应友好相处、惺惺相惜。




据历史考证,印度在中国古代史料中被记载为天竺一国,古有大唐法师玄奘取经,也就是如今的印度,佛教的发源地,可见中印两国的渊源十分深远。


中印人民之间的交往从东汉时期一直到清朝中期,中国开始遭受西方殖民国家的侵略才一度中断,此后,在侵华战争期间中印双方一直保持着相互支持的友好交往,此间中印双方领导人在对彼此国家境内发生的各种重大政治活动均采取了相互支持的态度。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受邀访问印度时,也受到了印度人民的热烈欢迎,同年十月,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时也被中国人民热情款待,中印双方在某些国际问题上展开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国际合作。


直至1959年,印度政府公然支持中国西藏达赖喇嘛集团,为中印双方一直以来的友好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中印两国关系开始恶化后,两国又在中印边界的东段及墩地区和西段空喀山口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


这里不得不说的是,中印之间有关西藏的矛盾,实际上是在清末之前,西藏曾攻克过锡金,令其臣服于西藏,因此在清朝受到西方列强的入侵时,西藏也被锡金反攻,但由于清朝此事面对西方列强尚且毫无还手之力,更加没有军事实力派兵支援西藏了。


结果西藏的部分地区由此落入锡金的统治之下,而锡金虽也曾独立,但大部分时间都在印度的管辖之下,这就使得中印双方在西藏领属问题上仍存在争议。


中印武装冲突爆发后,印度政府甚至毫无理由的封闭了中国银行加尔各答分行和孟买的经理处,在1962年到1967年间多次在中印边境争端事件中,越过中印此前的国界分界线进行军事挑衅行动。




因此,驻扎于西藏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被迫进行自卫还击,中印两国的关系也由大使级下降至代办级,可见中印战争给两国外交蒙上了多么大的阴影。


除西藏问题之外,中印边界问题形势也较为严峻,原因是在中印边界喀喇昆仑山脉附近有约1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面积尚存在争议。


起因这是山脉两侧的水利资源以及矿藏资源的丰富程度可谓天差地别,故而多年以来,甚至近代中印双方的边界问题仍未得到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反而成为两国邦交中的具有极大不确定性的问题和争端。


1976年后,中印两国开始着眼于改善两国关系,重新恢复了互派大使的传统,并在此后重新开启了中印两国高层互相来访的阶段,将两国关系推进至全面改善和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和印度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发展中国家,均面临着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任务,故而都急需一个和平、稳定、长远的国家建设环境,因此,中印两国能够继续和平友好相处是非常符合本国以及本民族的的利益的。


中印两国,合则两利斗则两伤,唯有全面建设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才是明智之选。


中国与印度如今的关系确实极为复杂,主要包括边境、西藏、锡金和巴基斯坦等问题还亟待解决。


此外,印度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进行大量的核试验,大力发展核武器,积极推进军队军备的双重现代化进程,甚至不惜重金购买先进军备,俨然已经成为了核大国和军事大国。




更为严重的是,俄罗斯评论家曾明确指出,印度这样大力扩张武器军队,主要针对中国与巴基斯坦,这不仅威胁了中国的国家战略安全,直接威胁到南亚地区的国家安全,更加剧了国际军备竞赛,破坏了国际战略平衡。


与此同时,印度不但没有收敛,反而配合着美国的全球战略,加强与日本、越南等国的军事战略合作,意图包围中国,且在中国南海频繁进行军事演习,使南亚局势日益紧张。


西里古里作为印度的重要部位,如若中国能在和平友好的基础上利用其对印度边境针对中国的武装力量加以制约,对于中印两国的友好关系发展将大有益处。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1.和珅被赐死时,拿出乾隆的“保命诏书”,打开后一看,写着三个字
2.当年五星红旗仅5票,三号作品得了342票,为何最终选择五星红旗?
3.失败造就伟大!建国后解放军的三次惨败,次次回忆刻骨铭心
4.两国为争夺一块土地爆发战争,打到一半突然想起来:土地是中国的
5.我国历史竟有1500年“空白期”?无任何史料记载,期间发生了什么
6.水浒传:宋江用70多个好汉性命换来的楚州安抚使,相当于如今何职?
7.梁山好汉8大废物天罡:文不能提笔安天下,武没法上马定乾坤
8.七八十年代风靡全国的“的确良”,为何突然消失?它只是换个名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