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多有远见?1.5万公里远征打下一个战备省,让中国受益至今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在毛主席这篇诗词里面,让我们对汉武帝有了最新的认识。
谈起汉朝的时候,汉武帝刘彻是一个怎么都躲不开的皇帝,在他的当皇帝的期间,是整个西汉军事实力最高的时候,涌现了许许多多的军事天才。
霍去病的封狼居胥、卫青七次攻打匈奴、张骞开凿丝绸之路,这些事迹都历历在目、如雷贯耳。
但是汉武帝的穷兵黩武是建立在文景之治两代皇帝的财富积累之上的,当朝廷库房门可罗雀的时候,汉武帝也引来他背负骂名最厉害的一个时候。
同时因为战争抽调了大量的民夫过去服徭役,土地没有人垦种,民间生活变得越来越困苦,许多百姓流离失所,天下动荡不安。
这是汉武帝在治理汉朝时期最让诟病的地方。
但是他对西域的军事行动,让中国第一次对那片地方有了深刻的了解,也渐渐地对西域有了属于中国的归属感。
西域丝绸之路,在汉朝时期涌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也影响了以后的多个王朝,让中国在随后上千年时间里,一点点将其纳入管控。
成了至关重要的一个战略缓冲地,而1.5万公里的远征,确实让中国受益至今。
汉匈对抗
在最开始,汉朝对西域的认识很陌生,只知道那里有星罗棋布的小国家,有很多异域风情的宝贝。
但是当时汉朝最大的敌人匈奴,作为草原上实力最强的游牧民族,他们控制了中国东北部、北部以及西部很大一片地方。
匈奴的那些部落主仗着实力强劲,来去如风,经常率领手下的骑兵,跑到汉匈边境上挑衅汉朝,侵占领土,掠夺汉朝的百姓带回去给他们当奴隶。
因为当时汉朝缺少骑兵,对匈奴缺乏有力的打击能力,只能在城池里固守,每年匈奴来打的时候,都损失很大,边境百姓苦不堪言。
经历了约100年匈奴袭扰的汉朝,在汉武帝上位以后,决定要把匈奴毕其功于一役,跟匈奴打一场大,彻底把匈奴打趴下。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搜集多年关于匈奴的情报后,汉武帝知道在西域有一个大月氏,实力不差而且还跟匈奴有仇。
他决定派遣使者去西域联络大月氏,从东西两边一起对抗匈奴。
但是他们对西域的情况并不了解,匈奴一直阻碍着汉朝对西域的探索,因为商人在西域遍布,通过售卖给汉朝异国特产,再购买汉朝丝绸等特产卖到异国赚取巨额差价,积攒了不少财富。
沿路的国家也因为这些商人带动了他们的财富增长,匈奴看中了这些财富,为了跟汉朝对抗,匈奴通过各种手段控制着这些西域国家,给匈奴上供。
就是因为有西域的财富作为匈奴的据点和经济后盾,他们才能肆无忌惮地去侵略汉朝。
而汉朝的反击在汉武帝的带领下,也要开始了。
汉使初至西域
在汉武帝的招募下,很快就会有人站出来,他就是当时担任宫廷郎官的张骞。
张骞在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的时候,带领着手下100多人和翻译甘父,组成汉朝使团准备去出使大月氏。
可惜出师不利,张骞使团刚刚出陇西郡,就被匈奴骑兵发现了,100多汉朝面孔在沙漠中目标实在是很显眼。
匈奴骑兵将被俘的张骞押送到了单于王庭。
当时的匈奴单于军臣看着眼前胆气非凡的张骞,爱才之心油然而起,在通过审问其他俘虏得知他们是要去出使大月氏。
对张骞说,大月氏在匈奴北面,你们凭什么穿过匈奴领土去找我的敌人,如果我跟你们汉朝说,我要派使者穿过你们汉朝去找南方的越国,你们会让我过去吗?
说罢就安排人把张骞他们给软禁起来了。
但是张骞矢志不渝,在被软禁的期间宁死不屈,不管匈奴人怎么拉拢威胁,都不肯低头取消出使大月氏。
这一待就是十多年,为了让匈奴人放松警惕,在此期间张骞还跟匈奴妻子生了孩子,但是他的心还是属于大汉的。
随着匈奴士兵慢慢放松了对他的看管,他跟随从翻译甘父一起逃出了匈奴领地。
在这10多年的时间里,除了平日里劳作养活自己,保护好汉朝使节,他还通过各种办法了解了西域的地理环境等信息。
逃出生天的张骞,沿着漠北的蒙古高原西行,一路上风餐露宿,历尽艰险。
越过帕米尔高原,达到了当时的大宛,而大宛王对汉朝也是仰慕已久,为了能跟汉朝拉上关系,大宛王还派人专门护送张骞到康居。
经过一路的艰难险阻,10年磨砺,张骞终于到了他的目的地,大月氏也就是如今的阿富汗北部地区。
但是因为大月氏在迁徙过来以后,发现这里土地肥沃,没有人打得过他们,觉得日子过得很舒服,不愿意再去和匈奴当敌人去拼杀,也不想回到自己的祖地。
看到已经丧失斗志不敢跟匈奴对抗的大月氏,心里不甘心的张骞逗留了1年之久,只为了能说服大月女王,但最后还是失败了。
无奈的张骞只好向东出发回汉朝。
但是这次的回归也不是很顺利,不幸的张骞又被匈奴人给抓了,好在这次并没有被困匈奴很久,大约1年后匈奴单于军臣死了,张骞趁乱带着匈奴妻子和甘父逃了出来顺利回到长安。
汉朝和西域的不解之缘
张骞在西域游荡的十三年时间里,对西域各国以及中亚部分国家有了充分了解,这对填补汉朝在西域版图上的空白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了解西域各国对匈奴普遍存在仇视的态度,汉武帝对出兵匈奴有了更强的信心,随后安排卫青、霍去病等人发动多起对匈奴的战争,都取得了胜利。
而这些随着这些胜利匈奴慢慢开始收缩自己的地盘,汉朝也扩大了他的版图,跟西域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
最开始汉朝对西域的控制,更多是出于军事战略的要求。
西域地处汉朝的西部,匈奴的西南部,穿过西域以后,能找到更多有实力跟匈奴对抗的国家,这是汉朝对匈的战略规划。
在张骞出使归来后,根据他所留下的经验和言传身教,汉朝每年都向西域国家派遣使团,多达十余批。
从这些汉朝使者带回来的消息里,汉武帝得知西域的大宛国有一种宝马,这些马背部很长,胸廓比较窄,后腿又比较细长,体型十分优美。
还因为它奔跑完的汗水如同血一样颜色,所以当时被称为汗血宝马。
在被人进献过一匹汗血宝马以后,汉武帝在看到实物以后,对这种马就更加心动了。
汉武帝开始安排了使者出使大宛,向他们索要汗血马。
但是当时的大宛受到匈奴的影响更深,威胁也更大,汉朝又跟他们离得比较远,对大汉缺少敬畏之心。
在大宛,汉朝使节不仅得不到尊敬,而且不花钱就买不到食物,不拿钱也买不到坐骑,有时候大宛还会贪心地跟匈奴联手追杀汉朝使者,抢夺财物。
索要无果的使者回到长安以后向汉武帝报告说,大宛确实有好马,但是他们藏着不肯贡献出来。
汉武帝也没生气,心想那你不贡献给我,我去你那里买总行吧。
于是他又安排了一些人员带着黄金千斤,还有一匹用金子做成的马,去大宛国请求交换。
可是这大宛国也确实不怎么识相,国王跟他的大臣商量说,汉朝离我们很远,走过来也很难,每次过来都得死一半人,就算我们拒绝了他们,也不能拿我们怎么办。
然后就跟过来交换马匹的汉使说,这个汗血马是我们大宛国的国宝,不能跟你们交换。
本来还期待着交换了马匹回去受功领赏的汉使一听这话就怒了,大骂大宛国不知好歹,把金马用锤子给打碎了,随后扬长而去。
夜郎自大的大宛国贵族们看到后,觉得汉朝也一点面子都不给他们,很生气,跟国王说汉使太轻视我们了,要让他们付出代价。
大宛国王就安排了人率兵去击杀使者,抢夺了他带过来的财物。
在国内苦等宝马未果,反而得到大宛国轻视大汉,还杀人掠货的消息。
汉武帝大怒,于是安排了李广利当贰师将军,去征伐大宛,用武力夺取汗血宝马。
领兵出征的李广利,带着六千骑兵和兵丁数万人去攻打大宛,但是这场战争并没有汉武帝和李广利想得那么简单。
汉朝统治西域初期的时候还比较顺利,因为跟随出征地都是良家子,是当时汉朝的军队的主要征兵来源,他们大多家境富足自备兵马,打了胜仗朝廷也有固定的赏赐。
但是随着在西域的时间越久,这些士兵和军官都不想在这个异国他乡久居。
为了能填补在西域士兵的缺口,汉武帝发令,将刑徒、赘婿、商贾等汉朝身份低微的人发配到西域守边。
而这些的人的到来,也让汉朝在西域的统治变得岌岌可危。
因为新到之人对待西域人的态度差,经常克扣索贿,再加上这些年里面汉朝使者来往频繁,他们的饮水和食物都需要沿途国家提供。
一两次还好,次数多了那些小国不堪重负,于是又想起了匈奴,在匈奴和大汉之间来回摇摆。
有些小国家甚至也会配合匈奴击杀汉使抢夺财物。
李广利伐大宛的时候,这些西域小国跟匈奴配合,坚守城池不肯提供给汉朝军队食物。
一路上李广利的大军遇上这些城池,能打的就打下来抢点粮草,打不了下来的也只能撤退了。
最后到大宛边境郁成的时候,只有饥饿疲惫的一千多人,这对攻打大宛肯定是不够的,但是李广利并不甘心。
硬着头皮驱使手下千余人去攻打郁成,结果伤亡惨重,看着手下只有几百来人,心虚的李广利跟手下商量撤退的事情。
连郁成都不能攻克,那大宛都城怎么打得下来。
退回汉朝边境的李广利给汉武帝上书,说了战局不利希望能给他派点士兵再去攻打。
刚好那年汉朝正好处于和匈奴的战斗中,大臣劝汉武帝先打跟匈奴的战斗,大宛不过小国过几年再打也行。
大宛这么个小国要是还打不下来,那西域各国就会轻视汉朝,那些国家也就会随意欺凌汉使。
这次大汉下了极大的决心,筹备了一年多时间,六万多士兵从敦煌出发,带着牛十万只,马三万多匹,还有骆驼好几万,武器装备都很齐全。
为了保证他们的粮道安全,征发甲兵十八万负责运载干粮供应贰师将军的大军。
看到声势浩大的汉朝远征军,这次西域小国都害怕了,表现得很恭敬。
到了大宛国都城的时候,看着眼前威武雄壮的大汉士兵,害怕极了的大宛士兵纷纷跑进城里面躲避。
大宛的那些贵族现在知道害怕了,把责任都怪到大宛王的身上,说是因为他要藏着宝马并且杀汉使导致的。
于是他们联手杀了大宛王,把他的人头送到贰师将军那里,还打开牧场让汉军尽情地挑选宝马。
这一战也让大汉在西域彻底打出了名气。
纳入版图的西域
汉朝终其一生,都在跟匈奴、西域之间发生纠葛,虽然进入西汉后,西域也多次跟汉朝失去联系。
但是也有西汉时期的大将陈汤喊出那句:“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
而在汉朝的影响下,后面的朝代对西域也都有着比较强的控制力,例如唐朝的丝绸之路也是非常繁荣。
虽然在宋朝以后因为地理的演变,西域变得更加不适合人生存,而且海上丝绸之路的兴起,也让中国对外交流的渠道开始转移。
在汉武帝一朝,中国对西域首次有了明确的认识,并且在那个时候能高瞻远瞩拿下西域,给中国的边境增加一片缓冲,汉武帝确实称得上千古一帝。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面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