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反腐败,朱元璋雷厉风行,为何效率却不如厚禄养廉的雍正?
明太祖朱元璋出身贫寒,平生最痛恨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贪官,到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便大举反腐,诏令天下:如果官员贪赃满六十两,一律处死,绝不宽待。
对于贪官,朱元璋是毫不手软的杀,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过一个,安庆公主的驸马欧阳伦卷入贪污事件,朱元璋也不顾女儿的求情坚持下令杀掉了欧阳伦。
针对贪官的死法,朱元璋还制定了诛族、阉割、凌迟、剥皮实草等等酷刑,可见朱元璋反腐败的决心和手段之狠。
可以说在历朝历代,朱元璋的治贪力度都是数一数二的,但为何他的治贪效率并没有雍正高呢?
明朝贪污成风
在朱元璋强有力的手段和残酷的刑罚之下,明朝贪官确实像割韭菜般的一茬一茬的倒地,可同时也是割了又生,一茬又一茬的怎么都反不完。
甚至于朱元璋最后只能发出这样的感叹:“朝治而暮犯,暮治而晨亦如之;尸未移而人为继踵,治愈重而犯愈多。”
指在他的治理下,早上惩治了贪官,晚上还有继续贪的人,晚上惩治贪官早上依旧如此,尸体还没来得及抬走又有贪官,周而复始,治理的越严,贪官还是越来越多。
那明朝的贪官为什么会这么多,怎么杀都杀不完?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明朝给官员的俸禄少的可怜,外界多称明代官俸之薄,堪称历代之最。
朱元璋本就出身贫寒,他早年见多了贪财好色的贪官污吏,当上皇帝后心中对这些当官的也没有好感,对官员们最是苛刻。
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以经济凋敝,百姓财力俱困为由对官员实行薄俸。
根据史料记载考察,明朝内阁大学士的月俸还没有五代北汉时期的一半,和唐朝更是相差甚远,大概只有唐朝的十分之三左右。
而且官员得到的俸禄并不都是白花花的银子,朝廷多是用大米、布匹、胡椒、苏木等实物来折算成银子让官员们带回家。
《典故记闻》中提到,明朝户部曾将市价三四钱一匹的粗布折算成30石大米,完全是把布匹当作俸禄来发放。
如此之低的俸禄让很多官员都难以养家糊口,史料记载,陕西参政陈观在任期间向来以清廉著称,在他死后,他的一家老小失去经济来源立刻就没办法生活了。
另外还有正三品官员曾秉正,官职不低但他离任时竟然贫不能归,最后无奈把四岁的小女儿卖了,才有了路费钱,可见明朝官员俸禄的微薄。
朱元璋听说此事后却没有正视官员俸禄过低的问题,反而只看到曾秉正卖女的行为有违人伦天性。
并且此前曾秉正曾抗旨不从,新旧账一块算,朱元璋索性直接下令将他阉割,《明史曾秉正传》记载为:“帝闻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
而对于官员贪污成风和俸禄薄厚的关系,宋太祖赵匡胤早就有言:“俸禄鲜薄,未可责以廉。”认为官员的俸禄很少就很难责怪他们贪钱。
顾炎武同样指出贪取之风之所以盛行部分是由于俸禄薄而没办法赡养家庭。
由此,在明朝官俸薄的情况下,官员的生活难以为继,就出现了小官贪污以救贫,大官贪污以救富的腐败风气。
朱元璋曾在《大诰》中毫不隐晦的公开了明朝各部官员利用职权,大搞歪门邪道,贪墨成风。
主管朝廷人事大权的吏部官员陈敬、韩铎私下收取好处,给竞选人选拟定职名,也就是买官卖官。
主管国库钱粮物资的户部侍郎郭桓更甚,借着职务之便大肆敛财,赃款折合成粮食可以达到2400多万旦,另有礼部、刑部、工部均是贪墨成风。
朱元璋对官员之间的政治腐败和贪污受贿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在明朝建立最初,他就下定决心整顿吏治,并出台了很多具体措施。
朱元璋的反腐政策
在明初官场出现腐败现象时,为了维护朱家的统治地位,使子孙后代能保住朱家的江山,朱元璋就想到了用重典来惩治贪官,用杀头的高压恐怖政策让官员们头悬利剑,保证国家的政治清明。
但所谓不教而杀谓之虐,朱元璋对官员的腐败先是进行思想教育,制造舆论将官员的贪赃、酷虐公之于众,以此警示臣民。
在进行思想教育的同时,朱元璋还特意制定了官吏考核制度,规定以贪、酷、浮躁、不及、老、病、罢、不谨等八法来考察官员,不合格则要被罢黜。
为监督官员的行为,朱元璋设有都察院,负责纠劾百官,如果有官吏违法乱纪、贪赃受贿就会强制动用法律加以惩处。
对此,朱元璋先后颁出了《大明律》、《大诰》,严厉惩治腐败、贪赃枉法的官员,并要求所有臣民家中都要有一本《大诰》,深入群众展开反腐教育。
《大诰》中规定,老百姓可以直接将贪污不法的官吏捉拿、押送到京师治罪,如果敢有官员阻拦,全族诛杀。
在这种情况下,明朝掀起了一阵反腐高潮,大量的官吏被帮绑送到京师,有被处死的,有被发配到边疆的。
另外对于惩治贪官的刑法,朱元璋认为传统普遍的杀头对贪污官员来说太过便宜他们,不能起到更有效的警示作用。
于是,朱元璋又增设了其他刑法,比如重新动用被《唐律》废除的古代墨、劓、剕、宫、大辟五大刑,再有残酷的凌迟、跳膝盖、剁指、抽肠等等。
还有朱元璋首创最典型的剥皮实草,将贪污官员的皮剥开,里面填上草,再制成稻草人立在各府、州、县衙门旁边,使之触目惊心,警告官员切勿贪赃枉法。
然而就在如此严苛残酷的反腐下,明朝的贪官依旧是层出不穷,其中朱元璋亲自下令斩杀驸马欧阳伦就是他反腐历程中精彩的一笔。
当时朱元璋颁布了《茶马法》,禁止私人贩卖茶叶,但安阳公主的驸马欧阳伦仗着是皇亲国戚擅闯关卡,大肆走私茶叶,从中谋取暴利。
但凡有地方官员阻拦就是一顿打骂,事情暴露后,朱元璋大发雷霆,认为自己刚推出茶马法,欧阳伦就胆大包天的违法规定,当即就下令将他捉拿问罪。
安庆公主急忙进宫为驸马求情,可朱元璋一想不杀驸马,如何服众,最后并没有徇私,对欧阳伦网开一面,将其下令处死。
这让众臣子看到了朱元璋发腐的决心,只要是贪污,不管涉及到谁,都要一查到底。
且对于贪官,朱元璋还经常动用连坐诛族之刑,通常一件贪污案就会有成千上万的人受到牵连,这也导致很多官员根本没有参与贪污案但也被冤杀。
空印案和郭桓贪污案中就连诛数万人,户部尚书滕德懋本是清正廉洁的官员,却被朱元璋当成贪官误杀。
可以说明初对贪官刑罚的残酷程度超过了之前的很多朝代,以至于洪武年间,做官都算是一个高危职业,很多官员往往任期未满就遭到贬黜或被杀头。
因为官员被杀人数过多,一些衙门甚至都没有了官员办公,朱元璋无奈实行了戴死罪、徒流还职的办法,让被判刑的罪臣带着枷锁和镣铐去衙门办公。
总而言之,不管大贪还是小贪,朱元璋对贪官的惩治措施基本就是杀杀杀,这也导致了官吏对朝廷的离心离德,正所谓君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尽管朱元璋在反腐上动了很多脑筋,颁布了各种各样的诏令,是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可惜取得的成效并不是很高,还存在很多不足。
雍正的反腐政策
在惩治贪官上,朱元璋有以偏概全的毛病,株连过多,用重刑止贪的手段也太过残酷,遭人非议,甚至于出现“士不愿仕”的情况。
朱元璋这种针对贪官的严峻刑法本意是让为官者恐惧不敢贪腐,但未尝不会让人产生逆反心理,想着尚不知这官能做多久,有了能捞一把是一把的想法。
朱元璋晚年自己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廿二史札记》记载:明祖晚年去严刑。
除了刑罚过于严苛,朱元璋身为君主,他的反腐从头到尾展现的都是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作风,所有的政策制定、案件审理、人事安排等等都要亲自过问,按他的旨意办事,存在朝令夕改的问题。
严厉的法律规范,再加上朱元璋鼓励官员们互相揭发问题,很多地方官犯了很小的过失便被抓捕入狱,还造成了很多冤假错案。
在这样的情况下,朱元璋的反腐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收效有限。
朱元璋对此也多次哀叹贪官是越来越多,称一些官员刚刚被提拔重用的时候既忠诚又坚持原则,做官做久了都是又奸又贪。
反观清朝的雍正皇帝,同样是反腐,他的效率就比朱元璋高多了。
史料记载,清朝在康熙中后期就屡屡发生贪腐大案,到雍正接手后,就是吏治腐败、税收短缺、国库空虚的局面。
为扭转困局,雍正帝下定决心整治腐败问题,初登基便连下十三道谕旨,告诫到所有总督、巡抚、知府、知县不许贪污受贿,不许克扣,违者严重治罪。
同时雍正还专门派遣一批和地方官员没有任何瓜葛的钦差大臣到各地查账,一旦发现贪官污吏就地免职,另选同级官员接任,不耽误公事。
此外,和朱元璋对官员实行的薄禄不同,雍正借鉴历史经验教训,认为俸禄低薄就容易出现贪腐问题,遂实行的是厚禄养廉政策。
厚禄养廉就是给官员比较高的供养和补助,让他没必要去贪污,为官清廉,这种制度确实遏制了一些官员俸禄较低而出现的腐败现象。
在抓到贪官污吏后,雍正也不像朱元璋一样将其杀死,而是先抄家,将贪官的家产全部查封,连带着他们的亲戚、子弟家里的都不放过。
在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就有十多位官吏,如果碰上官员因贪污畏罪自杀,雍正也不会网开一面,依旧亲自下旨由自杀官员的亲属承担赔偿,照例抄家。
且雍正认为杀一儆百对反腐并没有多少作用,他主要是选择健全制度,堵死贪污受贿的漏洞。
由此,雍正推出了一个会考府,规定所有的税银钱粮的入库和支出都要经过会考府的审批,改变了原来户部这些机构既收又支的情况,起到了一个监督作用。
在雍正独有的反腐制度下,朝堂上的贪腐之风逐渐减少,仅仅五年时间,清朝国库的储银就从康熙末的八百万两增长到了五千万两,
后世还曾用雍正一朝无官不清来评价雍正的反腐,可见其反腐的效率。
不过这也仅限于雍正一朝,到雍正死后,他推行的会考制度逐渐形同虚设,贪污腐败问题卷土重来,无官不清自然随之作古。
在惩治贪官时,曾有人向朱元璋发问:“天下谁人不贪污,你能杀得完?”朱元璋当时只道:“焉知杀不完?”
可最后的事实证明贪官确实是杀不完的,腐败行为也是没有办法完全根除的。
不管是朱元璋还是雍正,或者是历朝历代的各位君主,他们大多都搞过反腐活动,或多或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都不长久,时间长了,贪腐现象依旧是层出不穷。
所以说贪腐是官场上很难治疗的一个顽疾,如何反腐还是一条长远之路。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