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仅存在短短37年,却留下4个雄伟建筑,有的至今还在使用
要说历史上存在时间最短的王朝,隋朝应该可以上榜,在许多人眼中隋朝基本上就是一个一无是处的王朝,因为它存在的时间太过短暂,加上隋朝的国君又是一个“暴君”,所以人们对隋朝的印象一直不好。
事实真的是如此吗?我们评价历史要用正常的眼光去评价,不能带着个人情感,一旦历史被我们的情感左右,那就难以见到历史的真相,正如隋朝一般,它存在时间虽然短,但它也有着卓越的贡献。
隋朝结束了中国300年来的混乱局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创了大一统时代,隋文帝登基后更是励精图治,一举开创了“开皇之治”的繁荣局面,对于后世的影响甚大。
隋炀帝即位后,开科举修运河,广纳人才,这些都是不可磨灭的功绩,唐朝建立后很多都是延续隋朝时期的制度,比如科举制、三省六部制、监察制等等,后续的诸多朝代都是沿用隋朝时期的制度。
在隋朝短短37年的历史中,两任皇帝均有着拿得出手的政绩,虽说隋炀帝时期国家大兴土木,不注意民生,但这些都是必要的措施,隋朝修建的东西,很多一直延续至今,现在人们仍然在使用。
评价一个朝代要看到它好的一方面,不能因为它的某些过失,就完全否定所有的功绩,隋朝时期的那些制度自不必多说,我们今天主要讲讲隋朝的4个建筑,这4个建筑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修建运河
如果要论隋朝最能拿得出手的功绩,我认为大运河应该位居榜首,提到隋朝估计大家最先想到的就是,隋炀帝命人修建的大运河,这条大运河至今仍然在使用,而且还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
隋炀帝可以说是成也大运河,败也大运河,正是因为修了这条大运河,导致国力消耗过度,加速了隋朝的灭亡,但大运河的修建,却为后世留下了巨大的便利,唐宋时期进一步巩固大运河,确保大运河的畅通。
为什么这条大运河如此重要呢?我们得先来看看,这条大运河在哪,大运河从杭州开始一直到北京结束,是中国最长的一条运河,当时修建之时,花费了无数的人力和物力,但这一切都是有价值的。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修建大运河,动用了近百万的民工,耗时三年才全部疏通,期间消耗的财力更是数不胜数,当时朝堂之中有很多人反对修建运河,他们认为修建运河是一件吃力不讨好的事。
隋炀帝坚持修建,历经无数的困难才修成了这条运河,后世史学家在说到隋炀帝的时候,都会夸赞隋炀帝长远的目光,正是他的这份远见,才造福了后世无数之人,大运河因此成了人类文化的瑰宝。
大运河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修建完成之后,人们才知道原来大运河竟然如此重要,隋朝之前的诸多朝代都开凿过运河,不过这些运河都是东一块西一块的,使用起来很不方便。
隋炀帝为了将南北连接在一起,决定将这些杂乱的运河全部疏通,将他们修成一条,在此不得不佩服隋炀帝的魄力,因为这将是一项巨大的工程,短期之内难以见到成效,甚至还会让自己背负骂名。
但是隋炀帝不在乎,大运河修建完成后,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毕竟现在从北边坐船而下要快上十倍不止,交通便捷了,那么人们之间的交流肯定也要更加频繁了,长此以往,国家的收入将会不断提高。
除了国家收入变多之外,运河的修建还方便了打仗,以前打个仗,士兵的吃饭问题一直难以解决,现在有了运河,运送粮草更加的便捷,有效地解决了士兵的吃饭问题,由此可见运河重要性有多高。
由于历朝历代的不断完善,大运河到了现在已经非常便利了,人们坐船行驶在大运河上,也不得不感叹当年隋炀帝的智慧,如果没有隋炀帝的开头,也不会有今天无比重要的大运河。
赵州桥
除了大运河之外,隋朝还有一个意义非凡的建筑,这个建筑影响之深远丝毫不下于大运河,他就是大名鼎鼎的赵州桥,这座桥梁开创了造桥史上的一个高峰,至今为止赵州桥依然被人们当作是建筑瑰宝。
为啥这个桥这么有名呢?这主要还是造桥之人的水平太高,高到让后人只配望其项背,这位造桥之人是隋朝时期的著名工匠——李春,这人虽然著名,但关于他的记载却少得可怜。
人们只知道隋朝时期有这么一个叫李春的工匠,但其人的生平事迹已经不可考察,他唯一做出的贡献就是修建了赵州桥,这座桥的修建,花费了李春10年的时间,桥中埋藏着这位大人数不尽的汗水。
这桥当时还没有名字,直到宋朝时期,哲宗赵煦才给这座桥赐名安济,从此之后这座桥就叫——安济桥,不过为人所熟知的名字还是赵州桥,因为这座桥在河北赵州,所以人们就用地名来称呼它了。
赵州桥之所以这么出名,是因为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且保存最完整的敞肩石拱桥,赵州的历史价值非凡,直到现在为止,赵州桥依然是许多桥梁学家的重点研究对象。
主要是这座桥太厉害了,不仅是它很难建,最关键的问题是它非常的坚固,隋朝到如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一座桥能够屹立不倒一千年,它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一千年中这座桥还经历无数的考验。
无数人在赵州桥上行走,数次地震、数次战争都没能伤赵州桥一根汗毛,无论经历了什么样的灾难,赵州桥始终屹立在那里,从隋朝建立开始,历朝历代都在不断地维护赵州桥。
现在赵州桥更是重点保护对象,其价值之高不禁让人感叹,我国的建筑大师梁思成,更是对赵州桥赞叹不已,后来梁思成专门来赵州桥考察,并且发表了一份详细的测绘报告。
经过无数年的历史沉淀,赵州桥如今已经变成了一处国家风景区,无数游客为了一睹真容,不远千里前来观看,赵州桥能有如今的成就,得益于隋朝时期的功绩,这是不可否认的历史文化。
大兴城
隋朝的都城也是留给人类的文化遗产之一,隋朝建国之后,为了彰显自身的独特地位,开始大兴土木,其中都城的修建是最重要的一项工程,历朝历代对于国都都是相当重视的。
国都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脸面,更是最保险一套的防护措施,国家的最后一道防线便是国都,倘若国都被攻破,那就要宣布这个王朝完结了,所以国都的修建和整理历来都是皇帝最重视的问题。
隋朝的都城——大兴城,始建于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的年号),这个时候建都城只能说是不得已而为之,杨坚刚登基的时候,定都汉长安城(旧都),结果这座城池实在是太小了,小的根本用不了。
除了小之外环境还十分差劲,尤其是水污染严重,杨坚觉得这样下去也不是个事,总不能被自家城池里的水给毒死,于是杨坚便下令重建国都,这事就交给宇文恺去干了。
说到宇文恺这个人,在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了,因为这位仁兄实在是太过厉害,不仅出身好(将门出身),而且还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建筑大师,隋朝的大兴城以及洛阳城都是这家伙主持建的。
关键是这两座城池建得实在是太好,唐高祖即位之后,直接定都长安(大兴城),简单完善了一下之后,就直接用了,所以这家伙名气才会如此之大,大兴城由这位牛人修建,质量可见一斑。
大兴城建成之后,人口暴增,隋朝时期曾一度达到了60万人,等到唐朝定都之后,人数再次增加,甚至一度超过了百万人,大兴城因此被评价为规模最大的城市,这名气可不是吹出来的。
大兴城之所以叫这名,是因为杨坚曾被封大兴公,等到唐高祖即位之后,又将大兴城改成了长安城,隋炀帝修建运河的时候,就将运河直接修到大兴城的门口,极大地方便了各地的交通,促进了文化的发展。
回洛仓
要说隋朝时期影响最大的建筑,除了大运河之外,就要数回洛仓了,可别小看这玩意,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没粮食吃的时候,人民群众可是要闹事的,事情闹大了,甚至可以直接毁掉一个王朝(元朝)。
根据以往朝代覆灭的经验,隋炀帝为了自己能够统治得久一些,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百姓不饿肚子,于是隋炀帝决定修建国家储备粮仓,修建粮仓就是为了保证,如果遇到灾年,不至于让百姓饿肚子。
本着多多益善的原则,隋炀帝一共建了七座粮仓,其中回洛仓是最大的一个,时至今日,回洛仓已经成为了历史,不过我们从现存的遗址上,还能看出回洛仓那巨大的规模。
根据考古学家的调查,回洛仓在当时可以容纳上亿斤的粮食,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全国百姓可以吃上几十年,由此可见虽然隋炀帝大兴土木,使得国力衰弱,不过他的出发点还是很好的。
回洛仓现在已经是国家重点保护对象,即便它已经荒废很久,早已成为了历史,但不能否认的是回洛仓的历史价值,考古学家进行深入挖掘之后发现,整个回洛仓有大小700余个仓窖。
现今回洛仓遗址已经成了一处旅游胜地,许多人们都想来看看回洛仓的真面目,回洛仓位于河南洛阳,当时它的主要作用,除了储藏粮食以备不时之需外,还要给皇族成员提供食物。
全国的百姓有了回洛仓之后,也不用再担心饿肚子了,这个粮仓虽然在洛阳城,但是当时大运河已经修建完毕,南北之间交通便利,哪个地方缺粮食,可以直接通过运河来输送。
不过话虽如此,当考古学家对回洛仓进行发掘后发现,仓中已经没有粮食了,具体这些粮食去了哪里,谁也说不准,大多数人都认为,是隋炀帝在位时期过于挥霍,导致仓中粮食消耗一空。
结语
隋朝存在的时间很短,加上隋炀帝被人们认为是暴君,所以很多人对隋朝的评价很差,但不管怎样,隋朝时期修建的这些建筑,确实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这些都是历史文化遗产,我们要认真对待。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