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相士去一人家算命,刚进门掉头就走:不算了,这一家子都不是凡人

心愿种子 2023-07-01

千年前,陈胜吴广起义,打出流传百世一句非常具有反抗精神的名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告诫世上没有天生就称王称相的龙凤之人,此话也被后人代代传颂,成为反抗不公的至理名言。

但这天下真的没有集气运于一身,降下便是人中龙凤的“天选之子”吗?今天所介绍之人,不仅自身有着称王之相,甚至连带身边的下人都是王侯将相之貌。

陈抟

相士观面

一切的起因来自一位名震天下的相士——陈抟,其字号图南,扶摇子,后世尊称“白云先生”“希夷先生”,先生早年应试名落孙山,便隐居专心钻研道术,后拜麻衣道者为师,命承一脉。

于世间沉浮百年,历经七个朝代,十七位君王,在历史的长河中屹立不倒,道术上造诣颇高,引得各朝各代君王无不神往,希望请先生教授些许仙术,或是为皇家子弟算上一卦,延续些朝代气运。

历史车轮滚滚,代代王朝陨落,新的君王矗立。

到了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也对先生的名声略有耳闻,便请其为自己指点迷津,在陈抟的指点下,宋朝前期一片欣欣向荣,后来宋太祖去世,宋太宗赵炅在先生的辅佐下继续治理国家。

一日,太宗突发奇想,白云先生以看相算命而闻名凡世间,为何不让他为皇家子弟瞧瞧相貌,窥测之后的命运。

宋太宗

自己已经夺得皇帝之位,日后只需安心治理,就不会突发变故,只是这下任皇帝是谁却也迟迟没有敲定,膝下共有三位皇子,每一位都深得太宗欢心。

按照大宋“立长不立贤”的规定,这太子之位本应是长子赵元佐,但他却因一件小事而放火烧了自己的寝宫,惹得龙颜大怒,打消了立其为太子的想法,导致此等大事一拖再拖。

大臣们已经一再上表,隐隐有了拉帮结派的苗头,他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大相士陈抟身上,希望他能像辅佐国事那样助自己解决皇族“家事”。

赵元佐

闻言的陈抟深知,这并非是皇帝家内事,而是影响朝堂安定的国事,更是关乎天下百姓之后生活的天下事,所以不敢怠慢,按照辈分大小一个寝宫一个寝宫的看去。

仔细端详过大皇子二皇子的面相,先生发现二人虽是皇族贵相,但在其中还隐隐有些黑气缠绕在眉间,预示着两人可能不会顺顺利利的接下皇位重担。

先生在途中眉头紧皱,二位皇子仅是一般贵族相貌,命格没法担起国家重任,更不要说之后还可能有些劫难拖累他们,若是这三皇子也是此等面相,那后来的皇位继承人便扑朔迷离起来,说不定又要掀起一场血雨腥风,引得民间生灵涂炭。

带着满腹愁绪,先生来到最后的目的地——三皇子赵元休的府邸。


未至府门,便遥遥看到一道皇气直冲天际,连天相都呈现一副吉祥。

陈抟心中大喜,踱步至门前,抬眼望去,只见门前杂役侧身而立,生的一副俊俏模样,观其面相,竟有将臣之相,先生啧啧称奇,又转目观察开门小童的脸相,发现他也有官臣相貌,观必下人面相,陈抟抚袍大笑,让皇上茶饭不思的继承之事现在已是板上钉钉了。

随即他转身离去,并未进府。

随行官员大惊失色,先生过府门而不入,仅在门口站定半晌,合掌大笑便要回宫,不免太过草率,恳求先生进门瞧瞧三皇子面相,免得无法向皇上交代。

陈抟

陈抟捻胡摇头,告诉官员已经知道了三位皇子今后的气运命格,无需再多费口舌。

官员只得作罢,回宫后将所见所闻禀报于太宗。

太宗皱眉称奇,还未见过皇子便说自己已经对其了然于胸,这天下能做出此事绝无二人,派人请先生进宫,想要知晓这位名算对于太子之位的建议,以及为何不进门,不见人,便可通晓他人命格之事。

据北宋人邵伯温所著的《邵氏闻见录》记载,太宗赵光义对陈抟的“及门亟还”十分疑惑,特召来解惑,问起原因,先生答道:“王门斯役皆将相也,何必见王?”


襄王(赵元休)门下杂役都是将军名臣之相啊,何必见他们的主人呢?既然连手下杂役都是如此命格,作为襄王的三皇子也必定是那称皇之人。

对于这样的结论,太宗心底将信将疑。

先不提开门提水的杂役会成为辅政统兵的权臣,那三皇子之上还有做事更加稳重的二皇子赵元僖,更不要提自古以来的“立长”规定,这太子之位怎么也轮不到老三。

即使半信半疑,但太宗还是毕恭毕敬送走了先生,将此事按下不提。

他还不知道,后来发生的一切,无一不印证着今天的预言。

宋太宗

次子元僖

太平兴国七年,太宗封次子赵元僖为广平郡王,八年,进封陈王。

未过五年,又任开封尹兼侍中,进封许王,再加中书令。

一级又一级的加封,无不透露出太宗对二皇子的期望,他在将这位未来的“继承者”一点点拉回集权中央,不断委以重任,还委派名臣张去华等人辅佐,以达到磨练心性,加重话语权的目标。

朝廷上下一致认为,不出雍熙年间,赵元僖就会接过太子位,登上权利的最高峰。

但看似板上钉钉的事,却有一人并不同意,陈抟冷眼观望着二皇子一步步加官进爵,他知道,元僖担上越高的职务,自身的命格就越薄,也就是说,二皇子身怀的气运不支持如此大的福报,急于加封无疑是将其推上绝路。

陈抟

尹京五年,群臣齐齐上表,望太宗早日立储,以绝后患。

赵炅烦扰不堪,他害怕早些让赵元僖坐上太子之位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引得朝堂混乱,更会让小人趁虚而入,便拒绝了这个请求。

淳化二年九月,左正言、度支判官等五人再次上谏,请求太宗建储,并点名要立二皇子赵元僖为皇太子。

左正言宋沆是宰相吕蒙正的姻亲,还是吕蒙正的手下人,他们这样做,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宰相在背后支持,并且也反映出吕蒙正与赵元僖已经关系匪浅。

吕蒙正

太宗勃然大怒,认为“此意狂率”,不仅责罚宋沆等人,还用“援引亲昵,窃禄偷安”的罪名罢免了吕蒙正的宰相职务。

此举不仅没有稳住赵元僖的太子身份,甚至还加深了皇帝对次子的怀疑。

但这颗种子还没来得及发芽结果,体弱多病的二皇子赵元僖就英年早逝了。

淳化三年十一月十日,元僖入宫早朝,刚进殿庐,忽感身体不适,于是决定不再入朝拜谒,带着侍从急急忙忙回了府内卧床歇息。

太宗闻之,特地赶往王府探望,但此时赵元僖已是病入膏肓,未来得及起身跪拜便倒在了床上,再起不能。

太宗握着他的手痛不欲生,一代骄子就这样早逝在自己的父亲面前。


三子称帝

随着大哥被废为庶人,关在南宫无人问津,二哥染病暴毙,葬前还被揭发宠妾养患而丢了恭孝太子的名号,这太子位自然而然落到了三皇子赵德昌的手上。

真乃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

德昌早年历封韩王和襄王,改名赵元休,赵元侃,之前未受过什么职位,一直闲置在家做个潇洒王爷。

比起大哥聪颖和二哥的稳重,三皇子就显得格外普通,从小也没有受到过父皇的宠爱,身为王爷,也一直本本分分的,从来未做过伤天害理之事,也对皇帝之位没有什么想法,只求平安富足的做好自己的安稳王爷即可。

赵德昌

不知,命运给了他一份大礼。

急急忙忙参加完二皇子的葬礼,皇室宗亲还没从逝去亲人的悲痛中缓过神来,赵德昌便收到太宗意想不到的任命——皇太子。

至道元年,太宗昭告天下,立三皇子赵德昌为太子,成皇储。

平平无闻的赵德昌到底是如何进入太宗的视线中呢?

淳化五年九月,身体已经每况愈下的太宗深知自己可能时日无多,太子一事已经不能再拖下去了。

他忆起多年前先生陈抟对赵德昌的命格预兆,不免心中大惊,随即征询参知政事寇准对于储君的意见,首次提出立三皇子为太子,寇准表示赞成。

于是,在九月三日,德昌被进封为寿王,加检校太傅,任职开封府尹。

在任期间,德昌打破亲王做府尹不住府衙的惯例,把家搬进府衙,留心狱讼,裁决轻重,没有不为众人称快的。

所以开封的监狱多数空闲,这样的政绩让本有所顾及的太宗刮目相看,并多次下诏褒奖他。

赵德昌

当时,开封府的豪民刁滑,经常与吏人勾结违法,一旦本人获罪,便贿赂吏人,使仆人代替自己受罚。赵德昌就职时发现情况可疑,几经盘查,才查出实情。

为此,他曾采取让“直司”等吏人轮换的办法,避免他们因与豪民彼此熟悉而互相勾结。

此等之事数不胜数,为官期间因政绩突出让朝堂上颇有微词的大臣闭上了嘴巴,也加重在太宗心中的地位。

至道三年三月,太宗因病驾崩,太子即位,史称宋真宗,次年改年号为“咸平”。

因真宗的精励图治,后世将此时称为“咸平之治”。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世间无奇不有,有的人生下便是龙虎之相,日后必成大事。

但寻常人家也并非不能出人头地,此等大富大贵命格实在少数,谨记“事在人为”,不免是一种成功大道。

【免责声明】:转载自其他平台或媒体的文章,本平台将注明来源及作者,但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仅作参考。本公众号只用与学习、欣赏、不用于任何商业盈利、如有侵权,请联系本平台并提供相关书页证明,本平台将更正来源及作者或依据著作权人意见删除该文,并不承担其他任何责任。

1.这个地方被中国用核武器轰炸了多次,至今在地图上找不到
2.为何天安门升旗只升28.3米,作为中国人你必须知道!
3.“五星红旗”选票时仅得15票,三号作品高达185票,为啥选了前者
4.美国能打垮萨达姆,卡扎菲和米洛舍维奇,为何不敢向朝鲜下手
5.冈村宁次手握80万日军,听到“无条件投降”后,冷冷地说了4个字
6.和珅出上联:三斤四两五花肉,纪晓岚对出下联,和珅吓得当场下跪
7.中国曾派一支军队去占领日本,最后这只军队去哪了?揭开背后秘密
8.中国战斗力强悍的5个省,只要他们永远存在,中国就是安全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