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管家就是入得舱房出得厅堂

校友会小秘书 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校友会 2022-05-22

4月12日

2020年

2020年2月7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三批援鄂医疗队131人在两小时内集结完毕,2月8日凌晨抵达武汉;两个月后,4月7日,这支队伍完成任务,全员归队,返回广州。


陈振光:华附88届校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东院副院长,胸外科主任,是这次中山一院援鄂队伍的“大管家”。他于4月9日回到广州后接受了校友会小秘书采访。4月12日,是陈振光教授的50岁生日。校友会谨以此文祝陈教授生日快乐,致敬最美逆行者!


1

同一地点,两种风景

2月8日,武汉天河机场。天气寒冷,四周空无一人,静鸡鸡(粤语,静悄悄),只有脚步声,像是僵尸大片,萧飒。中山一院第三批援鄂医务人员一行131人从广州刚刚抵达,大家穿着统一的绿色风衣,背着红色背包,提着随身物品,脚步沉重。大部分人戴着帽子,有人戴两个口罩,有人甚至戴三个,因为感觉连空气都充满病菌。紧张、害怕、恐惧、迷茫、兴奋(最后一个只限于不怕死的)



4月7日,同样是武汉天河机场,同样是中山一院一行131名援鄂医务人员,男孩子穿蓝色风衣,女孩子穿粉红风衣。场内回荡着音乐,队员有说有笑,脚步轻盈,有些挥舞着手中的小国旗,有些举着小组的牌子,有些小跑了起来。那句口号只练了三次,大家已经铭记在心:“完成任务,全员归队。中山一院,我们回来了!”



以上,是陈振光教授回忆的画面。



2

回到广州也不能掉以轻心

“我刚刚才回到酒店房间。虽然队伍现在在酒店集中隔离14天,我还是要忙里忙外的。因为山东队就是从武汉回到山东,有一个护士在隔离的最后一天最后一个小时出事了,她在自己房间突发心脏骤停。所以我们不能松懈。”陈振光教授一接到小秘书电话连忙解释道。


小秘书约的采访本来是4月6日早上,那天电话通了后,陈振光教授焦急地说:“我刚接到命令,我们明天就要回广州了,明天要做一个欢送仪式,后天住进隔离酒店,那时我就没那么忙了,我们再约吧。”



陈振光教授是中山一院援鄂队伍的大管家,事无巨细都要照料。在他的迅速调遣下,打印着小组名字和口号的牌子、横幅标语几小时就出来了。要知道,这在还没解封的武汉,所有商店都关门的情况下,是多么难实现。



列队和口号也很快排出来了,一个简单而隆重的欢送仪式不到24小时就准备就绪。医疗队去机场的路上,队员拿着设计精致的物料,叫着整齐的口号;铁骑开道,警察护航,民警列队敬礼。志愿者和武汉人民依依不舍送行:“谢谢你们为武汉拼过命!”



陈振光教授有感写道:


第一次在他乡超过六十天

生死恐喜,波澜壮阔

人的一生

有很多不能阻挡的事情

正如不能阻挡时间的脚步

不能阻挡即将到来的离别和不舍

六十天为两月

两个“月”字合在一起

答案为“朋”

六十天里认识了很多明友

患难与共,携手直面生死

走得突然,来不及告别

这样也好,因为永远不告别

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

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

离别并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点

它有它的前言和后续

看到了这一切

看懂了离别

就会发现

离别也很美丽


回到广州,陈振光教授并未就此放假休息,他给团队安排一天五餐:早午晚三餐正餐,还有下午茶和宵夜。按照身体状况,安排一些运动量不太大的运动项目,比如羽毛球、踢毽子……他解释:“因为大家还是隔离阶段,要戴口罩,所以不能有太大的运动,否则适得其反。”



3

如果说不担忧,那是假的

作为中山一院这批援鄂医务人员的大管家,陈振光教授在武汉克服重重困难,不但负责医疗质控、党支部建设、交通运输、后勤保障工作,还细致到保证团队饮食、甚至服装,包括雨衣、雨靴……(详见报道华附88届陈振光的3个武汉抗疫镜头:胸外科教授转做医疗队后勤保障
“刚到武汉的时候,开车走在市中心。一个人都没有,偶尔飞来一只小鸟,路中间会突然出现一只阿猫阿狗……真的很像僵尸大片。” 陈振光教授性格开朗,说话风趣。他说做医生那么多年,深知心理作用对于患者或者医务人员的重要性。他经常“入舱”指导医疗效果,提醒医务人员多些和病人谈心,还教一些重症转轻的病人做锻炼肺功能的体操。


陈振光教授特别感谢武汉的志愿者:“武汉封城,到处都没人,我们要运输物资,联系交通,都是靠志愿者。他们是自己报名,然后政府派发证件,他们才可以出来。他们有的家属患了新冠,有的去世了,他们觉得要出一份力。”
在武汉期间,很多媒体采访了陈振光教授,了解武汉抗疫第一线的情况。其中一个视频采访,节目在没有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让陈振光太太出现在连线镜头中,陈振光教授立即眼泛泪光,有些哽咽地说:“谢谢太太照顾女儿,照顾我妈。尽管每天都有连线,但是每次见面都很感动。总之,谢谢,谢谢对我的支持。”


为什么习惯了媒体的采访和摄像头,和太太的连线依然那么激动?陈振光教授回答:“是啊,会激动。因为,真的有想过会死在那里。如果说一点都不担忧,那是假的。”

4

多才多艺,始于华附

陈振光教授主攻肺结节,肺癌,肌无力,食管癌等疾病的诊疗;曾主刀中山一院第一例全肺移植手术,有丰富的心胸外科监护经验和重症肺病处理经验。在国际专业医疗文献上发表过超四十篇专业论文。


在他的微博@胸外科陈振光医生里,他时不时写文章录视频,科普肺癌、肺结节、新冠等医疗知识。他在微博和头条新闻中的文章点击率超一千万,每天找他门诊的病人,一个早上高达六七十人,而正常只有十几个号。



陈振光教授身上体现了华附学生的特质,在专业上有扎实的本领,同时又是各方面的全才。在这次援鄂的抗疫行动中“入得舱房,出得厅堂”。


他多才多艺,喜欢听音乐、记录心情、着重心理治疗。在武汉期间他专门让工作人员在不同的护士岗位设置小音箱,像星级酒店那样播放淡淡的背景音乐,舒缓医患人员的情绪;在医院走廊挂上“小林漫画”,营造轻松的氛围;还为医务人员专门召开“音乐治疗讲座”,让医务人员缓解心情。



“在武汉工作很紧张,到了疫情比较稳定的时候,医务人员休息时会打一下游戏刷一下抖音。我对那些小年轻说,抖音这些快节奏短视频,只会增加紧张心理,你们对音乐的理解是不是有什么偏差?所以就专门开了一个音乐治疗的讲座。”



对音乐产生兴趣正是在华附读书的时候,陈振光教授说:“那时高二高三文理分班,还记得坐在后排的一个同学的父亲是搞音乐的。有一天过来和我们上了一堂关于音乐的讲座。当时播放了《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自新大陆”/狂欢节序曲》,宏大、有情节。自此我就爱上了音乐。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就用音乐来排解。”


陈振光教授的朋友圈里,不时会写一些心情记录,他说:“其实不是很经常写东西,因为比较多发表英文论文,中文没那么好了。但是有时一些语句会蹦出来,可能是因为在华附的时候,高一还没分文理班,读了一个文科试验课,背了一整年的古文。后来有些词句就会顺口而出。”


在华附的那段日子,陈振光教授说学会了如何读书,培养了积极面对困难、坚定不妥协的精神和作风。


“进德修业,格物致知”这个校训,一直影响每一个华附校友。


正如陈振光教授所写:


再黑的黑夜

也会迎来黎明

再长的坎坷

也会出现平路

怀抱着永不放弃的心

就会有温暖的阳光雨露

担扰,害怕

恐惧,迷茫

所有的胜利

与征服自己的胜利比起来

都是微不足道

一个崇高的目标

只要不渝地追求

就会居为壮举

在它纯洁的目光里

一切美德必将胜利


END

文 | 校友会小秘书

图 | 受访者提供



···往期推荐···


一路前行,全赖有你
和校友钟南山一起共同战疫!
广州好人——谭杰
再大的风雨我们共同渡过,期待翻开新篇章!
爱不是病毒,但也可以“传染”
抗疫爱心活动公示|致全球华附人的感谢信

巾帼风采 | 华附84届邬文力:白云山中一药业战“疫”女先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