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平女子22年前的嫁妆一直没舍得穿… 今天她成了老板娘!
:68元玩64个景区 | |
梁平万事通或梁平本地通首页输APP进入主页,与万事通群友亲密互动 |
梁平城事
女儿结婚,
娘家要陪送衣被、首饰等
叫嫁妆,又叫陪嫁、妆奁
随着时代的变迁
嫁妆的时尚也随之演变
梁平女子「围裙妹」的嫁妆
有几双老母亲做的布鞋
平凡老物件,是她的珍贵记忆
也是一段峥嵘岁月的见证
梁平女子「围裙妹」↑↑↑
来源:梁平万事通App
娘家妈妈做的陪嫁鞋
放了20多年了
看起来却还是新崭崭的
一点也不过时啊~
现在好多人想穿手工布鞋还难买哟
其实这位「围裙妹」
此前万事通也曾分享过她的故事
相关阅读回顾:梁平44岁围裙厂女老板抖音走红:小学文化培养出3个学霸~
>>点击下方本条视频内容,文字见上<<
几双布鞋
针脚里藏着的都是老母亲的慈爱
而「围裙妹」也不负母亲期待
脚踏实地走到今天
靠自己努力成为一位老板娘~
特 别 提 醒
梁平万事通或本地通公众号首页
输入婚庆弹出梁平婚庆公司汇总
输入服装厂弹出梁平服装厂汇总
看完「围裙妹」20年前的陪嫁
再来说说那些年的陪嫁物件
解放前,陪嫁的时尚是金银首饰和被盖。有钱人家嫁女,讲究五金,即金圈子、金项链、金戒子、金耳环、金别针。一般人家则看陪嫁被盖有多少床,一般8床,多的16床,甚至20床。
50至60年代中叶,解放之初国民经济处于恢复时期,婚嫁事宜一切从简,少数经济稍为宽裕的人家,也怕说他资产阶级思想严重,而不办嫁奁。有一套卧具,缝两件新衣,配几样家具足矣。
议论谁家陪奁好、谁家不好风气也少有了。若男女双方都是国家干部,写个结婚申请,单位领导签个意见,去区乡政府领取结婚证,晚上把各自的卧具、用具搬到单位安排的单人房间睡觉,睡前请人吃点喜糖,就婚事告成。
图源:摄图网
1965—1975年,嫁妆时尚是“三转一响”,谈婚论嫁者津津乐道,可说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引得很多年轻男女及其家长为奋斗。“三转一响”:一转是手表,二转是缝纫机,三转是自行车,一响是收音机进而为收录机。
图源:摄图网
同时,手表、缝纫机、自行车均为凭票供应的商品,有了号票,还得费九牛二虎之力去排队挤购。百货公司门市上售卖的收音机多数昌杂牌,想购优质的,还得“走后门”。
“三转一响”中最闪光的是手表,作为定情之物,女娃儿手腕上没有男朋友送的手表,会感到没有面子,区区一块手表,一度成为满足虚荣心的奢侈品。
图源:摄图网
进入80年代,门户开放,市场活跃,人们生活逐渐改善。嫁妆时尚“三大件”,即洗衣机、彩色电视、电冰箱。
90年代,进而为自动洗衣机、大彩电、无氟冰箱,以及空调。
那些年的陪嫁老物件
其实还有以下这些~
那时候的喝水才叫喝水
一个搪瓷杯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
也见证了一代人的成长
现在家里还有这样的缝纫机
有时候修修补补妈妈还会用到
小时候最喜欢空踩缝纫机的踏板了
那时候家家都要备一个
没电的时候也少不了它
现在家里手电筒都不是这种老式的了
牡丹加蝴蝶
还有最醒目的囍字
在那个时候可是最时尚的脸盆
现在家里还有
旧式木质脸盆架
上面可以搭毛巾放牙具
下面可以放好几个脸盆
一家子围在周围洗手
那时搓衣板是用来洗去衣服的
现在很多家里面都没有它
就算是有也是塑料的了
很多老人都喜欢用来放置杂物
做针线活必不可少此物
有时候用个烟盒什么的也都能装
现在看到还是觉得很亲切
纯实木的很结实
咱奶奶的嫁妆
一直觉得里面装着宝贝
以前没台灯时经常用这个
做饭时灯在堂屋
一家人便都围在堂屋
做好饭后把饭端到里屋
灯便也跟着到了桌上
做针线活的时候戴在手上保护手指的
小时候总以为这是戒指
常常拿来戴在手上玩
据说直到现在
还有人家在用这种电扇
质量顶顶好
女孩出嫁
娘家人准备的嫁妆当中
各种颜色的丝绸被面
显得特别喜气洋洋
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
你生活长大的地方
嫁妆一般是什么呢?
注: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或在万事通/本地通首页输入 APP 即可弹出相关提示,来与万事通群友亲密互动吧~
●梁平交巡警全天候、全覆盖严查、严处酒驾、毒驾! 五一期间这些人遭了…
●梁平7岁男童夜晚流落街头, 只因忘带一东西, 幸遇上...
梁平本地通客服 18223560790(微信同号)
万事通广告推广18983536872或15023099985
微信文章不过瘾?朋友圈刷腻了?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梁平万事通App,与梁平群友亲密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