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什么档次,和我拿一样的300万?

bo姐 小波思基
2024-09-06

最近有个消息说,基金,券商限薪已经开始,上限300万,XX基金,XX证券已经正式发文。

现在还没有官方说法证实,大概谁也不愿意做出头鸟,“载入基金史册”。

不过,寒风早已吹过金融圈的各个角落,很多事情,也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之前互联网大厂裁员,不会说裁员,而是说毕业。

有人担心,限薪落地,会有很多优秀的基金经理出走,奔私啥的。

Bo姐并不这么看,下面来细说下。

超高薪只是少数

之前有说法,蔡皇年终奖8000万,后来公司出来辟谣,说薪酬是保密的我们不知道,但这太夸张了。
后来,各类限薪传闻的流传版本几经变更,从封顶5000万元,再到封顶1500万元、1000万、500万、360万,随后降至350万元。
现在到了300万元。
大家猜猜,为什么不一开始就是限300万元?
前几年不少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冲破千亿,看看现在他们规模还剩多少呢?
公募的收入主要靠管理费,管理费和规模挂钩,规模又和市场行情强相关。
公募的薪酬限制,下手是有轻重的。
就像房子下跌,不能一下跌到位,至少得努力让房产的市面价值,和剩余的贷款差不多。
这样你割不下去,只能慢慢还。
不然房贷100万,房子值50万,很多人可能就直接摆烂。
限薪也是一样,钝刀割肉。
算下账:
按照限薪上限,年薪300万,那实际到手的,大概是190万。
假设基金经理管理规模50亿,那按权益基金1.2%管理费计算,一年管理费6000万。
基金公司约拿一半,3000万。
然后其中大约1/3、1/4给到投研团队,基金经理再和团队成员分成。
扣去税收等,一年下来,基金经理实际到手收入大概200多万。
当然,这里主要算了大头,其他一些零散的没包含。
总的来说,管理规模50亿以上的,受限薪300万影响较大。
按同花顺iFind数据,现在全市场3700多位基金经理,管理规模在50亿以上的,是1200多位。
其中很多是债基和货币基金的。
Bo姐进一步拉了收益数据。
这1200多位基金经理里面,年化超过10%的,不到30人;
年化超过8%的,40人出头;
年化超过6%的,只有80人。
如果公募限薪300万,受影响较大,又有业绩底气的,少之又少。
当然,规模大、业绩差的,也可能离职。但这好像也不是啥损失,说不定基金还有救了。。。
另外,从2022年开始,就有《基金管理公司绩效考核与薪酬管理指引》发布,又是递延支付,又是要求自购啥的。
比如:基金公司绩效薪酬递延支付期限不少于3年,高级管理人员、基金经理等关键岗位人员递延支付的金额原则上不少于40%
主题就是,不能让基金经理一下次吃饱,得吊些胃口,督促基金经理把基金公司当家,把自己基金当亲儿子,打理基金时十二分的上心。
哪些基金经理受影响大?

Bo姐进一步看了下,这些规模50亿以上,历史收益优秀的基金经理,大概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曾重仓医药、消费,早些年积累较多,底子厚的老牌名将,如谢治宇、朱少醒等。
第二类是抓住了行业贝塔,又做出了超额的,如赵诣、周海栋。
第三类是持仓分散,收益比较均衡的,如鲍无可、丘栋荣、杨金金等。
Bo姐比较担心的是第三类。
像丘栋荣拿了股权的应该还好,如果只是单纯的基金经理,就很难说了。
虽然有的基金经理,真的就是爱做研究,一心想给基民赚钱,但是管理几百亿,收益还这么出色,一年只有两三百万的话,会不会也有点不好受。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真的限薪300万的话,如何留住这类业绩稳定、收益持续性强的基金经理,恐怕是需要好好考虑下的。
像私募,牌坊上的立的是绝对收益,但大部分私募既没有绝对收益,又没有相对收益。
这种基金经理真的奔私的话,估计也会挺吃香。
不过话说回来,即使是对这类基金经理来说,也要想好,私募和公募是两回事。
公募的投研团队、平台资源是远优于私募的。
有的公募领军人物奔私后,迅速上了百亿,但业绩是一塌糊涂。这种也就牛市里割一波,现在可不好使。
此外,到了私募需要独挡一面,还可能要承担大量管理工作。
不就有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了,业绩还可以,但觉得还是不适合,又回到了公募。
对基民有什么影响?

最后再唠两句基民这边。
可以肯定的是,限薪对基民是好事。
前几年,大家都宣传明星基金经理,规模冲刺几百亿。结果最后一地鸡毛。
而限薪的话,基金经理就更有控规模,擦亮招牌的动力。
规模大了,多干活,业绩又难做,钱也不加,图啥呢?
规模小——业绩好——上规模——业绩差——规模萎缩的怪圈,又希望被打破。
然后,基金公司会更注重团队的培养,并且发行更多的指数基金、ETF。
基金公司本来就在去明星化,而如果限薪了,好的基金经理不愿意大幅扩规模,会加速这一趋势。
这对基民也是好事情,好的团队,稳定性远大于个人。
基民在坚持,基金经理先跑了的情况,可以少一些了。
此外,指数基金、ETF不太受规模限制,会更加成为重点。
对于中小基金公司来说,这是很好的弯道超车机会,咱后面再细说。
当然,也并非百利无一害。
就像前面说的,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确实会有优秀的基金经理流失。
董承非已经去了私募,最近范妍也离职了,如果后面也去私募,可就太难受了。
这两位的离职比较特殊,更多是和公司理念的差异,并不是单纯想赚更多的钱。
但将心比心,为爱发电抵不住岁月侵蚀,回报对等才是长期之道。
贾冰曾说过:你什么档次,和我拿一样的300万?
劣币驱逐良币,是任何基民都不愿意看到的。

风险提示:


无论是股票ETF/LOF基金,都是属于较高预期风险和预期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品种,其预期收益及预期风险水平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


基金资产投资于科创板和创业板股票,会面临因投资标的、市场制度以及交易规则等差异带来的特有风险。基金资产投资于港股或海外市场,除以上风险外,还会面临汇率风险,提请投资者注意。


板块/基金短期涨跌幅列示、个股短期业绩仅作为文章分析观点之辅助材料,仅供参考,不构成对基金业绩的预测或保证。


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或承诺。在投资相关基金产品前,请您务必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投资与自身实际情况相匹配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往期回顾


2023以来代表产品收益超15%,听一个8年老将讲讲心里话!

卸任170亿基金,范妍离职!有哪些平替?

重大调仓!张坤开始买prada了。。。

因为平台更改了推送规则。如果你不想错过内容,记得点下“赞”和“在看”。这样,每次新文章推送,就会第一时间出现在你的订阅号列表里了。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波思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