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题】储诚志——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国际汉语名家讲坛 语通天下国际汉语教育科技 2020-03-13


语天下,通天下


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为了让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小编每周会以我们名家讲坛的一位主讲嘉宾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嘉宾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周向大家介绍的主讲嘉宾是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全球直播第二场的主讲嘉宾——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储诚志教授。




储诚志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文部主任、语言学系博士生导师、美国空军学院杰出访问教授、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前任会长、加州中文教师协会前任会长,同时兼任香港浸会大学语言中心国际学术顾问、四川省美国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主任以及多所大学客座教授或特聘研究员和七家学术期刊编委。在汉语语言学(语法、词汇、汉字、方言)、认知语义学、语料库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计算机技术在汉语教学中的应用以及跨文化交际等领域发表论著,教材,软件及编、译著作计数十种。





          储教授于北京时间2019年6月20日进行了以“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Strategic Considerations of Chinese Character Teaching in the Era of Writing without Pen)”为题的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第二场全球直播。让我们从讲坛开始一起来了解一下储教授近些年来的研究成果吧!



全球直播现场照片










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本讲储诚志教授围绕“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这一主题,从四个方面展开讨论。首先,储教授从“语言教与学的效益最优化原则”谈起,提出教学时应“尽可能”地综合平衡时间、内容、价值和心情四个维度,使教学的效果达到最优化。随后,储教授详细阐述了汉字书写工具的三个时代与两次革命,即刀版刻铸的初创时代,书写工具第一次革命的帛纸笔写时代,第二次革命的屏幕电书时代,并强调 “汉字能力”的内涵在今天的屏幕电书时代发生了深刻变化:汉字字形可以通过音或义输入(甚至思维电波)生成,不用一笔一划地写字也能生成汉字;“辨字”能力变得更为重要。






接着,储教授进一步探讨屏幕电书时代“汉字实用能力”内涵的变化对汉字使用者、汉语二语学习者以及汉字教学的影响。对汉字使用者而言,用字更加容易、更便捷,本族人出现“提笔忘字”现象,“辨字”能力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对汉语二语学习者而言,“笔写”汉字的能力虽然还不能彻底放弃,但重点应转向培养正确“生成”并“认读”汉字的能力;学生知道字音字义、能够“辨识”字形,即具备了在通常情况下汉字应用的主要能力,这样就能从“书写字形”的桎梏中得以解脱。对汉字教学而言,培养学生用字能力的“主体任务”则从教学生书写字形改变为认字、电书、辨字这三方面的能力,而“笔写”汉字的能力则可置于辅助地位。






随后,储教授向我们分享屏幕电书时代面对“汉字实用能力”内涵的变化应采取的应对策略。第一,要扎实开展对规范印刷体(非手写体)认字、辨字能力的习得研究;探讨不同字形认读、辨识的心理认知过程、难易所在。第二,开展“电书为主、笔写为辅”的汉语书面交际与汉语综合能力发展之间的关系的仔细研究。第三,确定阶段认字量与具体应认字,构建“电书为主、笔写为辅”的汉字教学体系。第四,研究建立“印刷体汉字认辨教学”的系统方法和汉字“电书”的教学方案。第五,系统进行课程设置与教材开发。





最后,储教授强调对汉字能力应秉持历史发展观和与时俱进的心态,并从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具体中文教学实践经验出发,为我们描述了在“屏幕电书”时代提高汉语学习者“印刷体汉字辨认教学”的具体教学实践步骤,如下图所示:






储教授提到,虽然该课程系统性有待完善,教材的研发还在起步阶段,但目前已经在美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汉语水平在初级阶段已经取得了非常可喜的进步。




想了解讲座的全部内容就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进行收看吧~






         储诚志教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汉语教学及其相关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下面让我们通过储教授的部分论文和和汉语教学研究方面的一些代表性成果,在学习、了解教授研究成果的同时,也一起丰富、拓展一下我们的专业知识吧!




 储诚志教授代表性研究成果 




语料库语言学

1




储诚志教授1993-1995年主持研制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被学界认为是“首个真正意义上的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得到“中介语之父”塞林克教授的高度评价,认为是他所见到的最大的中介语语料库。(《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2年08月29日 李立成文)储教授1993年在《世界汉语教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建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基本设想》(共同作者陈小荷教授),全面阐释了 “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总体设计。文章详细讨论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建设的背景和需求,并明确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建立的目标和要求,即:语料的内容系统全面;规模大,数量充足;散布均匀,代表性强;信息完备,加工细致;用户界面友好,检索便捷;软件系统具有充分的开放性和良好的可维护性。文中还对语料库系统的三个构成部分:语料处理模块、数据库、用户功能模块的设计进行了具体介绍和论证(见下图)。“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系统”的建设开创了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研究的先河,“为汉语作为二语的习得研究开辟了新通道。”(赵杨,2018)“在随后的教学和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带出了一大批学术成果。





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

2




储教授1994年在《世界汉语教学》杂志上发表了名为《知识图式、篇章构造与汉语阅读教学》的论文。论文借鉴认知心理学和篇章语言学的有关研究成果,阐释从汉语篇章构造的知识图式入手,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发展高效、经济的篇章阅读策略的一些初步设想。文中引出“图示”这一认知心理学的概念,并强调图示对读者对篇章文本的预期、推理、解释、理解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因此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的核心问题在于有效地改变和充实学生头脑中与汉语阅读有关的认知图式,发展和完善与汉语阅读有关的理解策略和认知能力。文章进一步提出与汉语阅读能力有关的三方面的知识图式,而其重点是阐释其中的一个知识图式:汉语篇章构造的知识图式,并分别从语域范式、结构范式和连贯范式这三个方面对其进行详细分析,同时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最后以篇章构造知识图式为基础,文中重点阐释了培养学生高效率阅读的四种策略即:预测、选择、推断和记忆,为了将阅读策略阐释的更为清楚,皆举例加以说明。



除《知识图式、篇章构造与汉语阅读教学》一文外,储教授2007年还发表了《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理论探索》(< Studies on L2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一文,这是储教授在第二语言教学领域的又一重要研究成果。文章分析了百余年来第二语言词汇研究的发展历程,重点评述了当代有代表性的或对改进教学实践意义较大的一些研究著作和重要的教学理念。文章指出,在1950年代以前,第二语言词汇教学的理论研究产生过词汇控制运动、Palmer 的词汇教学研究大纲、West的《英语通用词表》等重要成果。1950年代到1980年代中期,词汇教学研究在当时的外语教学法框架中被完全边缘化。1980年代后期以来的二十余年间,由于其内在动力和相关学科发展的推动,L2词汇教学研究发展迅速,发表了数十部专门著作和无法确数的研究论文,议题广泛,讨论深入,确立了若干重要的教学法理念和学术主张;在研究方法方面,这一时期也呈现出经验自省、个案描写、 假设-实验等方法和定性研究与量化分析方式多元并存,而且时常交融渗透的局面。文章还特别梳理了当代L2词汇教学研究所确立的几个重要主张:(一)对常用高频词和非常用低频词应该有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二)L2的词语教学应该小步向前、以间距递增方式在不同语境中多次重现;(三)在生词教学中要慎用对词汇套组(lexical set)的同时教学,以免在学生的头脑里发生交叉关联(cross-association),从而阻碍学习;(四)对可懂读物的广泛阅读是词汇学习的一个主要途径;(五)其他有效策略包括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词汇意识(word consciousness),将经常搭配或结合比较紧密的词语串(formulaic sequence)作为一个单位来整块学习,关联新词与旧词,促进词语在认知中的深层处理(deep processing),促进词语记忆的想象性和具象化表征,等等。(六)具体方法更多,包括“学习者词典”法,构造分析法,语义织网法(特征分析、关系映射、序列化等),搭配组合法,听说强化法,学习者词汇日志法等等,此外还有各种不同的记忆术(词卡记忆、韵语记忆、歌唱记忆、声像视听记忆、关键词故事记忆、特征联想记忆等)。文章还特别强调多媒体和互动式的技术手段可以成为加强词汇教学和学习的重要工具,但技术手段必须整合进教学法、并服务于教学法。





认知语义学

3




储教授研究的领域除涉及语料库语言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外,认知语义学也是他用力颇多的一个领域。



2000年储教授发表了英文论文《The Semantics of the Mandarin Preposition 向 Xiàng:A Cognitive Approach》,文章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汉语介词——“向”的含义进行了统一的解读。在表达不同类型事件的句子中,“向”是一个统一的“目标”(GOAL)标记,即使在表求取事件(Seeking Event)的句子中,“向”仍然能够而且应该被理解为是求取行为(Seeking Actions)的目标信号。文章还比较了“向”的语义与另一个汉语介词“从”,以及表示求取事件的英文句子中的介词。由此解释汉语中使用“向”和“从”的这类句子在英文中的使用实际上是同一事件框架(Event Frame)的三种不同概念交错的反映。




储教授2008年发表了名为《位移事件概念结构的五种分析模式及其对中文的适用性》(< Five Formulations of the Conceptual Structure of Motion and Their Cross-Linguistic Applicability: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Chinese >)的英文论文。文章指出由于位移事件(Motion)在人类认知及其相对应的语言组织中起着基本作用,因此位移事件的概念化和语言表征已引起认知科学和认知语言学的广泛关注。而对于位移事件的概念结构,在认知语言学领域里提出的分析模式主要有五种。这五种模式分别是 Fillmore等的「原点-路径-目标」模式,Talmy的「移动物-位移-路径-参照物」模式,Langacker著眼于位移事件的时间属性来描写移动物空间位置的序列改变的时间序列模式,Jackendoff 把位移事件的结构看作是由观念领域里一个更为抽象的「函项-参数」结构通过映射而生成的衍生分析模式,以及 Wierzbicka及其追随者用一套有限的「语义元素」来描写位移事件的自然的语义元语言模式。而此文章研究的重点是通过对这五种模式分别进行讨论,考察比较这五种模式对位移事件相关语言表达的描写分析是否充分、一致和简明,并且主要是通过中文示例来检验不同模式在跨语言分析中的适用性。通过考察和分析,文章最后得出Talmy的「移动物-位移-路径-参照物」模式优于「原点-路径-目标」等其他四种模式的结论。随后2009年,储教授发表的《Path of Motion: Conceptual Structure and Representation in Chinese 》一文,进一步对位移路径(Path of Motion)进行阐释。




储教授于2011年发表了英文论文《Saliency Mapping of Figure and Ground of Motion in Chinese》,文章讨论位移事件(Motion Event)中的两个核心成分“位移体”和“参照体”以及参照体在中文句法中的映射规则及其动因。文章提出,在对位移事件的认知中,位移体通常比参照物得到更多的关注,因此具有更高的认知显著度。汉语通常遵循“认知显著度与句法排位的优先顺序相对应”的映射原则(简称“显著度映射Saliency Mapping”原则),在表达位移体和参照物时,根据“主语> (介词“把”的宾语>) 直接宾语 > 趋向动词的补足语/名词性短语的定语/间接宾语”这一句法槽层级序列,优先安排位移体,然后才是参照物。文章同时指出,汉语中也有“参照物优先于位移体”的句法安排,但那种安排是有标记的,受到一些特别的认知和语用条件的限制。





中文助教(ChineseTA™)

4




除论文外,储教授还致力于与汉语教学相关的软件系统的开发,“中文助教”(ChineseTA™)便是其中之一。“中文助教”(ChineseTA™)是储诚志教授在斯坦福大学任教期间主持研发的一个帮助中文老师编写、修改和评量教材和教学辅助材料的软件系统,由硅谷语言技术公司和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该软件集成了很多功能集成了很多实用功能,包括:课文加注拼音,生词生字查找,词表字表注释,汉字繁简对照,字词分布索引,字词频率统计,生词密度和重现率标示,字词HSK等级和常用度标示,新词旧词关联,词语随文注音翻译,等等。编写成套教材或准备临时性的教学辅助材料都涉及到很多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错的工作。在"中文助教"提供的环境中,很多事情都能迅速方便地完成。“中文助教”不仅为老师提供便利、节省时间, 也能从多方面帮助老师提高教材的质量。“中文助教”推出以后受到中文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特别是教材研发者)的高度评价和广泛欢迎,有的学校将该软件配备为所有老师的教研工具。






《汉语风》

5




储教授自2007年开始主持设计并与刘月华教授共同主编大型中文分级泛读系列丛书《汉语风》,至今已出版四级20余册,并在其2009年发表的《引入分级泛读,改进中文教学》一文中概要介绍了《汉语风》分级系列读物的设计理念、基本目标和主要特色,对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汉语风》这样的轻松泛读读物还提出一些原则性的建议。文中指出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一种学生“学过的不少,学会的不多”的困难局面,而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之一是教学中一贯奉行的“唯精读,高浓度”的模式,教学环节中缺少科学设计的、大量的、轻松有趣的中文泛读,因此设计大型的中文分级轻松泛读系列丛书《汉语风》是为破解中文教学的这种“高浓度教学模式困局”做出的努力尝试。《汉语风》追求的目标是:等级尽量完备;题材力求广泛,方便学生选择;词汇力求实用;容易读懂,生词密度低,词汇复现率高;原创性高,故事有趣;语言力求自然地道。大家若对中文分级泛读《汉语风》感兴趣可下载论文进行详细研读或直接购买《汉语风》。




汉语语言学

6




储教授最早的研究领域是汉语语言学,其于1987年便发表了《安徽岳西方言的同音字汇》一文,于1991年发表了《连词与介词的区分——以“跟”为例》一文,于1994年发表了《语气词语气意义的分析问题》一文,这三篇文章在中国知网中的下载和引用数量都很大,是该领域的权威文献。近些年来,储教授在汉语语言学领域又有新的拓展。2014年储教授在《华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限制合偶词与嵌偶词句法组配的非韵律因素 》一文,文章以韵律制约句法理论为基础,通过语料调查和观察首先讨论与“合偶词 + [单音节]”相关的组配问题,然后讨论了“嵌偶词” 的组配问题。在“合偶词 + [单音节]”相关的组配问题中,储教授提出现有的韵律语法理论尚难解释的若干问题,如:“禁止”应构成音节组配形式为[2+2]“禁止说话、 购买书籍、种植树木”,而[2+1]音节组配形式“*禁止说、 *购买书、 *种植树”不成立。但查检实际语料,“禁止”这样的合偶词虽然多数情况下是后接双音或多音词语,符合短语韵律格局的后重要求,却也存在一些不符合“前重后轻”韵律要求的“合偶词+ [单音词]”的组配用例。在“嵌偶词” 的组配问题中储教授也指出了现有的韵律语法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因此,储教授认为,在“合偶”“嵌偶”这样的韵律适配要求之外,现代汉语中的单双音节组配问题还受语体协和、风格映射、结构限制、语义要求、共时语言的历史层次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与影响。研究单双音节组配需要加入这些方面的考量,进行多维分析,使有关理论更具解释力,从而使韵律与语体语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而在研究方法上,文中建议可在内省搜证的基础上引入语料普查和推演甄别的方法,以丰富和发展韵律语法的研究范式,使观察、描写与解释都更为充分。对韵律制约句法理论感兴趣的同学可下载论文进行详细研读、学习。





跨文化交际

7




储教授在美国任教多年,熟知中美两国文化,因此也深知中美两国之间存在的跨文化容通问题。储教授于2017发表的《中美互动中的跨文化容通问题》一文便以骆家辉作为华裔驻华大使的特殊身份及其所经历的中美之间跨文化碰撞与冲突作为分析实例,提出两国之间的跨文化容通问题。文章认为,跨文化容通是构建和发展国与国之间和谐合作关系的一个前提。因容通不足造成的跨文化的认知盲区和主观误判是导致彼此间不同层面交际障碍或关系摩擦的重要原因。为实现“把中美关系搞好”的根本目标,需要以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思维对中美之间各层面、各类型的交流互动进行基础性、人文性的学术探索,从而构建两国之间跨文化容通的学术基础,在双方的人文传统、价值体系、思维习惯和行为惯式的系统之中全面、准确地理解彼此,从而减少隔洋相看时常出现的认知盲区和误解、误判。文章还通过语料调查分析了“美籍华人”、“华裔美国人”和“ABC”这三组概念所表达的有关移民与祖籍国关系的不同的认知意涵,揭示了三者所关联的跨文化差异、语用分别及华裔思维代沟,讨论了正确认识这些差别对妥善处理中美关系的重要性。大家若对中美跨文化问题以及“美籍华人”、“华裔美国人”和“ABC”这三组概念的具体语料分布情况感兴趣,可下载论文进行详细研读。




如对上面研究内容感兴趣,可以下载有关文章进行学习!


小编:小真



让我们一起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汉语走向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添加语通天下教研助理微信,

发送“姓名+地区+教学/研究方向”,可申请加入

“国际汉语教育互动交流群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