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名家专题】内田庆市——域外汉语研究对本土汉语研究的贡献

国际汉语名家讲坛 语通天下国际汉语教育科技 2020-03-13


名家专题十五——内田庆市教授

域外汉语研究对本土汉语研究的贡献





为了让大家能更深入地了解汉语国际教育领域的专业知识,小编每周会以我们名家讲坛的一位主讲嘉宾为主题向大家介绍嘉宾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本周向大家介绍的主讲嘉宾是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全球直播第十七场的主讲嘉宾——日本关西大学的内田庆市教授。






内田庆市

       

关西大学大学院东亚文化研究科教授,关西大学开放式亚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前东西学术研究所所长,前关西大学图书馆馆长。研究领域是汉语语言学和文化交涉学。这二十年来主要进行近代东西语言文化接触的研究,特别是西洋传教士的汉语研究。主要著作有《拜客训示的研究》(2019.3,关西大学出版部),《古新圣经残稿二种——北堂本与满汉合璧本》(2018.12,关西大学出版部),《北京官话全编的研究-付影印与词汇索引》(上中下三卷,2018.3关西大学出版部),《A Study of Cultural Interaction and Linguistic Contact Approaching Chinese Linguistics from the Periphery》(2017,V&R Unipress),《文化交涉学与语言接触——周边方法论》(2010,关西大学出版社),《近代东西语言文化接触的研究》(2001,关西大学出版社)等30册,学术论文有三百多篇。





内田庆市教授于北京时间2019年12月25日进行了以“域外汉语研究对本土汉语研究的贡献——以西洋人的汉语研究为主”为题的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第十七场全球直播。让我们从讲坛开始一起来了解一下内田庆市教授在汉语语言学领域一些具体的研究成果吧!



全球直播现场照片









域外汉语研究对本土汉语研究的贡献

——以西洋人的汉语研究为主





本讲内田庆市教授以“域外汉语研究对本土汉语研究的贡献——以西洋人的汉语研究为主”为主题进行讨论。在讲座之初内田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域外汉语研究的资料、汉语研究的周边方法论即“旁观者清”以及域外汉语研究的各种可能性(如下图)。


而本次讲座内田教授则主要对可能性中的汉语史研究和语体论进行讲解,还对西洋人的语法研究、语言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以及“学习语言这是什么事情?”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汉语史研究方面,内田教授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西洋人的“官话”研究情况以及相关教材,并强调西洋人的“官话”研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是南北官话的区别。英国外交官罗伯聃(Robert Thom)在其《意拾喻言》中提到“言语”分成“官话”和“乡谈”,“官话”分为两种“北官话”和“南官话”,并对这两种“官话”的特征进行分析。而有关南北官话区别的教材有狄考文(C.W.Mateer)的《官话类编》、九江书会编的《官话指南》,有关南北官音区别的教材有《無師初學英文字 Genaral Romanization of the Mandarin Dialect. A Primer for Schools and Self-instruction》。接着教授又介绍了一些来华传教士的汉语资料,并指出来华传教士的资料大多数是南方话的,也有少部分北京话的资料,其中威妥玛《语言自迩集》(1867)最为典型,还进一步分享了其他北方话的一些资料。最后教授还谈及北京官话和南京官话的语法特点以及二者的一些区别和鉴定方法,并分享了一些南京话的教材。





语体论方面,内田教授指出西洋人早就意识到汉语有三种语体:文言、白话、半文半白,这些语体的区别主要反映在“汉译圣经”之类的资料中。其中《天主圣教实录》(1584)和《圣经直解》(1636)的内容是文言语体,《基督教教义问答》(1593)和《天主圣教启蒙》(1600?)的内容是白话语体,《西方问答》(1637)和《儒交信》的内容则是半文言半白话的语体。在此基础上教授又对近代西洋人的汉语语体观做了具体介绍,其中最重要的是万济国(Francisco Varo)的分类,他将汉语说话的语体分为三类:第一种是高雅、优美的语体;第二种语体处于高雅与粗俗的中间位置;第三种是粗俗的语体。最后,教授对圣经翻译时,不同的翻译者采用不同语体进行翻译的原因做了解释。





      语法研究方面,内田教授先对中国人的汉语(语法)研究进行简单介绍,指出第一部有系统的中国人的汉语语法研究著作是《马氏文通》(1898)。接着,通过介绍西洋人汉语研究的著作归纳出西洋人的汉语研究的优点并结合具体著作对其优点进行进一步详细解释。西洋人的汉语研究的优点为:(1)西方早已确立了“语言学”或有系统性的“语法学”;(2)他们是外国人,所以他们可以用自己的语言和汉语进行对照的方法来客观地描写汉语的现象(如量词);(3)他们用罗马字来标音(跟中国传统的“反切”法比较起来可以说是科学的);(4)他们(传教士)的传教范围是很广泛的,所以他们注意到“官话”和方言的区别。这些正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西洋人具体的汉语的研究著作如下图:






关于语言的“个性”和“共性”的问题,内田教授强调“周边”与“中心”的关系与语言学中的“个别(individual)”与“一般(general)”或“特殊(special)”与“普遍(universal)”之间的关系是相通的。两者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其关系不应是“非此即彼”,而应该是“亦此亦彼”。并以“存现句”“虚实论”、保尔·罗瓦雅尔的“普遍唯理语法”和枝诚记的“词辞论”为例进行证明。






      最后,在学习语言方面内田教授认为完全学会语音、词汇、语法不是学会语言,只是学会语言的一半而已,剩下的一半是“文化”,包括:思维方式、历史、文化等。教授通过对“内”和“外”、“左”和“右”、“西北”和“北西”的分析强调语言学习就是这样的事情:只学会语音、词汇、语法是不够的,要学习文化。





想了解讲座的全部内容就扫描下方图片中的二维码进行收看吧~






内田庆市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是汉语语言学和文化交涉学,且都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内田教授近些年来在汉语语言学领域的一些重要研究成果吧!




 内田庆市教授汉语教学部分研究成果 



 2007年   

1





2007年,内田庆市教授发表了《近代西洋人的汉语研究的定位和可能性——以“官话”研究为中心》一文,文章首先向我们介绍了近代西洋人开始汉语研究的原因,即(一)他们为了达到传教的目的不得不认真地对待汉语,学会汉语,研究汉语,并且通过语言了解中国人和中国人的看法;(二)在欧美很早就有“语言学”“语法学”这样的学科,所以他们能够科学地系统地描写汉语的现象,而且通过跟自己的语言的对照认识到汉语独特的特征。并列出西洋人有关汉语研究的资料,包括语法专著、语法书、杂文等。随后,文章着重阐释了西洋人的“官话”研究,指出近代来华的传教士他们在传教的过程中体验过中国国内有不同的语言存在,如官话、方言、乡谈、土语等等,还有认识到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文体的区别,并通过利玛窦、曾昭德、M.de.Guignes、罗伯聃、Louis Bazin、艾约瑟、狄考文等西洋人的相关研究成果加以论证。文章还强调“白话”或者“半文半白”虽反映着当时的“口语”,但仍然是“书面语”,“官话”是“口语”。最后,文章指出近代西洋人的汉语研究还有很多可能性,如对汉语语音史、汉语教育史、翻译论等方面也有一定的帮助。西洋人的汉语研究的水平跟现在的汉语语言学的比较起来也毫无逊色,而且对现在的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很有益处,并希望世界的汉语研究者更加重视这个方面的研究,特别期待年轻的研究者能对这些问题感兴趣。




  2009年   

2





2009年,内田教授发表的《近代西方人汉语研究的定位与可能性》一文是在2007年发表的《近代西洋人的汉语研究的定位和可能性——以“官话”研究为中心》一文的基础上对西方人“官话”的研究做了更加详细地阐释,进而引发“关于语言的‘特殊性’与‘普遍性’”问题的思考。文章指出“文化交涉学”所采用的方法论是“从周边看核心”。这里的“周边”与“中心”的关系,与语言学中的“个别”与“一般”或“特殊”与“普遍”之间的关系是相通的。两者不是相互对立,而是相互补充的,其关系不应是“非此即彼”,而应是“亦此亦彼”。文章最后对西方人的语法研究方法和翻译方法进行介绍,并指出欧洲人无论在研究方法上还是翻译方法上都借鉴了中国传统的“虚实论”。





2010年

3





2010年,内田教授发表了题为《近代西洋人学的汉语——他们的汉语语体观》的论文。文章从近代西洋人的各种语体著作、近代西洋人的汉语语体观、马礼逊的语体观、白话等于口语?四个部分详细阐述了近代西洋人的汉语语体观。在近代西洋人的汉语语体观部分,文章结合具体资料,详细介绍了利玛窦、曾德昭、门多萨提到的语体问题;万济国的三种分类;马若瑟的看法;M.de Guignes(小德金,1759-1845)的分类;Robert Thom(罗伯聃,1807-1846)的分类;Abel Rémusat(阿伯儿=雷慕沙)的分类;Louis Bazin(巴赞)的分类;Meadows, Mateer, Hirth等的议论;雅洪托夫的鉴定语,展现了近代西洋人的具体汉语语体观。在马礼逊的语体观部分,文章指出马礼逊说过:“中文书籍中也有三种语体风格:文言、白话和折中体。” 马礼逊先生最初倾向于采用折中体。但后来,因为白话广大民众更易理解,在人群中宣读的时候,它清晰易懂,并且这是经典文言体无法达到的。折中体在公众场合宣读时虽也很清楚,但不如白话体容易理解。在口头讲道时,白话体可以逐字引述而不用加上任何引申解释。所以马礼逊先生决心采用白话。但是在重新考虑后,他还是决定采用折中体:因为这种语体从各方面看都最适合于一本旨在广泛流通的书。一方面,这种语体保有古代经书严谨和尊贵气质的一些成分,而没有过于凝练使其难于理解;另一方面,它对于阅读水平尚可的读者都清晰易懂,而不会陷入口语粗俗的泥沼。这种语体既没有超越目不识丁之人的理解水平,又不会让具有良好教育之人感到鄙俗。在白话等于口语部分,文章总结了近代西洋人的汉语语体观,即:“古文"、“文章"和“官话",并强调“白话"或者“文章"“半文半白"不是“口语"=“官话",虽然确实是反映口语的。




  2011年   

4





2011年,内田教授发表了《关于语言接触和“新兴语法”》一文,文章从“文化交涉学”和语言接触、语言接触的具体的现象、日语的“欧文训读体”和“欧化日语”、 “欧洲出发-经过日本-开往中国”这四个方面对“语言接触和‘新兴语法’”这一主题进行详细阐释。在“文化交涉学”和语言接触部分,文章指出“(东亚)文化交涉学”是一个新的学问体系或学科,其追求的是围绕着“文化交涉”的各种现象,从各种专业或领域上探讨“文化交涉”的本质,特别是东亚的文化事象。基本观点是:跨专业、跨领域、跨地域,用多元化的视角来研究东亚文化(这里的“文化”指的是包括历史、文化、思维方式等在里面的广义的“文化”)。研究这个学科时采用的方法是“从周边看中心”的方法论,就是“旁观者清”的态度。文化交涉(文化交流,异文化接触)的载体可能有几种,如“人”、“物”、“语言”等,其中“语言”是最重要的。在语言接触的具体的现象部分,文章对汉语里的语言接触的最典型的现象,即(1) 阿尔泰语化 (2) Pidgin 和 Creole ⋯⋯ cf.“蒙文直译体”“朝鲜资料”“满文直译体”=“汉儿言语” (3) 新兴语法(欧化语法)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日语的“欧文训读体”和“欧化日语”部分,文章结合具体语言实例细致介绍了何为“欧文训读体”和“欧化日语”。在“欧洲出发-经过日本-开往中国”部分,文章指出近代词汇的交流史上有“欧洲出发-经过日本-开往中国”这样的路程,实际上,汉语欧化语法也许也有这样的情况。并强调欧化语法的研究是语言接触和文化交涉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以后还要继续探讨下去。




  2012年   

5





2012年,内田教授发表了题为《开创域外汉语研究的新局面》的论文,文章首先明确指出“域外汉语研究”这样的说法也许不太合适,比较正确的应是利用域外汉语文献资料的汉语研究。域外汉语文献资料有西洋人做的,日本做的,朝鲜做的,只要是中国域外的人或地区的都可以叫做域外汉语文献资料。并强调关于西洋人的汉语研究的研究应该走上新的阶段,应该开始从正面商讨和验证他们的汉语本身,并以具体的详细的分析为汉语史或现代汉语语言学的研究做出贡献。因此,文章接着介绍了作为“南方话”的资料。早期西洋人的汉语著作,包括:卫匡国《Grammatica Sinica》 、马礼逊《Dialogues and detached sentences in the Chinese language; with a free and verbal translation in English.》(Macao,1816)、麦都思《Chinese Dialogues, questions, and familiar sentences, literally rendered into English, with a view to promote commercial intercourse, and to assist beginners in the language.》(Shanghae, Mission Press,1844);作为“北方话”的资料的西洋人的著作,包括:江沙维《汉字文法》、威妥玛的《语言自迩集》(1867)、狄考文的《官话类编》(1892)、文壁(麦尔维因,McIlvaine,J.S.1844-1881)的《Grammatical studies in the colloquial language of Northern China.》(Shanghai,1880) 、雅乐(Imbault-Huart)的《官话指南》等,并进一步根据这些资料商讨他们的汉语本身是“语病”还是“地道”。文章还提出太田先生的“北京话的语法特点”现在已经成为学界的定说,那么北京话以外的比方说南京官话的特点是什么呢?不符合北京话的特点的现象可以算是南京官话的特点呢?南京官话的特点究竟是怎样归纳的?南京官话的“鉴定语”是什么呢?等问题。为此,文章列举了南京官话的资料,并对一些资料的南京官话版和(北京或北方)官话版进行了对照。





如对上面研究内容感兴趣,可以下载有关文章进行学习!





国际汉语教育名家讲坛

名家专题回顾



名家专题一:





郑艳群教授专题

郑艳群,北京语言大学教授,主要从事第二语言教育技术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计算机技术与世界汉语教学》、《汉语教学多媒体课件设计》等。

链接:【前沿研究】新技术与汉语国际教育


名家专题二:



袁芳远教授专题

袁芳远,美国海军学院语言文化系终身教授。研究方向为汉语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课堂任务教学法、教师行动研究、商业汉语教学等。曾出版专业书籍三部、汉语教材三部、研究论文二十余篇。

链接:【名家专题】在教学环境下的汉语二语习得研究


名家专题三:





周小兵教授专题

周小兵,中山大学教授,博导,国际汉语教材研发与培训基地主任,发表论文160多篇,出版专著11部教材6种主建全球汉语教材库,含教材1万多册/种。

链接:【名家专题】周小兵——国际汉语教材库建设与教材评估


名家专题四:


储诚志教授专题

储诚志,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中文部主任,语言学系博导,美国中文教师学会前任会长,加州中文教师协会前任会长。

链接:【名家专题】储诚志——屏幕电书时代汉字教学策略的再思考


名家专题五:



张宝林教授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语料库语言学研究会理事,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链接:【名家专题】张宝林——汉语中介语语料库的设计理念与功能


名家专题六:



陆俭明教授专题

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学界誉为20世纪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八大家之一。

链接:【名家专题】陆俭明——语言二语教学与语言本体研究的接口问题


名家专题七:



白乐桑教授专题

法国首任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法国东方语言文化学院博士生导师,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副会长,欧洲汉语教学协会主席,法国汉语教学协会主席。

链接:【名家专题】白乐桑——中华文化教学的问题与障碍  ——从几滴水到大海


名家专题八:



张英教授专题

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汉考国际继续教育课程及教师考试顾问。

链接:【名家专题】张英——汉语国际教育中文化教学的内涵及边界


名家专题九:



崔永华教授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曾在美国、德国英国任教,著有《对外汉语教学课堂技巧》、《对外汉语教学设计》。

链接:【名家专题】崔永华——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名家专题十:



张新生教授专题

英国理启蒙大学中文教授,现代语言中心主任,英国特许语言学家协会荣誉会员,欧洲汉语教学协会副会长。曾任伦敦孔子学院院长。

链接:【名家专题】张新生——汉语国际教育和汉语能力标准


名家专题十一:



崔希亮教授专题

北京语言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教授。曾任北京语言大学校长,现任中国书法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汉语国际教育研究院院长。

链接:【名家专题】崔希亮——对外汉语教学——理念和原则


名家专题十二:



施仲谋教授专题

香港教育大学中国语言学系教授、系主任。曾任香港中文教育学会会长,现兼任世界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研究范围以汉语语言学及国际中文教育为主。专著有《语言与文化》《语言教学与研究》、《中华文化承传》、Introduction to Chinese Culture 及 A Japanese-Cantonese Dictionary等十多种,于内地、台湾、香港及日本等地出版。

链接:【名家专题】施仲谋——IB理念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小编:小真



让我们一起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汉语走向世界!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添加语通天下教研助理微信,

发送“姓名+地区+教学/研究方向”,可申请加入

“国际汉语教育互动交流群组”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THE

END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