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桐城一派|“茅盾文学奖”成了作协主席们的狂欢,茅公有知吗?

桐城一派 桐城一派 2023-11-23

独立思考。我的文字永远跟着良心走!

觉得文章不错,点击上面字↑,关注“桐城一派


周末在老家,忘记带电脑,只好在手机上涂鸦这篇推文。

四年一届的堂会,我最钟爱的是世界杯。世界杯就像约好每4年见一面的情人,相约世界杯,有情就牵手。

茅盾文学奖也是约好四年见一次面。这个肇始于1982年的中国文学界、确切地说是长篇小说界的最高奖项,是作家们翘首以待的节日。

不同的是,世界杯是球迷狂欢的节日,茅盾文学奖是码字人的盛典。

今年的“茅奖”有点特别,因为时隔15年之后颁奖地再次回归茅公故里,2008年那次是在乌镇西栅景区通安客栈宴会厅举行,这一次,继第六届之后再次将颁奖地放在了西栅景区的昭明书院。

茅盾是桐乡人,我也是桐乡人,所以今天就说说回归故里的“茅奖”。

1980年,茅盾病重住院,病床上的他,口述留言:

“亲爱的同志们,我自知病将不起,为了繁荣长篇小说的创作,我将我的稿费25万元捐献给作协,作为设立一个长篇小说文艺奖金的基金,以奖励每年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1981年3月茅公去世,在当年我参加的高考语文卷中,出现了有关茅盾的填空题,依稀记得考的是茅盾的原名和字叫什么。这对桐乡考生来说,是一道送分题。

1982年,第一届“茅奖”问世,《许茂和他的女儿们》等6部作品获奖。这也是迄今11届“茅奖”获奖作品最多的一届。

2019年6月,第十届茅盾文学奖234部参评作品中,桐乡本土作家费金鑫的长篇小说《归位》入围。这是茅奖史上第一次出现本土作家的入围作品,虽然最终没有获奖,但也大大长了桐乡人的脸。

记得上个世纪八十年初,人民日报上的一篇“茅盾故乡文盲多”文章,让号称“丝绸之府、鱼米之乡、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桐乡蒙羞,桐乡人十多年都抬不起头来,出差去外地,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来自茅盾故里。

“茅奖”问世以来,别说获奖,连入围的都没有,对茅公故里来说实在是件尴尬的事。茅公故里搭台,别人上台唱戏,总不是滋味,这就好像你买了炮仗🧨,结果让别人给放了。

直到第十届,本土作家费金鑫的横空出世,才填补了入围作品中无桐乡作者的空白

这样,今年的第十一届“茅奖”再次荣归故里,才稍稍有了一点底气。

回到今年的“茅奖”上,获奖的是以下五位。

杨志军:曾任青岛市第五届作协副主席,山东省青岛市新闻出版局《青岛财经日报》副编审。

乔叶:北京作协驻会副主席、北京老舍文学院专业作家。

刘亮程: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委员会副主任、新疆作家协会主席、自治区文联兼职副主席。

东西: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文联主席、广西作家协会主席。

孙甘露: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上海市文联副主席、上海市作家协会专职副主席、浦东新区文联主席、《萌芽》杂志社社长。


看明白了吗?5个获奖者,都头顶着文联或作协的主席、副主席头衔,有的还登上过中国作家富豪榜,不管是专职的还是兼职的,反正都是大咖级别,非官即富,都是我们要仰望的存在。

中国作协会员大概有万人左右吧,再加上各省级、地市级、县级的作协以及行业作家协会的,全国称作家的起码有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上千万吧。

有心人做了统计,全国大概有约35880个各级作家协会主席,你说他们都有机会角逐茅盾文学奖吗?做梦去吧。

每四年一届的“茅奖”,每届只有区区四、五部长篇获奖,僧多粥少,将就着吧。

这么说明白了吧,这5位茅盾文学奖获得者,要么来自省级的作家协会,要么来自直辖市及副省级城市的作家协会。不说无官衔的普通作家,就是那些地级市及县城的主席们,虽有大部头作品问世,也一样只能当看客,赶集般看看热闹而已

本届“茅奖”评选,从今年3月开始,到八月结束,历时5个月,37名评委,通宵达旦、没日没夜阅读起码上千部作品,然后推荐239部长篇小说入围,再从中产生最终获奖的五部作品。

脑补一下,5个月,37个评委大佬,面对上千部平均字数达数十万字的长篇小说,看得天昏地暗,晕头转向,是头晕呢,头晕呢,还是头晕呢!

五个月看完上千部长篇小说简直是天方夜谭。就算你不吃不喝不困告,通宵达旦地看,也看不完啊!即便个个练就一目十行乃至一目百行千行的绝技,看完也得猴年马月了。

除非你假装认真阅读,或者捡重点翻翻过,那这么做的话,这个奖还有什么说服力,还有什么权威性。

答案或许只有一个,全部精力放在重点研究小说梗概、序跋以及作者简介上。

我与37个评委和五名获奖者前世无冤后世无仇,他们不认识我,我这辈子也不会认识他们,之所以对“茅奖”说三道四,因为我与茅公是老乡,这一次的颁奖又放在乌镇,所以忍不住吐槽一下。

他们的作品,或许我无缘拜读,“茅奖”颁奖的盛典之夜,虽近在咫尺,也不会有人邀请我参加。

我忽发奇想的是,如今的“茅奖”,在经过了41年的风风雨雨后,长篇小说最高殿堂的颁奖盛典,却成了作协主席们的狂欢之夜,茅公若地下有知,不知作何感想?

​​

​​

​​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