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一派|中国灵安往事之五:卫生部顾问马海德灵安行
独立思考。点击上面蓝字↑,关注“桐城一派”
马海德是谁?年纪轻的人可能对这个名字有点陌生。但六十年代以前出生的灵安人,或许对这个人并不陌生,因为43年前,这个叫马海德的人,曾经来过灵安。
马海德祖籍黎巴嫩,1910 年 9 月 26 日,马海德出生于美国纽约州布法罗的一个炼钢工人家庭。1933年10月,23岁的马海德从日内瓦医科大学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为了研究当时流行的“东方热带病”,马海德来到了中国上海。
从此,马海德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中国,周恩来总理亲自在马海德的中国籍证明书上签下了名字。毛主席亲切地称他为“中国的女婿”。
马海德是性病、麻风病的防治和研究方面的专家,在国际上享有盛誉,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顾问,他在中国度过了五十五载春秋,创造了诸多“第一”:第一位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国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加入中国籍的外国人……
这样一位德高望重受到领袖尊敬和推崇的医疗专家,怎么会突然造访灵安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江南小镇呢?
1981年的5月23日,灵安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像往常一样忙碌着,院区内显得静谧、安然。
“马海德来了!”不知道谁喊了一声,这条消息立即像长了翅膀似的,小院内沸腾起来。
下午一点半左右,一群人走进了卫生院,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位身材魁梧、满头银丝的老者,最引人注目的是他那高鼻梁,叫人一看便知,他就是马海德。
马老穿着一件灰色茄克衫,走路时腰板挺直,步子迈得很大,根本看不出他已是71岁的老人。
马老是在桐乡县委、县卫生局领导的陪同下,专程到灵安指导、检查麻风病群防群治工作的。根据领导安排,当时向马老汇报工作的是卫生院龚心亮医师。
龚心亮是灵安卫生院的麻风病兼职医师,对面坐着的是中央卫生部顾问、大名鼎鼎的麻风病专家,而他仅仅是麻防战线上的一个无名小卒,边上又有那么多大领导盯着,这种阵仗他从来没有遇到过,难免有点怯阵,心里紧张的要命。
马老一看龚医师的额头都冒汗了,会心一笑,用流利的普通话说:“不要紧张,慢慢说。”看着马老很随和的样子,龚医师紧张的心情稍稍平静了一些。汇报时,马老不时地点头,显然很满意。
汇报结束后,马海德开始为4个不同类型的麻风病康复病人复查。他眼不花,在查阅病历时看得很仔细。他不时地跟病人拉家常,嘘寒问暖,没有一点大专家的样子。
马老问一个病人:“你的家人和邻居歧视你吗?是否参加些力所能及的体力劳动?”当得知病人已和正常人一起劳动、生活时,马老频频点头,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在旧社会,“风、痨、臌、膈”是四种绝症,麻风名列“四绝”之首,可见其危害之烈。由于根深蒂固的历史原因,人们谈“风”色变,麻风病人更是受到社会的歧视和冷遇。
马老对大家说,麻风不是不治之症,它既可预防,也可治愈,所以它并不可怕。他随后转头跟随行的领导说,只要加强宣传,消除社会偏见,经过不懈的努力,消灭麻风病指日可待。
检查完毕,马老要洗手,但当时灵安卫生院还没有自来水,龚医师用脸盆去外面打来井水,但卷起衣袖的马老一动不动,龚医师只好端起脸盆往下倒水,马老在脸盆下接水洗手。
这个细节,看起来好像马老很傲慢,其实体现了马老讲究卫生、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在场的人,无不对马老的举动肃然起敬。
一个人高马大、高鼻子的洋人突然出现在镇上,消息很快就传开了,小镇上的人纷纷涌到卫生院,都想看看外国人究竟是长什么样子的。当时我在灵安初中读初三,下课的间隙,也跑去凑热闹看西洋镜。
我的同学芳芳,患皮肤病多年,跑了多家医院都没治好,听说皮肤病专家到了灵安,就慕名而来。马老先详细询问了她的病史,了解了病情,然后提出治疗办法。
一位身居要职的著名专家,公务繁忙,但他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厌其烦地为普通百姓看病,其精神是多么可贵。
1988年10月3日,马海德在北京病逝,终年78岁。
遵照马海德的遗嘱,他的骨灰1/ 3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1/ 3葬在他的出生地布法罗市,1/3葬在了红色革命圣地延安。
2009年,马海德被授予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2019年,他又被授予了“最美奋斗者”、“新中国卫生事业的先驱”等称号。
(本文根据龚心亮医师生前回忆整理)
中国灵安往事系列文章:
给本号老铁们的温馨提示: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没有经常点“在看”的,会慢慢收不到推送。请老铁们将“桐城一派”加为星标,每次看完后别忘记点下“在看”和“赞”,这样你们就能及时看到我每次更新后的推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