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茶原怎么玩?我们把攻略做成了一份报纸
白茶原小报,诞生于这个纸媒正在消亡的年代。是一份诞生于乡村也服务于乡村的报纸。
2022年3月, 白茶原小报第一期“溪龙新村民”面世,此后至今有近400名白茶原新居民抵达,短暂或长期生活在了白茶原。有了人,便有了社区。人要吃喝住行,于是有了社区商业。
白茶原小报第二期“去白茶原玩”以“社区商业”为主题,由“安吉数字游民公社(DNA)”和“安吉创意设计中心(ACDC)”常驻会员——即白茶原新居民组成的作者小组完成。
白茶原小报第二期封面,是插画师绘制的白茶原地图
团伙作案,完成了一份“去中心化”小报
本期白茶原小报的基本核心,用一句话来总结就是,一群在白茶原生活过的人用自身积攒的经验告诉你如何更好地在白茶原生活。
在完成这份小报的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成立一个采编小组,在网上四处搜罗未经证实的资料。而是邀请白茶原在地居民一起来完成小报上的内容。两个人坐在编辑室里苦思冥想远不如群众的推荐来得可靠。
于是在“美食”、“住宿”、“生活”、“运动和健身”、“白茶原的邻居”、“散步”等版面,汇集了白茶原老居民们挖掘的宝藏饭店、私藏风景、运动健身场所、生病指南、遛弯儿攻略等。所有推荐信息均有作者署名,并在35页附有作者背景介绍,对推荐内容有争议者可自行Battle。
白茶原小报第二期作者团伙
不全面不客观,全是“人情”和“心情”
在资讯推荐这件事情上,我们充分尊重了人的情感,既不要求全面也不要求客观,甚至带有强烈的个人偏好。
因为那天阳光特别好所以觉得那家咖啡馆非常美好。因为老板娘身上的飒爽气质于是特别愿意光顾那家餐厅。因为和喜欢的人一起去的,所以那处风景目的地太美妙了……
这期白茶原小报保留了这些“人情”和“心情”,也留下了作者本人的背景介绍作参考,读者可自行考量“这样的人”推荐的“这样的地方”,是否值得去看看。
“散步”版面,作者推荐了爱给客人递烟的“富贵小姨”的饭店
有人公然“夹带私货”
“散步”版面,是诸多白茶原居民贡献的遛弯儿指南。有位正在热恋期的作者推荐了“莉丘”和“唐吉诃德山”,这两处目的地的名字是他自己取的,都和正在热恋的姑娘有关。有位文献爱好者,由树下小白屋门前的横山寺古井一直追溯到了公元452年的“昆山寺”。
“白茶原的邻居”版面,有位游泳爱好者推荐了一条小溪,那是他在白茶原生活的整个夏天和小伙伴们撒欢玩耍的地方。“黄昏时分和大家一起伴着梁博的《日落大道》和《Sweet Home Chicago》顺着盘山公路回DNA”是那个夏天闪闪发光的回忆。
“好去处”版面的树下小白屋主题稿件撰写过程中,廉师傅的“炎薪火Bistro”刚开业,编辑在吃过小廉的烤肉之后给了他一整栏写自己的店面介绍。
小报内容制作过程中就是这样,允许夹带私货,很随机,很没原则,很浪漫,很有趣。
莉丘和唐吉诃德山
连“三轮车”也不放过
白茶原生活攻略的细致程度,照顾到了方方面面。最近的药房在哪里,身体出状况了哪个医院靠谱些, 农贸市场里哪个摊位的蔬菜更新鲜, 谁家卤味不能错过,甚至是很难找的修鞋铺,都一一搜罗了过来。
在网络上绝不可能搜索到的三轮车流动摊贩,也被作者们“抓住了”。每天早晨准时在喇叭里播放“献给爱丽丝”电子音路过DNA扰人清梦的车辆被破了案,是一辆改装过的电三轮卖菜车,摊主是六十多岁的傅大爷,菜品新鲜又丰富。连上海游民都直呼正宗的粢饭团,是一位阿姨的电三轮摊位,不定期出现在某个巷子口,运气好的时候就能吃到。
修鞋铺和流动卖菜三轮车
编辑说:
阿德:跟我之前的编辑经历完全不一样的是,如果你在完成一份全国性的杂志或报纸,你和记者不得不对着一堆网上的照片去想象书写对象。而在《白茶原小报》的编辑过程中,你可以立刻、马上,十分钟内见到任何你想见到的人,看到他们正在做的事。本期“小报”只想做一件事——通过这些有温度的信息,连接你与其他人,你与白茶原的关系。
几乎每个乡村都有变成观光目的地的冲动,然而去哪里寻找那道“光”呢?《白茶原小报》是我们做的尝试。
聂小闲:报纸实在是样老派的物件,数字游民实在是新潮的物种。数字游民参与办报纸,事情就有趣了起来。落字无悔,一切要慎重,要字斟句酌,要逐次校对。整个过程变得漫长,人被迫有了耐心,很传统,甚至有些浪漫。
人类天然具备向外探索的好奇心,落在DNA伙伴们的身上,就是在大街小巷里搜寻好吃喝好玩的地方,就是驱车往远处开看到美妙的风景就停下来,就是和十里八乡的村民聊天,获知这片土地更广阔的风貌。
白茶原小报第二期:去白茶原玩
(部分版面节选)
出品:白茶原
策划:ACDC编辑室
编辑:阿德、聂小闲
设计 | 插画:国湛
编后
在白茶原的金叶子中心可免费领取白茶原小报。
白茶原小报第二期电子版下载链接:
https://pan.baidu.com/s/1A9cwVwVmFpAO93X8OVnCpw?pwd=zcc8 提取码: zcc8
文 | 编辑:聂小闲
了解更多白茶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