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企青年U35-杜娄莹-赤承艺心
杜娄莹
❖
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舞蹈学师范专业生
❖
获省政府奖学金、创新创业奖学金等多项荣誉,持中国舞蹈家协会教师资格证
❖
创行青年与毕马威(中国)社会赋能特训营优秀学员,第八届“C9+100”高校支教志愿者
❖
中国舞专业十级证书,主持国家级创业计划,获浙江省新苗人才立项
❖
入选2021年35位35岁以下社会企业青年创业者
团队介绍
第一个部分
个人成长
1.请问您是在哪个城市长大的,在哪里创业呢?
我长大的城市是河南省新乡市。因为我就读于浙江师范大学,依托于学校的资源,我才有机会投入到“赤承艺心”社创工作中。所以,我创业的城市是浙江省金华市,也就是学校所在的位置。
2. 请问您的家庭情况如何,创业时父母有给予资金支持吗?
我的家庭状况相对来说好一些,但是父母并没有给予项目资金支持。因为我们自主编排的作品在一场专业的舞蹈比赛中斩获一等奖,省教育厅将我们的作品纳入“浙江省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并给予展演经费的支持,在省内30余所高校展演。因此“赤承艺心”项目的前期资金情况较好。
3. 您现在从事的“赤承艺心”项目,与儿时的经历、理想,有什么关联吗?
项目与我儿时的经历、理想关联性并不强,更多的与我支教经历有关。当时我支教的地点是在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是我第一次走进革命老区,第一次通过自己的力量深挖与传递本土红色文化。当时我们进行了汇演活动,并留在当地进行采风、教学、演出等工作。在革命根据地内,我们跟当地的革命先辈、居民交流访问。这期间我们明白了红色文化孕育的深刻内涵,也发现了当地村民对于优质红色文化表演的渴望。在我们演绎红色文化时,原本嘈杂熙攘的人群全部都屏息凝神地聚焦于舞台之上。甚至在表演结束后,还有村民来拉着我的手说这是他第一次因舞蹈而落泪。
我们支教面向的孩子们也非常积极,他们会主动要求增加舞蹈课,留心舞蹈表演中的C位,私下讨论舞蹈动作并带着疑问上课。我支教的学校,表演场地其实是学校的小操场;硬件设施也非常不到位,唯一的外放设备是很小的音响,而且汇演前不幸损坏,在我们拿胶带把断掉的电路粘在一起后,才能勉强支撑,舞台上的灯光仅来自操场上的一盏灯。但是让我意外和感动的是参与汇演的小朋友们丝毫不在意场地、设备和台下观众数量,他们的眼睛里只有一种坚定的目光。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孩子们完成了此生关于红色歌舞的首场演绎,尽最大努力触及体悟本土红色文化。我记得正式课的最后一节上完后,我对他们说:“或许最终呈现的效果,别人看起来还是会觉得不到位,但因为我陪伴你们、见证你们的一步步,所以我知道你们到底有多棒。我参与过许多汇演,谢过不少的幕,给很多陌生人都鞠过躬,但今天这下是我迄今为止最诚挚的,谢谢你们,我的宝贝们。你们有人问过我为什么而来,而我现在想说其实你们就是答案。以前我总认为这世界从来没有答案,可现在我要说,遇见就是答案。”给每个小朋友鞠躬后抬头,我意外发现他们也在台上对我鞠躬,说非常感谢我让他们认识红色歌舞,带他们接触了红色文化与舞台。他们说完话的那一刹那,我就盯着当时操场上这升旗台(即演出台)出神,他们对艺术的渴望以及舞台简单的界定不禁让我心酸。我意识到了他们对红色艺术的真实需求,于是我依然决然踏上了探索发挥红色文化精神力量的道路,致力于让喜欢红色文化的人们浸润在高质量艺术演出中。
在我的歌舞课上,一个上课前还在和同学争执、偏激、闹矛盾的男孩子望向我时只有专注,那是我从未见过的全神贯注;一个调皮捣蛋的男孩子,我看到他眼里的东西不是光亮,而是宇宙,那一刻仿佛整个宇宙都在他的眼睛里。那些澄澈的、纯粹的渴望让我深受触动。所以在某种程度上,我的初心始于我在红色基地的支教经历,经政府和母校辐射到中小学和其他红色基地。
4. 请问您是否还有其他社会职务、第二职业,与现在业务有无关联?目前我是一位在读大学生。除此之外我已经考取了中国舞蹈家协会的教师资格证,所以我的第二职业其实是舞蹈老师。在业务关联方面,我们项目搭建的是一个红色歌舞艺术中心,舞蹈老师的身份可以让我在项目初期就可以快速投入到红色舞蹈的编排、教学活动中。5、请问您创建项目之前的学习和工作经历是否对您现在起到了帮助作用?在创建“赤承艺心”项目之前,我已经是一位舞蹈老师了。这样的职业身份对我们项目歌舞的编排、教学,包括演绎方面都有很大的助力。以及虽然我的身份是舞蹈演员(创立项目前),但是我有很多机会在台下跟着现场专业人士的指导,看着他们是如何导演一场晚会的。所以相当于在这样耳濡目染的熏陶中,我也能了解很多专业知识和经验,这对于我们现在导演一台歌舞晚会有很大的帮助。
第二部分
关于赤承艺心
1.请问“赤承艺心”这个项目的主要工作包含哪些方面?会和其他项目或组织合作吗?
我们的项目主要致力于打造一个“点对点”的、“编、排、教、导、演、宣”六合一的服务模式。“点对点”指的是从我们项目团队这一“点”对接服务到红色基地、名人基地这一“点”。项目团队通过为这些红色基地赋能,因地制宜地打造出来一个基于红色文化的生动形象的歌舞“产品”,进而达成我们多元化的服务,像红色IP打造、助力文化建设等。以最早达成合作的施光南故居为例,我们的团队在和红色基地签约后,依托平台资源搭建了诸如红色歌舞艺术中心等赋能平台,然后还助力他们成立了源东乡东叶村建设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由志愿者定期赴施光南故居进行教学以及研学互动。目前已经取得较好的成果效益的有贯穿全年全域的文化品牌活动——施光南音乐节,以及我们打造的“希望的田野爱国主义教育特色基地”。“编、排、教、导、演、宣”则是我们的主要工作,即从为他们编排歌舞作品开始,然后到教学,再到导演整台汇演晚会;并全程协助红色基地进行推广和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它们相关基础设施建设这样一个“六合一”的过程。我们的项目因为挂靠在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依托平台的优势,会定期和学院一起展开“音爱同行”活动,通过声音帮助孩子们接触艺术熏陶。团队与公益组织也开展过合作,走近中小学和敬老院等,为他们带来歌舞表演或艺术训练。2、请问您的项目目前的组织架构是什么?我们的项目是挂靠在浙江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之下,相当于是基于红色歌舞艺术打造的一个红色歌舞艺术中心,并且下设成立了一个大学生红色舞蹈艺术工作室。工作室下管理有行政管理部、项目服务部、运营管理部、歌舞编创部、宣传推广部和财务管理部6个部门。3、你们有全职员工吗?大学生志愿者是怎么参与项目运作的?因为项目成员均是在校学生,以学业为重,所以可以说我们的项目没有全职人员。但是如果是论及核心成员和志愿者的话,那我们的核心成员目前是15位同学,志愿者团队目前是146位同学。在项目前期的时候,我的任务会多一些,主要贡献在于加入舞蹈编排、创立志愿者协会、投入到志愿者服务的教学中等等。然后随着组织和机构建设越来越发展完善,我的任务也慢慢偏向于负责项目的统筹规划。
4、在招募小伙伴时,您最看重应聘者的哪些方面?根据我们部门工作的不同,重视的方面也会有所侧重。比如说歌舞编创部,我们就很重视他的歌舞编创能力和创新能力;财务管理部强调财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项目服务部需要负责志愿者招募和培训之类的活动,因此教学能力是其最重要的考核方向之一。总的来说就是分门别类,不同的部门会有不同的需求与标准。5、刚开始创建"赤承艺心"时,有哪些特别困难的时刻?您是怎么过来的?有什么心得收获?项目创建时比较困难的时刻主要有两点,一是当时我们的志愿者协会还没有建立起来,一场晚会经常会出现演出人员不足的情况。但是晚会肯定需要继续顺利进行,所以会经常出现许多舞蹈演员从头跳到尾的情况。只有在节目之间可能穿插的歌唱或歌伴舞表演的时候,才能让舞蹈演员们喘一口气。二是项目表演时的场地问题。在项目初期时我们没有太多的主动权,依赖于基地工作人员提供场地。然而一般来说那些场地没有较好的表演环境,包括没有自己的休息室、化妆间等,条件比较艰苦。每当遇到困难痛苦的时候,我们都会相互鼓励,去回想当年的革命老兵,回想那些他们曾经度过更加艰苦的时光。然后这样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就会觉得我们面临的困难其实不算什么。现在回望过去的经历,收获其实就是磨练了自身的心智,更难感同身受的体悟红色文化。6、您认为“赤承艺心”项目会解决什么社会问题?有哪些特别之处?您认为它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我们致力于解决的是大众对本土红色文化缺乏深入了解、红色资源开发层次浅、红色产品开发专业度低的问题。其原因在于市面上很少有专业的艺术团队提供从编排到宣传的一站式推广服务。同时我们还解决了红色文化单向传播参与度低、互动性不强的问题。因为在大部分时候,我们在接受诸如党史教育、党课的时候,大家都是老师在台上讲,我们坐在台下听的状态。但我们的项目更多是鼓励大众主动走进剧场来观看红色汇演。甚至当我们的艺术作品被投放在红色基地的基础设施中后,观众们可以通过观看我们的影片来感受红色文化,增强互动性。我们的特别之处其实在于我们服务模式的创新,也就是上述提到的“点对点,六合一”模式。即从项目团队直接对接到红色基地,通过一体化的服务实现项目产品的输送与服务。除此之外,我们还搭建了首个高校红色歌舞联盟,成功吸引30所高等院校加盟,让更多的高校师生加入红色文化的传承。谈到核心竞争力,首先肯定是我们立足于浙中,拥有比较丰富的红色资源,像我们近期推出的金义名人线、浙中红色旅游路线等。金华市这种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底蕴都为我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竞争优势。其次,我们的竞争优势还有立足歌舞,秉持教育情怀。因为我们的团队依托于浙江师范大学,是省内重点师范大学,学校的音乐学属于国家一级重点建设的学科,舞蹈学属于省级一流学科,这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艺术资源给我们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保障。此外,我们项目的团队优势也很显著。具体而言,团队的人力资源整合较好,成员不局限于音乐与舞蹈学专业。根据我们各部门的工作要求,团队还囊括财务管理、文化产业管理、汉语言文学、数字媒体艺术等专业,以多样的学科门类优势保证我们的专业性。成员之间已经通过不断磨合,形成了协调合作、优势互补的组织机制,并在各方支持下邀请到北京舞蹈学院的专业顾问指导团队。最后,我们的文化辐射路径已经初见雏形。像“赤承艺心”这样的红色歌舞项目的公益受众面非常广,我们精品力作的展演已经开始从浙江向省外辐射,并且也同周边的名人故居、革命基地,像陈望道故居、艾青故居、施光南故居等15个场所签订了协议,提供80余场义演活动,达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同时定期对他们进行回访。在另一方面,我们通过“高雅艺术进校园演出活动”将红色文化带到了省内高等院校中,取得了较好的反馈。项目成果也得到了文化和旅游部、中央电视台、人民网、学习强国等多家组织、媒体的报告。以上四个方面就是我们主要的核心竞争力。7、请问您的项目尚未转型为企业或组织,目前如何实现盈利?与商业歌舞团有何区别?我们项目运营的资金来源主要包括来自政府和个人的资助。同时,因为我们的舞蹈的编排、教学是定制的,在教学过程中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在各项收入支出整理后,目前项目处在一个收支平衡的状态。我个人认为,现在市面上的关于歌舞的商业性演出已经很多了,像中国歌舞剧院、浙江演艺集团都是商业性质,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而我们的项目发源于红色基地,其初心在于通过推陈出新,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挖掘红色文化,让更多本土民众感受到自己血液里面流淌着的那种红色基因。项目按需收取相应费用,包含营利性收费和公益性收费。8、您现在对自己项目的规划有哪些呢?可能会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支持?我们目前的规划主要分为三步。首先是短期目标,目前我们已经与浙江省内15个红色基地达成合作;希望到2024年的时候,团队能够和省内其他红色基地建立稳定可靠的合作关系,将合作伙伴扩充到25个。同时,吸纳300位专业人才、志愿者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在有一定的规模支撑后,我们便可以更好地调动人力,不会再在时间方面有过多的担心,从而分出精力打造更多优质的作品,扩充我们的红色歌舞资源库。到2027年的时候,我希望实现项目惠及县市目标破百,增强基层的红色文化影响力。在28年之后,我们希望可以发挥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影响范围由东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充,最终形成一个可复制的红色文化IP打造模式。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希望能够在宣传方面得到一些平台的帮助,从而增加曝光度,让更多的大众或红色基地了解到我们,给予我们演出机会或达成合作,比如说引荐一些名人基地或红色基地的资源,助力我们早日实现由东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张的规划。9、您团队的收益情况大概是怎样的?收益又是如何分配的呢?我们目前还是公益组织,未成立企业。大多数时间处于收支平衡的状态,如果我们平时有富余资金,比如年度资金结算时有富余,除了我们要保留一部分作为下一季度运营管理的现金流和用于服装道具的费用外,还会给核心成员以每人每月800元的薪资补助,鼓励大家积极参与项目建设。10、如果可以重新规划职业生涯,您还会创立现在的这个项目吗?如果重新做一次选择,我想我还是会投入到“赤承艺心”中去。其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一脚印都是收获。我在项目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学到了很多相关知识,这些都令我受益良多。如果说其他项目的话,希望在“赤承艺心”继续稳步发展的情况下,我能涉猎开展一些非遗类的项目,从而更好地助力和保护我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或者说和其他公益项目或社企项目达成合作的话,我也非常愿意。因为我们团队一直秉承着开放、多元、包容的态度,认为跨界是一件有益的事:大家能够相互学习,相互取长补短。就目前而言,我们的项目已经发展出了一套固定的模式,跟外界项目合作可能给予我们更多的灵感,做一些很好的改良或突破,比如说希望和一些技术类的项目长期合作,如虚拟成像或VR等。一方面,通过这种技术,我们的汇演演员不再需要每次都跳,学生的人力资源和时间紧张问题能够得到缓解;另一方面,我们某些活动也会将我们歌舞表演的影像2D投屏在场馆或基地的银幕上,如果能像北京冬奥会那样实现虚拟成像,我想我们的歌舞表演会更加生动,宣传效果也会更加显著。同时,我们也很喜欢一些公益类项目,能够帮助小朋友组建公益合唱团,给予热爱歌舞却缺乏途径的聋哑或肢残人士相关方面的培训等。
采访人:季浩洁 许忧
文案:季浩洁
排版:许忧
审核:姚克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