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社企青年U35访谈|于擎天-叁育教育

小青 社企青年
2024-08-23


 新的觉醒年代,做社企青年!



社企青年U35

【前言】今年一月,2021年度社企青年U35榜单正式发布,评选出了35位35岁以下的中国杰出青年社会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社会企业的青年故事,展现了青年社会企业家的精神,树立了社会企业的青年榜样。近期,我们对35位入选者进行了专访,接下来我们将相继推出。让我们跟随社企青年的脚步,共同走进U35们的社企故事。

于擎天老师


叁育教育创始人

时尚摄影师

三重庐青年社区文化中心合伙人



图片来源:于擎天(拍摄)

叁育教育

叁育教育秉承“培养有温度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的愿景,以升学和职业规划为切入口,通过性格测试和一对一的经验交流,帮助面临升学的青年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克服志愿填报时的种种难题,并基于此做出合适的院校与专业选择。同时以陪伴式的素质教育为重点,开展乡村研学和城乡融合营为青年学生提供学习和实践的平台,进一步思考社会运作、生命价值、人生意义,清晰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划,寻求高质量的生命历程。

个人经历

于老师,请问您是在哪个城市长大的,以及您创业前的学习经历?

我是在四川绵阳长大的。其实我高中是按部就班的学习状态,没有考虑其他的事情。但大学时期与高中时期不同,我突然有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在完成我本科基本课业和任务后,我会开始涉猎其他事情。最开始我对法语颇感兴趣,并在机缘巧合下结识了一位从法国的留学生,他在摄影这方面给我了很多的启发,然后我逐渐从原本的理工科专业跳转到了艺术行业。

请问在就读中学时,您的家庭经济状况如何?     

在读中学时,因为父母都在事业单位就职,我们家里的经济状况尚可。在创业时,父母对我的影响其实不大。因为他们可能觉得上一代人的眼界不能限制年轻人的发展,所以从小到大他们并没有给予我过多压力或者过高期望,在创业时也不会过多干预。


关于项目

请问您现在是否全职运营您的社会企业?其他社会职务或职业与叁育教育有无关联?

目前我正在全职运营叁育教育。叁育是我和黄琦宇(另一位创始人)一齐创办的公司,他是公司CEO,我的职务相当于副总监。我们双方的分工不同,但是核心工作都是一起完成的。除此之外,我还有一些其他的社会职务,比如摄影师、油画策展人,也会涉及一些与视觉艺术类相关的工作。这些职务虽然看似与素质教育无关,但实际上存在关联性。一方面,社会企业总的来说并不能与公益和慈善完全划等号。在服务社会前,它首先也需要是一个企业,需要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否则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在我们创业的早期,我们会将这些社会职务或工作规划到社会企业的框架中,通过获得的利润来补助难以获利的素质教育板块,比如出售画作收入的10%注入社会企业作发展基金。另一方面,当公司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把社会企业、素质教育先进的理念传递给大众或社会时,艺术就能充当一个很好的媒介。我会在一些作品中塞入更多人性的、关注社会的元素,去支撑作品背后的社会企业。

请问您如何知道有社会企业这样一种存在?您如何定义和理解社会企业?

我最初是从我的朋友(黄琦宇老师)那里了解到社会企业这个概念,我们两个一起创业,已经是十年之交了。他当时在中国政法大学学习公共管理,“社会企业”则是他们学习的一门课程。

目前在中国,社会企业应该没有一个很标准绝对的定义,没有人规定一个好的、受人认同的社会企业应该符合什么标准。我个人理解,如果企业把自己的资源、利润或者说分红、股份放到公益和社会服务中去产生更多的价值,它就符合一个社会企业的基本标准。这里的价值包含有商业价值社会价值。商业价值就是利润、盈利。而社会价值则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超越本身价格的服务。其实很多业务或工作并不能得到实际的利润但是你产生的社会价值会推动这个社会更好地发展,你的回报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比如说大众的口碑、正向的宣传效应、社会进步带来的机遇、自我实现等。以支教行动举例,它并不能产生多大的经济价值,但是却能产生很大的社会价值,你会帮助很多偏远地区的同学去了解更多,发现更多,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一颗种子,然后在很多年后就可能开花结果,以另一种形式反哺社会。所以说,社会企业的工作并不是零和博弈,分红至公益、社会服务中后竹篮打水;而更像是一种互利共赢的正和博弈。虽然我们国家的社会企业进程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许多人对社会企业一无所知,但相信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它终会逐渐成长起来深入人心

请问您创立社会企业的动因是什么?与儿时经历、理想有什么关联吗?

关于创业的想法是在进入大学后产生的,进入大学后我有很多的实际感悟,遇到了许多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的人。早期,我和黄琦宇发现,现在的很多年轻人没有那种挥洒热血的精神,缺乏相应的责任感,只有日复一日的麻木,一味地去放飞自我。大家身上的很多思想或想法受到自身出身、家庭教育或者从小到大被灌输的理念的束缚,思维习惯已经固化。人情的冷漠以及青年那饱含迷茫却又不甘心的纠结促使我们产生一种想法,想去成立一个企业来逆转这个现象。

在创办社会企业前,我首先想到的是创立一个企业。通常情况下,鲜有人能够直接创立社会企业,大多都是先要创立一个普通企业,然后再转型为社会企业。创立企业的动因就是我说的,想去改变这种现象,想让这一代的青年在追求所爱的同时能够发挥出比他们现状更大的潜力,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在现行的岗位、教育制度下被社会洪流冲刷,走向一眼望得到头的路。于是在我们的努力下,叁育教育应运而生,它旨在为青年提供陪伴式素质教育的社会企业以培养有温度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的年轻人为最高愿景

这动因与我儿时经历、理想也有关联,或者说那时我就有一些关于人生成长的思考。我觉得从小到大读这么多年书,并不是以后找一个稳定工作,而是应该要不断地去解脱和进步。每个人都有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都有无限的可能。但当你在畅想人生时会发现,人的一生总是不断地在走进束缚。也许想要解放自身并帮助更多人跳脱这些束缚的想法,在儿时就扎根在我心中。

请问您创业之前的学习或工作经历是否对您之后的创业起到了帮助作用? 

我有过摄影与艺术方面的工作经历。对我创业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看,一方面,工作经历能够提升我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另一方面也能让我去接触形形色色的人,磨砺交流与共情的能力,从而有机会认知更加客观的事实。人的行为是为人服务的,都要符合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我们需要打通自己的感官与心灵去感知更多的细节,他人的心态变化、为人处世的态度和行为动机。当我们知晓了一个人真实的想法、处境后才能在管理员工、业务交流时实现有效沟通,提高工作效率。

创业中,有哪些特别困难的时刻?是怎么过来的?     

我们创业一路走来,诸如资金等方面都还好。最困难的事情就是团队产生认知偏差。因为我有的时候会对社会企业产生怀疑,不知道它到底能不能够实现。如果理论上不能够实现,为何不直接将公益与盈利彻底剥离:在我们需要诉诸理想、追寻人生价值的时候将偏公益的业务转型为NGO,在谈论盈利与茶米油盐的时候做普通公司,然后以一方去补贴另一方,使两者不容易混为一谈。后来我有些想通了,社会企业实际上是一个要求更高的概念它非常考验经营者的初心。我曾与许多社企负责人有过交流,在其间他们大多都提到了一个词——孤独。在企业经营过程中,有周围的人可能不太理解你的设想导致情感上的孤独;也有细分市场内没有相应社企成功经验而迷茫的孤独。虽然社会企业经营的大方向大家都十分认可,但由于摸黑前行,当落实到具体项目和具体细节时就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导致执行难度增大。

曾是昔年辛苦地不将今日负初心”,当你被各式各样的信息围攻,对投身的事业产生迷茫和理解偏差的时候,其实最能与你共渡难关的,就是你的初心。在事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时刻坚持以人为本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才能获得足够的精神食粮继续追寻那些照耀理想的东西

如果可以重新规划职业生涯,您还会选择创立现在的社会企业吗?   

会的,社会企业我们从现实的角度上来讲,对个人成长来说是一件很好的事情。我们始终能够去认识到更多的,对这个社会有想法,想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的人。它也会促使我们一直保持一个充满求知欲的学习状态,去搜集很多社会资料,去阅览众多中外研究理论。我现在做的社会企业跟素质教育、乡村振兴这些有关系。虽然我已经毕业了,但是我每年都能接触到很多的大学生,永远都能看到那些充满活力的、朝气蓬勃的“红日初升”的青年。他们身上散发的自信、进取,对未来充满希望的气质,令我有种别样的同频感和愉悦感。

您的社会企业有哪些项目?主要面向的对象是谁?解决什么社会问题? 

目前我们的社会企业发展重点有素质教育乡村振兴。具体产品包括升学和职业规划乡村研学城乡融合营

升学和职业规划主要面向城市和农村的中考生与高考生。目前在志愿填报时,学生通常会遇到信息严重不对称与信息庞杂、考生及家长对学校与专业不了解等问题。如果大学入学前没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职业生涯规划(基于升学和职业规划),学生极易在大学中感到迷茫、焦虑甚至是染上抑郁情绪。对此,这部分业务基于准升学生个体差异,结合学校与专业特点,提供包括升学和职业规划在内的培训与咨询服务,从而帮助他们增强自我认识和对社会的认识,做好生涯规划。

乡村研学是叁育教育为高中毕业生量身打造的一款素质教育产品。通过调研当地自然与人文特色,达成积累自然和人文知识、培养科学思维、锻炼参与者团队合作和沟通表达能力的目标,帮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使他们在进入大学后能够更快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城乡融合营则偏向于短期支教活动,给全国大学生志愿者搭建一个专业化、创新性的公益实践平台。我们通过整合链接大学生志愿者与支教地区间的资源,为前者提供志愿培训,帮助他们利用自身专业所长去对接真实存在的社会需求,丰富自我生命体验;为支教地区的孩子们提供“以课本知识为主,课外知识为辅的”的室内教育,缓解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实现社会共同发展。

除此之外,目前我们还开设了社会企业的法律服务业务,帮助他们应对社企发展过程中的法律难题。同时,该项业务也是一个孵化平台,希望能够帮助更多有意愿的企业转型为社会企业。


请问您的社会企业在未来的经营中可能会需要哪些方面的帮助或支持?   

我个人认为这个项目经营的过程中,需要更多的宣传支持,比如一些媒体或网络平台的流量,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社会力量的关注,然后就能够汇聚到更多的资源支持这个事业的发展。同时,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志愿者能够加入到“素质教育乡村振兴”的队伍中来,一同传播社会责任理念。

请问您怎么看待社会企业“社会使命与经济价值相统一”的命题?

我们在说创造价值的时候,实际上包括了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他们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区别在于表现形式的不同,有的体现为货币,有的则没有具象。 而企业社会使命与经济价值也是统一的,他们的链接点在于企业公民意识。我做一个比喻,如果一个人的私有财产都在家内,当走出家门的那一刻,我们社会上的大多数人可能就认为外界的任何事物都与其没有联系。他可能对小区楼道内的垃圾不屑一顾,对业委会的事务嗤之以鼻,对身边的公益事业漠不关心,他并没有意识到这些都是我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我们的“财产”。我们对于社区的概念一直比较弱化,一般提到社区就是居委会,不像有些说法认为社区就像家一样,如果我做一些有益于社区的事情,因此产生的部分“益处”就有机会同步给包括我在内的社区里的每一个人。论及到企业上,社会企业所做的事情,其实就是在拓展企业的公民意识:从企业自身经营出发,“踏出了家门”,逐渐关注身边的社区建设,关心到我们暗含的社会问题,并有意识地去解决它。这样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过程,也就是普通企业向社会企业转型的过程。

就您目前的个人规划而言,会经营这个社会企业到什么时候?如果离开自己创立的社会企业,您会去做什么事情?   

我觉得应该会经营社会企业3~50年。因为从本质上来说,社会企业的存在是精神大于经营内容的它的理念不太可能会消散。如果企业有意愿,只要能够坚持做一些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事,每一个公司都有转变社会企业的潜力。不论它扎根教育还是绿色环保,甚至单纯卖化妆品,都只是经营方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不会影响他“精神”上是一个有利于公众的社会企业。因此,即使叁育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发生业务增减,甚至变更,也仍旧会是一个保持初心的社会企业。

其实在经营社会企业时,我们更想做的是经验成熟后,把这套社会企业发展经验提供给更多有意向的企业,推动他们转型或者说把它们往更高的地方去引导。因为帮他们转型的效率会比你重新成立一个社会企业高得多。只要是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益的,不一味地追逐财富扩张,他都能从广义上变成一个社会企业。这就类似统一战线思想,大家求同存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从目前这个角度来说的话,如果我离开“叁育教育”大概率还是会做社会企业。因为我对此还是抱有很大的信心的,虽然社会企业只是一个概念,但我们的工作确实能够产生很好的社会效益。



记者:季浩洁  许忧


文字整理:季浩洁  许忧


推文编辑:许忧



与社企青年同行,共推中国社企发展!

下面是有关社企青年的一些介绍,期待大家的关注





联合发起人


U35榜单 | 吕学文 | 杜娄莹 |


| 姚克俭 | 黄琦宇 | 谢珍 |  | 白煜琦 |


志愿者招募 |



END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社企青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