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物的永恒 | HEM 展览「空间物象」
和美术馆于2024年4月8日起,呈现菅木志雄大型展览「空间物象」。
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开始,菅木志雄便以“物”的在场与关系为核心展开艺术实践。在彼时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工业制品泛滥的现实境况中,艺术家从东亚传统美学、印度佛教与存在主义哲学等理论中吸收思想资源,试图重新揭开被遮蔽与异化的“物”的面纱。
作为“物派”的代表艺术家,菅木志雄秉承“最小限度创作”的理念。他使用木头、泥土、石块、金属、绳结等纯粹或仅经过极少加工的材料,以照应、对抗、支撑、拉扯等方式与空间发生关联。在他构建的全新场域中,寻常之“物”得以逃离符号化的表意系统,从实用的、功利的、象征的境地跳脱。固有的理解范式被宣布失效,平日熟悉的变得生僻、平日均质的变得生动、平日缄默的变得鲜活,物终于显现出其存在的本质。
“物派”所关注的,是如何以具体的方式揭示这种感知的差异,以及我们每个人如何看待这些事物。
—— 菅木志雄
“物”的在场引发人的言语与行动。
我们并不是以“物”创造某样东西,
并赋予其意义。
“物”只是存在于那里,
承载着一种永恒的感觉,
人们就这样感动于此。
——菅木志雄
本次展览呈现菅木志雄自七十年代早期以来、横跨半个世纪的艺术实践。美术馆别致的弧形展厅与游走的日光赋予作品更为变幻莫测的质感,物与空间的褶皱在时间中舒展开来,意义消解之处同时成为意义诞生之地。
关于艺术家
菅木志雄
菅木志雄1944年出生,1964年至1968年期间就读于多摩美术大学绘画系,是亚洲最早有意识地以装置作为创作媒介的艺术家之一。他在70年代初就已获得了国际性的艺术声誉,作品被众多重要艺术机构收藏及展出。
同时,作为一位艺术理论家,菅木志雄从1968年起就以桂川青为笔名撰写了大量艺术评论。他于1970年在《美术手帖》中发表的《存在超越状态》成为“物派”关键性的理论文章。但他仍尽量避免在写作中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阐释,认为理解其作品的关键正在于观者与“物”直接相遇的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