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男子的辫子气味让人呕吐?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用坚船利炮强行逼迫清廷打开了中国国门。当洋人进入中国后,他们怀着异样的目光,盯着当时中国成年男子脑后拖着的那根显眼发辫,他们难以理解中国人为何要留着这样的发辫。
参加过太平天国运动的英国人伶俐,他对当时的中国人有着这样评价,“全欧洲都认为中国人是世界上最荒谬最奇特的民族。他们的剃发、蓄辫、斜眼睛、奇装异服以及女人的毁形的脚,长期供给了那些制造滑稽的漫画家以题材。”
伶俐最不能理解的就是中国蓄辫,在他看来这是极其丑陋的行为。汉人历来束发挽髻,大家认为“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然而,满清入关后颁布了措辞严厉的“剃发令”,要求所有汉人“剃发易服”,所谓“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不过,清朝辫发是一个缓慢演变的过程,最开始是“金钱鼠尾式”。满族先人游猎于白山黑水之间,男子打猎时为防止穿越丛林时头发挂扯,他们将头发绝大部分剃掉,只留下脑后小手指粗的一绺,分两股拧成辫绳垂在后背,蓄发面积如铜钱大小。
不过,到了清中后期,男子头部蓄发面积已经远超一枚铜钱大小,足有五枚铜钱大小。嘉庆之后,男子蓄辫面积已经占到头部整个蓄发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辫子也逐渐变成三绺编成辫子一条垂在脑后,远远看去很像一条牛尾巴。
辫发直接带来一个问题,藏污纳垢,十分不卫生,尤其是那些贫寒老百姓,洗头发更是一种奢望。当时有这样一个行当,剃头担子,就走街串巷的理发师傅。一条扁担挑着所有物品,一头是木箱,里面是剃刀、毛巾、头油、脸盆、板凳等,另一头则是一个小火炉,上面放着一壶水。
这也是“剃头挑子一头热”说法的由来。当有人要理发时,理发师父就烧好热水,摆好工作,让客人或坐或躺,然后剃须理发。看似很简单,其实过程比较复杂,尤其是洗头、抹头油、重新打辫儿,是一门技术活。
当然能给头发打油的,都是家境较好者,他们往往将理发师父请回家为自己服务。穷苦老百姓,往往一个月只能洗一次头,甚至半年不洗头。这就带来的一个严重恶果,辫发污浊不堪,尤其是炎热夏天,远远就能闻到恶臭的气味。很多洋人炎热夏天根本不敢去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因为哪里的气味可能让他们呕吐。
长按下方二维码打赏
金额随意
感谢您的鼓励与支持!
互联杂谈多次被消失,防失莲,点此加小编个人微信,朋友圈更精彩!
点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互联杂谈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