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嘻哈,了解一下
奥地利克拉根福大学(The University of Klagenfurt)传媒系主任,悉尼查尔斯特大学(Charles Sturt University)兼职教授雷纳·温特(Rainer Winter)教授将于4月26、29和30号在上海大学文化研究系举办系列讲座,其中最后一讲的题目叫“马里的Hip Hop政治”。在好友雅芳的提议和鼓励下,东湖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对马里音乐和马里嘻哈(Hip Hop)的有限所知,以及对非洲流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疑问。这篇小文全当远程参加讲座,当然,最重要的是一起听听好玩的马里音乐!
本来想一口气写完,写着写着发现太多东西了,只好分成三篇。后两篇只能在讲座后发布了,有点可惜。另外东湖客居国外,不太方便插入国内音乐平台的链接,只能放YouTube链接,实在抱歉给大家带来不便。
讲座海报
马里嘻哈的前生:全球历史中的马里现代流行音乐
马里国旗。是不是一下想到了雷鬼乐(Reggae)?
位于撒哈拉沙漠西南的马里不仅幅员辽阔,位居非洲第八,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嘻哈大国。而且正如温特教授将要详述的那样,马里的嘻哈音乐不仅创造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并且一直积极介入本国的社会现实。而和许多说法不尽相同,马里嘻哈的音乐养分并不只有欧美流行音乐,它也极大得益于马里古老的音乐传统,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马里现代流行音乐。
早在现代音乐出现前,强健的口头传统和多族混居,造就了马里悠久丰富的音乐历史。富拉人(Fula),图阿雷格人(Tuareg),摩尔人(Moors),桑海人(Songhai),以及一直占多数的曼丁哥人(Mande),各自拥有古老的音乐传统。19世纪中后期,以法国人为主的欧洲殖民者闯入马里。然而,马里音乐不但没有被“文明论”和殖民主义摧毁,反而顽强地存活了下来。而西方音乐的进入,客观上又使得马里音乐更加丰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地处大西洋东侧战略要地,向北直接呼应北非战场的马里,成为重要的战时中转站和后援地。盟军军事人员在横跨大西洋,纵贯北非和西南欧的迁移中,停留马里。一时间,士兵们同以爵士乐为主的美国流行音乐和伦巴、探戈、古巴音乐等拉美及加勒比音乐一起涌入马里,随之而来的还有现代流行音乐的重要乐器吉他。说马里当时的音乐状况是“汇集三洲,联通古今”,并不过分。
1960年,在横扫非洲大陆的反殖反帝罡风中,马里独立。自独立到1991年,马里在开国元首莫迪博·凯塔( Modibo Keïta)和高级军官穆萨·特拉奥雷(Moussa Traoré)两位政治强人领导的一党政府统治下,度过了31年时间。这一时期马里最具代表性的乐队恐怕是至今还在活跃的“铁道乐团”(Rail Band)。这支名字众多的长青乐队早在马里独立前就已成立,是马里音乐的活化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铁道乐团”和其他众多马里音乐家,把拉美和加勒比音乐(尤其是古巴音乐),20世纪法国流行音乐以及马里传统音乐融为一体。这种融合既包括节奏、旋律等音乐谱写层面,也涉及表演风格,还有对各地乐器的创造性使用(最重要的是将欧洲和美洲的弦乐器同非洲打击乐器结合,以及强化吉他的节奏功能)。马里现代流行音乐正诞生于这样的融合之中。而新马里的音乐主体既不是马里古代音乐,也不是西方古典音乐和流行音乐,而是以“铁道乐团”为代表的马里现代流行音乐。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包括“铁道乐团”在内的众多音乐家,其实和极权政府的关系相当复杂。他们既受制于凯塔和特拉奥雷的威权统治,但同时也受惠于政府对大众文化和电台、电视等基础媒介建设的高度重视。正是在马里新政权积极的文化政策下,流行音乐在马里相当繁荣。而凯特政权的社会主义倾向,全球反殖反帝的大潮,第三世界的快速崛起等历史因素,也极大影响了马里流行音乐的内容——歌颂马里的悠久历史,高扬泛非主义(尤其是西非团结),描绘马里人民的新生活是最常见的主题。值得一说的是,相比很多第三世界国家,甚至邻国,当时马里音乐并没有很多歌颂政治领袖和控诉殖民苦难的作品。因此,那时马里音乐的整体基调并不太严肃沉重,反而比较活泼和欢乐。
1970年代,马里遭遇经济困难。以“铁道乐团”和与之齐名的“巴马科汽车旅馆大使”乐队(Les Ambassadeurs du Motel de Bamako,以下简称“大使”乐队,巴马科是马里首都)为首的一批音乐家离开马里,前往南部邻国科特迪瓦首都阿比让发展。这是一次同时改变非洲和西方流行音乐历史的“出走”。阿比让联通拉美、加勒比、西非、地中海西岸和北美东部,一直是非洲重要的枢纽,也是当时西非最国际化的城市。这里不仅云集了众多西北非杰出的音乐家,西方文化猎头们也聚集于此。两支马里乐队很快经由阿比让进入西方音乐世界——既受到批评界的关注,也去往巴黎、伦敦和芝加哥录音和发行唱片。这一“音乐迁徙”不仅使得马里音乐在西方获得前所未有的注意,也影响了当时的西方流行音乐,尤其是爵士、节奏布鲁斯和雷鬼。
在马里和西非音乐迅速国际化的历程中,曾经先后作为“铁道乐团”和“大使”乐队核心成员的沙里夫·凯塔(Salif Keita)成为马里历史上第一位蜚声世界的音乐家。凯塔在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国的急速蹿红让人始料不及。他不仅受到评论界的关注,而且得到很多杰出音乐家的认可,合作者包括乔·冉维尔(Joe Zawinul),韦恩·肖特(Wayne Shorter), 卡洛斯·桑塔纳(Carlos Santana)等顶级乐手。
1980年代的马里音乐更加国际化,曾经宗主国法国的首都巴黎成为马里音乐的中心。而那时最流行的马里音乐,已经是带有鲜明底特律科技舞曲(Detroit Techno)色彩,以传统曼丁哥音乐为基础的跳舞音乐。这是后殖民时代,在全球化进程的影响下,黑人音乐重新跨越大西洋的历史后果。1990前后,当全世界都处在剧烈动荡中的时候,马里嘻哈登上了历史舞台。
马里嘻哈的前世说完了,我们来听听他们自家祖师的音乐。
“桑介塔”(“Sunjata”。桑介塔古马里诗人,创作了关于马里帝国的一系列史诗),“铁道乐团”,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lHlenMD3G0
“法蒂玛”(“Fatema”。法蒂玛是伊斯兰教先知穆罕穆德的女儿),“大使”乐队(活跃于1970年代,和“铁道乐团”一起,被公认为马里最重要的两支乐队。两支乐队一度关系紧张,1972年双方一起举行了一场被认为是马里音乐历史里程碑的大型公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8j1wDkUG6k
“叙利亚”("Syrie",2018年的作品,MV非常有意思,朋友们不要错过,链接就是),沙里夫·凯塔,https://www.youtube.com/watch?v=SN_EeBy-3B4
“女孩”(“Hondiya”),阿里·法卡·图雷(Ali Farka Touré,图雷从1970年代末活跃至今,是国际声誉极高的非洲音乐家。他多才多艺,尤其是吉他演奏,有“非洲吉米·亨德里克斯”之称,《滚石》杂志将他列入历史上最伟大的100位吉他手。“女孩”中,我们可以听到图雷极为独特的吉他演奏,尤其是音色,那是在亨德里克斯和他的北美同行那里听不到的),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7-JCthKZDM
“Dambalou”(尚不知何意),伊萨·巴格尤格(Issa Bagayogo,巴格尤格是1990年代末期开始活跃的马里音乐家,他的音乐既有浓烈的马里传统气息,也融合了欧美电子乐。这首歌曲是这一风格的代表作),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xIy9l7h_vg
下期预告:
马里嘻哈的今世:后冷战时代的马里青年文化
喜欢的朋友请转发关注,会有更多关于音乐和声音的有趣内容!
往期内容:
“水货”?音乐播放器?或其他——杀死青春的iPhone(有关音乐的《过春天》观后笔记之四)
我们所不知道的美国黑人音乐——写在富兰克林离开我们之后(二)
我们所不知道的美国黑人音乐——写在富兰克林离开我们之后(一)
转载请联系作者(sonichenry0423@163.com)。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