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个意味深长的段子||看完烧毁

作家赵瑜 看完烧毁 2021-02-03


(绘画作者:新疆作家朱子青)




 

 

 


 

好像是早几年,只是好像,在作家方方的微博里,看到过作家徐迟的一个段子。

具体年代不详,徐迟被下放到农村劳动。他的工作是赶牲口。当时的湖北省作协的一位年轻同志下乡去看望徐迟。在这位年轻人的心里,徐迟是一个让他尊重的作协主席的形象。然而,等他辗转找到徐迟的时候,徐迟正在地里面赶牲口。大老远地,这位年轻人就听到徐迟边甩鞭子边骂那头驴子,骂得极其难听。与徐迟这位让人尊敬的作家的形象,简直千差别。

好在这位年轻人,并没有当场就走,而是等到徐迟干完了活,才找到徐迟。


徐迟便向他介绍说,这头驴子是生产队里养的,之前养驴的人很会骂人。结果呢,他骂驴子的那些话很难听,但是驴子听懂了,能识别。徐迟刚下乡的时候,哪学得会这些,所以,他对着驴子斯文地叫喊,驴子根本不理会。没有办法了,徐迟就照着那位农民的腔调,骂了几句驴子,那驴子果然滴溜溜地听话。

 

不知这是真实的故事,还是湖北省作协流传下来的段子。然而,这个段子的意味太丰富了。

 

驴子是一个非常能干的牲口。驴子干起活来,不管流多少汗从不喊累。是人类相当好的庄稼帮手。然而,驴子好是好,却只能听得懂有限的话。这真是一件悲伤的事情。

 

想明白徐迟的段子,我们会发现,表达其实是分对象的。驴子只能听得懂骂它的话,那么,和他交流的时候,我们就只能选择骂它。不然的话,当然是对它的不尊重。

徐迟曾试图改变那头驴子,结果呢,驴子因为听不懂他的话,拒绝配合干活。所以,徐迟只能改变自己的叙事策略。

 

这个段子虽然很像是一个笑话。然而,现实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其实也是如此的艰难。所以,广告商才在很早的时候意识到了一个词语:分众。

 

我们活在一个分众的时代。除了代沟、爱好沟、语言沟、食物沟,现在,连方方日记都是一个沟。

我们不能忽视这条沟的存在。沟将人的理解分开。当然,有些事情是分对和错,以及真实和虚假的。然而,人都是活在各自的局限里。我们无法强迫另外一个人相信“你认为是对的”内容。

沟通并不是为了说服别人,而是找到双方共同认可的内容。

 

差异是一个永远都会存在的东西。人类也因为差异而丰富。如果所有的人认知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个世界便成为可以单一的东西。只要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一个人有愚蠢的权利。因为,谁也不是先知,也许在他的眼里,你恰好也是一个蠢货。

 

沟通是让人意识到差异的开始。有差异并不可怕,但是强迫别人必须接受自己,就违背了真理的原则了。真理从来不会威胁别人,因为,它就在那里,所有的人迟早都会遇到它。而有些人遇到以后躲开了,那并不是真理的损失。

 

再一次回到那头驴子身上,它其实是无辜的。因为,让它听懂了骂人的话的那个人,才是最开始的输出者。如果驴子已经接受了骂人的训练,那么,后来的徐迟也好,疾迟也好,你只能按照这样的规则来。

就不能重新洗牌吗,对驴子进行文明礼貌的启蒙,该有多好啊。我想说的是,放过你自己吧,因为人生还有更重要的事情。比如,找到一头还没有被农民骂过的驴子。

 

2020,4,8

 

  






==打赏200元以上者,可索签名书==


长按二维码,可关注这个可以烧毁的公众号

点击左下“阅读原文”,可进入本人售茶微店



特别链接:赵瑜讲给孩子们听的鲁迅课

“给孩子讲不深刻的鲁迅”

适合小学高年级以及初高中学生

学生家长呢,当然适合

中学老师听了呢,几乎可成鲁迅的好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