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3岁的孩子看《敦刻尔克》,他看到的是什么?
3岁的孩子能看懂《敦刻尔克》吗?
从没有想过,第一次正儿八经和阿加坐在一起看的电影,竟然是《敦刻尔克》。
他和我端坐在电脑屏幕前,看了足足有20多分钟。
这期间,屏幕中没什么对白,也没什么表演。
几乎都是沙滩,海洋,战斗机、舰艇,还有落魄的等待着撤退的士兵们,跟随着一幕幕救援场景不断地切换。阴郁的画面,低沉的音乐,还有炮火连天,我很好奇,到底是什么,吸引了这个小家伙。
我脑海中弹出了周传基老师对电影的一个阐述:电影人人都能看,人人都能看懂。
是啊,观看这回事,不就是主观的吗。至于什么是看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孩子的心中也有自己的敦刻尔克。也许他并不知道这个名字,在他眼里,电影,并不表意。
慢慢地,从他观影过程中的只言片语里,我听出来了,他正在看的是一部轻松的白描影像。
他说的第一句话是:哇,好多人呐!
是啊,有四十万等待着被救援的士兵聚集在海滩上,是很多人啊!
看见那些士兵奔向海边的船,他说:西湖。的确,我带他去过几次西湖,还在湖面上开过游船。
随着后面一幕幕影像的拉开,他又对画面进行了解读:
炮弹把沙滩的沙子炸起来,他说那是泥巴飞起来了;
哄隆隆的轰炸声,他说打雷了;
因为舰艇被炸沉,士兵们跌落水中苦苦挣扎,他以为他们在快乐的游泳;
孩子眼中的敦刻尔克,多么和谐美好啊。
此刻坐在他旁边的我,却有着天差地别的感受,五味杂陈。
我感到悲伤,我感到悲壮,我感到愤怒,我感到同情、我感到温暖……
这些复杂的感受不断涌上心头。
但是我想对于主观的感受,还是孩子更深入一些吧。
我的情感,来的快,去的也快。
对于孩子来说,他把每一个画面都与自己以往的经验和生活连接起来。他或许不是一个旁观者,他比我离战场更近一些,因为我知道的太多,只能远远地看着。
多年以后他或许不会记得和我一起观影的这个下午,但是这部电影,因为有这个孩子,让我多了一个观影的方向。
大人常说:孩子不懂。
你说,大人很懂吗?
阿加爸爸
阿加爸爸,一位三岁男宝的爹。
对于儿童教育很感兴趣,喜欢大自然,探索野性育儿,并且在付诸实践。喜欢在生活中找点乐子,然后写下来,画下来,拍下来。在图像和文字的世界里遨游,疲惫又快乐。
我没个正形,满脑子都是稀奇古怪的生活。
就让我们通过绘画和文字相见吧。
敬请点击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