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utline】《从格兰诺维特理论重新认识中国》
《从格兰诺维特理论重新认识中国》罗家德
中国社会网学派的典范转移:
①从只重视行动者的研究到加入了重视行动者之间连结的研究
②从预设行动者只有理性动机的理论模型到加入了行动者因重视关系而有的非理性动机或长期性思维
③从强调行动者的自由选择到加入了个人镶嵌在社会网中,既有能动性但也有网络限制性
④从只看到市场与层级的治理机制到加入了自组织、自治理的重要性
⑤从化约主义(reductionism)的研究方法到讲求整体性思维的方法(holistic thinking);
以为关系、基于关系而有的社会结构——圈子、基于圈子发展而有的治理机制——自组织治理,以及由很多自组织小生命体组成的复杂系统是理解中国社会最重要的四把锁匙;
因关系、圈子的发达而使得中国一直是一个充满自组织的社会,基于情感性、认同性关系而有的自组织治理不同于基于自由交易关系而有的市场治理,以及基于由上而下权力关系而有的层级治理,但它同样对社会秩序和交易秩序产生重大影响;
格兰诺维特发展他的“弱连带优势理论”时开宗明义就说,社会网理论要做整体与个体间的“桥”,要做结构与行动间的“桥”,集体不再是化约主义中个体的加总,而是要透过了解个体行为,这是一加一的部分,但又同时找到因为整体网络结构特质而“涌现”出的大于二的部分,才能对集体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
· 关系
社会连带分为强连接和弱连接,将关系分为密聚型和桥接型连带,以互惠内容区分出情感性、信息性、咨询性和知识性连带;
黄光国延伸了费孝通之意,指出中国人的差序格局由内而外有三层关系,而且每一层都适用了不同的交换规范,分别是情感性关系,工具性关系以及混合了情感与工具交换的混合性关系,其互动规范分别适用需求法则、公平法则以及人情法则;
· 中国人关系的差序格局结构
中国人脉网络圈层结构和人情交换
基于情感成分和工具成分之间的连续体,关系可以被分为情感性关系、混合性关系和工具性关系。或者按照责任程度,关系还可以分为强制性的、互惠的和功利的关系;
家庭伦理完全适用于关系的最内圈,而在关系连续统一体的另一端,家庭伦理对陌生人而言没有任何意义。在拟似家人的小内圈中,中国人被要求是集体主义的,自利行为在这样的环境下被视为是不道德的;
“伦”是一种非常强大的规范,破坏这种规范的任何人都会遭到家庭和社群,甚至整个社会的谴责;
“伦”要求集体主义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家庭成员应该不求回报地满足其它成员的需求。由于监控的存在,使得这样一个封闭的团体有显着的特点,在这个圈内的社会交往中,行为是可预期的,承诺是可靠的,所以这被山岸和山岸称之为承诺关系,“值得信任”是由于强大规范的监控和惩罚,因此被利用的风险就会降低。甚至在关系中的情感成分已不存在之后,“伦”可以阻止一个人背叛他或她的拟似家人;
介于家人关系与认识之人之间的是熟人关系(familiar ties),是中国人最特有的关系型态,其交换原则是人情法则,是一种对等交换,但又隐含在情感关系的烟幕之下进行交换,更是中国人最特别的行为模式;
中国人能够在交换关系中区分出适用于熟人间的人情交换与适用于认识之人间的一般工具性交换。两者区别:
①人情法则下的人情交换建基于长时间的关系上,而一般交换关系则往往短暂
②人情交换往往会有共同认识的人或共同认识的一群人,也就是镶嵌在一个共同的社会网络中,这符合强连带的定义
③工具性交换往往具有普遍性(universal)与非个人性(impersonal),相反地,人情交换则强调特殊性(particularistic)及个人性(personal),也就是社会规范不要求我做的我也尽力去做,像在一定场合为对方“作面子”;
情感投入正是强、弱连带之所以不同的主要原因,但在四项连带强度的构面中—关系久暂、互动频率、亲密程度与互惠内容,频繁的互动与亲密行为及亲密话题都是构成强连带的指标;
·行动者动机
“过度社会化”与“低度社会化”的问题:前者,行动者只会屈从于社会压力以取得社会认同及生活中的安全感。后者,行动者都有完全自由选择的空间,而且往往在经济学模型中被赋予了最大化效用,最小化成本或极大化pay-off等理性的动机;
格兰诺维特指出,任何经济行动都是镶嵌在社会网络中的。一方面,对于任何一项交易而言,基本的信任是必需的,少了起码的信任,任何经济行为都不可能发生。另一方面,信任是决定交易成本的重要因素,会改变治理结构的选择;
信任的存在是必须的,是制度无法取代的,可称之为“最小信任”问题。尽管制度设计可以降低不确定性,减小交易成本,但人与人之间首先要具备最起码的信任,交易才可能发生;
信任关系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制度的。人们的机会主义倾向和有限理性会造成交易中有较高的交易成本。然而,除了用制度约束之外,人们相互之间的信任关系也能够降低这些成本;
格兰诺维特在讨论哈丁的信任的“互相为利理论”中强调,如果关系延续仅是因为可以从中得到利益,如金钱、威望、声誉和资源,那么真正的信任几乎不能建立。真正的“互相为利”应该源于自有动机;
·圈子
社会网研究的核心议题,一是行动者间的连结,也就是关系,二是这个连结的形态,也就是社会网结构,三是社会网结构的动态变化过程;
许烺光 社群结合模式:
①美国 俱乐部:俱乐部指的是一群人基于共同的兴趣、职业行业、信仰、志业等,以平等的方式加入成为一个正式化程度较高的组织中作为会员,并共同组织公共活动的一种结合形式,有明确的个人权利义务的边界,也有明确的会员资格和参会条件
②中国 宗族:宗族指涉的则是一群人有固定的关系存在,如血缘关系、乡亲关系、结拜关系等,除了有横向关系外,也有一个“长老统治”发展出来的纵向关系,正式化程度很低,而宗族成员的社群参予却很深,所以不会有明确的个人权利义务的边界;
人类学家许烺光“情境中心”理论认为中国人的家庭伦理适用的对象因情况而异。换句话说,中国人在工作场域当且仅当与圈内成员进行交换时才是适用家伦理的;
关系运作中长期的人情交换形成了自相矛盾的力量,这体现了熟人的特色。中国熟人的特点是混合了工具动机和情感动机。这种关系为扩大基于“家庭伦理”的互惠圈子,而非西方文化下的社交圈子,创造了极好的机会;
“人情交换法则”指导熟人关系仍旧在现实中是工具交换关系,所以自利和理性算计是这类关系的核心要素。工具交换的指导原则同样适用于这类关系。但另一方面,这类关系又有强烈的规范要求——“义”,要求一个人不求回报地为伙伴提供帮助——重要的和针对个人的援助行为,但这些人情却是要还的;
中国人圈子的特质:
①它是一个自我中心社会网,主要是强连带,包括拟似家人及熟人,所组成
②它有差序格局结构,所以有“亲信”、“班底”这样的内核,也有以熟人为主的外围
③人情交换使得这个外围保持了较高的弹性,使圈子可以保持不封闭及有限的交换
④它的边界是模糊的,圈子可大可小,关系可进可退;
· 自组织治理机制
信任关系对制度的替代,则说明了在治理机制的选择上,自组织与层级或市场是可以相互替代的,在不同的关系情境下会有不同的“最合适”的治理机制;
自组织(self organization)及其治理机制——自治理,指涉的是一个系统自发地从无序走向有序的过程。社会系统也因为自组织所以由下而上自发地产生集体行动,配合着社会网结构的自然演化,从而发生新制度的创造,带来系统转型;
自组织的特性:
①一群人基于关系与信任而自愿地结合。
②群体内关系变强,社会网密度变密。
③结合的群体产生认同及集体行动的需要。
④为了管理集体行动而自定规则、自我管理而产生自治理的机制。
⑤将新机制推广向更大的社会网,而带来系统的转型;
市场、层级、自组织三种治理机制,不仅是规则不同,其内部成员身份、运行逻辑、成本和权力的性质都有所区别;
自组织制则主要依靠成员间的合作运行,其内部成员身份是志愿性的,遵循关系逻辑,权力是自下而上组织起来的。关系和信任是自组织的重要因素,因而为了建立和维护关系,自组织治理会产生关系成本;
三种治理机制行动逻辑特点比较
· 市场、政府和自组织间的平衡
大部分社会学家认为,在公共治理中应该有三种力量同时存在,即政府、市场和社会。唯有三种力量呈鼎立之势,共同发挥作用时,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发展。林南将这三种力量分别称为“政权”、“民权”和“社权”(政权,指的是政府自上而下的一套官僚体系。民权,个人权利,主要是财产权,指的是人们在市场上自由交换的权力。社权,即社群权力,指的是自组织形成的社群所拥有的自治权,也可以称为社会力);
管理学家明茨伯格强调,社会治理的优良需要靠三种权力:市场,政府和社群;
普特南《独自打保龄球》:现代美国人的生活方式变得越来越自我和孤僻,独自去打保龄球的人越来越多,这正反应了美国社区力量的衰弱和总体社会资本的下降。另一方面,美国的市场力量膨胀,甚至到了控制政府的地步。由于政府官员背后都有赖财团经济力量的支持,因此政府行为受制于市场的力量。这种情况已经带来了美国国力的下降;
· 复杂系统
社会网视角:社会现象不是个体行动者的简单加总,即个体加总不等于总体。社会是一个非线性的世界,社会现象之间不是(至少不完全是)简单的线性因果关系;
社会网结构与行动是互为因果的:个体行动会自组织出社会网结构,社会网又会产生集体行动与场力,同时,场力又会影响社会网结构,场力与结构又对个体行动具有约束力量。社会网可以在结构与行动之间塔起“桥”,也可以在个体与集体之间搭起“桥”,通过分析关系与社会网结构,使微观个体行为到宏观的社会现象之间的过程机制得到显现和说明;
在一个相对封闭的领域内,一个社会、一个经济体、一个产业或一个组织,可以称之为“场”,场之内有许多作用力,称之为场力。使组织“屈从”的场力包括信息类的,如声誉、口碑、顺应流行等等,以及规范类的,如服从风俗、道德、法律与制度等等;
个体关系与个体结构位置(配合着场力的作用)会影响行动者的行动决策。一群人持之以恒又相互合作的行动则会改变集体的社会网结构,从而不同的结构中,相同的个体行动却会“加总”出不同的集体行动,而这些集体行动一旦持续甚久又被制度化了,则形成了场力;
行动与社会网间因果关系示意
社会网研究主要就是三项,一是关系,一是社会网结构,一是社会网结构的动态变化;
出色的社会网研究——个体网、整体网、复杂网与动态网研究——共同提供给我们一个理论架构,从关系与社会网结构出发,分析个体行为与社会网络的共同演化,研究其涌现的集体行动,以及集体行动带来的场力变化,从而周而复始地分析出一轮又一轮的复杂系统的变化;
· 动态平衡——耦合与脱耦的平衡
整合闭合团体和结构洞是企业家的主要职责:
①结构洞可以将原来分散的资源集合起来,允许资源流动,创造商机
②闭合团体造成资源流动的堵塞,因此保留了大量的独享资源;
人情交换法则是家庭伦理和自利算计融合的结果。通过人情交换的过程,中国人积累了社会资本。这些交换因此有力地动员了中国人的积极性,为了积累他(或她)的信任关系,一个圈子是从一群相对封闭而亲密联系的人之间的人情交换中涌现出来的;
为了保持圈内的认同感,一个圈子中心人物常常与他(或她)的成员进行人情交换。但是为了扩大一个自我中心社会网络和更大网络之间的和谐信任,一位领导者需要在工作上保持均分的原则。领导的自我中心社会网越大,说明他(或她)的事业越成功。然而,他(或她)可能面对自己的圈子里的不满情绪。在较大的网络中保持和谐通常会和维护圈子的利益发生冲突;
· 企业家布局的思维
创业家同时关注机会的开发、资源的动员、以及自身在不同的社会网络中的位置,客观上三者之间存在动态衍化与共建;
耦合就是加强亲密关系,增加个人社会网的密度,但这会带来一个两难困境:一方面,它为行动者提供了可以动员必需资源的社会资本,但另一方面,也会造成来自于紧密关系的过度需索;
科尔曼:紧密网络的封闭功能,在一个封闭的社会网中会有承诺性关系,而且封闭带来强大的监督,使得网络中保证性“信任”很强,因此易于被动员起来产生集体行动。密网往往由强连带组成,而紧密的关系往往有较强的动员能力,一些较关键的资源往往只有强连带才能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