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6个人在韶山,730天就干一件事丨他们,因劳动而幸福

乡建故事 乡建频道 2019-12-02




【这是我们的第8个乡建故事】
     




一念既起 万山无阻

2017年4月27日,一个普通的日子。


举世闻名的韶山村走进了几位不起眼的乡建工作者(涵盖方案、室内、驻场、资料员),没有鲜花掌声,只有人生地不熟。


队伍很小,想法不小,担子很重:

他们要让一份三易其稿的韶山美丽乡村规划设计方案成为现实;

要让主席家乡的屋更美、水更清、山更绿;

让当地村民获得实实在在并且可持续的好处。


△ 历经磨难、三易其稿的韶山规划方案

(长冲片区鸟瞰图)


但摆在他们前面的问题很多、很深:

第一:他们中,只有一个人(设计师周杰军)有过完整的乡建全程经验。

第二:信任!韶山人不了解他们,他们也不了解韶山。

第三:韶山于中国人太特殊!巨大的政治影响、旅游为主导的经济。

第四:复杂的社会关系,光靠热血、情怀解决不来乡建的实际问题。

第五:……


然而一念既起,便要有万山无阻的勇气!


在简易驻地安顿好行李,来到铜像广场的夕阳下,他们留下了这样一段画面。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毛泽东《七律·到韶山》节选



一块老青砖,赢得金不换的民心

△ 长冲示范户改造成功后,租金涨到60万/年

业主贺赛笑开了花(骑摩托车者)

乡建现实总比剧本更精彩(或狗血),乡建问题总比预想更复杂(或无解)。


政府千人动员会上,韶山副市长情绪激动,情理并用,喊话动员;重金打造项目规划宣传片、宣传册、宣传栏形成立体式宣传;乡政府和驻场团队带着一千多份问券调查送到每家每户;组织重点村民参观省外美丽乡村建设典范村……


为了争取村民对项目的支持,能想的办法都想尽了。


△ 动员大会 众口难调


可还是传来了这样那样的声音,甚至有些刺耳:


随你们怎么搞,反正我的房子就是不能搞!

你们现在说得这么好听,画得这么好看,鬼晓得会不会偷工减料,成烂尾工程!

你们这个设计坏了我家风水,你们砌一次,我砸一次!


看似尖锐不留情面的质疑,其实都源于一个词:信任。这也是团队在韶山乡建项目要解决的头号难题。


政府有政府的难处,要应付上级领导检查指导,要筹措建设资金;村民有村民的犹豫,在改造过程中,长周期的施工势必会影响以旅游业为主要收入的韶山村民的“钱袋子”。房子改好了也就罢了,改不好、还影响收入,谁负责?


眼看着时间就这么一点点在消耗,压力集中导向驻场团队,焦虑与日俱增。



不能再苦等施工方进场了(设计与驻场团队先进场)驻场团队向总部请示,决定来一次行业内破天荒的创举:由设计方自己垫资、自组施工队伍,尽快做出几个成功的示范户作品!


只有成功案例,才能获得众口难调的民心,赢得钱都买不来的信任!


首先要组施工队,怎么组?相熟的行业人脉、当地的能工巧匠、乃至省会长沙的人才招聘会,功夫不负有心人,还真找齐了。


2017年5月6日,一直严挑细选的施工队伍火速召集完成,准备开始示范户5号栋红日饭店的施工。


就在大家热火朝天准备大干一场打个突击战时,意想不到的状况又出现了。


这次难题的焦点,集中在“老青砖”上。



为了寻找具有韶山建筑原始特点的老青砖,材料员找遍了方圆几十公里内的材料供应商和青砖烧制厂,也没有找到符合要求的青砖,特别是旧青砖。


一筹莫展的时候,意外得到消息,40多公里外株洲一个小镇上,有一个50年代的废弃工厂,厂房用的青砖,无论从规格、外形、颜色等观感上,都称得上是“旧青砖”。


大家喜出望外,赶忙和厂区负责人连上线并表明了来意和诚心,几句话说完,负责人就被感动了:你们这样为主席家乡做贡献,我怎么好收你们钱,你们尽管拆了用吧!



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块块青砖经过连夜艰难的拆运,整整齐齐地码到了5号栋的工地上。大家总算松了口气。


这时,5号栋业主贺赛走了过来,他摸了摸青砖,不太高兴地说道:这些青砖这么旧,不会是什么坟头荒屋拆下来的吧?太不吉利了,这可不能用在我屋里啦!


设计师周杰军赶忙上前笑着说:贺老板,你们家位置好,在景区黄金地带,所以我们选择你家作为民居改造示范点。等改造完成后,古色古香的房子不仅好看,还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到时你们家生意肯定更好的。


同时详细说明了用老青砖的用意、来历。


可无论大家怎么说好话,贺老板就是不松口,局面眼看又陷入了僵持!


△ 施工再度停摆 忧心忡忡的老胡


“不如我们带您去实地看看吧,您亲眼看下这些宝贝来自何方”不知谁灵机一动,把这个提议抛给了贺老板。贺老板多多少少也能明白团队的苦心,便认可了这个方案。


大家马不停蹄又赶往株洲,贺老板亲眼看到一块块老青砖从厂房被拆运下来,也体会到了设计师说的意图,终于安心了。


他当即表态:之前我确实是误会你们了,你们找材料太不容易了,我同意开工!






经过近半年加班加点的改造,期间历经酷暑炙烤、10多天的暴雨停工、不间断的协商修改,3栋示范户作品终于脱胎换骨呈现在了业主、村民、游客面前。


业主贺赛站在竣工的新房前,感慨道:这跟我以前的房子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你们受累了!


有2个细节不得不提:在5号栋马头墙的屋顶改造中,为了结构安全,需要在2楼天花板增加圈梁。业主贺赛主动提出承担3000元的费用。


得见、靠得住、信得过,示范民居就像一把开山斧,瞬间劈断了观望者的犹豫和担忧,签字画押、同意改造的村民络绎不绝。


惠民落到了实处、技术得到了认可、做人做事经过了考验,村民们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就会把你当做自己人,给出金不换的信任和民心!


△ 长冲示范户改造完工后

驻场团队、施工队、户主们都笑了




60岁,乡建从一张白纸开始


△ 工作中的胡工严谨、投入

生活中的老胡不打牌、爱看书

从事建筑、施工监理25年,60岁的老胡(胡春耕)是个踏实人。


“打仗”之前,作为驻场班子的头,他心里很清楚、嘴上也不避讳:他确实是没有完整的乡建驻场经验的。


乡建和城建有啥区别?怎么跟政府、施工方协调关系?韶山人好不好打交道?……


2017年4月之前,老胡把能“备”的课都备了。他开玩笑说,那段经历把自己的文笔都顺带提升了不少。


首先是埋头苦看,尤其是看孙君老师的《五山模式》、《农道》、《农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等。老胡说,乡建本来就是一门小众学科,实用的好书更少,《五山模式》他翻来覆去看了几遍。(老胡说,项目启动后,才知道看书太重要了,解决了很多实践问题)


纸上得来终觉浅,看完书后马上扎到乡下去学习、强化,因为“现场有神灵”。在美丽乡村改造试点郴州金山村、怀化高椅村,58岁的他,以一个学生的心态,白天走访调研,晚上写思考笔记,待了2个月,攒出几十页文字资料,为韶山驻场“现场战役”储备了足够的“理论弹药”。


△ 一个老工程师的工作态度

晚上复盘思考已成为老胡的习惯


“备课”之后,老胡得出4个基本判断:


1、绝对不能以城里人思维一厢情愿去搞乡建;

2、乡建绝不是给村民建完房子就完事,要思前(运营前置)想后(产业发展)

3、乡建者要懂农村、艺术、人文、美学、传统文化、有高情商;

4、乡建要始终以村民为中心!


白纸之上,开始有了清晰的结构与思路。



△ 走到哪 、记到哪,边记录边思考的老胡



     

       ”让村民参与,以村民为中心,对项目的展开推进甚至持续发展都至关重要。在以往的项目中,人们没有对此引起足够重视,总以为项目本身就是为村民服务,改变村庄的面貌,提高村民的生活水平,给村民带来利益,他们何乐而不为呢?其实不然,美丽乡村建设涉及面较多,但切入最深和触动最大的还是村民。虽然给村民带来诸多利益,但难免要改变他们的一些生活习惯,甚至触碰他们的生存空间,从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设计是孕育,是时间的煎熬,一定要精心调养,细心呵护,以免婴儿先天不足;对接是生产前的阵痛,是一种剧烈碰撞,需要咬牙隐忍,循序渐进,绝不可浮躁;落地是分娩,是生死与存亡,必须使尽浑身解数,一朝破茧成蝶;交接是哺育,是成长的摇篮,既要滋润丰富的奶水,也要赋予良好的抚育,才能培育婴儿成为有用之材。为了保证项目得以成功,落地施工是关键,而落地施工,是以村民的支持为基础的。”

摘自:《韶山乡村建设纪实:以村民为主体》

文/胡春耕




△ 老胡的手机只有三个用途:

工作联络、查学习资料、看孙子


老胡最难忘的事,就是编制《栋号设计交底记录》的前后。


为了说服村民,设计师深入浅出,乡领导苦口婆心,户主终于同意了,施工单位也似乎理解设计意图了,各方达成了一致。可第二天村民却变卦了:“我们要保留天沟”,“我家二楼不要矮墙压顶”,“我们檐廊要用整板基础”。施工单位也提出问题了:“隔断柱施工有困难”,“这里保留天沟是第几种形式啊”……


其中有些情况,是村民没有理解设计方案,有些是受外界影响而改变主意,而有些是对乡政府收费有异议而故意提出的要求。施工单位则是现场记录不完整或没有真正理解施工图纸和意图。


△ 与村民交流方案要清晰直白 

表态要小心谨慎


这些都给设计方案交底以及自筹款收取对接工作带来很多重复性的消耗,如何设法减少和杜绝这种困局?


以行政的方法约束是不妥的,会引起村民的强烈反弹。以纯技术方法指导也有很多后续问题。通过再三考虑,老胡从设计角度切入,考虑项目行政、个人利益以及社会效益等诸多因素,综合编制了《栋号设计交底记录》。


为此,老胡专门与指挥部负责人冷春促膝长谈。冷春是个技术型负责人,办事认真勤勉。他仔细捉摸着《栋号设计交底记录》,提出将户主信息栏挪到第一页,便于留存查询。通过调整,正式的《栋号设计交底记录》诞生了!


△艰难实践+思索复盘=有效的方法论


虽然是“设计交底记录”,但包含了合同、结算、技术等诸多内容,既作为技术指导文件,也有各方承诺性质。上户对接时,设计、住户、预算、城发、施工、乡政府等几家共同到现场,确认方案及施工内容,并共同签字认可,形成正式文件,存档备查。


各方参与,全程贯彻,是一种多方承诺的技术性资料、合同性文件,也破解了集中责任和任务的难题。


实践证明,《栋号设计交底记录》是实用的、受欢迎的。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指导及约束作用,得到了普遍推广。



我问胡工,2年过去,乡建这张白纸上,您留下了哪些印记?


胡工笑着说:如果说城建更看重冷冰冰的技术和理论,那乡建工作者更应该像是一个农民艺术家,他们要发自内心爱农村、懂农民、想让农村变得更好。


三分是设计,七分靠落地。因为PPP合作模式的限制,我们没有权限对项目施工方的一些不利于乡建大局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管制。但我一直告诫团队,我们是为主席故乡在搞建设,这是莫大的荣耀!要像爱子女一样爱设计方案,尽一切可能让设计落地,维护我们合理的设计尊严。这也反过来要求我们时刻不能松懈。


△ 孙君老师多次赴韶山 现场悉心指导


无论成败,韶山乡建工程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也证实了一个重要的理论:乡村建设,必须尊重村民的意愿,引导村民积极参与,把村民的利益摆在第一位,以村民为主体,循序渐进,才能全面推进,直至顺利完成。


我已经60岁了,在韶山的每一天,我都在不停的学习。我最开心的就是:通过坚持和拼搏,看到设计落地成为现实,尤其是示范户民居,很漂亮!韶山人民体会到了我们的真心实意。团队的小伙子们,恰得苦耐得烦,在实践中磨砺了,对以后的乡建工作很宝贵。


△  老胡说:我怎么对我仔(儿子)

就怎么对吴磊和郭威


我认为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事做,并且得到别人内心的尊敬。


我还想再培养6个优秀的乡建后来人。等我退下来,回忆韶山时没有遗憾,这样就足够了。





成为“韶山人”,很难很幸福

△ 90后郭威(右)和80后吴磊 ,朴实坚韧


临别之际,在项目集体食堂门口,当初看中了吴磊的人品、要给吴磊“作介绍”的老奶奶,拖着吴磊和郭威的手说:“你们这些伢子一走,我心里就跟我孙伢子去城里一样,只是我孙会回,你们不晓得何时会回”


△ 和食堂的老奶奶相处两年 亲如家人


吴磊说,当时他心里咯噔一下特别酸,心情复杂。其实这几天,他和郭威已经经历了很多这样的场面和情绪。


很多老乡知道他们要撤场了,再三嘱咐:走之前一定要来吃个饭。这是乡里乡亲对他们这些“外来人”朴实而真挚的敬意,或者说,老乡们早已经忘了他们“外来人”的身份。


但能换来韶山人今天对他们的这般待遇,过程着实不容易。


调研阶段(2017年4月前),团队就要进行1404栋韶山房屋的勘察测绘、出设计图、搜集民意、沟通协调。


身体的苦和累对大家还不是考验。寒来暑往,从零下几度到40多度,遇到客气的户主,会递上一杯粗茶,招待进屋,好好聊上几句;遇到不客气的村民,门都不开,或等个几小时,白跑一趟也不能生气。


△ 一部QQ,吴磊的上户“战车” 

爬山涉水战功赫赫 


最让人头痛的就是突如其来的方案变更和的阻工停工!


韶源20x栋,屋主很好客,工作组一进屋就生火摆小吃,蒋上良蒋工只做了简单的说明,户主就同意了方案。第二天,传来消息,夫妻意见不统一,既定方案推翻。


韶源24x栋,当时正是腊月天寒地冻,户主也没有让人进门的意思,工作组只好在积雪未融的屋外勘测。经过耐心的解释沟通,户主最终同意了方案。可等到儿子一回,与父亲意见不统一,方案告吹。


△ 驻场的蒋上良蒋工上户沟通方案


也有哭笑不得的意外:


韶山9x栋,根据设计图纸,施工单位完成了屋脊的砌筑和脊刹的构造,可谁承想,邻居家户主跑过来拆掉了屋脊瓦。施工人员不明就里,继续砌筑被拆掉的部分,邻居又跑来用工具砸掉,也不说明原委,只是气冲冲地扬言:“你们砌吧,砌了我一定还会再砸!”


乡政府人员、设计师和施工负责人一起来到邻居家了解原因。邻居这才告诉大家:“我家祖坟早就建造在山坡上,你们砌那么高的东西,挡住了我家的风水!”


△ 周杰军、老胡现场紧急调整方案 


原来是风水!大家到现场察看了山形地貌。改造的房屋在邻居家祖坟的南面,相隔30多米,屋脊与坟茔遥遥相对。相信风水是一种个人信仰,而信仰就像孙君老师所说的,“是生活和生命的结合,也是生存和希望的互换”,有什么理由无视人家的信仰呢?


设计师周杰军很快修改了屋脊造型,降低了标高。为了用科学的方法证实屋脊矮于祖坟,又用全站仪测量标高,将数据列表造册,给邻居过目。邻居看在眼里,打开了心结,笑着说:“你们也是讲风水的,这下我就放心了!”改造终于得以完成。


也有理解万岁的温情:


“放线”不仅对景观成型具有重要影响,也涉及到土地所辖权。5号栋贺赛与6号栋毛霞林历来对用地界线极为敏感。


这次改造,贺赛庭院造型将触及毛霞林车库边界,矛盾难免被激发。为此,团队请庞立平村长出面调停。庞村长对毛霞林说:“老毛啊,你们的房屋改造时,檐廊向外移出了1米多,实际上也占用了一些公用土地,村里也没有计较。这次景观打造,是为了美化村庄,改善环境,小贺家的庭院景墙与你们家融合一体,从此也就和睦相处了!协助一下吧。”毛霞林微笑着点头允诺。


△ 现场问题,现场尽快解决


在改造完成的长冲和杨娄片区,吴磊很骄傲地告诉我,现在走在村里,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会跟驻场人员热络地打招呼,这种身份的认同感,消弭了过往所有的委屈与痛苦。以前我们只是说在韶山做事,现在我们可以大大方方地跟亲友、同行讲:韶山的美丽乡村就是我们做的!我们算得上“新韶山人”了!


我问郭威,你是团队里最年轻的,韶山村不比大城市,驻地条件又这么艰苦。这两年,你是怎么熬下来的?


△ 2017年某个冬夜,一个火炉一包烟

团队驻地交流工作

 

腼腆的郭威想了想,给了一个我意外的答案:从2017年9月底到总部报到,第二天就来韶山干活,这期间除开过年和家里有急事,基本没怎么离开过。相比以前修高速有时只能住到野外(大学土木工程毕业后的工作),韶山的条件我很知足了,所以还真不存在难熬。磊哥都是2个孩子的爸了,他也只能一两个月才能看一次孩子。大家都是夜以继日在想着怎么把事做好。


我从上户资料员做起,白天除开吃饭基本上没停过脚步。现在自学了模型软件,有时晚上也要加班。但我不觉得无聊、不觉得日子难熬。


既然我决定了做乡建这个事,就不能想着放弃,更不会想着走。



韶山,讲不出再见

△ 老胡说,2年了,我们在作品前好好合个影吧

作为一生最珍贵的回忆


“调研46个村小组,走访760户本地住户;30次专家评审,25次省市县评审会议;

为1404栋房屋进行精细测绘,提供施工图设计;

民居改造开工284栋,完工249栋,长冲一线、杨娄一线基本连成一片;庭院打造开工47个,完工45个;

景观节点中:村民活动中心、果林溪谷、生态多塘、杨娄水街、东茅塘渔嬉港已经施工完成。”


△ 部分建设改造成果(向右滑图)


6个人(常驻),730天,宏大的成果背后,靠的是16字真言:


全力以赴、同心协力、一砖一瓦、用情浇筑。


17号栋户主庞立秋,是个本地木工,技术好、性格温和,参加了这次示范区的改造施工。在檐柱规圆时,他全程使用电锯,提高了工作效率;在木材表面碳化时,他使用粘接防水卷材的火枪,精心调节火力,既快速又完美。


每次碰到他时,大家都开玩笑地说:“庞师傅,韶山乡建,会把你培养成名符其实的古建工匠嘞。这对他很有激励。所以在对他家房子进行改造时,他理解为何要选用本土材料和古建工法,一些设计构造也是立面和功能的需要。他不仅自己参与施工,也动员全家全力配合,没有一个人说闲话,热情地送茶、搭手,仅仅用了一个多月,就顺利完成了改造。


△ 在乡村 有很多尊重传统文化和技艺的好工匠


总部景观团队虽然出具了完整的施工图纸,但为了作品的完美孵化,他们亲自驻扎现场,指导施工。在材料选择上,不仅要求是本土的,还要求带有沧桑感,而且表面粗糙度要满足实用要求,不能影响生活。


砌筑小品的陈砖旧瓦要有年代感,让时光在观赏中回眸;垒筑景墙的河卵石要有圆润感,保证景观造型与自然环境混为一体;铺装路面的菠萝石面要有烧灼感,使村民居家生活回归自然;景观团队一样一样比对、挑选、敲定样板,材料供应商因此感叹到:“我们真是服了!



古建工法是工艺的灵魂。毛勇是景观施工班组领头人,也是驻场团队挑选的技术负责人:他有古建经验,有乡建热情,有钻研毅力,有工匠精神。


在5号栋庭院景墙砌筑时,设计师周杰军对灰缝宽度、色泽、勾缝形式等工法都提出了要求,并亲自示范,确实漂亮。但是工人砌筑一段,不理想,毛勇把它扒掉;再砌筑,还是不行,毛勇又扒掉;换工人,毛勇自己动手,终于成了!


△ 发动本地工匠全心投入建设家乡



△ 2017年4月,正式驻场韶山

在主席像前留下第一张合影


胡春耕、蒋上良、周杰军、郑凯帆、吴磊、郭威(参与过韶山阶段性设计与驻场的名单此处无法一一列举)


这也许是您第一次通过这篇文章知道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在韶山的故事。因为篇幅的关系,他们的笑与泪、喜与悲还不能完整地展现。


一位共事两年的乡干部给大家离别赠言:人生干事的时间,有多少个两年?韶山应该记住你们这两年的贡献!


很快就要奔赴下一个目的地了,对伟人故里韶山,对曾经陌生如今难舍的韶山老乡,对这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他们只有一句话:讲不出再见。


其实劳动者的世界是很简单的,就像老胡说的:人一辈子,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事做,并且得到别人内心的尊敬,这样就够了。


今天,我们似乎对这句话有点陌生了:“劳动最光荣,劳动人民最可爱。”


但看看身边,设计师、监理、资料员、机关干部、基层公务员、当地工匠、村民……为了把农村建设得更像农村,他们都是奋斗着的中国乡建事业普通劳动者。中国的乡村振兴与文艺复兴,正由他们在一步一步推着向前走。


你们大多平凡、不善言辞、内心善良而简单,却因劳动而幸福、因劳动而可爱、因劳动而伟大!




文字&编辑:知侠

摄影:小韬

原创出品:乡建频道·乡建故事小组





△ 此片可详细了解韶山建设的三年成果、产业运营思路


感谢HND东方农道提供故事线索

感谢HND东方农道工程部提供采访协助

乡建频道欢迎大家提供一切有关乡建题材的优质线索!




丨乡建,一段带有罪恶感的回忆丨



文章已于修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